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治國之策

朱由檢更是注意到了蘇天成治理地方的才能,江寧縣發生的變化太大,第一次上繳兩千五百萬兩白銀,那是因爲剿滅了鹽商匡思明,尚看不出來其他方面的異常,可兩年時間過去,江寧縣免除了田賦,所有賦稅全數繳納,今年市舶司的收入,能夠超過三百萬兩銀子,可以說,江寧縣一地繳納的銀子,幾乎超過整個的南直隸了。若是戶部直接收取市舶司全年的賦稅,那已經超過南直隸所有賦稅的總和了。

有了銀子,辦事情總是順利很多了,連續兩年來,朝廷銀子緊張的情況,大爲緩解,說起來,這完全是江寧縣的功勞。

所以說,朱由檢更想問問蘇天成,究竟有什麼訣竅。

登基以來,他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大臣,能夠力挽狂瀾,能夠做出來實實在在的事情。

“蘇愛卿,江寧縣的變化很大啊,朕甚至覺得,朝廷這兩年的開支,幾乎都依靠江寧縣支撐了,朕一直都想着去看看的,可惜沒有時間,讓你離開江寧縣,朕其實有些擔心的,若是江寧縣出現了什麼變故,朕可是難以承受啊。”

“不會。”

蘇天成回答的很是乾脆。

“哦,蘇愛卿爲何如此的肯定啊。”

“臣這樣說,當然是有條件的,第一是皇上的支持,第二是朝廷的支持,第三是南直隸的支持,說到底,最大的支持,就是保持江寧縣的制度,不能夠做出來改變,用一個詞語來說,就是無爲而治,其實到了如今,臣也是屬於無爲而治了。”

“蘇愛卿仔細說說。”

“譬如說市舶司的賦稅政策,決不能變化。不管是誰,只要想着在南京做生意,想着在江寧縣做生意,貨物必須要納稅,而且稅率是固定的,在他們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的,再說縣衙的事情。除開刑名錢糧事宜,還要做好商賈的扶持事宜,要重視商賈,這是縣衙最爲重要的事情之一,甚至超過了刑名和錢糧事宜。”

“商賈繳納的賦稅和捐銀,能夠滿足所有的開支。還可以減輕農民的賦稅,可以長時間免除農民的田賦,讓農民豐衣足食,農民手裡有了糧食,有了銀子,購買商賈的商品,縣衙從中徵收賦稅。實際上,農民也上繳了賦稅。”

“江寧縣的士紳富戶,一樣要承擔賦稅,享受了朝廷的恩賜,同樣要做出來貢獻。”

“這些基本上是江寧縣的賦稅政策,不能夠發生改變,任何的一環出現變動,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直接影響到賦稅收入。”

“縣衙執行的賦稅政策,實際上是雙贏的政策,這可以從幾個層次來說,縣衙和商賈之間,商賈雖然繳納了不少的賦稅和捐銀,可他們的收入增加了,繳納的這些賦稅和捐銀。完全能夠承受,甚至比以前賺取的銀子更多,縣衙和農民之間,農民得到了最大的好處。能夠豐衣足食,自然安守本分,縣衙和士紳富戶之間,要求士紳富戶享受恩賜的同時,做出來應該做出來的貢獻,說起來,大家都得到了利益的。”

朱由檢聽得有些糊塗了,不過,江寧縣實實在在的改變,讓他覺得,不需要追究具體的變化過程,只要有效果,就可以了。

“嗯,江寧縣必須保持現有的賦稅政策,朕會親自關注的,蘇愛卿還有什麼好的建議啊。”

蘇天成稍微沉默了一下。

有些話,他本來不想說,因爲自己還沒有到達那個位置,說到底,大明朝需要的,還是改革,和張居正當初的改革一樣,必須要花大力氣,毫不留情的改革,這纔是發展的強盛的根本,可惜改革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的,看看張居正的下場,得罪了太多的權貴,死後所有的改革成效,付諸東流,改革必須要觸動權貴的利益,這是無法避免的。

作爲穿越人士,蘇天成是清楚溫水煮青蛙的道理的,必須要慢慢來,打基礎是最爲重要的,一旦大家都形成了共識,有些事情,推動起來,簡單很多了。

也只有這樣,纔有可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對立面。

“皇上,臣考慮尚未成熟,不過也有一些想法,若是有說錯的地方,皇上恕罪。”

“你儘管說就是了。”

“臣覺得,雖然我大明朝,面臨諸多的麻煩,譬如說後金侵襲,流寇騷擾,可解決這些問題,還是需要慢慢來,軍事上壓制後金,剿滅流寇,都是治標不治本,想要解決根本的問題,還是需要多方面考慮,臣以爲最爲重要的問題,首先是解決吃飯的問題。”

蘇天成說到這裡的時候,還是有些小心的,他認爲,東林書院和復社的某些提法和觀點,實際上是正確的,只是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時機。

果然,朱由檢皺了皺眉,好像不是很認同這個觀點,要說有些農民沒有飯吃,那是實際情況,也是因爲災荒的事情,可要說解決吃飯的事情,是不是有些誇大了。

朱由檢也是有面子的,登基這麼多年了,需要得到肯定。

蘇天成很是敏感,發現朱由檢的神情不對,馬上不說了。

其實,他想到的改革,需要從教育的角度出發,首先改變人們的思想,這和洗腦差不多,只要能夠統一思想,這樣做未嘗不可。

穿越之前,身爲公務員的蘇天成,見到過很多的事情,他一直都覺得,短時間提升經濟實力,有可能做到,但是長時間維持,就不是那麼容易了,找不到好的經濟發展點,很有可能原地踏步甚至是後退,就是幾百年之後,也沒有完美的經濟發展之路,依舊在探索,但有一點可以大力提升經濟發展的速度,那就是掠奪,對其他國家的掠奪。

這是最爲簡單最爲有效的辦法。

參加殿試的時候,蘇天成曾經提到了這個方面。

實際上,在這個時代,此類的事情,層出不窮,就是後金,就是遵循的這樣的做法,他們每年入侵大明腹地,目的主要還是劫掠錢財,包括劫掠人口,通過這些不需要付出的行爲,得到極大的好處,迅速發展壯大自身。

發展經濟,壯大自身的實力,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張嘴說那麼簡單。

江寧縣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有很多的有利條件,比如說人口衆多,曾經的京城,富裕人口不少,經濟基礎和條件很不錯,特別是碼頭的設立,要知道,鄭成功在海上稱霸的時候,控制海上貿易,每年收取賦稅,收入超過兩千萬兩白銀了,幾乎等於大明全國賦稅的收入了。

所以說,兩年多的時間,江寧縣去的了巨大的發展,可這種成績,到北方了,肯定是難以複製出來的,基礎不同了,任你有着天大的本事,也是無可奈何的。

快速發展,還有一個條件,或者說是條件,那就是迅速的壯大人口,壯大富裕人口,也就是所謂的移民政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後,強迫很多江南的富裕戶,移民到中都去,讓中都鳳陽迅速得到了發展。

可這些辦法,目前說起來,作用不大,大明朝暫時都做不到。

發展經濟,在有些人看來,難度很大,需要慢慢來,這其實也是相對的。

在一窮二白的地方。發展經濟,起步的時候,難度確實大,可一旦起步了,速度就很快了,幾乎每天都在發生變化,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困難會逐漸出現,會慢慢的停滯,需要想到其他的好辦法。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最爲簡單的政治經濟學的道理,可惜這個時代,身爲皇帝的朱由檢,不一定能夠明白。

所以說,蘇天成有很多的話,不大可能說出來,因爲朱由檢聽不懂。

看見蘇天成沒有說話了,朱由檢也沒有強迫,在他看來,蘇天成畢竟年輕,擔任知縣也就兩年多的時間,能夠做出來這麼多的事情,很是了不起了,是非常不錯的人才了。

江寧縣的政策,必須要堅持,那裡已經成爲朝廷的錢袋子,超過了蘇州揚州一帶了,只要能夠長期保證這樣的收入,朝廷就能夠維持諸多的開銷。

想到這些,朱由檢的心情還是很好的。

至於說蘇天成和江寧營的去吃,就是河南府了。

他也感覺到,蘇天成很是狡黠,河南府緊靠山西平陽府,蘇天成的家就在山西平陽府,若是流寇猖獗了,能夠保護自己的家人。

蘇天成內心的小九九,朱由檢根本就沒有想到,也不可能想到。

離開皇宮的時候,朱審馨、春屏、王芙蓉和柳如是,都顯得很是吃驚,蘇天成感覺到有些奇怪,大小老婆嘰嘰喳喳說了好一會,他才知道,原來皇后娘娘很是厲害的,甚至能夠親自紡織,也會做飯。

蘇天成翻着白眼,這有什麼了不起的,自己照樣會做飯,而且手藝還不錯,只是沒有機會展示罷了,皇后娘娘以前跟着朱由檢,也是吃了不少苦的,那個時候,魏忠賢專權,朱由檢時時刻刻都要擔心自己的生命,皇后娘娘親自做飯,避免朱由檢被人暗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1029章 救贖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316章 大比武(1)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419章 賀瘋子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442章 張鳳翼的貪心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646章 夜襲(1)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156章 出發第3章 痛下殺手第395章 畢懋康第653章 預判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1026章 無力迴天(4)第1251章 崩潰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30章 連環計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1282章 後宮第107章 授官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118章 秦淮河(2)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139章 官田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1012章 誤判?(1)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442章 張鳳翼的貪心第136章 大調整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710章 囑託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346章 婚禮照常進行第1149章 法律的尊嚴第160章 剿匪(2)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912章 失意人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1005章 平凡的開始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1118章 硬骨頭(3)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866章 兩重天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847章 慘敗(5)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793章 都不笨第87章 禮部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1165章 苦嶺關第971章 非凡一戰(5)
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1029章 救贖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316章 大比武(1)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419章 賀瘋子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442章 張鳳翼的貪心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646章 夜襲(1)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156章 出發第3章 痛下殺手第395章 畢懋康第653章 預判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1026章 無力迴天(4)第1251章 崩潰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30章 連環計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1282章 後宮第107章 授官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118章 秦淮河(2)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139章 官田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1012章 誤判?(1)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442章 張鳳翼的貪心第136章 大調整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710章 囑託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346章 婚禮照常進行第1149章 法律的尊嚴第160章 剿匪(2)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912章 失意人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1005章 平凡的開始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1118章 硬骨頭(3)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866章 兩重天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847章 慘敗(5)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793章 都不笨第87章 禮部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1165章 苦嶺關第971章 非凡一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