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說到國之將亡,往往必有妖孽,連野獸都會欺負人!

……

說起來奧斯曼人有夠鬱悶,一向他們橫慣了,他們想打誰就打誰,尤其是紅毛番,更被他們打得眼淚汪汪的。

每一位奧斯曼蘇丹成年之初,必會向着歐洲紅毛番發動進攻,以正視聽,這樣就省去很多周折直接樹立威信掌控國家,他們從不顧忌風險太大,倒讓紅毛番們罵娘,攤着這麼一個鄰居!

每一次進攻,歐洲白皮諸國君主都不敢掉以輕心,直臨奧斯曼人進攻的君主們晚上睡不着覺,連最邊遠的西班牙國王也得每天聽取軍情彙報,以免奧斯曼人刨了他們的祖墳---搞定羅馬教廷。

奧斯曼人向來爲自己的強大而自豪,這也是維持一個大帝國必要的品質之一。

沒想到東方人自海上而來,一舉奪取了埃及,在開羅城下大破奧斯曼軍四十萬,之後向北打,把地上天堂大馬士革給佔了,霍姆斯城的會戰中將奧斯曼軍斬首十萬,兵進阿頗勒城,被阻住。

在霍姆斯城會戰失敗後,奧斯曼帝國主將伊哈桑·帕夏趕快騎傳向後方報信。

不二天,霍姆斯城被東南軍速下,他又派人往後方報信。

然後,一件咄咄怪事發生了。

……

奧斯曼帝國科贊城驛站,三名騎手正在忙碌着,準備出動。

這座驛站位於城外,它位於阿頗勒城西北處五百里距離,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奧斯曼帝國的前身塞爾柱土耳其時期,當年聰明的塞爾柱人採取了很多措施來保證貿易的繁盛、暢通和安全,他們與東方貿易,臨絲綢之路而建的旅館和驛站在此期間發揮了極爲重要的作用,像堡壘一樣爲長途跋涉的商人保駕護航。

科贊城的驛站就是其中的一座,建築很壯觀,呈矩形結構,堅固的外牆和寬大的大門讓其看起來極像一座堡壘。驛站的庭院一般都是露天的,庭院四周有很多供商人及其牲畜和貨物休息、存放的房間和畜欄,由於當時大部分交通工具都是駱駝,所以土耳其人管這些驛站又叫做“駱駝宮”,即Kervan Sarayi。

驛站除了爲商隊提供服務,還能爲國家快速傳遞遠方的消息,奧斯曼帝國疆域廣大,橫跨三大洲,如果不利用驛站進行消息的中繼,帝都將失去對遠方的控制。

科贊城驛站的三名騎手打馬離開,他們正是往後方送去前方的戰報,此時,從阿頗勒城的出發的信使留在了科贊城驛站,由科贊城驛站派出新的三名騎手接力送下去。

由於戰況保密,三位騎手並不知道前方戰敗的消息,也不知道他們要送的信件裡面是什麼。

其實三人的信件一致,都是霍姆斯城會戰的消息,爲了安全送達,一式三份,同時由三人送出。

上級要求他們以最快的速度趕往埃雷利城,屆時,埃雷利城驛站將會派人接力送下去。

這樣接力送快遞的成本巨大,一般消息是一騎送出,事關重大時,則派三騎。

“駕!”

馬蹄滾滾,三騎快馬加鞭,沿着驛道急駛下一站的埃雷利城。

騎馬似乎詩意不錯,但現實卻很悲摧,烈日、灰塵、口乾舌燥,還有按時送達的壓力!

騎手們不敢掉以輕心,他們蒙着面悶頭趕路,一心想快點把信件送到。

驛道在他們前面延伸,一直通向遠方。

奧斯曼帝國還是花了很多的力氣來維護他們的驛站-驛道系統,這是一個維繫大帝國所必須的開支,各地地方官受朝廷的指示,對於各大城市之間的驛道加以保障,所以,雖說並不是豪華大道,但也可以讓人跑馬飛奔。

跑了大概三四十公里,他們到達了下一個驛站,換馬不換人,繼續行程。

wWW✿ тт kΛn✿ Сo

一般地,每兩個驛站之間相隔約30-40公里,正好是大篷車每天按常速行進8-10小時即能到達的距離,不遠也不近,設計得很科學。

一批騎手跑上二百公里,這時就換馬又換人了,把信件快速送達。

從下一個驛站出發後,道路漸漸變得荒涼。

公元17世紀的土耳其,並沒有現代化的繁榮,許多地方都是一出城市就是荒山野嶺,騎手們習以爲常。

道路並不寧靖,有人攔路搶劫、打人悶棒、偷東西什麼的很正常。

許多地方的人信了教,但不礙他們做沒本錢的生意。

不過,對於信使來說,幾乎不會有人打他們的主意。

他們沒錢,而且他們的信息重要,如果信道不通,會引起官府的注意,引發官府清理,影響到大家發財。

信使趕馬跑着,突在一處上坡,三匹奔馬都炸了毛!

三匹馬狂嘶起來,猛地偏離了道路,向傾刺裡衝去,騎手們趕都趕不住,無論如何也控制不了,而且也不想控制,任由馬匹奪路而逃。

道路的前方出現了一羣狼!

如果是孤狼,馬匹不會害怕,但是二三十隻的狼羣,馬匹惹不起。

狼在土耳其很常見,荒山野嶺有食物來源,存在狼羣很正常。

但狼羣趕馬不太正常,這羣狼很可能混得不怎麼樣,餓得肚子癟癟的,所以它們追逐着三位騎手。

狼其實是聰明的動物,它們向來不惹兩腳獸,兩腳獸是狼遇到的最兇惡的天敵,但餓起來什麼都顧不上了。

一逃一追,不知不覺,騎手們跑進了深山,最終被狼羣追上,他們狼狽地爬到樹上。

身爲信使,一切從簡,只有隨身彎刀防身,對付只狼可以,成羣的狼就力不從心。

三匹馬,跑掉了二匹,有一匹被狼羣吃了。

大馬被狼羣分食,越吃越餓,餓得冒火的狼羣在樹下把騎手們圍困了一天一夜才悻悻離開。

騎手下了樹,尋找方向,卻發現自己迷了路。

這一帶都是山,山連山,沒有人煙,沒有道路。

好不容易纔走出大山,已經是三天後的事情,再重新上路,是四天後的事情。

結果,霍姆斯城破的消息先於霍姆斯城會戰戰敗的消息送到伊斯坦布爾,讓帝國宮廷一片混亂!

高官們迷惑不解,他們知道伊哈桑·帕夏率軍前出霍姆斯城與華人會戰的消息,怎麼有了霍姆斯城失守,卻沒有會戰的戰報呢?

伊哈桑·帕夏被華人切斷後路,這一仗還能怎麼打?!

敗,還是沒敗?

給個準信來,別讓大家掛在心上,晚上都睡不着覺!

第1927節 求援之錫克人有麻煩第1201節 許你納妃第769節 政治是黑暗的第686節 過大洋第1093節 攻城戰二之鏖戰第829節 烈火焚城第1965節 進烏魯木齊城(二)第2057節 城內血戰第1568節 中國人無處不在第176節原力與我同在第1702節 新區情況第441節 新兵一枚之相處之道第16節不要就硬送第887節 一個半傳奇海盜第569節 驅虎吞狼之兩蛟相爭第2007節 阿拉法特·謝赫·帕夏退兵第457節 運牲船運人第1332節 最危險的時刻第214節一籌莫展的鄒巡撫第2166章 海鮮陳皮美食節第1338節 江戶之花第1288節 九邊第443節 狗咬之謎第958節 王子體驗人生第1718節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547節 顏大少是倭國人民的老朋友1684節 事情跟不上變化第232節剿匪過程第1494節 戴維先生的玩具船第1268節 路難行第742節 多鐸之憂第1058節 麥斯歐德·帕夏分糧第288節 李倧放心了第1030節 開羅新城(二)第614節 看錯了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1800節 君子協定的前提第1668節 四條腿的跑不過兩條腿的第355節 東南府發展遇瓶頸第291節 到登州第2011節 驚天三炮!第1580節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第1475節 敵情介紹第1146節 他們肯定沒讀過歷史書第263節衆香之城第569節 驅虎吞狼之兩蛟相爭第883節 剿滅海盜(三)第1918節 大維齊爾馬到功成第1445節 硬剛(一)第941節 治理印度的三句話第1436節 張家玉喝多了恆河水第305節 芝麻開門第1919節 雞飛蛋打的包頭佬第1394節 救災第1161節 奧斯曼不同於大明明第1266節 降與戰第2057節 城內血戰第1996節 南京,向龜茲轉賬!第1662節 我是一個勇敢的哥薩克第545節 倭鬥倭(三)第293節 往北途中(求訂閱)第1503節 三小時的戰鬥(一)第1567節 運河之賺到了第951節 馬士英的報告第330節 “友好通商協議”?第1606節 奶茶要乘熱來喝第1352節 唾面自乾的肥前藩大名第349節 東南府督軍夫人出嫁第1229節 伏筆當其時第1569節 運河之二十個月完工第1761節 黃金艙第2083節 開戰前的小小風浪第820節 屋漏遇夜雨第1474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二)第1267節 桂林平息第514節 素丹的憤怒!第700節 百聞不如一見第1818節 鑽臭水溝的上將第1992節 聰明的葉素甫·烏依古爾第1393節 你引爆了火山!第569節 驅虎吞狼之兩蛟相爭第1498節 劉國軒的衝鋒第1158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五)第945節 海盜,快到我的碗裡來!第1172節 漕運改海運之成功第1262節 朱由榔的眼淚第39節小丫頭上位第914節 錫蘭海戰之勢不可擋第1447節 硬剛(三)第1454節 陸戰隊頂用第783節 喝勝利酒第1780節 看花花公子很順眼第1218節 一招制敵(二)第670節 屎尿之都巴黎城第1523節 巨炮轟擊第554節 惹上覆社第32節只值三個銅板的紀念章第1452節 心情如坐過山車第903節 開國閱艦式第1616節 外蒙古的大生產
第1927節 求援之錫克人有麻煩第1201節 許你納妃第769節 政治是黑暗的第686節 過大洋第1093節 攻城戰二之鏖戰第829節 烈火焚城第1965節 進烏魯木齊城(二)第2057節 城內血戰第1568節 中國人無處不在第176節原力與我同在第1702節 新區情況第441節 新兵一枚之相處之道第16節不要就硬送第887節 一個半傳奇海盜第569節 驅虎吞狼之兩蛟相爭第2007節 阿拉法特·謝赫·帕夏退兵第457節 運牲船運人第1332節 最危險的時刻第214節一籌莫展的鄒巡撫第2166章 海鮮陳皮美食節第1338節 江戶之花第1288節 九邊第443節 狗咬之謎第958節 王子體驗人生第1718節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547節 顏大少是倭國人民的老朋友1684節 事情跟不上變化第232節剿匪過程第1494節 戴維先生的玩具船第1268節 路難行第742節 多鐸之憂第1058節 麥斯歐德·帕夏分糧第288節 李倧放心了第1030節 開羅新城(二)第614節 看錯了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1800節 君子協定的前提第1668節 四條腿的跑不過兩條腿的第355節 東南府發展遇瓶頸第291節 到登州第2011節 驚天三炮!第1580節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第1475節 敵情介紹第1146節 他們肯定沒讀過歷史書第263節衆香之城第569節 驅虎吞狼之兩蛟相爭第883節 剿滅海盜(三)第1918節 大維齊爾馬到功成第1445節 硬剛(一)第941節 治理印度的三句話第1436節 張家玉喝多了恆河水第305節 芝麻開門第1919節 雞飛蛋打的包頭佬第1394節 救災第1161節 奧斯曼不同於大明明第1266節 降與戰第2057節 城內血戰第1996節 南京,向龜茲轉賬!第1662節 我是一個勇敢的哥薩克第545節 倭鬥倭(三)第293節 往北途中(求訂閱)第1503節 三小時的戰鬥(一)第1567節 運河之賺到了第951節 馬士英的報告第330節 “友好通商協議”?第1606節 奶茶要乘熱來喝第1352節 唾面自乾的肥前藩大名第349節 東南府督軍夫人出嫁第1229節 伏筆當其時第1569節 運河之二十個月完工第1761節 黃金艙第2083節 開戰前的小小風浪第820節 屋漏遇夜雨第1474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二)第1267節 桂林平息第514節 素丹的憤怒!第700節 百聞不如一見第1818節 鑽臭水溝的上將第1992節 聰明的葉素甫·烏依古爾第1393節 你引爆了火山!第569節 驅虎吞狼之兩蛟相爭第1498節 劉國軒的衝鋒第1158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五)第945節 海盜,快到我的碗裡來!第1172節 漕運改海運之成功第1262節 朱由榔的眼淚第39節小丫頭上位第914節 錫蘭海戰之勢不可擋第1447節 硬剛(三)第1454節 陸戰隊頂用第783節 喝勝利酒第1780節 看花花公子很順眼第1218節 一招制敵(二)第670節 屎尿之都巴黎城第1523節 巨炮轟擊第554節 惹上覆社第32節只值三個銅板的紀念章第1452節 心情如坐過山車第903節 開國閱艦式第1616節 外蒙古的大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