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嶽託的精明

所謂四十不惑,到了這個年紀,應該是成熟睿智的表現,事業也能夠得到巔峰了,可惜的是,嶽託的日子不好過,牛年不利,一切的事情都不順心,從親王降爲貝子,這裡面的懸殊太大了,他可是努爾哈赤的親孫子,皇太極的親侄子。

野心這東西是不好說的,常年的征戰,手裡掌握了軍隊,那種叱吒風雲的霸氣,的確令人嚮往,嶽託也完全感受到了這樣的滋味,實際掌握着鑲紅旗,連連去的征伐的勝利,野心膨脹是很正常的。

這種膨脹的野心,令岳託做出來了很多不明智的事情,也遭受到沉重的打擊,若不是父親代善的名氣和威望,可能項上人頭就保不住了。

沮喪的嶽託,居然被任命爲主帥,駐守大淩河城。

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嶽託明白,只要能夠守住大淩河城,甚至能夠加強大淩河城的防禦能力,更進一步的威脅到錦州城,就是天大的功勞了。

崇禎四年的大淩河之戰,嶽託太清楚了,那是一場慘烈無比的戰鬥,圍城打援的戰術,貫徹到了極致,那也是皇太極親自指揮的大戰,一場輝煌的勝利,沉重打擊了明軍,令關寧錦防線的明軍,自此之後,龜縮在城池裡面,不敢再露頭了。

至於說守護大淩河城的軍士,以漢軍爲主,這是很正常的,漢軍守城是不錯的,這方面八旗子弟是不屑於做的。

漢軍多,也好領導一些,不聽話的,可以隨意的處置,沒有誰敢齜牙。

嶽託對孔有德的印象不好,不僅僅是對孔有德,包括尚可喜和耿仲明,他的印象都是不好的,大清國是滿人的。滿人才是主子,漢人憑什麼能夠封王,漢人就是奴才,就是爲滿人服務的,再說了,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三人,都是大名投降過來的將領。這樣的人,根本就被人瞧不起的,誰會喜歡叛徒奸細啊。

儘管嶽託知道,這是皇太極做出來的姿態,爲的是分化誤解大名王朝,但他還是不能夠接受。總覺得不是滋味。

這次自己是主帥,孔有德是副帥,在嶽託看來,孔有德不是什麼副帥,就是狗腿子,跑跑腿,傳達一下一下命令。一切都要聽自己的。

聖旨下來之後,嶽託在家裡等候,他知道,孔有德馬上就要來拜訪的。

果然,接到聖旨的第二天,孔有德來拜訪了。

“末將拜見元帥大人。”

“孔有德,不用這麼客氣了,直接說說你的安排吧。”

滿人稱呼漢人。歷來都是直呼其名,不會稱呼官職的,這已經成爲了習慣,唯一的例外是范文程,范文程畢竟是皇太極身邊的大臣,也是皇太極最爲信任的漢人。

“末將已經命令軍士做好準備,隨時都可以出發了。”

“哦。是嗎,怎麼我看到,漢軍好像是在搬家啊,拖家攜口的。”

孔有德楞了一下。這不是習慣嗎,不管是八旗軍還是漢軍,駐守一個地方的時候,都是拖家攜口的,攜帶家眷的,這次是到大淩河城駐紮,不知道有多長的時間,家眷肯定是要跟隨去的。

“末將不明白元帥大人的意思。”

“哼,有什麼不明白的,我的意思很明確,不能夠攜帶家眷,不僅僅如此,就是駐紮在大淩河城的家眷,也一律撤回來,我們到大淩河城,不僅僅是駐守,還要隨時準備打戰的,攜家帶口的,怎麼打戰,不僅僅是漢軍,就是八旗子弟的家眷,也一律都給我撤回來,不準住在大淩河城。”

孔有德有些不服氣了,軍士的家眷不能夠隨軍,這會帶來很多的麻煩,吃飯睡覺都是問題,難道說要軍士自己做飯吃嗎,三萬大軍,可不是小數目,家眷能夠解決很多的問題的,特別是睡覺的問題,這不是一天兩天,說不定是一年兩年的時間,甚至更長的時間。

“末將覺得,家眷隨軍,有利於鼓舞士氣的。”

嶽託冷笑了幾聲。

“孔有德,你恐怕認爲,軍士不睡女人,就沒有地方發泄了,是吧,有着這等的想法,還駐守什麼大淩河城,拱手送給明軍就可以了。”

“末將不是這麼看的,家眷還可以解決生活的問題。”

“一派胡言。”

嶽託站起來了,一把掀開了遮蓋在桌上的布巾,原來桌上擺着沙盤,沙盤是大淩河城周圍的地形地貌。

“孔有德,你看清楚了,大淩河城的周圍,幾乎沒有什麼田地,缺少糧食的補給,大淩河城距離盛京四百餘里地,補給要完全依靠盛京運輸過去,距離錦州城僅僅四十餘里,若是明軍圍攻我們的補給線,我們的補給將變得很困難。”

“如果攜帶家眷,大淩河城的人口,有可能突破十萬人,十萬人是什麼概念,需要多少的補給,你算過嗎,若是大明出動大軍,封鎖了補給線路,盛京運送不及,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你想過嗎,天聰五年的大淩河之戰,我們是如何取得勝利的,你恐怕不是很清楚,皇上採用了圍城打援的戰術,困死了守在大淩河城內的明軍,明軍無法維持了,迫不得已投降的,難道你想着,我大清也走這樣的道路嗎。”

孔有德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了,他以爲嶽託什麼都沒有考慮,想不到嶽託想的這麼遠,早就做出來規劃了。

“孔有德,我打戰歷來不含糊,所以說,我的一切命令,你都是要服從的。”

“是,末將服從元帥大人的安排。”

嶽託指着大淩河城前面一處地方開口了。

“大淩河城是依託河牀修建起來的,易守難攻,但我們也不能夠疏忽,我已經決定了,在大淩河城外,佈置兩道防線,阻擊明軍,也可以適時的騷擾駐守錦州的明軍,令他們不敢動彈,兩道防線分別置於大淩河城的前後一里處,大軍需要在這裡設置柵欄,若是明軍發動進攻,前後的防線可以遲滯明軍進攻的步伐。”

“是,末將立刻做出安排。”

“好了,佈置防線的事情,我會親自督促的,還會親自到構築防線的地方去踏勘的,你還有什麼事情嗎?”

“末將還有一個請求。”

“有什麼直接說就是了,我不喜歡磨磨唧唧的。”

“末將以爲,駐守城池,火炮的作用是巨大的,故而這次到大淩河城駐防,末將懇請攜帶三十門紅衣大炮。”

“這個建議不錯,火炮的威力確實不錯,不過大淩河城不大,火炮必須擺放在城牆上面,擺放過於的密集,恐怕不行的,我看攜帶二十門紅衣大炮,就可以了。”

“末將遵命,只是這紅衣大炮,消耗頗具,軍餉的問題。。。”

“軍餉的事情,我來考慮就是了,你去集合大軍,明日卯時出發,五日之內,必須要抵達大淩河城,大軍需要攜帶大量的糧草,所需運糧民工,今日之內集合完畢。”

告辭出來之後,孔有德的臉變成了豬肝色。

嶽託的態度過於囂張了,簡直沒有將自己放在眼裡,已經被降爲貝子了,還是這麼頤指氣使的,有什麼了不起啊,不過嶽託的安排,還是有道理的,一切都是爲了守衛大淩河城,特別是不準攜帶家眷之事,可以大量減少大淩河城的消耗,減少後勤運輸的壓力。

雖然說不舒服,但這些事情,孔有德還是要去做的,所謂的運輸民工,根本不可能請那麼多的,大軍開拔攜帶的糧草,多半都是自行負責的,朝廷可不會撥付多少的銀子,要是僱傭民工,就需要自己掏銀子的,孔有德可不會從兜裡掏出來自己的銀子,所以說,運糧的事情,還是軍士自行負責。

最關鍵的是二十門紅衣大炮。

這些紅衣大炮,可是大清國的寶貝,要是沒有嶽託的表態,自己是運不走的,整個的大清國,不過四十餘門紅衣大炮,自己一下子就帶走了接近一半了。

大清國還無法制造紅衣大炮,主要是缺乏鐵礦,無法煉製,那些擄到大清國的葡萄牙技工和工匠,如今幾乎都離開了,他們的手藝,在大清國,是養不活自己的,據說這些人,好多都到大明去了。

看見孔有德氣鼓鼓的離開,嶽託的臉上再次露出冷笑。

他必須要剎住孔有德的氣勢,要不然憑着千餘八旗軍士,不可能統領近三萬的漢軍,只有控制了孔有德,才能夠控制好漢軍,控制的最好辦法,是不給孔有德笑臉,讓孔有德畏懼自己,憋屈只能夠嚥到肚子裡去。

當然,嶽託不會做的太過分,畢竟需要在一起共事,必要的時候,還是要給孔有德面子,漢人是最好面子的。

其實,接到聖旨之後,嶽託將自己關在屋裡,整整一天的時間,分析大淩河城的情況,查看地圖,令人制作了沙盤,反覆的比劃,慢慢的,他的內心意見有數了,當年的大淩河之戰,守衛大淩河城的明軍和苦力,也就是三萬人左右,大淩河城的承受能力,也就是這麼多人,畢竟是守城,隨時要防備明軍的進攻,留下軍士,還有少數的苦工,完全可以了。

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182章 家信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1015章 誤判?(4)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64章 太原府城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399章 炮兵營誕生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969章 非凡一戰(3)第1185章 行動(2)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177章 無法無天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727章 老套的暗殺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30章 連環計第279章 借銀子第398章 燧發槍第1281章 變化(2)第167章 血戰(1)第249章 從容應對第704章 隱患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885章 對決(7)第1105章 自作孽(1)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546章 軍隊的凝聚力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1093章 用人所長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78章 重要情報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818章 挑撥第51章 遊歷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1084章 廷辯(2)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1章 殺良冒功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160章 剿匪(2)第279章 借銀子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
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182章 家信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1015章 誤判?(4)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64章 太原府城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399章 炮兵營誕生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969章 非凡一戰(3)第1185章 行動(2)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177章 無法無天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727章 老套的暗殺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30章 連環計第279章 借銀子第398章 燧發槍第1281章 變化(2)第167章 血戰(1)第249章 從容應對第704章 隱患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885章 對決(7)第1105章 自作孽(1)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546章 軍隊的凝聚力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1093章 用人所長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78章 重要情報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818章 挑撥第51章 遊歷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1084章 廷辯(2)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1章 殺良冒功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160章 剿匪(2)第279章 借銀子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