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

大明會試的考法與鄉試基本相似,但也有一些區別。雖然考試仍分三場,分別是二月初九、十二、十五,但考試的前兩日,就要先張貼席舍圖。

所謂席舍圖,就是用圖畫出東西行席舍間數,編排開寫某行間系某處舉人某人坐,又於其間內貼其姓名出榜曉示。

而考試官,無論是主考、副考、貢舉官、提調官、監試官還是其他各項與考試相關的官員,在主副考官被皇帝欽點之後,便一律不得歸家,接旨之後即刻進入試院,並立刻封鑰內外門戶,不許私自出入,俗稱“鎖院”。

爲防止作弊,不光主副考官爲皇帝臨時欽點,考試的試題也不是提前出好。每場考試的試題,均由諸考官在考試前一日臨時翻書擬定,擬定之後立刻召進工匠,在內簾刻印,通宵不停。同樣的,這些工匠刻印完試卷之後也不能離開,必須在試院裡頭一直等候,待考試完全完成,才準領賞離去。

高務實此番來考,發現會試也不一定所有方面都比鄉試嚴格,譬如進考場的搜身,道試和鄉試時全都是一身扒得乾乾淨淨了搜,但會試反而不用脫衣,而是“例止就身搜檢,舉巾看視”,以免“致損士氣”。

當然,話又說回來,鄉試是在八月,脫了也不冷,這會試是在二月,要是脫了檢查,估計一大幫子文弱書生可能先來個着涼發燒什麼的,那也確實有些難堪。

高務實進得考場,發現這會試與鄉試還真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如果非要說有,那無非就是人更多了一些,連席舍的標準都沒有什麼提高,也許只有江南貢院的房間標準才能好一點,其他地方哪怕是這京師貢院,也只是普通的考棚,能夠遮風擋雨就算不錯了,其他的真沒什麼值得一提。

不過可能是考慮到舉人們大多五體不勤,身子骨未必結實,所以這二月的春闈,朝廷照例是安排了木炭和煤炭作爲取暖之用,木炭只有考試官們能用,煤炭供給全部考生。高務實有些哭笑不得的發現,他腳邊的小煤爐正是京華出品,裡面燒着蜂窩煤,毫無疑問也肯定是出自京華了。

當然這都是小事,要緊的事情是考試。

會試的首場與鄉試一樣,也是考七篇八股文,其着重的也只是前三篇:首篇主要看破題,第二篇全文都重要,第三篇主要看論述。後四篇則只要符合格式、沒有明顯錯漏即可。當然你要是才華橫溢,已經流得滿地都是了,非要把後四篇也認認真真寫好也無所謂,但是……考官反正不會仔細看,因爲考官的時間可能比考生還緊張,他們沒那閒工夫。

高務實有大量學霸向他傳授考試經驗,所以他考試與很多尋常考生不同,他知道雖然會試與鄉試一樣考七篇八股,但這幾篇文章的寫法與鄉試並不完全一致。其中最關鍵的兩點,一是揣摩風氣,二是探求主考官的意思。

爲何要揣摩風氣呢?因爲八股文又叫時文,無論是內容還是格式、風格都隨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特別是明代,八股文出於創制、定型時期,八股文的變化更加明顯,故而顧炎武曾說:“時文之處,每科一變”。

明初之時,民風淳樸,其八股文也不過講明書旨而已,短小簡樸。到後來緯以義法,文體漸成,至成化、弘治時期,裁對整齊,機調圓熟;至正德、嘉靖時,唐順之、歸有光等以古文爲時文,使時文與古文出現融合之勢;到了如今萬曆年間就更麻煩了,由於實學與心學之爭漸起,會試時文或講機局,或尚才情,或喜辭藻,日新月異,變化無窮。

這就是高務實這次考試最難的一個部分,如果寫出相悖風氣的文章,肯定難以中式。實際上明代一些名士如馮夢龍、艾南英,本是八股高手,但是由於不會跟風,故而科場坎坷。

而文風實際上與朝廷大局走向也是有關係的,總體而言,大明現在有兩類文風,一類是實學學派推崇的,要求言之有物,一言一語都要切中肯綮,最忌虛言高論,說了等於沒說。另一類則是心學一脈推崇的,要求華麗大氣,立意高妙,讀來隱隱有些仙氣飄渺之感。

這兩類文風大相徑庭,但中式的希望都挺大,關鍵是看你的卷子被哪位閱卷官拿到,而他又是哪一派的擁躉。這也是高務實覺得自己按水平當可中式,但到底能不能中還得看運氣的主因。

那麼,又爲什麼要探求主考官的意思呢?因爲大明會試出題,固然是由考官們在考試前一天翻書決定,房官們也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但主考官大權在握,最後拍板的那個人始終是他,所以他最終還是會按自己的意思定考題,而房官們歸根結底還是要聽主考官的安排。

此次會試,主考官是申時行,高務實不用擔心自己考後被人譏諷,但同時他也有劣勢,即申時行出題很可能會出他並非特別擅長的風格。

但幸好明代有一項祖制,對於高務實來說實在是大大有利,那就是會試取中,乃分南、北、中三榜。這項祖制肇始於朱元璋,朱元璋當時因爲北方收復未久,學風遠不如南方濃郁,因此公平考試的結果就是南方中舉者十倍於北方中舉者。

這當然是朱元璋斷然不能接受的,因爲長此以往北方非造反不可,因此朱元璋親自從北方士子的考卷之中挑了一批出來,與南方形成相對平衡的數目,並且爲此還殺了一批認爲這樣取士不公平的人。

朱元璋在這一點上其實是聰明的,因爲南北取士一旦差距太大,遲早朝廷內全是南方士人,他們怎麼會管北方死活?因此他的這個做法被後來的皇帝逐漸制度化了,將會試試卷分爲南、北、中三卷。

其中南卷者,有應天及蘇鬆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北卷者,有順天、山東、山西、河南、陝西;中卷者,有四川、廣西、雲南、貴州及鳳陽、廬州二府,滁、徐、和三州。

也就是說,高務實因爲出身河南,他的試卷是直接進入北卷的,只需要與順天、山東、山西、陝西以及河南本省的士子一決高下,而不必和蘇鬆、紹興等地的大量學霸相爭。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就算碰巧遇到申時行出了些務虛的題,高務實也已經打定主意,能吹就吹,不能吹就照常寫,反正按照取士比例,如果以百人爲全榜定額,則南卷取五十五人,北卷取三十五人,中卷取十人。他覺得自己在北卷之中,取中的機會應該還算比較高的。

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64章 聯名信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211章 目標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102章 皇上,機會難得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087章 回京嘍第090章 遼東有缺嗎?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100章 蒙古局勢(上)第063章 病榻交心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002章 歙縣逃犯(上)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205章 政策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040章 瞭解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113章 高戚之會(七)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122章 蒙疆風雲(十)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179章 “刑天”行動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121章 河南解元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115章 封爵?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190章 去遼陽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086章 麻桿打狼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177章 生擒炒花(上)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125章 可戰方和(一)第235章 臨別
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64章 聯名信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211章 目標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102章 皇上,機會難得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087章 回京嘍第090章 遼東有缺嗎?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100章 蒙古局勢(上)第063章 病榻交心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002章 歙縣逃犯(上)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205章 政策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040章 瞭解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113章 高戚之會(七)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122章 蒙疆風雲(十)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179章 “刑天”行動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121章 河南解元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115章 封爵?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190章 去遼陽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086章 麻桿打狼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177章 生擒炒花(上)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125章 可戰方和(一)第235章 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