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

皇太極對范文程分析的情報極爲重視,立即與范文程商定了應對的辦法,同時將豪格從遼陽秘密調回瀋陽,正藍旗也隨之回到瀋陽的郊區駐紮,皇太極已經做出了決定,讓豪格帶領正藍旗進入蒙古,主導這一場即將開始的廝殺,蒙古的各部落都聽從豪格的調遣。

皇太極之所以決定派出豪格,是因爲蒙古部落對於大清國來說太重要,絕不能夠有任何的閃失,失去了蒙古部落,大清國的力量將大爲削弱,若是被大明朝統治了蒙古,大清國幾乎沒有生存的地盤了。

皇太極的幾個兒子,遲遲沒有表現出來能力,葉布舒成爲了水師副統領之後,遭遇了慘敗,一萬五千水師全軍覆沒,根本就沒有能夠展現出來任何的能力,不過皇太極還不是過於的氣餒,他本來就沒有對水師抱有太大的期盼,大清國還是以騎兵爲主,葉布舒的失敗,在滿人權貴之中,也沒有激起太大的反響,很多的滿人權貴,是不在乎水師的,但葉布舒的失敗,也暴露出來自身能力的欠缺。

皇后的兒子福林,年紀太小了,還看不出什麼能力。

建都瀋陽之後,皇太極也有惱火的地方,皇宮森嚴,自己的兒子大都是生活在深宮之中的,想想自己的童年和少年,哪裡有這樣的條件,都是在磨礪之中度過的,溫室的花朵是長不大的,豪格的情況就不一樣了,打小就隨軍征伐,論戰場上的廝殺能力,的確是不錯的。

比較來比較去,皇太極最終看好的還是豪格,若是從兒子中間比較。豪格算是不錯的人選,至少豪格繼承皇位之後,能夠繼續維持對大明朝的征伐,皇太極沒有足夠的信心,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夠徹底的推翻大明朝。

也是因爲這個原因。皇太極對豪格極爲重視,遼陽的地位極其關鍵,距離瀋陽不遠,可以居中調控遼東和蓋州、耀州、海州的情況,皇太極讓豪格駐守在遼陽,也是想着豪格能夠居中協調,當然,難度是很大的,關鍵是多爾袞、多鐸和阿濟格等人。不一定會服從豪格的指揮,也不一定完全瞧得起豪格。

這一次讓豪格到蒙古去,皇太極也是有着不一般的考慮,若是豪格能夠穩住蒙古的局面,得到蒙古十六個部落的鼎力支持,那麼多爾袞、多鐸和阿濟格等人,就有着不小的忌諱了,加上濟爾哈朗、范文程等人的輔助。以及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鑲藍旗的擁戴,多爾袞等人就必須要服從指揮了。而且鑲紅旗也是慢慢歸心了。

皇太極以前是比較擔心代善的,可正紅旗被殲滅之後,代善的態度大爲改變了,堅決支持和擁護皇太極了,這種態度是真心表達出來的,沒有絲毫的做作。皇太極也切實感受到了,經歷了重大的打擊之後,代善更加的睿智,一切都是從大清國的繁榮穩定出發的,所以皇太極知道。只要自己的態度明確了,代善是一定會支持豪格的。

大清國的滿人權貴之間,肯定是有博弈的,不可能是一團和氣,這樣的情況,皇太極是清楚的,以前這樣的局面,不算什麼,可今後就要加以防備了,若是自己哪一天走了,繼承皇位的兒子要穩住大清國,沒有衆多的支持,是不可能想象的。

爭取到了這麼多的支持,接下來就要看豪格的表現了,若是爛泥扶不上牆,那還是不行的,至少人家不會真心實意的服你。

豪格出生入死,經歷了太多的廝殺,勇猛是不用質疑的,可惜在政治協調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而且容易激動,有些時候,因爲激動會失去必要的冷靜,甚至有意氣用事的可能,這些都是繼承皇位的硬傷。

皇太極很是注意,不斷的告誡豪格,要求豪格在閒暇之餘,多看看書,特別是孔孟之道,可不要小看漢人的文化,幾千年的傳承,裡面的道理是深邃的,只要真正掌握了孔孟之道,統治大清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與此同時,皇太極還做出了一個決定,豪格到蒙古去的時候,范文程隨軍前往。

皇太極能夠做出來這個決定,非常不簡單了,范文程的作用是巨大的,很多時候,皇太極感覺到,自己甚至離不開范文程了,不過代善的睿智,慢慢在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同時皇太極也感覺到,自己還需要培養出來人才,一旦范文程年紀大了,或者是身體出現問題了,需要有人成爲大清國的智囊。

最近一段時間,代善正在重新組建正紅旗,皇太極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將鑲紅旗還給了代善,這在以前是不可能想象的,這也表明了,皇太極是真正信任代善的。

范文程分析了情報之後,也沒有閒下來。

因爲宣州的慘敗,皇太極意識到了情報的決定性作用,所以全力支持代善,在大清國的範圍內,也建立起來嚴密的情報網,蒐羅方方面面的情報,包括蒙古、遼東、海州等地、復州等地,甚至是朝鮮,比較大清國在這些地方時有着不錯基礎的,散佈在一些地方的滿人,能夠成爲情報的來源。

情報網的建設,是非常消耗腦力的,這種腦力的消耗,超過了體力的消耗。

不過付出了總是有回報。

從朝鮮方面得來的消息,令范文程再次的重視了。

朝鮮方面,得到的是日本的情報。

朝鮮的李家王室,曾經遭遇過倭寇的重創,日本的豐臣秀吉,入侵朝鮮,幸虧得到了大明王朝的鼎力支援,將日本倭寇趕出了朝鮮,但也有不少日本倭寇或者是支持倭寇的人留下來了,更有一些商賈,穿梭於朝鮮和日本之間,做着生意。

豐臣秀吉病逝之後,繼承人的年紀太小,遭遇了德川家康的進攻,最終豐臣家族徹底失敗,失去了對日本的領導,代之而起的是德川幕府。

第一代的德川幕府大將軍德川家康,殺伐果斷,有力的維護了德川家族在日本的統治,德川家康被封爲徵夷大將軍,日本國大君,成爲日本實際政權的掌握者,天皇只不過是象徵性的元首,之後德川家康將德川幕府建設成爲世襲制的統領形式。

德川家康去世之後,三兒子德川秀忠繼承了權力,成爲第二代的大將軍,德川秀忠開拓能力有限,但收成的能力很強,若說德川家康創建了德川幕府,德川秀忠就很好的維繫了統治,而且慢慢將日本治理的更加團結和強盛。

德川秀忠去世之後,繼任者是德川家光。

德川家光的能力,與德川家康和德川秀忠是不能夠比較的,不過坐上了大將軍的位置,也就是日本實際的統治者了。

德川家光統治日本十幾年時間了,也想着能夠做出來一些大事情,可惜在日本是難以有什麼創舉的,因此有些將目光盯住朝鮮的意思了。

范文程得到了這個情報之後,欣喜若狂。

日本的變化,其實也是明顯的,隋唐時代,日本對中國是頂禮膜拜,一切都跟着中國學習,日本的女人,甚至以懷上漢人的孩子爲榮,在家裡不僅不會受到歧視,還會受到尊重,日本的絕大多數禮儀和規矩,都是從隋唐學習的,一直到宋代的時候,日本都是絕對的崇拜漢文化的,絕沒有想着什麼時候能夠入侵中國。

這種情況,在元朝的時候發生了細微的改變,元朝被日本認爲是異類,認爲是漢文化的覆滅,從此以後,日本對中國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明朝回覆了漢人統治,可日本不買賬,認爲明朝的漢文化,與以前是不同的,不是純粹的漢文化了,同時日本的民族自信心也是高度的膨脹了,想着成爲強大國家的夢想一日比一日濃厚了,在這種思潮的推動下,用鐵血手段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開始擴充自身的力量了,豐臣秀吉不滿足統治小小的日本,而且日本有過兩次擊敗元軍的戰績,這令豐臣秀吉蠢蠢欲動,開始入侵朝鮮,佔領朝鮮之後,矛頭直接指向大明,妄圖擊敗大明,統治中原。

明朝出兵幫助朝鮮,擊敗如本倭寇,其實不僅僅是爲了幫助朝鮮,從諸多的情報分析,日本倭寇是想着進攻大明的,嘉靖年間的日本倭寇,在沿海一帶作亂,曾經給明王朝造成了慘重的損失,這一切明朝的皇帝都是記得很清楚的。

這一切的過程,范文程當然清楚。

最爲地地道道的漢奸,范文程的思慮一直有些不同,道義是不存在的,做事情以達到目的爲準則,他腦海裡面想到的,是能不能利用倭寇的力量,打擊駐紮在朝鮮的明軍,同時對宣州和復州一帶發動進攻,利用倭寇的力量,最大限度的損耗江寧營,出現這樣的機會,對大清國是有着莫大好處的,至於說倭寇的殘忍,以及倭寇屬於典型的異類,這倒不是范文程需要思考的問題。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范文程秘密派人趕赴日本,甚至連皇太極都沒有稟報。(未完待續)

第433章 你該注意一下第1159章 慘烈的內訌(2)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387章 小手腕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317章 大比武(2)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139章 官田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129章 忠告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433章 你該注意一下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188章 官吏也要吃飯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1172章 如雷轟頂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729章 恩怨第630章 山海關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1155章 識趣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1167章 迅雷(2)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209章 是喜是憂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704章 隱患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1295章 尊嚴之戰(14)第1071章 決戰遼東(13)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6章 老乞丐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1105章 自作孽(1)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318章 大比武(3)第1274章 奧妙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904章 朱審馨的顧慮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851章 果斷的祖大壽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1173章 歹毒第824章 準備(3)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321章 聖旨下第78章 重要情報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885章 對決(7)第898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418章 造勢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1173章 歹毒第326章 功敗垂成(2)
第433章 你該注意一下第1159章 慘烈的內訌(2)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387章 小手腕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317章 大比武(2)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139章 官田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129章 忠告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433章 你該注意一下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188章 官吏也要吃飯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1172章 如雷轟頂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729章 恩怨第630章 山海關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1155章 識趣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1167章 迅雷(2)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209章 是喜是憂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704章 隱患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1295章 尊嚴之戰(14)第1071章 決戰遼東(13)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6章 老乞丐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1105章 自作孽(1)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318章 大比武(3)第1274章 奧妙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904章 朱審馨的顧慮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851章 果斷的祖大壽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1173章 歹毒第824章 準備(3)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321章 聖旨下第78章 重要情報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885章 對決(7)第898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418章 造勢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1173章 歹毒第326章 功敗垂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