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豆汁飯

見康熙轉移了話題,胤禎不由微微鬆了口氣,能夠將旗人招入軍工作坊務工,不異於給旗人不準從事其它行業這條規定撕了條口子,日後推行八旗制度革新可就有了藉口。

至於旗務整頓,如何着手,他還未有具體的考慮,微微沉吟,他便道:“回皇阿瑪,具體如何整頓,兒臣尚未有全盤的考慮,最近,兒臣一直利用閒暇時間在京城微服私訪,但主要針對的是底層旗人,旗人生計的問題既已定了下來,兒臣再暗訪一番有權有勢的旗人情況,再從容擬訂整頓方案。”

聽的這話,康熙點了點頭,道:“爲君者,確實應該不時的微服私訪,以瞭解民生疾苦,如今的官員皆是報喜不報憂,不能完全聽信他們的一面之言。”說完,他頗感興趣的問道:“你對底層旗人生活是如何看的?”

“安於遊惰,限於溫飽。”胤禎直言不諱的說道。

康熙也沒料到胤禎說的如此直接,不由微微一怔,沉吟片刻,才道:“詳細說說。”

微微沉吟,胤禎才道:“京城底層旗人入關之初,分房分田,略有薄產,由於不善經營,幾十畝田地早已經摺騰乾淨,雖然朝廷禁止旗產交易,但他們在手頭拮据之時,仍通過種種辦法將田地出手,租借,典當,如今,大多數人家都是依靠家中子弟的兵餉度日。

由於天下太平,沒有戰事,駐京禁旅兵丁員額有限,爲防旗人斷了生計來源,聚衆滋事,各旗官吏便將兵丁名額進行平攤,基本上是一戶一名額。

馬甲因爲要養馬匹,實際收入跟步甲差不多,一年也就二十石糧食和二十兩銀子,供養一家老小七、八口,由於居住在內城,他們每年還要僱請大車領粗米、舂米、買水,這些花費雖然不大,經年累月卻也不是小數目,原本還要僱請人挑糞,有了公廁之後,這筆錢倒是剩下了。

這種情形下,旗人所得錢糧已經只夠解決溫飽,習練騎射已是奢談,況且騎射再精,亦無批甲的名額,時日一長,自然也就懈怠了,成日裡無所事事,也就安於遊惰了。

但也有極少數旗人做鞋或雕刻等營生,婦女則是刺繡或做紙花等,籍此稍獲贏餘,彌補家計,不過,都是偷偷摸摸,百般掩藏。

兒臣在內城偏街窄巷中游走,曾聽到一首兒謠,‘今晚月兒怎幺那幺高,騎白馬,跨腰刀。腰刀快,剁白菜,白菜老,剁皮襖,皮襖厚,剁羊肉,羊肉肥,剁毛賊,光着腳丫上八旗,沒馬褂乾着急,當了褲子買炕蓆,豆汁飯就蘿蔔皮兒,看你着急不着急。’”

聽到豆汁飯就蘿蔔皮,康熙不由微微有些動容,朝廷花了諾大的物力財力‘恩養’旗人,底層的旗人生活居然仍是如此清貧,他不由喃喃的道:“何至於如此?即便京城物價貴,一年二十石米、二十兩銀子也足夠解決七、八口之家的溫飽了。”

胤禎生怕康熙動怒,連忙回道:“皇阿瑪,這些年,旗人已經養成了處處高人一等的風氣,即便家裡在窮,一身好行頭,那是必不可少的,出門在外,必然衣着光鮮,該有場面,也是絕不能少的,生怕被民人看不起,丟了旗人的臉面,這既是虛榮心做怪,也是出於維護旗人的尊嚴,兒臣委實不知該如何評說。”

經胤禎這一說,康熙的心情也爲之好轉起來,旗人確實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誰能想到大街上衣着光鮮,論及吃喝玩樂,口若懸河的他們回到家裡會是如此光景?不糾正這股風氣,再多的錢,也經不起他們折騰。

想到這裡,他沉聲說道:“整頓旗務,必須徹底扭轉他們愛虛榮、好攀比的習氣,否則,他們有了錢,會更加助長這種不良習氣,旗人的尊嚴不是靠擺闊氣掙來的,而是通過在戰場廝殺,通過無數次的勝利豎立起來的。”

“皇阿瑪能否下道諭旨,訓誡旗人。”胤禎連忙順口說道。

康熙瞅了他一眼,暗笑老十四這算盤打的精,整頓旗務還不忘把朕頂在前面,不過,這事確實該大力支持,當下,他便頜首道:“整頓旗務的具體方案出來之後,朕給你聖旨,只管放手施爲,無須顧忌。”

“兒臣謝皇阿瑪體恤。”胤禎忙躬身道,起身後,又是微笑道:“旗人進了作坊務工,掙得都是血汗錢,想來不會再如此擺闊。”

“但願如此。”康熙微微點了點頭,沉吟着道:“旗人好虛榮,讓他們入作坊務工,恐會有牴觸現象,此事只能誘之以利,曉之以理,你與各旗旗主,王公勳貴詳細商議一番,以自願爲主,切不可強迫,以免另生事端。”

“兒臣尊旨。”胤禎忙躬身說道,心裡卻是不以爲意,旗人固然好面子,但豈能受得住銀子的誘惑,一個月二兩銀子的工錢,還擔心他們不幹?

“聽聞嵩祝今日早朝祈求還鄉養老,是否需要朕允准?”康熙卻是突然問道。

胤禎聽的一楞,康熙這是試探?還是想刻意維護他的威信?嵩祝可是康熙一手擢拔,而且跟着他出徵過噶爾丹的得力大臣,再說,嵩祝退了之後,康熙又會擢拔誰?總不會是提拔他十四黨的人。

胤禎瞬間便有了決斷,忙躬身回道:“兒臣謝皇阿瑪體恤,嵩祝熟悉軍務,又久在地方任職,瞭解各地軍事民情,實乃難得幹才,如今尚不到六十,正是年富力強之時,豈能讓他還鄉?兒臣身爲儲君,若這點氣度和自信都沒有,豈不貽笑大方?兒臣懇請皇阿瑪成全。”

康熙微微頜首道:“旗務整頓、八旗制度革新必然反對者衆,朕擔心朝中一衆老臣食髓知味,你既如此自信,朕便依你。”說完,他略顯疲倦的說道:“跪安吧。”

“兒臣謝皇阿瑪體恤,兒臣告退。”胤禎忙躬身說道。

回到毓慶宮,胤禎仍是欣喜不已,終於給八旗制度撕開了條口子,現在要做的便是將這條口子慢慢的撕大,在殿裡踱了幾圈,他才叫來包福全,吩咐道:“譴人去通知胤禟過來,另外譴人通知京城一等公以上的王公勳貴明日參加早朝。”

後記七第556章 心結第235章 經濟危機第362章 什麼香?第714章 大局第321章 善後第359章 鄔思道的謀劃第642章 聖喬治旗第321章 善後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351章 試探第597章 監生日記第508章 出手第644章 暢春園第39章 暗中出手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43章 危機第542章 刺激農業第106章 各方反應(上)第60章 下馬威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454章 縱容蒙古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571章 試探第202章 李衛第584章 出路第28章 恂貝勒第188章 宗室親貴的立場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84章 回京第44 章 造船木材第609章 割地第461章 放不下第597章 監生日記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539章 誤猜第315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706章 割辮子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164章 方苞第568章 直隸總督第537章 進退之道第607章 想不通第635章 一拍即合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318章 太子未路第623章 晉封第57章 戰功封爵第655章 滿漢通婚第500章 徵日(九)第401章 微服私訪(四)第483章 十三當家第325章 老八的決斷第141章 江寧織造府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32章 牛B總督第539章 誤猜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713章 倭奴第606章 接見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250章 象羣遇上狼羣第260章 攤丁入畝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392章 開年計劃第524章 豆汁飯第482章 海軍反應第607章 想不通第275章 康熙發狠第603章 出紅差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452章 海若心病第347章 長篇大論-第253章 無條件投降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730章 皇見皇第697章 輿論之戰第32章 牛B總督第33章 貪污也是有定例的第287章 炮口集合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355章 陛辭第592章 收兵權第435章 意外收穫第530章 順水人情第511章 工人?第209章 計謀老四第298章 今夜無眠第577章 勸輸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253章 無條件投降第41章 厲害的康熙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11章 火器人才
後記七第556章 心結第235章 經濟危機第362章 什麼香?第714章 大局第321章 善後第359章 鄔思道的謀劃第642章 聖喬治旗第321章 善後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351章 試探第597章 監生日記第508章 出手第644章 暢春園第39章 暗中出手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43章 危機第542章 刺激農業第106章 各方反應(上)第60章 下馬威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454章 縱容蒙古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571章 試探第202章 李衛第584章 出路第28章 恂貝勒第188章 宗室親貴的立場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84章 回京第44 章 造船木材第609章 割地第461章 放不下第597章 監生日記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539章 誤猜第315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706章 割辮子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164章 方苞第568章 直隸總督第537章 進退之道第607章 想不通第635章 一拍即合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318章 太子未路第623章 晉封第57章 戰功封爵第655章 滿漢通婚第500章 徵日(九)第401章 微服私訪(四)第483章 十三當家第325章 老八的決斷第141章 江寧織造府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32章 牛B總督第539章 誤猜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713章 倭奴第606章 接見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250章 象羣遇上狼羣第260章 攤丁入畝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392章 開年計劃第524章 豆汁飯第482章 海軍反應第607章 想不通第275章 康熙發狠第603章 出紅差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452章 海若心病第347章 長篇大論-第253章 無條件投降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730章 皇見皇第697章 輿論之戰第32章 牛B總督第33章 貪污也是有定例的第287章 炮口集合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355章 陛辭第592章 收兵權第435章 意外收穫第530章 順水人情第511章 工人?第209章 計謀老四第298章 今夜無眠第577章 勸輸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253章 無條件投降第41章 厲害的康熙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11章 火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