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

文選司郎中名爲王周紹,隆慶二年的進士。他的座師是李春芳,一般來說不大應該能輪到他來做這個文選清吏司的郎中,但他相對來說其實是個不偏不倚的人,甚得穆宗皇帝賞識,當年庶吉士散館之後高拱就用他做了吏部考功司主事,後來又升了員外郎,郭樸接替高拱之後他再進一步成了考功司郎中,去年再調整了一次就做了文選司郎中,可謂風光一時,不過此刻他見了高務實三人卻沒有方纔的架子。

原來王周紹是陝西華陰人,老家與張四維老家蒲州僅一條黃河之隔,與高務實這位張蒲州的外甥,也算是有一半鄉誼。所以王周紹一見高務實就熱情地道:“聽聞狀元郎六首奪魁,我等北榜官員都是顏面有光啊!不瞞狀元郎,許多北榜官員都想與狀元郎多親近親近,要不改日我在望龍樓設宴爲狀元郎慶賀,不知狀元郎可肯賞光啊?”

高務實知當官後少不了這等應酬,以前這些事大多輪不到他來,但現在不去就是失禮了,自己雖不需借重吏部,但自己的同年們還是需要的——總不能什麼事都通過老師郭樸來辦,人家是老師,又不是屬吏。

再說,人家王郎中都說明了是“許多北榜官員”希望見他,那肯定是有含義的,高務實自己作爲北榜出身,當然得應承下來。

於是高務實答允了下來,而蕭良有、王庭撰也是一併受邀,不過王庭撰可以答應下來,因爲他和這位王郎中同是陝西人,而蕭良有就只好婉言謝絕了——他是湖廣人,湊到一羣北榜官員裡不太合適。

之後三人登記官牒、履歷之後,便領了官服。

官員官服分朝服、公服、常服、燕服等,作用不一,不過最經常穿的還是公服和常服。

所謂公服就是上朝時穿的,四品以上服緋,在大明大概兩萬多人的官員裡頭,算得上是高官了。

五品至七品服青,而八品九品則是服綠,高務實以前曾經特旨服青,辭官之後就沒得穿了,但他現在又做了翰林院修撰,此官爲從六品,着團領衫青袍,衣綴小雜花,用烏角革帶,算是再次服青。

而常服則是平日坐衙辦公時的穿着,形制爲團領衫樣式的青袍,衣邊上四爪龍蟒金繡,補子上則是繡着鷺鷥。至於蕭良有與王庭撰的公服也與高務實一模一樣,但常服就不同了,衣邊上沒有四爪龍蟒,補子上繡的是溪敕。

官袍上那四爪龍蟒金繡,是六品以上官員的待遇,而七品及以下則沒有。

實際上高務實有御賜的大紅紵絲飛魚服,這個是辭官之後也不必退還的,理論上來說他依然可以穿,不過這樣的話未免顯得過於張揚,所以目前他肯定不會再穿。

臨走時,王周紹還客氣地與三人道:“三位以後得空,不妨多來找本官喝茶閒聊,能與三鼎甲多交流,本官也是十分期待的。”

看着外面一排等待王周紹接見的官吏,三人都知這是客套話,千萬當不得真,就算人家王郎中真有興趣閒聊,大概也只有和高務實一人,但還是一併客氣道:“多謝銓曹。”

從吏部出來,三人這就算是授官了,互相恭維打趣了一番,便一併去尚寶司領取官員牙牌。

官員牙牌這玩意,一貫只有京官纔有,乃是朝參時通過宮禁所配,不過高務實當年就有一塊牙牌,乃是先帝隆慶特旨特製的,是一塊銀牌,因爲當時高務實年紀小,銀牌不易損壞,現在也早已還回宮裡了。

此刻高務實的牙牌就是普通制式了,上紐雕句雲紋,正面橫刻楷書“翰林院”三字,這指的是高務實供職衙門,而豎刻楷書“修撰”二字,此爲高務實的官職名,背面則是統一格式,刻寫“朝參官攜帶此牌,無牌者依律論罪,借者及借於者罪同,出京不用”二十六字。

由於是普通制式的牙牌,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損壞,所以朝參時的京官,都是把牙牌懸掛在左腰,然後用袋囊裹覆,十分珍惜。回想一下,還是自己當年那塊銀製牙牌比較方便……

三人領完官服和牙牌就該去翰林院報到了,不過按照之前他們聽來的規矩,這次不能是三人一齊,高務實作爲狀元郎應該第一個去。

翰林院與吏部同在東長安街上,走兩個街口就是,緊挨着玉河和皇城,隔壁是四夷館。他其實在翰林院掛名當官近十年,可惜來得少,也沒升過官……

高務實回到家中穿上常服,也就是那件四爪龍蟒金繡的青色官袍,鷺鷥補子,頭戴烏紗帽,自己照了照鏡子,自我調侃道:“混了十年,又混回青袍了”。

以後在衙門坐堂視事都要穿着這一身了,至於牙牌非上朝時用不着,但也要一直佩在身上,若是丟失,損壞會被重責,高務實就用袋囊裹覆,系在左腰的革帶上。

穿上這一身自己考來的官袍,高務實就再也不是那個靠着伯父聖眷關照得來的太子近臣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今自己也算是修身齊家有成,開始踏入了治國這一步了。

不過這想法也是矯情,他高某人之前雖然不“治國”,但仔細想想,影響的事情可真不小。

官員到任之日,自有一番繁文縟節。高務實到院前已派人知會過一聲,到院時修撰官曾朝節出來迎接,並作爲前導官。見面時曾朝節先友好地高務實點了點頭。

曾朝節是萬曆五年的狀元,這一點與原本的歷史有出入,原因是歷史上那一年的狀元沈懋學是個心學門人,萬曆五年高拱都還在,怎能讓沈懋學做狀元?而榜眼,歷史上是張居正之子張嗣修,現在也成了宋希堯——這位是張四維點中的會元,不過殿試之後改了榜眼,不過張嗣修還是中了同進士第二百一十三名。

高務實入了院門,先入右廊圍門至聖人祠行香,向至聖先師行四拜禮,再去昌黎祠行香,行兩拜禮。這昌黎祠供奉不是別人,正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昌黎正是韓愈的家鄉。

說來也是有趣,大明朝的吏部、禮部、翰林院內都供有昌黎祠,韓愈雖一生未入過翰林院,但他的文章卻被有明一代的翰林尊爲典範。

拜完兩祠,出右廊,再從登瀛門而入。登瀛門後是內堂,內堂坐北朝南有五楹之廣,堂西爲講讀廳,堂東爲檢討廳。

講讀廳乃是正六品侍讀、侍講坐堂的公廨,翰林侍讀、侍講被稱爲講官,有入直大內,爲天子經筵進講之職。至於檢討廳,又名修檢廳,乃是從六品修撰、正七品編修、從七品檢討所坐堂的公廨,修撰編修檢討又俗稱爲史官。

曾朝節引高務實三人來至檢討廳,下面檢討廳內屬吏上堂拜見。

屬吏也分三六九等,先來參見的是當該吏,也就是值班官吏,在吏員裡身份最高。

今日是翰林老爺新官上任的日子,廳內屬吏當值不當值的都要來參拜。

高務實坐在公座上,六人一併行禮道:“拜見修撰老爺。”

接着對高務實行四拜之禮。次於當該吏的是貼寫吏,就是衙門的書手,也是行四拜之禮。再次則是堂班,就是堂上使喚差役,仍行四拜之禮。最後則是門隸,身份最低,連吏員都不如,行叩頭之禮。

檢討廳入門左側,乃是史官公座,右側則是存放經史典籍的地方,以及當該吏班房。堂上放着大約又二十張上下的公案,這邊是翰林們辦公的地方了,靠西則是貼寫吏的公案。

高務實的公案在第二排第六張。他走到位置上坐下,先將印信交給當該吏保管,要用印時再調出。公案上文房四寶都有,不過卻是四面開放的辦公環境。

高務實以前差不多十年都在翰林院掛名,但卻從未來過這辦公的公廨,他還以爲自己現在身爲正式的翰林官了,總該能有個小包間辦公,到了之後才知道自己想多了,別說包間辦公室了,甚至連個隔板都沒有,辦公環境還不如後世的小白領。

接着曾朝節領着一名堂班來與高務實道:“高修撰,本院辦事官員,都有一名吏員使喚,這人手腳還算勤快,依掌院部堂吩咐,就調給你使喚了。”

說完曾朝節對着這吏員板起臉道:“這位是新科狀元,乃是當今萬歲御筆欽點‘二百年來真魁首’的那位六首狀元,能跟着他是你幾輩子修來的福分,你需小心伺候、聽差辦事,切切不可輕慢,若是有差池之處,院規伺候!”

這名堂班慌忙拜下道:“大老爺在上,小人不敢。小人劉合拜見狀元大老爺。”

高務實仔細看了他一眼,覺得此人從長相上看似乎應該還算老實,心中微微點頭。此人以後也算跟自己辦事,端茶送水了,算是自己的專職秘書。

不過官員從來都看不起這些吏員,所以高務實也不擺什麼親民的樣子,如此反而自降了身份,於是板着臉說了一番你要實心用事之類的屁話。

劉合一副俯首聽命的樣子,然後曾朝節給高務實使了個眼色,高務實會意從袖子裡拿了半兩銀子賞了劉合。劉合也沒想到高務實出手如此大方,接過銀子之後一副千恩萬謝的樣子。

曾朝節點點頭,示意劉合退去,然後微笑着對高務實道:“一會拜見掌院部堂,聽說有差事給你。”

高務實有些詫異,我纔剛到任,就有差事了?

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020章 老祖宗的威嚴(第4更)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096章 馮保倒臺(七)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150章 我是來援助安南的?第141章 沒轍了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063章 海瑞調職(下)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022章 天壽山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099章 高拱秉國(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093章 口蜜腹劍(下)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112章 我願意借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040章 荊州張府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三)第129章 回鄉之前(上)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283章 皇上,切蛋糕了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050章 擔當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187章 此地:金港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064章 投鼠忌器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090章 宣府馬芳(下)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060章 不勞而獲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074章 朱翊鈞的煩躁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042章 纖幫第293章 臣高務實領旨謝恩
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020章 老祖宗的威嚴(第4更)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096章 馮保倒臺(七)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150章 我是來援助安南的?第141章 沒轍了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063章 海瑞調職(下)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022章 天壽山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099章 高拱秉國(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093章 口蜜腹劍(下)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112章 我願意借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040章 荊州張府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三)第129章 回鄉之前(上)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283章 皇上,切蛋糕了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050章 擔當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187章 此地:金港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064章 投鼠忌器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090章 宣府馬芳(下)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060章 不勞而獲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074章 朱翊鈞的煩躁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042章 纖幫第293章 臣高務實領旨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