第029章 郭閣老的擔心(4更破萬字)

高務實連續得了兩路通知,都是來告知他宮裡出的這檔子意外。一路是陳矩派來的,一路是黃孟宇派來的。其中陳矩因爲得知消息更早,所以他派來的人也早一步到,而黃孟宇得知消息雖遲,派來的人也略遲一點,但卻給了他更多的消息。

譬如他親自從內東廠趕去了慈慶宮搬救兵,同時也按照萬曆六年高務實離京時的交待,啓用了另一條從來沒有啓用過的暗棋。

萬曆四年,朱翊鈞舉行大婚的前一年,高務實靠着知道歷史的優勢,提前一年悄悄拉攏了錦衣衛指揮使王偉,並且通過其他途徑多次贈送各種金銀首飾、珠寶華衣給其女王喜姐。

同時又利用內廷的兩大盟友,想方設法創造條件,確保選後事宜不會跑偏。

當時禮部負責初步遴選,而禮部尚書是高拱的盟友馬自強,在高務實的影響下,王喜姐不僅順利入選,而且在名冊、記錄等各項事務上都得到禮部的照顧。

再加上仁聖皇太后的支援,以及李太后本人在見過王喜姐之後也表示同意,於是兩宮皇太后傳懿旨給禮部,選定了王喜姐爲皇后。

大明的皇后地位雖然崇高,但就平時而言,跟高務實一點關係都沒有,她也不具備任何影響政局的能力,但是高務實卻知道,這位皇后在歷史上和萬曆的感情其實相當不錯,只是由於一直未能誕下龍子,最後才讓鄭貴妃冒頭。

但即便如此,王皇后的皇后地位也始終未曾動搖,在萬曆二十一年的“爭國本”事件中,朱翊鈞就曾經表示之所以不立皇長子爲太子,就是因爲王喜姐正當盛年,還有機會誕下嫡子——言下之意,那纔是朱翊鈞心目中的太子人選。

萬曆二十八年時,工科都給事中王德完上書誣告皇帝冷落王喜姐,還胡說王喜姐身邊只剩幾人服侍,且身患重病。朱翊鈞覽疏,暴怒不已,直接將王德完打下詔獄。時任首輔沈一貫即上疏稱此流言一月前京中已有,於是皇帝立刻下詔爲自己辯白,而且言語甚激。

這個“言語甚激”很關鍵,證明了朱翊鈞對任何敢於懷疑他和皇后關係不睦的話都極其敏感。

換句話說,他不容自己與皇后的良好感情被任何人質疑。否則的話,當時正在“國本之爭”當中,朱翊鈞早已經在和朝臣冷戰了,要是不關心,他根本不會理會,哪裡還會下詔辯解,甚至“言語甚激”?

另外,無論是根據皇帝自己所下詔書,還是《明實錄》(這是翰林院編的,不是清編明史)的記載,萬曆四十八年王皇后病逝之前,一直都是與朱翊鈞“同食息起居”的,也就是說,吃住都在一起——這還不能說明問題?

更能說明問題的是,在王皇后病逝後,朱翊鈞連下聖旨,稱“朕追思勤敏賢淑,慟悼無已”、“朕心傷悼深切”,而後僅僅過去三個月,身體本來還算康健的朱翊鈞就驟然駕崩了。

若非真的傷痛極深,何至於此?

因此高務實斷定,王皇后對朱翊鈞絕對是有重大影響力的,完全是一支績優股,值得大力投資。

而且投資王皇后,在萬曆前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王皇后極重孝道,事兩宮太后極孝,兩宮皇太后幾乎將她視爲己出,異常關愛,乃至於在她生病期間不準朱翊鈞臨幸她。

王喜姐今年其實才十六歲,平時常居坤寧宮中,除了每日給兩宮請安,幾乎從不在宮中走動,只是規規矩矩地管理後宮,稱得上是完美符合朱元璋定下的後宮制度,正是完美皇后的典範。

不過,今天她必須稍稍破例了,因爲就在剛纔,有內侍悄悄報告她,說皇上被慈聖太后懲罰,在慈寧宮正殿外長跪不起,高觀政請皇后爲天下計,立刻前往勸說太后。

於公於私,王皇后得知消息之後都不敢怠慢,立刻起駕前往慈寧宮。

當她趕到慈寧宮時,慈寧宮中的太監宮女已經比之前少了許多——這是郭樸趕到之後勸說李太后撤走的,並且下了封口令。

щщщ. TTkan. ¢ ○

王皇后此時卻顧不得許多,匆匆趕到殿外,果然瞧見皇帝和兩位公主在大殿外直挺挺地跪着。

皇帝已經跪得臉色發白,而兩位公主情況更是不堪,不僅面色痛苦,而且搖搖欲倒。

王皇后沒有進去向李太后求情,而是面色沉重地走到皇帝身邊,在皇帝身邊稍稍靠後的位置,也和皇帝一樣跪下受罰,但卻一言不發。

陳太后此時也正好趕到,見皇帝、皇后和兩位公主一齊跪在殿前,上前輕聲問道:“皇后爲何也跪着?”

王皇后俯身叩首,答道:“回仁聖太后,夫若有罪,妻豈無過?”

陳太后身子一震,悚然動容,盯着面色堅決的王皇后一會兒,眼中已儘是慈祥之色,緩緩點頭,沉聲道:“好孩子,哀家知道你的心意了。”

說罷,陳太后便肅然轉身,朝慈寧宮大殿走去。

朱翊鈞偏過頭,看了皇后一眼,滿臉內疚地道:“喜兒,朕……累你受罰了。”

王皇后微微搖頭,柔聲道:“臣妾說的是心裡話。”

朱翊鈞鼻子一酸,轉過頭去,不再言語,心中不知是何滋味。

兩位公主在後面對視一眼,面帶羞愧,一齊小聲道:“皇嫂,對不起……”

王皇后轉頭,朝她們微微搖了搖頭,又給了一個安慰的眼神,便重新老老實實跪好。

陳太后走近慈寧宮之時,李太后正端坐殿中,郭樸則坐着一個錦凳,看來是特賜的,兩人正在商議什麼。身邊只有三四名太監,其中一人正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陳洪。

陳太后一進門,李太后和郭樸都起身相迎。

李太后一臉沉痛地朝陳太后行了個半禮,道:“累姐姐走一趟,小妹實在過意不去。”

“我倒是無妨,走動走動也好。”陳太后微微搖頭,道:“元輔請坐。”

但郭樸此時當然不敢坐,等到兩宮太后分東西兩側坐好之後,纔在錦凳上坐下半邊屁股。

出乎意外的是,一貫很少主動開口的陳太后今日居然搶話了,她剛剛坐下,便朝李太后道:“妹妹,喜兒也跪在皇帝身邊了,你知道嗎?”

李太后有些吃驚,問道:“什麼時候的事?我沒讓人驚動她啊。”

“喜兒年紀雖小,畢竟是皇后,皇上被罰長跪不起這樣的事,在宮裡怎麼可能瞞住喜兒?”陳太后歎道:“我方纔問她,爲何也跪着受罰,妹妹知道她怎麼說?”

李太后搖了搖頭。

陳太后目光中露出一絲追憶,聲音有些幽遠地道:“她說,夫若有罪,妻豈無過?”

第141章 沒轍了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032章 全權欽使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三)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089章 早有綢繆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021章 門生聚會(上)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101章 定調子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177章 海軍就是砸錢(4更破萬)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013章 五伯高才(上)第042章 纖幫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068章 輿論造勢(下)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274章 大戰拉開帷幕第205章 政策第122章 蒙疆風雲(十)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032章 京師潛流(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五)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002章 歙縣逃犯(上)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112章 東返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259章 妖書案?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120章 架子就是這麼大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068章 幕後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二)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095章 破虜(下)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082章 寧夏之變(上)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上)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第141章 沒轍了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032章 全權欽使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三)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089章 早有綢繆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021章 門生聚會(上)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101章 定調子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177章 海軍就是砸錢(4更破萬)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013章 五伯高才(上)第042章 纖幫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068章 輿論造勢(下)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274章 大戰拉開帷幕第205章 政策第122章 蒙疆風雲(十)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032章 京師潛流(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五)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002章 歙縣逃犯(上)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112章 東返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259章 妖書案?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120章 架子就是這麼大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068章 幕後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二)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095章 破虜(下)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082章 寧夏之變(上)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上)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