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

高務實推銷武器一事畢竟只是插曲,乃是趁着皇帝還在騎馬前行的路途中找機會說上一說罷了,等皇帝的御駕到達閱兵臺附近,這個話題也就自然告一段落了。

高務實本來是不打算一身戎裝的,畢竟他在安南打仗的時候都沒穿過所謂的“戰袍”,但由於朱翊鈞非要讓他陪同,他纔不得不整了一身罩甲,免得跟朱翊鈞這個領導不協調。

閱兵臺前,武臣勳貴們已經跪了一地,在英國公張溶、定國公徐文璧、成國公朱應楨的帶領下,恭迎皇上的到來。

朱翊鈞見張溶已經病得臉色蠟黃,只剩皮包骨頭了,上前親自攙扶了一把,道:“英國公請起,諸位愛卿也都平身吧。”

張溶自己根本站不起來了,身邊的張元功、張元德兄弟趕忙把他一左一右架着扶了起來。

皇帝見了心中也不禁唏噓,關切地道:“英國公,待會兒事畢,你早些回去休息,後續那些流程你就不要陪着了,你這樣朕瞧着也過意不去。”

“皇上……老臣謝皇上隆恩。”張溶有些動情,他自己的身體自己清楚,怕是熬不過今年了,好在皇上看來對英國公府還是眷顧的,這也讓他多少有些安慰。

朱翊鈞其實除了面對高務實之外,也不是個很會表達感情的人,心裡雖然有些發堵,卻也不知道說什麼好,只能點點頭,又對張元功、張元德兄弟交待了一聲:“好好照顧老國公。”然後便轉身上臺去了。

這種時候高務實不能搶話,只好朝張溶和那兩兄弟點了點頭,也跟着朱翊鈞上去,站在朱翊鈞身旁。

兵部尚書吳兌顯然是本次大閱理所當然的主持人,他先上來朝皇帝見禮,然後請問皇帝是不是現在開始。

朱翊鈞早就等不及了,大手一揮就說:“即刻開始。”

吳兌立刻走到中間靠前的位置,朝臺下的一種勳貴下令。

第一個得令的是成國公朱應楨,雖然這廝根本不會打仗,但他是成國公嘛,又是目前的前軍都督府左都督,第一批次受閱的就是由他指揮的部隊。

當然,“由他指揮”這個說法本身並不確切,因爲實際上現在的五軍都督府相較於正統年間以前,權力權威早已經衰落得不成樣子,實際上朱應楨對於掛在他這個前軍都督府左都督名下的衛所,也只有統兵權,並沒有調兵權。

實際上,五軍都督府目前還能做的只有三件事:管理軍籍,管理屯田,以及推選將領,甚至連作爲武官最重要的領兵出戰的權力都已經基本喪失殆盡了。

但實際上,連這三項權利,也被六部侵佔了很多。

比如說管理屯田,成祖永樂時期“以五軍都督府總攝天下屯政。”

建文四年九月,令五軍都督府給各個都司下達指令“令衛所屯田如舊制,衛指揮一人,所千戶一人專提調,都指揮督察之,歲終上其所入之數,以課勤怠。”

永樂九年九月,有衛所軍士因入京操練耽誤屯種,但五軍都督府“必欲追納”強徵屯糧,軍士只得擊登聞鼓訴狀。

宣德三年三月,在皇帝給五軍都督府的敕書中,指責“屯種徒擁虛名,兵食常不給足”,進而要求五軍都督府必須“務屯種”。

可以看出,這個時候五軍都督府對於屯田事務還是負全責的。

不過隨着儲糧戶部郎中(或主事)的設立,在九邊等地逐漸形成了總督、巡撫、戶部郎中(或主事)和兵備道的管理體制。具體開墾荒地、清理屯田等事由戶部郎中(或主事)和兵備道負責。

過去那種軍屯情況完全由都司、衛所報告給都督府,然後再轉行給戶部的程序,已被打破,兵備道可直接向戶部報告清理屯田和撥軍屯種情況。五軍都督府管理屯田之職掌已大爲削弱。

而推選將領,則是被兵部侵佔了權力,甚至……連翰林院都分了一杯羹。舉個例子,現在的武舉考試,就是從翰林院和詹事府選兩位史官擔任考試官的。

嗯,譬如高務實現在就夠這個級別,他雖然是個完完全全的文官,但如果被皇帝點將去主持武舉,那一點都不奇怪,雖然名義上肯定會有一位或者數位國公爺同時充當武舉考官,但其實最終說了算的,卻是那兩位翰林老爺。

唯有一件事,迄今爲止仍然是五軍都督府的直接執掌,外人無法插手,那就是掌管軍籍。

掌管軍籍,才能吃空餉。所以這個權力,勳貴們是打死都不肯讓出去的,否則他們就不光是權威不保,而是富貴不保了。

前軍都督府光是在京的軍籍人數,按理說就高達差不多五萬人,不過這次大閱,朱應楨即便是看在高務實的面子上,也只挑了兩千五百人出來——這已經頗爲盡力了,乃是矮子裡面拔將軍,最後才選出來的一批勉強能看的“軍人”。

至於,要問剩下的人怎麼回事……大概一半是在吃空餉,一半在做工和務農。

實際上,前軍都督府中,偶爾還能集合起來訓練一下子的,攏共也就四五千人,而其他各都督府,大致上也差不多。

換句話說,堂堂大明京營,理論上最精銳的部隊聚集地,實際上能勉強算是作戰部隊的,最多不超過三萬人。

好在,除了這批京營衛所兵之外,京師的防務還能指望一下班軍,不過班軍的兵力也只是理論上穩定,而且由於班軍到了京師之後,也經常被派出做工,所以各地對於選派班軍也很不積極。

關鍵是班軍的用度開銷居然還是其原籍地方負責的,京師這邊頂多偶爾打賞一點。如是,對於原籍地方而言,那自然是恨不得一個兵都不派纔好,由此也就經常出現扯皮。

兵力雖然少了點,但不得不說,這批京營士兵光看走出來時的賣相,還是比邊軍要好。

高務實是見過邊軍的,無論是宣府、大同的邊軍,還是廣西的衛所兵,在高務實看來,基本都和叫花子差不多,武器五花八門,衣服破破爛爛,怎麼看怎麼不靠譜。

而這批朱應楨挑選出來的“京營精銳”,鴛鴦戰襖都是嶄新的,赤紅髮亮;武器更厲害了,油光水亮得宛如新出爐的產品——其實真差不多,這些武器發放下來之後,這幾天剛從庫房裡清點出來發給他們使用。

朱翊鈞是看不出來的,只覺得這支部隊光是看上去就很不錯,所謂旗幟鮮明、甲堅兵銳是也。

朱應楨悄悄偷看了皇帝一眼,見皇帝面帶微笑,不由得心中鬆了口氣,回憶了一下突擊學習來的幾手旗語,拿着手中的小旗揮了兩下,旁邊的旗鼓立刻一變。

其實朱應楨的動作錯了也沒關係,下面的旗鼓手都得到過叮囑,不必看國公爺怎麼揮他手中的小旗,只管按照事先“彩排”的動作來辦就是——反正下面的那些士兵也只會按照“彩排”的陣勢變化,要真是臨時指令,下面根本玩不轉。

隨着旗鼓變化,這兩千五百人演練的陣勢也在變化,一共變了三次,高務實大致看懂,大概是防守、徐徐進攻和緩緩後撤三樣,但具體叫什麼陣,他也不知道——畢竟他雖然被朱翊鈞搞得強行頂了個名將(明代文臣也可以稱名將)的名頭,其實卻只是個半吊子。

不過,這次演練在朱翊鈞看來近乎完美,高務實這個不管怎麼說也算是接觸過軍旅的人卻發現了不對勁——怎麼還有人搶拍啊?進攻的快節奏鼓點還沒結束,沒有換成沉重而偏緩慢的後撤鼓,怎麼下面的士兵已經開始整隊後撤了?

愣了一愣之後,高務實朝吳兌和朱應楨打量了一眼,尤其是仔細看了看朱應楨的表現,他才終於肯定:他喵的,這是在演戲啊!

朱應楨的指揮和旗鼓手的步調不一致,旗鼓手有時候會搶朱應楨的拍子,而下面的士卒跟旗鼓手的步調也不一致,士卒們有時候會搶旗鼓手的拍子。

這樣一對比,朱應楨的好多指揮簡直慢了兩拍!

高務實一下子汗都出來了,我去你大爺的,老子呆在燕京十年,就靠你們這羣演員守衛着?!

然而比他更加門外漢的朱翊鈞一點也沒察覺到,只覺得士卒們雖然偶爾顯得步伐不那麼齊整,但整體演練還是不錯的,各種變陣行雲流水,一點遲滯都沒有,可見京營不是完全不行,只是估計這樣的精銳數量比較有限——皇帝又不是不知道京營吃空餉的事。

朱翊鈞滿意之至,轉頭對高務實笑道:“務實,我想起你罵鄭鬆那賊獠的話來了: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少年天子意氣風發,指着臺下的演員們大笑道:“朕有這般精銳,何愁中國不靖、四方不平?務實,你看這京營如何?”

高務實強行擠出笑容來,乾巴巴地道:“聖上所言極是,今日這表演,呃,這操演……委實精彩之至!”

----------

感謝書友“書友161023004956419”的月票支持,謝謝!繼續求訂閱和各種票~

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089章 暗殺高務實(4更破萬)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048章 病起蠱毒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094章 無間道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上)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029章 遭遇響馬(下)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066章 務實回京(下)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下)第047章 有詔第291章 內閣調整計劃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144章 工匠學堂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184章 變色龍第107章 努爾哈赤出兵第148章 謗君案(中)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115章 驚天大發現!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009章 安陽之行(三)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214章 提前規劃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萬)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205章 政策第057章 支持(4更)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106章 春遊踏青(下)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五)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225章 三策(中)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130章 立威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083章 宮外反應(下)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148章 謗君案(中)第067章 決戰沙城(四)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006章 老將凋零
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089章 暗殺高務實(4更破萬)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048章 病起蠱毒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094章 無間道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上)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029章 遭遇響馬(下)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066章 務實回京(下)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下)第047章 有詔第291章 內閣調整計劃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144章 工匠學堂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184章 變色龍第107章 努爾哈赤出兵第148章 謗君案(中)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115章 驚天大發現!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009章 安陽之行(三)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214章 提前規劃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萬)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205章 政策第057章 支持(4更)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106章 春遊踏青(下)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五)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225章 三策(中)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130章 立威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083章 宮外反應(下)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148章 謗君案(中)第067章 決戰沙城(四)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006章 老將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