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將計就計

第250章 將計就計

沈兵沒能由楚軍這些小動作猜到他們的計劃。

但直覺卻讓沈兵感到事情不簡單。

沈兵第一時間就找到了楊端和,這其間還特意在南面觀察了楚軍城頭一番,於是更確定了自己的想法。

“屬下以爲楚軍有突圍的打算。”沈兵對楊端和說:“而且應是從北面突圍。”

楊端和則不以爲然。

“我軍隨時可以通過浮橋增援淮北,楚軍從南或是從北突圍又有何區別?”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道:

“如此說來,楚軍或有辦法斷我浮橋。”

楊端和不由奇道:

“浮橋在我兩軍的嚴密守護之下且有封江鎖鏈,楚軍如何能斷我浮橋?”

這話倒是真的,浮橋是南北秦軍聯繫的樞紐,楊端和當然有所防備。

木樁和鎖鏈斷了楚軍水路方向的威脅,陸地上的城寨又絕了敵人進攻之路……就連沈兵也一時想不明白楚軍有什麼方法能斷浮橋。

遲疑了下,沈兵就解釋道:

“這兩日城北楚軍驟然增加,且不時有人觀察城下淮河。”

“我大梁軍不過區區兩萬人,若楚軍能斷浮橋且兩面夾擊北營,只怕……”

楊端和看了看地圖,就點頭說道:

“也罷。”

“副將若是有此擔心,我便分出兩萬軍力去北岸協防。”

楊端和雖是不太相信楚軍會進攻北營,但反正秦軍在哪都差不多……

有浮橋在,秦軍南營多一些可以增援北營,北營多一些就可以增援南營,於是分出兩萬去守北面也未嘗不可。

然而沈兵卻又搖頭拒絕了:

“屬下以爲這未嘗不是我等的機會。”

楊端和不解的問:

“副將此言何意?”

沈兵解釋道:

“若楚軍當真要從北營突圍而我軍卻先行將兵力移往北營,如此便是‘打草驚蛇’使楚軍不敢突圍了。”

楊端和不由笑了起來:

“不敢突圍豈不更……”

接着楊端和的笑容就僵在了臉上:

“副將的意思是,楚王負芻會在突圍之列?”

沈兵點了點頭:

“楚軍若只是想要破北營或取我沈兵性命,何必如此大動干戈?”

“屬下大膽猜測楚軍此舉是爲救楚王出城。”

楊端和想了想就回道:

“那楚王若是要出城,在我等還未趕到壽春前就該逃走,如何會等到現在?”

沈兵也不多做解釋:

“不管楚軍有何打算,反正無事,我等試試也無妨。”

楊端和想想覺得也對,反正大軍在城外圍着也是無聊,就當演習動動手腳也好。

於是楊端和就問沈兵:

“那麼以副將之見,我等該如何應對?”

沈兵回答:

“其實也簡單。”

“我等白日不增兵,每到夜裡便暗自增兵,第二天天亮便再返回。”

沈兵這麼做的目的,爲的就是讓楚軍不知北營的實力,以爲北營還是隻有兩萬大梁兵。

楊端和想也不想就應下了,因爲這的確就是小事一樁。

於是這兩夜,天色一黑兩萬秦軍就悄無聲息的通過浮橋增援進了北營,然後第二天天亮前又悄悄折返。

沈兵及大梁兵則依舊我行我素平時該怎麼做就依舊怎麼做。

帶兵來增援的卻是楊端和的部將李巖。

原本楊端和不需要派李巖這個將軍來,因爲此時的李巖已是將軍而沈兵依舊是副將,這會存在指揮上的問題:北營是聽李巖指揮還是沈兵指揮?

但考慮到北營一旦遭到進攻就很可能是敵人的兩面夾擊,所以北營實際上是需要兩個人指揮,否則會手忙腳亂顧首不顧尾。

另一方面,則是大梁軍的軍制與秦軍軍制及戰術有很大不同……秦軍是簡單的伍人一伍兩伍一什,而大梁軍則是根據鴛鴦陣進行編制。

如此一來,只用一人指揮同樣可能出問題。

這也是之前楊端和讓大梁軍獨自守淮北的原因之一。

實戰中大梁軍往秦軍隊伍中一站,其它的不說,就連隊伍都顯得不整齊了。

這並不是優點,但沒有盔甲防護薄弱的大梁軍也沒辦法。

因此派李巖指揮秦軍作戰是不得已而爲之。

不過楊端和卻給李巖一個命令:

“一切事務聽從沈兵安排,不得有異議。”

李巖應聲從命。

此時的李巖是服氣的。

先不說沈兵在牽城水戰中救了他一命……其實牽城水戰儘管沈兵救他一命李岩心下還是不服,他依舊以爲沈兵不過是仗着點小聰明和運氣而已,論資排輩何時才能輪到沈兵指揮。

但是在沈兵設計突襲汝陰並以三千人力抗楚軍七萬大軍後,李巖就知道自己確是與沈兵相去甚遠。

能設下引蛇出洞這等妙計便是有謀。

能以三千軍力抗楚軍守住汝陰便是有勇。

有勇有謀,他李巖憑什麼看不起沈兵?

心下雖是這麼想,但好面子的李巖在面上卻沒表現出來,見到沈兵時也只是拱了拱手就算打招呼。

不想沈兵卻迎了上來,恭謹的施禮道:

“屬下見過將軍。”

“上將軍曾問過屬下希望誰來領軍,屬下便想此人非將軍莫屬了。”

“如今當真是將軍前來助我,屬下便放心了。”

這話讓李巖有些意外。

李巖之前對沈兵可沒什麼好臉色,若是讓沈兵選的話怎麼也不應該選他吧?

不過想想,李巖又覺得沈兵說的是真話。

因爲衆所周知此時的沈兵深得大王器重,便是楊端和也要讓他三分,選個一同作戰的將軍又能算什麼。

想到這,李巖的面色當下就緩和下來:

“副將過獎,李巖不過是莽夫一個……”

沈兵打斷了李巖的話:

“將軍莫要如是說。”

“將軍帶兵十餘載對行軍佈陣研究頗深,屬下早有耳聞。”

“如今城寨安危便全賴將軍了。”

李巖趕忙回答:

“副將無需如此見外,這本是我等份內之事。”

語氣和舉止間立時就十分客氣。

古人其實很好騙,只要說幾句客套話分分鐘就推心置腹了。

雖然也有像昌平君那種城府深的,不過畢竟是少數。

沈兵這還不爲了打起仗來彼此間好協同嘛……

(本章完)

第7章 除非……第479章 挑明第532章 西域第371章 控制第373章 農業第206章 潰逃第227章 反攻第24章 矛盾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549章第49章 許昌第8章 公士第412章 試炮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第454章 大將軍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17章 攻大於守第309章 炫耀第131章 淳于越第434章 將計就計第95章 宣傳攻勢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176章 藤甲第170章 收購第546章 水源第59章 工師第167章 良商第504章 援軍第121章 蒙良第252章 消息第10章 摩擦力?第45章 恩威並施第408章 難題第228章 順流而下第61章 火彈第313章 紡織第55章 伐木第36章 暗箭難防第45章 恩威並施第266章 喜訊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222章 追敵第277章 結果第546章 水源第331章 補給第500章 接敵第395章 羊羣第227章 反攻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31章 火攻第317章 工人第243章 壽春第9章 矛盾第177章 黑甲軍第141章 陷阱第154章 謠言第476章 勸降第2章 笑話第205章 衝陣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189章 上將軍第310章 遷民第39章 連環計中計第83章 農家第550章 大結局第103章 逆鱗第355章 圍城第23章 劓刑第356章 奴隸第8章 公士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161章 車輪戰船第60章 賄賂第15章 釜底抽薪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330章 重點第246章 圍城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161章 車輪戰船第411章 信第45章 恩威並施第79章 挖坑第261章 勞力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347章 馳道第359章 通道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23章 劓刑第516章 圍而不攻第154章 謠言第503章 選擇第151章 破冰第315章 定價第418章 援兵第368章 制高點第393章 肅州第37章 借刀殺人第238章 狼煙
第7章 除非……第479章 挑明第532章 西域第371章 控制第373章 農業第206章 潰逃第227章 反攻第24章 矛盾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549章第49章 許昌第8章 公士第412章 試炮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第454章 大將軍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17章 攻大於守第309章 炫耀第131章 淳于越第434章 將計就計第95章 宣傳攻勢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176章 藤甲第170章 收購第546章 水源第59章 工師第167章 良商第504章 援軍第121章 蒙良第252章 消息第10章 摩擦力?第45章 恩威並施第408章 難題第228章 順流而下第61章 火彈第313章 紡織第55章 伐木第36章 暗箭難防第45章 恩威並施第266章 喜訊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222章 追敵第277章 結果第546章 水源第331章 補給第500章 接敵第395章 羊羣第227章 反攻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31章 火攻第317章 工人第243章 壽春第9章 矛盾第177章 黑甲軍第141章 陷阱第154章 謠言第476章 勸降第2章 笑話第205章 衝陣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189章 上將軍第310章 遷民第39章 連環計中計第83章 農家第550章 大結局第103章 逆鱗第355章 圍城第23章 劓刑第356章 奴隸第8章 公士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161章 車輪戰船第60章 賄賂第15章 釜底抽薪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330章 重點第246章 圍城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161章 車輪戰船第411章 信第45章 恩威並施第79章 挖坑第261章 勞力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347章 馳道第359章 通道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23章 劓刑第516章 圍而不攻第154章 謠言第503章 選擇第151章 破冰第315章 定價第418章 援兵第368章 制高點第393章 肅州第37章 借刀殺人第238章 狼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