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姑師

第541章 姑師

留守的姑師的是個叫阮渭的校尉。

阮渭倒是覺得其駐守姑師可以高枕無憂。

原因一方面是姑師軍民十分配合……自從秦軍進入姑師後,姑師鄉善王(原爲鄉善君)帶領全城軍民又是送補給又是送寶物的,儼然一副大秦順民的樣子,甚至鄉善君還主動要求幫助秦軍守城。

對此,阮渭可以說是意料之中也可以說是意料之外。

說是意料之中,是因爲姑師原本就是歸順秦國的,可以算是大秦的屬國。

說是意料之外,則是因爲姑師是沈兵收服的,阮渭以爲他們至少還有點嚮往沈兵之心,多少有些牴觸心理纔對。

不過想想,阮渭又覺得這也是正常的。

一個全國不過數萬百姓兩千餘兵力的小國,說是一個國還不如他這一個校尉威風,大秦軍隊一到,哪還有不俯首稱臣的道理?

所以,在阮渭的想法裡,駐守姑師的不只是五千秦軍,另外還要加上兩千姑師軍,必要時還能將姑師百姓用上。

再加上還有姑師城防……就算那沈兵領着騎兵前來攻城又能如何?

不過當然,阮渭對姑師還是有所提防的。

他並沒有將城門交由姑師軍防守,萬一他們有投靠沈兵之心,讓他們守城門豈非自尋死路?

因此,阮渭只打算戰時讓姑師軍守邊牆,亦或是修補城牆之類的。

阮渭不知道的是,鄉善君早就在暗中派人與沈兵聯繫上了。

在此之前就有部下勸說過鄉善君:

“我等不過是數千兵力的小國。”

“沈兵與大秦之爭非是我等能參與得了的,一不小心便灰飛煙滅。”

“是以,我等以爲大王應識時務,還是順從大秦爲妙!”

但鄉善君卻力排衆議,他大手一揮回答道:

“大將軍對我等不薄,當初若非大將軍鼎力相助,我等已命喪匈奴之手了。”

“如今大將軍有難,我等又豈能袖手旁觀?”

“更何況,你等以爲此戰秦軍必勝?”

“大將軍何許人也,當初不過帶數萬兵將便平了月氏趕走了匈奴!”

“如今秦軍不過二十萬而已,此地又遠離秦國,哪有必勝的道理。”

“今日我等若是降秦,改日大將軍退了秦軍,我等還有何面目見大將軍!”

這番話說得合情合理,尤其沈兵之前的戰績太過耀眼,以至於相當一部份人都認爲沈兵依舊能贏。

既然預計沈兵能贏,而姑師這小國又必須靠向勝利一方纔能生存,那麼當然就是靠向沈兵而非秦國。

否則,此時靠向秦國雖是暫時保住性命,有朝一日沈兵又捲土重來,他們哪還有活命的道理?

於是商議來商議去,最終決定明着歸順了秦國暗中卻與沈兵互通消息以爲策應。

阮渭及楊端和對此甚至一無所知。

其實楊端和根本就不需要關心這一點,因爲姑師不過才兩千餘人,楊端和數萬大軍往姑師一擺,這兩千人便是想亂都亂不起來。

但現如今,楊端和主力已出城只餘阮渭五千秦軍,那姑師這兩千餘人就極爲可觀了。

是夜,姑師城外突然馬嘶蹄響,原本還一片空曠的姑師城外不一會兒就被數萬騎軍給包圍在中心。

沈兵策馬上前大喊一聲:“阮校尉可在?我乃北地大將軍沈兵,大秦公子扶蘇命你等速速開了城門,可免你等一死!”

阮渭定了定神,然後哈哈大笑道:“反賊沈兵,還敢自稱北地大將軍。有本事便上來攻城,看我不砍下你的人頭!”

阮渭之所以敢這麼說,是因爲他見沈兵一行盡是騎軍,放眼望去既沒有投石機也沒有攻城梯。

雖說這姑師城牆不高,但也不是徒手就能爬上來的。

而附近的樹木又被楊端和砍光了。

阮渭心想,沈兵這便是要攻城只怕也要幾天之後,到時楊端和早就派人來援了。

然而,阮渭沒想到的是,沈兵還當真下令攻城。

戰鼓一起,城外的騎兵就紛紛下馬排起隊形逼近城牆。

阮渭趕忙下令部下準備應戰。

正當阮渭心下疑惑時,突然後方大亂,只見姑師大軍自後方殺了過來,措手不及的秦軍哪裡想到還有這着,立時就被殺得陣腳大亂,城門很快便告失守。

接着,那一羣羣如狼似虎手持彎刀的匈奴人便有如潮水般涌進姑師城。

阮渭大驚失色,這才明白他一直以爲固若金湯的姑師城其實早就是沈兵的囊中之物了。

這卻是一場真刀真槍的大戰。

原因是阮渭一軍是楊端和所屬的精銳,跟隨楊端和東征西討十餘年,不會輕言投降。

但這同時又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鬥:沈兵與姑師軍內外夾攻,且軍力還是秦軍的數倍,尤其蒲類軍手裡還裝備有火繩槍。

此戰火繩槍也發揮了作用。

秦軍戰至最後便守着城牆及樓臺頑抗,城牆上更是以盾牌結陣堵住通道防守。

沈兵所領的騎兵雖是強悍,但卻更擅騎戰而不擅近戰,弓箭又都被盾牌遮擋,於是攻了幾回都沒能攻上去。

這段時間蒲類軍一直在訓練如何使用火繩槍,沈兵覺得正好可以試試,於是就調來了一隻火槍兵。

他們只排成一排按部就班的安裝火藥和彈藥,然後舉槍對準盾牌,“轟轟”的一片響,秦軍就慘叫着倒下了一大片。

那盾牌又哪裡能擋得住火繩的彈丸,而且還是近距離射擊。

秦軍勿自不甘心,或者說不敢相信還有東西能擊穿盾牌,於是又組成了一隊。

結果還是與上回一般,只一片轟響之後秦軍刀盾手就躺倒了一地。

這一來秦軍便再也沒有抵抗的勇氣了,因爲誰都知道這樣下去的結果只有死路一條,於是紛紛放下武器投降。

另一邊的鄉善君則在暗自慶幸,好在選擇了站在沈兵一邊。否則,這火槍陣往前一堆,那還不是誰擋誰死?

姑師將士見此也是紛紛色變,從而也更堅定的站在了沈兵一邊……他們可不想試試是否能用盾牌擋住這從未見過的火器。

(本章完)

第418章 援兵第514章 訓練第211章 百越第349章 直道第525章第317章 工人第70章 番木鱉第87章 翻車第313章 紡織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260章 水力第79章 挖坑第77章 脂膏第140章 楚軍第132章 最強虎狼第256章 新王第206章 潰逃第463章 馬鐙第365章 原料第457章 信任第288章 請降第243章 壽春第450章 控制第107章 合縱第294章 礦石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166章 錢第426章 綠洲第438章 巴豆第461章 改革第32章 變故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246章 圍城第289章 北地第71章 落幕第511章 火繩槍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55章 伐木第146章 配給制第476章 勸降第525章第534章 馬店第113章 軍糧第433章 復國第396章 陷馬坑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275章 宣傳戰第365章 原料第361章 封禪第151章 破冰第53章 軍心第129章 變數第88章 論農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441章 問題第235章 伏擊第235章 伏擊第219章 戰法第368章 制高點第302章 鳴鏑弒父第37章 借刀殺人第374章 服務業第483章 汗血馬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328章 戰車第145章 楚軍第291章 二選一第449章 改革第314章 織布機第532章 西域第531章 推測第483章 汗血馬第422章 樓蘭王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473章 分裂第402章 勸降第549章第277章 結果第39章 連環計中計第59章 工師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550章 大結局第501章 炮戰第41章 福禍相倚第460章 聯軍第251章 陷阱第472章 交鋒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202章 棄城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439章 降軍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198章 求降第344章 齊國亡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22章 一雪前恥第218章 騎射
第418章 援兵第514章 訓練第211章 百越第349章 直道第525章第317章 工人第70章 番木鱉第87章 翻車第313章 紡織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260章 水力第79章 挖坑第77章 脂膏第140章 楚軍第132章 最強虎狼第256章 新王第206章 潰逃第463章 馬鐙第365章 原料第457章 信任第288章 請降第243章 壽春第450章 控制第107章 合縱第294章 礦石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166章 錢第426章 綠洲第438章 巴豆第461章 改革第32章 變故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246章 圍城第289章 北地第71章 落幕第511章 火繩槍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55章 伐木第146章 配給制第476章 勸降第525章第534章 馬店第113章 軍糧第433章 復國第396章 陷馬坑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275章 宣傳戰第365章 原料第361章 封禪第151章 破冰第53章 軍心第129章 變數第88章 論農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441章 問題第235章 伏擊第235章 伏擊第219章 戰法第368章 制高點第302章 鳴鏑弒父第37章 借刀殺人第374章 服務業第483章 汗血馬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328章 戰車第145章 楚軍第291章 二選一第449章 改革第314章 織布機第532章 西域第531章 推測第483章 汗血馬第422章 樓蘭王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473章 分裂第402章 勸降第549章第277章 結果第39章 連環計中計第59章 工師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550章 大結局第501章 炮戰第41章 福禍相倚第460章 聯軍第251章 陷阱第472章 交鋒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202章 棄城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439章 降軍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198章 求降第344章 齊國亡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22章 一雪前恥第218章 騎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