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章 郭閣老的擔心(4更破萬字)

高務實連續得了兩路通知,都是來告知他宮裡出的這檔子意外。一路是陳矩派來的,一路是黃孟宇派來的。其中陳矩因爲得知消息更早,所以他派來的人也早一步到,而黃孟宇得知消息雖遲,派來的人也略遲一點,但卻給了他更多的消息。

譬如他親自從內東廠趕去了慈慶宮搬救兵,同時也按照萬曆六年高務實離京時的交待,啓用了另一條從來沒有啓用過的暗棋。

萬曆四年,朱翊鈞舉行大婚的前一年,高務實靠着知道歷史的優勢,提前一年悄悄拉攏了錦衣衛指揮使王偉,並且通過其他途徑多次贈送各種金銀首飾、珠寶華衣給其女王喜姐。

同時又利用內廷的兩大盟友,想方設法創造條件,確保選後事宜不會跑偏。

當時禮部負責初步遴選,而禮部尚書是高拱的盟友馬自強,在高務實的影響下,王喜姐不僅順利入選,而且在名冊、記錄等各項事務上都得到禮部的照顧。

再加上仁聖皇太后的支援,以及李太后本人在見過王喜姐之後也表示同意,於是兩宮皇太后傳懿旨給禮部,選定了王喜姐爲皇后。

大明的皇后地位雖然崇高,但就平時而言,跟高務實一點關係都沒有,她也不具備任何影響政局的能力,但是高務實卻知道,這位皇后在歷史上和萬曆的感情其實相當不錯,只是由於一直未能誕下龍子,最後才讓鄭貴妃冒頭。

但即便如此,王皇后的皇后地位也始終未曾動搖,在萬曆二十一年的“爭國本”事件中,朱翊鈞就曾經表示之所以不立皇長子爲太子,就是因爲王喜姐正當盛年,還有機會誕下嫡子——言下之意,那纔是朱翊鈞心目中的太子人選。

萬曆二十八年時,工科都給事中王德完上書誣告皇帝冷落王喜姐,還胡說王喜姐身邊只剩幾人服侍,且身患重病。朱翊鈞覽疏,暴怒不已,直接將王德完打下詔獄。時任首輔沈一貫即上疏稱此流言一月前京中已有,於是皇帝立刻下詔爲自己辯白,而且言語甚激。

這個“言語甚激”很關鍵,證明了朱翊鈞對任何敢於懷疑他和皇后關係不睦的話都極其敏感。

換句話說,他不容自己與皇后的良好感情被任何人質疑。否則的話,當時正在“國本之爭”當中,朱翊鈞早已經在和朝臣冷戰了,要是不關心,他根本不會理會,哪裡還會下詔辯解,甚至“言語甚激”?

另外,無論是根據皇帝自己所下詔書,還是《明實錄》(這是翰林院編的,不是清編明史)的記載,萬曆四十八年王皇后病逝之前,一直都是與朱翊鈞“同食息起居”的,也就是說,吃住都在一起——這還不能說明問題?

更能說明問題的是,在王皇后病逝後,朱翊鈞連下聖旨,稱“朕追思勤敏賢淑,慟悼無已”、“朕心傷悼深切”,而後僅僅過去三個月,身體本來還算康健的朱翊鈞就驟然駕崩了。

若非真的傷痛極深,何至於此?

因此高務實斷定,王皇后對朱翊鈞絕對是有重大影響力的,完全是一支績優股,值得大力投資。

而且投資王皇后,在萬曆前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王皇后極重孝道,事兩宮太后極孝,兩宮皇太后幾乎將她視爲己出,異常關愛,乃至於在她生病期間不準朱翊鈞臨幸她。

王喜姐今年其實才十六歲,平時常居坤寧宮中,除了每日給兩宮請安,幾乎從不在宮中走動,只是規規矩矩地管理後宮,稱得上是完美符合朱元璋定下的後宮制度,正是完美皇后的典範。

不過,今天她必須稍稍破例了,因爲就在剛纔,有內侍悄悄報告她,說皇上被慈聖太后懲罰,在慈寧宮正殿外長跪不起,高觀政請皇后爲天下計,立刻前往勸說太后。

於公於私,王皇后得知消息之後都不敢怠慢,立刻起駕前往慈寧宮。

當她趕到慈寧宮時,慈寧宮中的太監宮女已經比之前少了許多——這是郭樸趕到之後勸說李太后撤走的,並且下了封口令。

王皇后此時卻顧不得許多,匆匆趕到殿外,果然瞧見皇帝和兩位公主在大殿外直挺挺地跪着。

皇帝已經跪得臉色發白,而兩位公主情況更是不堪,不僅面色痛苦,而且搖搖欲倒。

王皇后沒有進去向李太后求情,而是面色沉重地走到皇帝身邊,在皇帝身邊稍稍靠後的位置,也和皇帝一樣跪下受罰,但卻一言不發。

陳太后此時也正好趕到,見皇帝、皇后和兩位公主一齊跪在殿前,上前輕聲問道:“皇后爲何也跪着?”

王皇后俯身叩首,答道:“回仁聖太后,夫若有罪,妻豈無過?”

陳太后身子一震,悚然動容,盯着面色堅決的王皇后一會兒,眼中已儘是慈祥之色,緩緩點頭,沉聲道:“好孩子,哀家知道你的心意了。”

說罷,陳太后便肅然轉身,朝慈寧宮大殿走去。

朱翊鈞偏過頭,看了皇后一眼,滿臉內疚地道:“喜兒,朕……累你受罰了。”

王皇后微微搖頭,柔聲道:“臣妾說的是心裡話。”

朱翊鈞鼻子一酸,轉過頭去,不再言語,心中不知是何滋味。

兩位公主在後面對視一眼,面帶羞愧,一齊小聲道:“皇嫂,對不起……”

王皇后轉頭,朝她們微微搖了搖頭,又給了一個安慰的眼神,便重新老老實實跪好。

陳太后走近慈寧宮之時,李太后正端坐殿中,郭樸則坐着一個錦凳,看來是特賜的,兩人正在商議什麼。身邊只有三四名太監,其中一人正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陳洪。

陳太后一進門,李太后和郭樸都起身相迎。

李太后一臉沉痛地朝陳太后行了個半禮,道:“累姐姐走一趟,小妹實在過意不去。”

“我倒是無妨,走動走動也好。”陳太后微微搖頭,道:“元輔請坐。”

但郭樸此時當然不敢坐,等到兩宮太后分東西兩側坐好之後,纔在錦凳上坐下半邊屁股。

出乎意外的是,一貫很少主動開口的陳太后今日居然搶話了,她剛剛坐下,便朝李太后道:“妹妹,喜兒也跪在皇帝身邊了,你知道嗎?”

李太后有些吃驚,問道:“什麼時候的事?我沒讓人驚動她啊。”

“喜兒年紀雖小,畢竟是皇后,皇上被罰長跪不起這樣的事,在宮裡怎麼可能瞞住喜兒?”陳太后歎道:“我方纔問她,爲何也跪着受罰,妹妹知道她怎麼說?”

李太后搖了搖頭。

陳太后目光中露出一絲追憶,聲音有些幽遠地道:“她說,夫若有罪,妻豈無過?”

第206章 弒嶽(上)第095章 時不我待了啊第064章 投鼠忌器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042章 纖幫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217章 臺灣島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144章 內因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117章 銷售火爆(上)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201章 黃芷汀到來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206章 弒嶽(下)第032章 京師潛流(上)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139章 這是咋了?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277章 逆轉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028章 朕倒要聽聽你的高論第057章 財迷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185章 安南規劃!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上)4更破萬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129章 複雜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067章 決戰沙城(二)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289章 封賞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41章 沒轍了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285章 兩個女人的戰爭第060章 張馮靠攏(上)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059章 索命之人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095章 破虜(上)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148章 謗君案(下)第128章 恩憲?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126章 俺答求封(二)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040章 紓驛路疏(上)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054章 翻雲覆雨等閒間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
第206章 弒嶽(上)第095章 時不我待了啊第064章 投鼠忌器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042章 纖幫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217章 臺灣島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144章 內因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117章 銷售火爆(上)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201章 黃芷汀到來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206章 弒嶽(下)第032章 京師潛流(上)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139章 這是咋了?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277章 逆轉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028章 朕倒要聽聽你的高論第057章 財迷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185章 安南規劃!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上)4更破萬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129章 複雜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067章 決戰沙城(二)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289章 封賞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41章 沒轍了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285章 兩個女人的戰爭第060章 張馮靠攏(上)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059章 索命之人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095章 破虜(上)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148章 謗君案(下)第128章 恩憲?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126章 俺答求封(二)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040章 紓驛路疏(上)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054章 翻雲覆雨等閒間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