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會試恩師(2)

溫體仁的府邸,更加的不顯眼,要不是門房請他在門口稍等一下,自己進去稟報,蘇天成真的要以爲自己走錯地方了。

見到周延儒,蘇天成已經覺得有些驚奇,此刻他更加的不可思議了。

這就是一個普通的四合院,府邸肯定是不大的,府門也沒有那麼巍峨,完全沒有電影電視中間表現出來的豪華氣派,不客氣的說,周延儒和溫體仁的府邸,遠遠比不上平陽府城的蘇府,這至少說明一點,兩人還是注意外在形象的。

進入府邸,帶路的下人沒有說話,默默在前面走,蘇天成跟在後面,也是經過了兩進的小院落,帶路之人終於開口了。

“老爺在書房,蘇公子請稍候。”

進入書房的時候,溫體仁居然站在書房的門口。

溫體仁出生於1573年,應該是59歲,虛歲六十歲了。

蘇天成稍微注意了一下,溫體仁的頭髮白了一大半,稀稀疏疏的幾縷鬍鬚,也發白了,身材有些消瘦,臉上雖然帶着笑容,但已經體現出來老態。

他有些想法,也不知道這朱由檢是這麼安排的,溫體仁已經六十歲了,周延儒才三十八歲,讓一箇中年人來領導老年人,大部分的人,內心都是有些不平衡的。

“學生蘇天成,拜見恩師。”

“免禮免禮,老夫剛纔正在品味坤元的詩詞,寫的真好,真的好啊。”

從溫體仁的年紀來說,已經是有着異常豐富的從政經驗,不知道經歷多少的大風大浪了,面對着不足二十歲的會試會元,要做到從容應對,那是遊刃有餘的,居然也是從詩詞着手,這令蘇天成再次有了不同的感受。

前世的時候,接觸過不少高層領導,大都是帶着一種高高在上、指點晚輩的態度,說話也是淺嘗輒止,彷彿要體現出來官話的韻味,讓手下去充分理解。

可見到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位朝廷最高領導,他沒有這樣的感覺。

“學生感謝恩師的鼓勵和褒獎。”

“嗯,年輕人,不錯啊,老夫可真的是羨慕,這年歲不饒人啊。”

彷彿是自我感慨,也好像是真心感受。

“坤元,你是鄉試解元,會試會元,要參加殿試了,可一定要好好表現啊,皇上求賢若渴,定是很關注你的。”

“學生一定竭盡全力。”

“嗯,朝廷內部,事情很多,你也是要多多熟悉的,正值多事之秋,多多磨礪,是有着不少好處的,老夫關注過你的經歷,熟悉農桑,帶領護院,剿滅三百流寇,表現很是傑出啊,如此俊傑,確實不多見,還是要是自我驚醒。”

“學生感謝恩師教誨。”

溫體仁這一番話,就是明顯的教誨了,作爲六十歲的老人,說出來這樣的一番話,是很正常的,但也是很不簡單的,這樣的教誨,帶有真誠的意味。

蘇天成很快想到,溫體仁和周延儒之間的鬥爭,不久之後,就要進入白熱化的階段了,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坤元,不要總是站着說話,坐下吧,老夫難得閒暇,今日我們好好聊聊。”

看見蘇天成坐下,溫體仁的臉上,再次露出了笑容。

“坤元的幾位恩師,都是朝廷棟樑啊,翁大人在平陽府之時,抗擊流寇,功勳卓著,得到了皇上的嘉獎,進入了都察院,職責重要,徐大人忠貞耿直,仗義執言,也深得皇上的信任,傅大人忠於職守,品性高潔。老夫以爲,若是有機會,坤元多向幾位大人學習。”

蘇天成點點頭。

按照歷史記載,朱由檢斬殺袁崇煥,與溫體仁是有着很大關係的,徐爾一替毛文龍辯解,一定的程度上,也是彈劾袁崇煥的,與溫體仁的政治主張是一致的,雖然說徐爾一在朝廷裡面,地位只是一般,但作爲同盟,溫體仁是一定會關照的。

“坤元啊,你還年輕,朝廷裡面,事情總是很多的,老夫以爲,殿試之後,你是一定入翰林的,利用這段時間,多多品味,身爲朝廷官員,很多方面,是需要自我約束的,特別是清廉方面,你是出生商賈之家,條件很不錯,不會有多大的問題的。”

“想必你已經到周大人那裡去了,也接受了諸多的教誨,老夫是有些多嘴了,老夫已經將你當做朝廷同僚,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蘇天成一直都沒有說話。

看來溫體仁和周延儒的態度是有些不同的。

溫體仁年紀大很多,說話的時候,如同是涓涓細雨,將自身的想法,慢慢的融入其中,讓你慢慢的去體會,這符合他的年紀和閱歷。至於說周延儒,直接很多,大概是仕途順利,不到四十歲,就成爲內閣首輔。

從兩人的性格對比來說,溫體仁是明顯佔據上風的。

半個時辰之後,蘇天成起身告辭了。

溫體仁沒有站起來相送。

回到客棧,蘇天成閉門謝客,他需要調整自身的思路了。

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人,都是表明了態度的,面對周延儒的時候,他是直接回答的,表現出來了自身的選擇,面對溫體仁的時候,他是沉默居多,同樣也表明了自身的態度。

歷史的評價,總是有一些不符合實際的情況,不管是哪一位歷史學家的評價,都認爲朱由檢是非常勤勉的,在歷朝歷代皇帝中間,是最爲辛苦的,夙興夜寐,吃得不好,不親近女色,和昏庸是靠不上邊的,但在評價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人的時候,卻說他們是奸臣,擾亂了朝政,將大明朝送入了深淵。

這裡面就有矛盾的地方了,崇禎年間的十四位內閣首輔,周延儒在位三年時間,崇禎三年九月到崇禎六年六月,溫體仁在位五年時間,崇禎六年六月到崇禎十年六月,兩人主持朝政,足足八年時間,難道說朱由檢不辨黑白,就讓他們胡作非爲。

一方面說朱由檢勤勉,一方面是周延儒和溫體仁是奸臣,這豈不是說朱由檢弱智嗎。

除非是朱由檢什麼事情都不過問,也不管,纔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

從自身的接觸來看,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人,絕非是昏庸無能之輩,當然,僅僅憑着這一次的接觸,就說了解兩人,那也是過於誇大了。

蘇天成是穿越之人,認識肯定是不同的。

官場上的爾虞我詐,根本就不算是什麼稀奇事情,如果你認爲,老老實實做事情,就能夠出人頭地,就能夠展現輝煌,那你就做自身的白日夢,一輩子做老黃牛了,甚至做老黃牛的機會都可能喪失的。

政治這東西,本來就需要人去操控,推行任何的一項政策,都需要採取一定的手段,甚至是非常規的手段。

對於周延儒和溫體仁之間的博弈,蘇天成有着不同的看法。

黨爭實實在在存在,周延儒與溫體仁之間,已經形成了兩派,但他們不論怎麼做,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不能夠挑戰皇權,皇上特別信賴和賞識的人,兩人是不敢特別打壓的,否則就保不住自身的位置了。

自己既然委婉拒絕了內閣首輔和次輔拋來的橄欖枝,那麼,就必須要緊緊的依靠皇上了,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纔有可能充分的施展。

周延儒和溫體仁都是非常老辣的,想着在兩人中間平衡,這很不實際。

政治上的騎牆派,永遠都沒有出頭之日,他們只能夠作爲附庸存在。

自己萬萬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

羅昌進入了房間。

“羅將軍,你先回到平陽府城,通知熊公子、孫將軍、劉將軍,還有諸多的兄弟,做好準備,不長時間,他們就要離開平陽府了。”

“公子的意思,兄弟們都到京城來嗎?”

“不會,不會到京城來。”

羅昌的臉上,寫滿了震驚,他隱隱明白蘇天成的意思了。

“公子,您是會試會元,殿試一定是頭甲的,進入翰林院是非常尊貴的,難道想着外放嗎,兄弟們問題不大的,大不了回到峨眉山去,繼續等候一段時間的,公子萬萬不要耽誤自身的前途,否則兄弟們過意不去的。”

“不用說了,我已經下定了決心,兄弟們跟着我,一定要有所作爲的,家眷都還在峨眉山,這樣肯定不是辦法的。”

羅昌站着,沒有動。

“羅將軍,不要想那麼多,這是我仔細考慮之後,做出來的選擇,不管結局如何,我一定會盡力的,若是外放了,時間一定很緊張的,讓兄弟們做好準備,也是必要的。”

羅昌身體微微抖動了一下,單膝跪地。

“公子的恩情,屬下都記住了,兄弟們一定盡心竭力,報效公子,屬下即刻就出發,半個月時間,回到京城。”

“羅將軍快快起來。”

羅昌出發之後,蘇天成吩咐蘇俊、蘇二童和王大治,不管是誰來拜訪,都是自己閉門謝客,認真溫習功課了,殿試很快就要進行了。

內心深處,蘇天成想到的更多,紫禁城裡面的那位朱由檢,一定是很關注自身的一舉一動的,這個時候,越是低調,越是有好處的。

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476章 啓動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406章 募捐(2)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644章 松山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879章 對決(1)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635章 部署落定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321章 聖旨下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125章 女人心 海底針第616章 理還亂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247章 協調會(1)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273章 麻煩事第1190章 稱帝(2)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39章 廟會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431章 吾家有女第1201章 御駕親征第17章 窮則思變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481章 準備第1186章 行動(3)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1183章 定局第55章 真相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752章 大度第371章 探究第1149章 法律的尊嚴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343章 冰火兩重天(2)第495章 宿命論(4)第496章 內訌(1)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128章 上任第1084章 廷辯(2)第158章 籌謀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65章 現實第824章 準備(3)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351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465章 保衛昌平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1030章 妥協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387章 小手腕第764章 開埠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346章 婚禮照常進行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1157章 算計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596章 怪異第1205章 聯合作戰
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476章 啓動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406章 募捐(2)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644章 松山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879章 對決(1)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635章 部署落定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321章 聖旨下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125章 女人心 海底針第616章 理還亂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247章 協調會(1)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273章 麻煩事第1190章 稱帝(2)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39章 廟會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431章 吾家有女第1201章 御駕親征第17章 窮則思變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481章 準備第1186章 行動(3)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1183章 定局第55章 真相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752章 大度第371章 探究第1149章 法律的尊嚴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343章 冰火兩重天(2)第495章 宿命論(4)第496章 內訌(1)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128章 上任第1084章 廷辯(2)第158章 籌謀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65章 現實第824章 準備(3)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351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465章 保衛昌平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1030章 妥協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387章 小手腕第764章 開埠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346章 婚禮照常進行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1157章 算計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596章 怪異第1205章 聯合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