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

萬曆八年五月初一早上,朱翊鈞沒等天亮,就匆匆忙忙趕往生母慈聖皇太后李太后處問安,說有事急報。

李太后莫名其妙地披衣下牀,召皇帝進殿問有何故。

朱翊鈞神色緊張,一見母后立刻跪下,磕頭答道:“母后,兒臣夢見了父皇,父皇責兒臣御極近十載,竟未能親視父皇山陵,不孝之極。兒臣惶恐萬分,是以來請見母后。”

李太后崇佛極誠,一聽朱翊鈞這話,也不禁大吃一驚,一點朦朧的睡意一下子嚇得煙消雲散,本來半倚着的身子也一下子坐直了,問道:“你父皇還說了什麼?”

朱翊鈞搖頭道:“別的沒說什麼,父皇只是責兒臣不孝,兒臣當時就驚得醒了,馬上來見母后……”

李太后坐不住了,站起身來,匆匆踱步了幾個來回,道:“難怪哀家近來總有些心神不寧……月底就是你父皇的忌辰,這是他不開心啊。鈞兒,這次你父皇的忌辰,朝廷原本是怎麼安排的,讓誰去代祭?”

朱翊鈞想了想,道:“應該是固安伯。”

固安伯就是仁聖皇太后之父陳景行。以大明代祭的習慣而言,他去代祭穆宗確實是很合適的。前些年,代祭穆宗昭陵這件事,除了有一次因爲陳景行生病不能成行之外,無一例外都是他去。

但是這一次,李太后果斷擺手道:“此事作罷,待會兒哀家會派人傳懿旨到內閣,向郭先生說明。”她說着,看了看天色,對身邊人道:“給哀家擺駕,去慈慶宮。皇帝,你也一併來。”

朱翊鈞心中暗喜:朕這個主意,簡直是絕了!不僅可以創造機會讓堯娥見一見陪務實出行的侯拱辰,還能親自祭奠父皇,一舉兩得,妙不可言!

轉念又在心裡默唸:父皇,非是兒臣欺騙母后,此事實是爲堯媖好,您老人家在天有靈,一定不會怪罪的,對不對?

不多時,太后鳳駕和皇帝鑾駕往慈慶宮行去,走了大概一半,司禮監掌印太監陳洪滿頭大汗地跑了過來,湊到李太后鳳駕之前,小心翼翼地問道:“太后娘娘,這是出了什麼事了,竟然驚動懿駕?”

李太后看了他一眼,見他跑得大汗淋漓,溫言道:“皇上夢見先帝,先帝責他不曾親祭,哀家要去和仁聖皇太后商議一下,今年先帝穆宗忌辰,由皇上親祀昭陵。”

陳洪詫異道:“今年皇上不是奉兩宮皇太后一道拜謁過昭陵嗎?”

他說的這件事,是今年二月的時候,遵照隆慶二年例,朱翊鈞先詣長陵,祭畢之後恭奉兩宮皇太后,率后妃行謁拜禮,然後又謁永陵、昭陵俱如長陵儀,其諸陵則各遣官一員致祭。所以理論上來說,朱翊鈞的確是拜謁過昭陵的,而且還只有三個多月。

但李太后擺手道:“春祭禮是春祭禮,忌辰是忌辰,各有其禮,豈能混淆?”

陳洪暗想這事跟他沒有關係,既然太后讓皇上去,那就去唄,就算有人要跟着受累,也是陳矩那廝倒黴,他陳掌印可沒必要爲別人操心。於是也就不再多言。

到了慈慶宮,李太后便和陳太后說了此事,陳太后倒無所謂,反正皇帝年輕,多跑一趟就多跑一趟。而且眼下俺答那邊也早就消停多年了,天壽山附近並沒有什麼危險,當下也就答應了下來。

不過朱翊鈞卻提出了另一樁事,說是先帝雖然只是責他不孝,但他想着潞王和幾位御妹也未能拜祭過昭陵,希望兩宮太后考慮弟弟妹妹們盡孝之意,也允許他們同去。

這一點卻讓兩宮太后有些猶豫,因爲大明的帝陵一般而言只有皇帝可以親祭,如果皇帝有事脫不開身,也只能由勳貴或者大臣奉旨代祭,藩王是不能隨隨便便跑去祭奠的,公主那就更沒聽說過了。

但兩宮太后都是穆宗皇帝昔日枕邊人,知道穆宗皇帝是個極重親情的人,他既然“託夢”責備皇帝不孝,不肯親自祭奠他的忌辰,焉知他在天之靈不會也希望見見潞王和幾位女兒?

所以皇帝這一說,就讓兩宮太后猶豫了,最後還是陳太后發話,讓皇上去文華殿召郭閣老問禮,若是郭閣老認爲可以去,皇帝就帶上弟弟妹妹們同去;若是郭閣老認爲不妥,那就只能皇帝自己一個人去。

朱翊鈞於是領命去文華殿,把剛剛趕到內閣當值的郭樸請至文華殿問禮。

郭樸本來想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哪能做個夢就親自跑一趟?

但轉念一想,皇帝親自祭奠先帝忌辰,倒也是孝道的體現,不能一概而論。之所以一般皇帝不會親自去,那是因爲老朱家在天壽山的歷代皇陵有老長一串,而卻大明的各種祭禮又多,若是每一位皇帝的各類祭禮都要皇帝親自去,那皇帝也就不用幹別的事了,一年到頭光忙着京師和天壽山兩頭跑估計都夠嗆。

但是歸根結底,皇帝親祭自己的父皇本身是沒有問題的。

郭樸的糾結也在於潞王和公主們能不能跟去,在郭樸看來,其實公主們跟去祭奠穆宗是無所謂的,去就去了,沒多大事。

關鍵是潞王,大明對藩王的態度,既繼承了朱元璋的天恩榮養思路,又繼承了朱棣的嚴格監控政策,所以搞到最後就變成了養豬。養豬不比養牛羊,沒有放養一說。

養牛養羊就算是圈養,也有放風出去吃草的時候,可是養豬就不同了,天天都是關在豬圈裡頭長膘,想放出來?做夢。

所以郭樸最後便道:“皇上之憂心,老臣已然知曉,然國朝自有典制,潞王殿下既未成年,就不適合隨意出京。”

朱翊鈞心頭一緊,忙問:“那幾位公主……”

“老臣也不是不通情理。”郭樸看了面色緊張的皇帝一眼,心裡有些莫名其妙,但還是照着自己的想法繼續說了下去:“幾位公主按理說應該也不該去,不過既然兩宮皇太后都覺得此事重大,那麼也不是不可以通融一二。”

其實郭樸知道,兩宮皇太后甚至連潞王過去都覺得沒問題,何況公主?但郭樸畢竟是顧命首輔,有些事情可以順着一些兩宮的意思,但有些事情則萬萬不行。

在他看來,不準潞王前去,是堅持國朝典制,是原則問題;不準公主過去,則有些太不顧實際情況了,畢竟公主也是先帝的女兒,去拜祭一下父親有什麼說不過去的?

當然,關鍵是公主又不可能威脅皇位。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可以給兩宮皇太后一些面子。

朱翊鈞聽他這麼一說,頓時鬆了口氣,但他剛想說話,卻見郭樸又繼續道:“不過六公主年僅十歲,七公主更是僅止九歲,老臣以爲不便遠行。”

這個無所謂,朱翊鈞又不是要帶幼兒園,要不是單獨只帶三公主一人容易引起朝野懷疑,他恨不得只帶朱堯娥一個人就好,現在郭樸把六公主和七公主單獨拎開,朱翊鈞求之不得。

當下皇帝便欣然道:“還是郭先生考慮周全,那朕就帶三妹、四妹和五妹同往祭奠先帝忌辰。”

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047章 未雨綢繆(中)第006章 老將凋零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119章 殺我還是殺你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123章 俺答封貢(八)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216章 天賜之寶也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284章 設計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225章 三策(中)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088章 戊辰羣星(下)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125章 可戰方和(一)第054章 明修棧道(上)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147章 不與聞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131章 謝公氣度[第4更]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055章 碧湘樓閣(上)第085章 議定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131章 急,不急第036章 臨行前的準備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三)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95章 國色天香(上)第180章 請獻戶籍於聖使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110章 創造需求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99章 高拱秉國(上)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130章 開平潛流(上)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107章 努爾哈赤出兵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完)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115章 驚天大發現!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143章 致謝?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044章 巡按到,巡撫病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001章 封賞爭議
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047章 未雨綢繆(中)第006章 老將凋零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119章 殺我還是殺你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123章 俺答封貢(八)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216章 天賜之寶也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284章 設計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225章 三策(中)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088章 戊辰羣星(下)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125章 可戰方和(一)第054章 明修棧道(上)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147章 不與聞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131章 謝公氣度[第4更]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055章 碧湘樓閣(上)第085章 議定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131章 急,不急第036章 臨行前的準備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三)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95章 國色天香(上)第180章 請獻戶籍於聖使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110章 創造需求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99章 高拱秉國(上)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130章 開平潛流(上)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107章 努爾哈赤出兵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完)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115章 驚天大發現!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143章 致謝?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044章 巡按到,巡撫病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001章 封賞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