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

大明會試的考法與鄉試基本相似,但也有一些區別。雖然考試仍分三場,分別是二月初九、十二、十五,但考試的前兩日,就要先張貼席舍圖。

所謂席舍圖,就是用圖畫出東西行席舍間數,編排開寫某行間系某處舉人某人坐,又於其間內貼其姓名出榜曉示。

而考試官,無論是主考、副考、貢舉官、提調官、監試官還是其他各項與考試相關的官員,在主副考官被皇帝欽點之後,便一律不得歸家,接旨之後即刻進入試院,並立刻封鑰內外門戶,不許私自出入,俗稱“鎖院”。

爲防止作弊,不光主副考官爲皇帝臨時欽點,考試的試題也不是提前出好。每場考試的試題,均由諸考官在考試前一日臨時翻書擬定,擬定之後立刻召進工匠,在內簾刻印,通宵不停。同樣的,這些工匠刻印完試卷之後也不能離開,必須在試院裡頭一直等候,待考試完全完成,才準領賞離去。

高務實此番來考,發現會試也不一定所有方面都比鄉試嚴格,譬如進考場的搜身,道試和鄉試時全都是一身扒得乾乾淨淨了搜,但會試反而不用脫衣,而是“例止就身搜檢,舉巾看視”,以免“致損士氣”。

當然,話又說回來,鄉試是在八月,脫了也不冷,這會試是在二月,要是脫了檢查,估計一大幫子文弱書生可能先來個着涼發燒什麼的,那也確實有些難堪。

高務實進得考場,發現這會試與鄉試還真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如果非要說有,那無非就是人更多了一些,連席舍的標準都沒有什麼提高,也許只有江南貢院的房間標準才能好一點,其他地方哪怕是這京師貢院,也只是普通的考棚,能夠遮風擋雨就算不錯了,其他的真沒什麼值得一提。

不過可能是考慮到舉人們大多五體不勤,身子骨未必結實,所以這二月的春闈,朝廷照例是安排了木炭和煤炭作爲取暖之用,木炭只有考試官們能用,煤炭供給全部考生。高務實有些哭笑不得的發現,他腳邊的小煤爐正是京華出品,裡面燒着蜂窩煤,毫無疑問也肯定是出自京華了。

當然這都是小事,要緊的事情是考試。

會試的首場與鄉試一樣,也是考七篇八股文,其着重的也只是前三篇:首篇主要看破題,第二篇全文都重要,第三篇主要看論述。後四篇則只要符合格式、沒有明顯錯漏即可。當然你要是才華橫溢,已經流得滿地都是了,非要把後四篇也認認真真寫好也無所謂,但是……考官反正不會仔細看,因爲考官的時間可能比考生還緊張,他們沒那閒工夫。

高務實有大量學霸向他傳授考試經驗,所以他考試與很多尋常考生不同,他知道雖然會試與鄉試一樣考七篇八股,但這幾篇文章的寫法與鄉試並不完全一致。其中最關鍵的兩點,一是揣摩風氣,二是探求主考官的意思。

爲何要揣摩風氣呢?因爲八股文又叫時文,無論是內容還是格式、風格都隨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特別是明代,八股文出於創制、定型時期,八股文的變化更加明顯,故而顧炎武曾說:“時文之處,每科一變”。

明初之時,民風淳樸,其八股文也不過講明書旨而已,短小簡樸。到後來緯以義法,文體漸成,至成化、弘治時期,裁對整齊,機調圓熟;至正德、嘉靖時,唐順之、歸有光等以古文爲時文,使時文與古文出現融合之勢;到了如今萬曆年間就更麻煩了,由於實學與心學之爭漸起,會試時文或講機局,或尚才情,或喜辭藻,日新月異,變化無窮。

這就是高務實這次考試最難的一個部分,如果寫出相悖風氣的文章,肯定難以中式。實際上明代一些名士如馮夢龍、艾南英,本是八股高手,但是由於不會跟風,故而科場坎坷。

而文風實際上與朝廷大局走向也是有關係的,總體而言,大明現在有兩類文風,一類是實學學派推崇的,要求言之有物,一言一語都要切中肯綮,最忌虛言高論,說了等於沒說。另一類則是心學一脈推崇的,要求華麗大氣,立意高妙,讀來隱隱有些仙氣飄渺之感。

這兩類文風大相徑庭,但中式的希望都挺大,關鍵是看你的卷子被哪位閱卷官拿到,而他又是哪一派的擁躉。這也是高務實覺得自己按水平當可中式,但到底能不能中還得看運氣的主因。

那麼,又爲什麼要探求主考官的意思呢?因爲大明會試出題,固然是由考官們在考試前一天翻書決定,房官們也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但主考官大權在握,最後拍板的那個人始終是他,所以他最終還是會按自己的意思定考題,而房官們歸根結底還是要聽主考官的安排。

此次會試,主考官是申時行,高務實不用擔心自己考後被人譏諷,但同時他也有劣勢,即申時行出題很可能會出他並非特別擅長的風格。

但幸好明代有一項祖制,對於高務實來說實在是大大有利,那就是會試取中,乃分南、北、中三榜。這項祖制肇始於朱元璋,朱元璋當時因爲北方收復未久,學風遠不如南方濃郁,因此公平考試的結果就是南方中舉者十倍於北方中舉者。

這當然是朱元璋斷然不能接受的,因爲長此以往北方非造反不可,因此朱元璋親自從北方士子的考卷之中挑了一批出來,與南方形成相對平衡的數目,並且爲此還殺了一批認爲這樣取士不公平的人。

朱元璋在這一點上其實是聰明的,因爲南北取士一旦差距太大,遲早朝廷內全是南方士人,他們怎麼會管北方死活?因此他的這個做法被後來的皇帝逐漸制度化了,將會試試卷分爲南、北、中三卷。

其中南卷者,有應天及蘇鬆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北卷者,有順天、山東、山西、河南、陝西;中卷者,有四川、廣西、雲南、貴州及鳳陽、廬州二府,滁、徐、和三州。

也就是說,高務實因爲出身河南,他的試卷是直接進入北卷的,只需要與順天、山東、山西、陝西以及河南本省的士子一決高下,而不必和蘇鬆、紹興等地的大量學霸相爭。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就算碰巧遇到申時行出了些務虛的題,高務實也已經打定主意,能吹就吹,不能吹就照常寫,反正按照取士比例,如果以百人爲全榜定額,則南卷取五十五人,北卷取三十五人,中卷取十人。他覺得自己在北卷之中,取中的機會應該還算比較高的。

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179章 不完美的大勝(二合一)第085章 議定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003章 這是唱哪出?第084章 務實回府(上)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092章 莫朝在作死?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009章 安陽之行(八)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122章 蒙疆風雲(十)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094章 目的第074章 文華召對(上)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058章 實者虛之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143章 新鄭新政(中)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054章 翻雲覆雨等閒間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048章 叛軍舊事(下)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116章 陽謀!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262章 錦衣都督的焦慮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232章 大司馬之請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111章 交接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095章 破虜(上)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六)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007章 朕有內幕消息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121章 死有餘辜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268章 揭謎(上)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042章 纖幫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121章 死有餘辜第056章 棘手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三)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126章 二位老帥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047章 未雨綢繆(中)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123章 俺答封貢(八)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144章 工匠學堂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
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179章 不完美的大勝(二合一)第085章 議定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003章 這是唱哪出?第084章 務實回府(上)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092章 莫朝在作死?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009章 安陽之行(八)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122章 蒙疆風雲(十)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094章 目的第074章 文華召對(上)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058章 實者虛之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143章 新鄭新政(中)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054章 翻雲覆雨等閒間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048章 叛軍舊事(下)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116章 陽謀!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262章 錦衣都督的焦慮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232章 大司馬之請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111章 交接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095章 破虜(上)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六)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007章 朕有內幕消息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121章 死有餘辜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268章 揭謎(上)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042章 纖幫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121章 死有餘辜第056章 棘手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三)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126章 二位老帥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047章 未雨綢繆(中)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123章 俺答封貢(八)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144章 工匠學堂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