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聖眷難測

紫禁城,皇宮深處,朱由檢手裡拿着奏摺,顯得很是嚴肅。

王承恩手裡拿着拂塵,站在朱由檢的身邊,因爲習慣了彎腰,看上去,他的腰總是直不起來。

“公公,蘇天成這些日子的行蹤,你再說說看。”

“是,蘇天成去拜訪了周大人和溫大人,其餘時間,都是在客棧裡面,沒有到任何的地方去,一共有十七名貢生前去拜訪,其中陳於泰和吳偉業逗留的時間最長,兩日之前,蘇天成已經閉門謝客了。”

“嗯,這些朕都是清楚的,也不知道是怎麼了,朕很是關注這個蘇天成啊。”

“皇上求賢若渴,蘇天成年少才俊。”

“不說這些了,蘇天成居然想着外放爲官,你是怎麼看的。”

王承恩的臉上,帶着小心的笑容,這個問題,他很是爲難,雖然說隱隱猜到了一些蹊蹺,但絕不敢隨意說出來的。

王承恩的一顆心,全部都是在朱由檢的身上的,打小就陪着朱由檢,經歷太多了,特別是魏忠賢專權的時候,甚至想着廢掉信王朱由檢,那段時間,朱由檢特別的小心。

可能是環境的影響,朱由檢的性格,還是有些極端的,信任一個人,恨不得掏出心肺,看不慣一個人,也是絕對容納不下的。

“公公,不要有什麼顧慮,想到什麼,就說出來。”

“是,奴婢以爲,蘇天成可能是知道了朝廷內部的一些矛盾,想着遠離這些矛盾,選擇到南直隸,外放爲官,也是最好的選擇了。”

朱由檢微微點頭。

“十九歲的年紀,能夠做出來這等的選擇,也是很不錯了,可朕的身邊,缺乏人才,朝廷裡面,大臣之間的爭鬥,朕很是惱火啊,這個蘇天成,爲什麼不能夠爲朕多考慮一下,鄉試解元,會試會元,能夠上陣殺敵,很不錯了,文武都是全才,留在朕的身邊,一樣發揮作用的。”

說到這裡,朱由檢微微嘆了一口氣。

“危難時刻,不能夠挺身而出,選擇明哲保身,朕有些失望啊。”

王承恩的身體也抖動了一下。

“皇上,奴婢不是這麼看的。”

“哦,那你說說看。”

“想那蘇天成,十幾歲的年紀,就能夠帶領護院,剿滅三百流寇,而且是衝鋒在前,絕非是明哲保身之人,之所以想着外放爲官,可能是真的想到經歷磨礪的。”

“這個解釋,有些牽強,朕也想過了,他在朕的身邊,本不用畏懼朝廷中間的爭鬥,對了,你說蘇天成到周愛卿和溫愛卿的府邸去,表現有些淡漠啊。”

“確實如此,故而奴婢有着這樣的判斷,若是蘇天成想着攀附權貴,大可留在京城,得到皇上的重視,有着周大人和溫大人兩位恩師,施展才華,是沒有多大問題的,可他態度有些模糊,沒有想着依附周大人和溫大人,奴婢就此以爲,蘇天成是想着效忠皇上,不願意依附他人的。”

“嗯,這麼說有些道理,面對當朝的首輔和次輔,能夠如此選擇,的確需要膽量,蘇天成不過是會試會元,沒有什麼特殊的資本,對了,董愛卿一力舉薦,認爲蘇天成外放之後,能夠發揮最大作用,你是怎麼看的。”

“奴婢以爲,董大人多次暗中觀察,見識應該是準確的,蘇天成既然想着外放爲官,可將渠清澤安置在他的身邊,這樣一來,皇上能夠時時刻刻掌握蘇天成的動態。”

“恩,這個主意不錯,可蘇天成是會試會元,殿試下來,若無意外,朕是準備欽點爲頭甲一名的,這頭甲一名,歷來都是進入翰林院的,祖宗的規矩,不能夠亂啊。”

“皇上受命於危難之際,做出來許多英明的舉措,奴婢以爲,爲了大明的江山,皇上力主創新,因人而異,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朱由檢的臉上,終於出現了一絲的笑容。

“公公,你如此看好蘇天成這小子,這傢伙真的有些本事啊,兩元及第,鄉試解元、會試會元,詩詞也是一絕,朕倒是真的想馬上見一見了。”

“皇上聖明,想那蘇天成,一定是不辜負皇上的期盼的。”

朱由檢站起身來,稍微活動了一下。

起身他才二十一歲,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可惜揹負着沉重的負擔,顯得格外的老成了。肩負如此的重任,他也想着能夠做大事情,穩固大明江山。

“朕很辛苦啊,周愛卿和溫愛卿,都是朕的肱骨之臣,朕一力依靠他們,可他們爲什麼不能夠齊心協力,爲大明江山考慮啊,從去年到今年,朕處理了那麼多的大臣,遵照他們的意思,他們不能夠理解朕的苦心,依舊是爭鬥不已,朕着急啊,這麼大的江山,億兆百姓,朕稍有疏忽,就是潑天的大禍。”

“皇上吉人天相,我大明江山,一定是萬萬年的。”

“公公不要說這些了,朕心裡有數,北邊的後金,越來越猖獗了,偏這幾年災禍連連,四處都是流寇侵襲,朕心裡不好受,這些流寇,都是朕的子民,不過是饑荒所致,所以聚衆造反,朕心裡有愧啊,若是能夠想到辦法,解決他們的饑荒,讓他們有飯吃,也不至於造反啊。最爲可恨的是這孔有德,朕恨不得扒了他的皮,身爲大明將軍,不節制下屬,鬧得天怒人怨,不思考自身的過失,居然敢造反。”

朱由檢的臉色,再次變得難看了。

“周愛卿舉薦的劉宇烈,令朕很是失望啊,無功而返。”

“皇上殫精竭慮,宮裡的御品都賣了,補貼國庫,奴婢看着心疼啊,皇上一定要保重龍體,這些事情,總是能夠解決的。”

王承恩雖然這樣說,內心還是有些高興的,若不是朝廷文武大臣之間,爭權奪利,令皇上感覺到心煩,太監依舊不可能有什麼權力的。

皇上剿滅魏忠賢,對太監是極其厭惡的,廢除了太監諸多的特權,而且監軍也取消了,朝廷和地方上的大事情,基本都是大臣來決斷了,可惜這些大臣不爭氣,屢屢讓皇上失望,去年九月,皇上重新派遣中官監軍,其實就是讓身邊的人,來監視大臣的。

朱由檢走了幾步,隨手拿起了一封奏章。

“各部和各省的奏摺,都是叫苦的,不是缺錢,就是災荒,到處都是流寇兵災,朕看着都恍惚了,難道是老天要懲罰朕嗎,只有這份奏摺,朕看着心裡覺得安慰一些,洪愛卿不負朕的期望,在安慶獲得好幾次的勝利,已經包圍了諸多的流寇,不過朕覺得,對待那些已經投降的流寇,還是不要過於的苛刻啊。”

洪承疇已經接替楊鶴,出任了三邊總督。

洪承疇一直都是認爲,對待流寇,必須要全力清剿,決不能給流寇喘息的機會,他也一直是這麼做的,上任之後,他一改往常的態勢,採取進攻的態勢,陝西的多股流寇,遭遇了沉重的打擊,好幾股的流寇,已經無法堅持,開始往外突圍了。

“皇上,洪大人運籌帷幄,取得了驕人的戰績,奴婢覺得,皇上還是讓洪大人自行決定,若是能夠獲得大勝,打下了流寇的氣焰,再行安撫,也是很好的。”

“公公說的有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還是不要過多的干預了,期盼着洪愛卿給朕帶來好消息啊。”

“洪大人一定不會辜負皇上重託的。”

平心而論,太監在歷史上的印象,雖然大多是負面的,但王承恩確實是爲着朱由檢考慮的,諸多的事情,他都排除了個人的喜好,一心爲朱由檢分憂,出了一些好的主意,也基本上是站在有利於朝政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議。

這也是因爲他一直在朱由檢的身邊,共同經歷了諸多的磨難。

朱由檢也特別信任他,雖然說司禮監的大太監是曹化淳,可說起這信任的程度,朱由檢還是最爲相信王承恩。

“公公,明日叫董愛卿來見朕,這些日子,他也是辛苦了,替朕四處遊走,發現了蘇天成這樣的人才,朕也是要鼓勵一番的。至於說渠清澤,你代表朕,提出來一番要求,朕還是不能夠做的過分了,免得朝中大臣,又出來彈劾了。”

送皇上去歇息之後,王承恩馬上找來了秦三德。

秦三德是他的心腹,如果蘇天成外放,到南直隸去,要想在南直隸闖出來一番的天地,絕非那麼容易的事情,蘇天成沒有什麼資歷,肯定是要遭受掣肘的,派出渠清澤到蘇天成的身邊,只不過是監視蘇天成的一舉一動。

蘇天成必須要有依靠,到了南直隸,沒有在皇上的身邊,皇上也不可能直接支持。

王承恩已經想到了,讓秦三德到南直隸去,出任南京鎮守太監,這樣就能夠直接支持蘇天成了。

花費這樣大的心思,爲了蘇天成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這是很少見的事情,可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王承恩必須要堅持到底,若是蘇天成不能夠做出來成績,他也是對不起皇上的。

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181章 幕僚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387章 小手腕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431章 吾家有女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817章 爭執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698章 大遷移第123章 唐海泰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53章 目不忍睹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647章 夜襲(2)第144章 戰果第701章 皇太極的計謀第119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335章 中都鳳陽第30章 連環計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820章 面對面第574章 白桿兵的慘敗(2)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115章 在路上(2)第45章 租子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66章 鄉試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1192章 稱帝(4)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195章 問責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8章 交易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93章 新科會元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2章 破局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44章 戰果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698章 大遷移第1272章 遼東的整合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119章 秦淮河(3)第90章 先手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351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51章 遊歷第112章 善後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413章 羣英會
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181章 幕僚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387章 小手腕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431章 吾家有女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817章 爭執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698章 大遷移第123章 唐海泰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53章 目不忍睹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647章 夜襲(2)第144章 戰果第701章 皇太極的計謀第119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335章 中都鳳陽第30章 連環計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820章 面對面第574章 白桿兵的慘敗(2)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115章 在路上(2)第45章 租子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66章 鄉試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1192章 稱帝(4)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195章 問責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8章 交易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93章 新科會元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2章 破局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44章 戰果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698章 大遷移第1272章 遼東的整合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119章 秦淮河(3)第90章 先手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351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51章 遊歷第112章 善後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413章 羣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