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年號

這句話,不用李德全重複,衆人都聽的清清楚楚,胤禎心裡頓覺熱血上涌,康熙竟然讓他登基了!他是做夢也沒想到康熙一醒過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傳位。

略一琢磨康熙說的三句話,他就反應過來,康熙上次昏迷醒過一次後,立即又陷入長時間昏迷,而這次情況更嚴重,他是擔心昏迷之後再也醒不過來。

這時可不是謙虛的時候,康熙這情形也不容他謙讓,胤禎立刻重重的磕頭道:“兒臣胤禎尊旨。”

胤禎這一開口,一衆皇子親王、上書房大臣立即磕頭,齊聲道:“奴才尊旨。”

聽的這話,康熙微微扯動下臉上的肌肉,又輕輕咕噥了一句,這次卻是誰也沒聽清楚,不由都看向李德全,李德全默神了一下,才道:“治大國如烹小鮮。”

聽的這話,胤禎不由眼圈微紅,康熙在這種情況下,仍是擔心他革新的步子邁的太快,他忙哽咽着叩首道:“兒臣謹尊皇阿瑪教誨,必定循序漸進,先試行再推廣。”

康熙象是耗盡了氣力,不再說話,但眼睛卻看着胤禎,望着康熙充滿鼓勵的眼神,胤禎又磕了三響頭,這才站起身來,轉過身掃了衆人一眼。

一見這情形,一衆皇子親王、上書房大臣也都立刻起身,然後恭敬的跪下道:“奴才、微臣等拜見太上皇。”三跪九叩之後,又對胤禎跪拜道:“奴才、微臣等拜見皇上。”同樣是三跪九叩首的大禮。

禮畢,便聽的李德全輕呼一聲,“太上皇。”

胤禎轉頭一看,康熙已是兩眼緊閉,蠟黃的臉上不見一絲血色,不由急聲叫道:“太醫。”

孫子鼎匆忙跑了進來,不及行禮便跪在康熙前面用心號脈,滿屋立時靜的落針可聞。

在殿中一衆人複雜的眼光中,孫子鼎終於放開了康熙的手腕,跪轉身叩首道:“微臣拜見皇上。”

胤禎伸手止住他行禮,關切的問道:“太上皇病情如何?”

“回皇上。”孫子鼎從容回道:“太上皇龍體並無大礙,繫心神鬆懈而致昏迷。”

心神鬆懈?看來康熙對皇權的交接是經歷了一番激烈的掙扎,才做出這個決定,胤禎微微頜首道:“太上皇何時能夠清醒?”

略微沉吟,孫子鼎纔回道:“回皇上,太上皇龍體虛弱,快則一、二日,慢則三、四日,既能進食,不會有大礙。”

“用心治療,悉心照料。”胤禎沉吟着道:“隨後將太醫院有功人員報上來,朕厚賞。”

“微臣謝皇上隆恩。”孫子鼎忙叩首謝道。

胤禎微微頜首便邁步出了康熙的寢殿,一出大門,便見一衆王公整齊的跪在臺階下,見他出來,一衆人立刻三跪九叩高呼萬歲。

待得禮畢,胤禎才道:“諸臣工的孝心可嘉,太上皇如今已經轉危爲安,不過由於龍體虛弱,又陷入昏迷,好在並無大礙,諸臣工先散了吧。”說着,他便邁步徑向東配殿而去。

一衆人皆是躬身道:“奴才躬送皇上。”

一衆皇子、親王、上書房大臣略一遲疑,也緊隨其後而行。

跨進東配殿大門,一應護衛太監都是趕緊的跪下行禮,胤禎暗笑這消息倒是傳的快,卻是不理他們,腳不點地的進了大殿,坐定之後,才吩咐道:“讓他們都進來。”

一衆人進來見禮後,皆是恭敬的跪在地上,胤禎是深知跪奏的痛苦,掃了衆人一眼,便道:“諸臣工平身。”

衆人謝恩起身後,李光地便躬身道:“皇上既已嗣承帝位,當務之急是須將年號定下來。”

胤禎看了衆人一眼,道:“皇阿瑪御政五十餘年,革新苛政,發展生產,重農治河,興修水利,興文重教,編纂典籍,親征朔漠,和善蒙古,遠征海外,抗擊沙俄,文韜武略,歷代帝皇無人能及。

朕之心性與皇阿瑪一脈相承,必然敬天法祖,於內仁愛子民,銳意革新,發展生產,對外開疆拓土,將皇阿瑪一手開創的盛世延續下去,爲大清開創一個亙古未有的百年盛世,將大清打建成爲一個民富國強,兵力鼎盛,橫跨亞歐美非四大洲的日不落帝國!”

這不啻是一篇登基宣言了,衆人誰也未料到胤禎竟然是如此野心勃勃,一登基就宣佈要開創亙古未有的百年盛世!打建橫跨亞歐美非四大洲的帝國!雖然胤禎口口聲聲打着敬天法祖的幌子,但誰不清楚,遠征海外和銳意革新都是這位主子一手倡導的。

由此觀之,胤禎這一番話裡,銳意革新和開疆拓土這兩點纔是重中之重,想到康熙臨昏迷前猶自不忘提醒‘治大國如烹小鮮。’可見康熙對革新也是極不放心的,衆人心裡不覺有些惴惴不安。

衆人正在用心琢磨,老十胤誐卻是躬身問道:“稟皇上,臣不解日不落帝國爲何意,懇請皇上指點。”

“十哥是實誠人。“胤禎微微含笑道:“咱們大清所處的是東半球,而美洲、非洲、歐洲是西半球,大清太陽升起的時候,西半球則正是太陽落下的時候。所謂日不落帝國,便是指,不論什麼時候,太陽總是照耀着我大清的國土上。

諸臣工皆是朝廷棟樑,隨着海外擴張腳步的加快,大清的疆域將遍及世界各大洲,爾等要加強對西學的學習,加強對這個世界的瞭解,否則,屆時根本就不知道大清的疆域有多大。”

海外擴張腳步的還要加快?衆人都是一驚,忙躬身道:“臣等謹尊皇上訓誨。”

“至於朕的年號,沒必要那麼複雜。”胤禎微微頓了一下,才道:“天覆地載之道以貞正得一,天地萬物莫不保其貞以全其用也,朕名字裡也有個禎,開疆拓土謂之武,就叫‘貞武’。”

一衆上書房大臣都還在絞盡腦汁、搜索枯腸的想胤禎的年號,沒想到胤禎自己兩句話就定了下來,一衆人不敢怠慢,立即跪下三呼,“貞武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貞武(老十四更名叫貞武了)頓覺渾身熱血上涌,多年媳婦熬成婆,屬於自己的時代來臨了!

第625章 解禁胤礽第120章 以寬爲政第19 忽悠康熙第732章 天意難測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625章 解禁胤礽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669章 啓程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373章 十三重情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447章 京師繁華第622章 棘手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209章 計謀老四第23章 妖孽謀士第398章 微服私訪(一)第402章 康熙的糾結第676章 詭辯第164章 方苞第302章 康熙回津第89章 眼紅第425章 推廣西學第136章 不厚道第203章 埋刺第452章 海若心病第131章 福建造反第202章 李衛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489章 出征第250章 象羣遇上狼羣第601章 藩屬之議第294章 康熙生死第224章 白銀動人心第239章 西班牙入侵第510章 胤祥回京第487章 不設防的江戶第370章 嚴打?第62章 狠師爺第325章 老八的決斷第464章 應對第296章 密謀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731章 貞武元寶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581章 返京第403章 老十四的算盤第199章 風雲變幻第361章 驅虎吞狼第203章 埋刺第605章 後宮第299章 追殺老八第627章 擔憂歐洲第455章 宴請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18章 發行銀票第243章 永不加賦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166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218章 上海知縣第300章 胤礽的手筆第35章 呵呵 女主出場了第617章 不搶白不搶第654章 苦肉計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662章 伴君如伴虎第290章 天津兵演(二)第509章 突破點第64章 失算了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715章 捷報第694章 規劃第339章 再陰老四第235章 經濟危機第588章 試探第71章 清官張伯行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31章 康熙的手段第277章 僱傭軍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724章 騙小女孩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第55章 國家名器第685章 狗咬狗第110章 力挺十四黨第279章 刺殺康熙第696章 顧慮第667章 微服私訪?第84章 回京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226章 玉佩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77章 胤楨印象第76章 康熙偏心第704章 錢法第67章 可憐的二世祖第497章 徵日(六)第666章 針鋒相對
第625章 解禁胤礽第120章 以寬爲政第19 忽悠康熙第732章 天意難測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625章 解禁胤礽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669章 啓程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373章 十三重情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447章 京師繁華第622章 棘手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209章 計謀老四第23章 妖孽謀士第398章 微服私訪(一)第402章 康熙的糾結第676章 詭辯第164章 方苞第302章 康熙回津第89章 眼紅第425章 推廣西學第136章 不厚道第203章 埋刺第452章 海若心病第131章 福建造反第202章 李衛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489章 出征第250章 象羣遇上狼羣第601章 藩屬之議第294章 康熙生死第224章 白銀動人心第239章 西班牙入侵第510章 胤祥回京第487章 不設防的江戶第370章 嚴打?第62章 狠師爺第325章 老八的決斷第464章 應對第296章 密謀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731章 貞武元寶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581章 返京第403章 老十四的算盤第199章 風雲變幻第361章 驅虎吞狼第203章 埋刺第605章 後宮第299章 追殺老八第627章 擔憂歐洲第455章 宴請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18章 發行銀票第243章 永不加賦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166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218章 上海知縣第300章 胤礽的手筆第35章 呵呵 女主出場了第617章 不搶白不搶第654章 苦肉計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662章 伴君如伴虎第290章 天津兵演(二)第509章 突破點第64章 失算了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715章 捷報第694章 規劃第339章 再陰老四第235章 經濟危機第588章 試探第71章 清官張伯行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31章 康熙的手段第277章 僱傭軍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724章 騙小女孩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第55章 國家名器第685章 狗咬狗第110章 力挺十四黨第279章 刺殺康熙第696章 顧慮第667章 微服私訪?第84章 回京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226章 玉佩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77章 胤楨印象第76章 康熙偏心第704章 錢法第67章 可憐的二世祖第497章 徵日(六)第666章 針鋒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