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說服

既然祖父這樣說,那塊溪山行旅石他肯定不會要了,範寧也不再勉強,便跟着祖父來到庭外書房。

“這座官宅佔地十二畝,官家一定要賜給我,本來不想要,但我那老宅你也知道,太小了一點,兒孫一大堆,實在有點住不下,見官家一片誠意,我便接受下來。”

范仲淹一邊給範寧倒茶,一邊笑道:“但官家若想用這座宅子堵住我的嘴,他可打錯算盤了,宅子我要住,不好聽的話我也要說。”

範寧對朝廷事情不太瞭解,他笑了笑問道:“純仁二叔現在怎麼樣?”

純仁便是范仲淹的次子範純仁,和範寧同科,考進士卻沒有出仕爲官,而是在家照顧身體多病的父親,範寧一直很敬佩他的孝道。

“二郎一直不肯出仕,雖然孝心可嘉,但我也不想耽誤孩子的前程,我再三勸他,去年他才聽了我的話,出仕爲官,現在襄邑縣出任知縣,屬於開封府,有空他會經常來京城看看我。”

“在開封府做好,雖然說‘父母在,不遠遊’,可一旦朝廷需要,我還是不得不去遠在海外的鯤州赴任。”

話題談到鯤州,范仲淹的臉色明顯有些不悅,但他還是忍住沒有發作,沉思片刻,他從抽屜裡取出一份奏摺,遞給範寧道:“這是我準備給天子了奏摺,和鯤州有點關係,你先看看,奏摺裡哪裡有不妥之處。”

範寧似乎感到了什麼,但又說不清楚,他只得結果奏摺看了看,但只看了幾行,他差點跳了起來,范仲淹竟然是強烈反對在海外開疆,批評天子好大喜功,勞民傷財,這隻張堯佐之流多了‘好大喜功’四個字,其他觀點都和張堯佐一樣。

範寧驚了半晌,問道:“莫非祖父也支持張貴妃義子位?”

話剛說完,他便後悔了,果然,范仲淹沉了下來,變得極爲難看,半晌冷冷道:“你覺得我和張堯佐、高若訥之流是一路人?”

“是孫兒不對,實在是因爲孫兒在鯤州付出極大的心血,是孫兒的爲官信念,所以看到祖父也反對海外開疆,孫兒一時情急,把祖父和張堯佐、高若訥那些無恥小人放在一起了,孫兒給祖父道歉!”

範寧放下奏摺,誠懇地磕頭道歉,范仲淹臉色稍微緩和一點,便道:“你先別慌下結論,看完奏摺再說!”

範寧只得硬着頭皮繼續看下去,越看到後面他越心驚,他怎麼也想不到富裕的大宋底層百姓生活竟然如此困苦,拼死拼活勞作一年,依然食不果腹,衣不遮體。

范仲淹冷笑道:“你以爲現在是太平盛世,人人都能豐衣足食?慶曆三年,慶曆三年,京東路沂州王倫爲什麼造反?一呼百應,席捲數十州縣,慶曆七年,貝州小卒王則爲什麼發動兵變?河北數十萬百姓響應,底層百姓的悲慘生活我是親眼目睹,若不是活不下去了,誰會跟隨造反?可爲了滿足天子好大喜功、開疆闢土的個人慾望,朝廷耗費了多少錢糧,爲造萬石出海大船,內庫都快空了,去年陝西大旱,朝廷竟然拿不出錢糧賑濟,這難道不是勞民傷財嗎?”

沉默半晌,範寧低聲道:“去年和今年,我已經給朝廷解回來兩百多萬兩白銀,還有價值數十萬貫的琥珀木,其實已經完全彌補了朝廷爲開疆出海耗費的支出。”

“我知道,那是支持日本內戰而賣兵甲賺的銀子,連年內戰,苦的卻是日本的普遍百姓,多少人會因此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這種政績,你不要在我面前炫耀!”

“但鯤州的情況確實不是祖父想的那樣,我昨天才向朝廷述職,請祖父容我解釋幾句。”

范仲淹哼了一聲,“我把奏摺給你看,是要聽你解釋,若今天你的解釋無法讓我滿意,以後這裡你別再來了,道不同不與之謀!”

範寧心十分苦澀,他現在才明白爲什麼二叔聽說自己要去拜訪堂祖父,表情爲何那麼怪異,原來今天才是自己真正的述職啊!

範寧沉吟一下道:“我先要問一下祖父,算朝廷沒有開疆,這些底層百姓的生活會好起來?”

范仲淹心一陣黯然,他何嘗不知道範寧說到根子了,如果是那樣,還需要慶曆革新做什麼?

事實,正是因爲慶曆三年王倫的造反,才大大震動了朝廷,最初促使官家下決心進行改革,可惜當時官家的皇位還不穩,最後在權貴的逼迫下,不得不妥協退讓,放棄了改革,現在官家的皇位倒是坐穩了,但他卻沒有了改革的j-i“q-in,卻對開疆闢土感興趣起來。

不過范仲淹在孫子面前是不會表現出絲毫妥協的想法,他冷冷道:“如果沒有在開疆之耗費太大,朝廷至少還有餘力賑濟陝西路災民。”

其實范仲淹說得也沒有錯,朝廷並不僅僅是對鯤州進行補給,還耽州和流求府,尤其是流求府,駐軍消耗極大,又幾乎沒有產出,每年需求巨大的補給朝廷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本來朝廷財力拮据,海外開疆之後,朝廷財力有點入不敷出了,便想盡辦法增加收入,田黃石變爲官營這個背景下發生的。

朝廷的巨大開支最終還是由百姓來承擔,范仲淹看得清楚,他擔心海外開疆會成爲一個填不滿的財力無底洞,這才堅決反對海外開疆。

但范仲淹也犯了讀書人普遍存有的錯誤,那是經驗主義,他沒有去過鯤州,便有點想當然地認爲鯤州苦寒之地,只能靠朝廷補給才能維持下去,至於養馬,范仲淹也認爲並沒有太大意義,軍隊若不進行徹底的改革,算擁有再多的戰馬,也不會是遼國的對手,況且養馬也是要耗費巨大資源的。

不過范仲淹畢竟從政經驗豐富,他雖然反對開疆,卻沒有貿然把奏摺交給朝廷,他想聽一聽範寧的解釋,然後再做決定。

範寧組織了一下思路,決定還是從祖父最關心的地方入手,來慢慢說服祖父。

“祖父是否知道,鯤州已經遷入一千六百戶漢民,今年準備再遷入四百戶,人口過萬了,祖父想不想知道他們的情況?”

“你說,我聽着!”

“孫兒專門瞭解過,去年遷入的一千戶百姓,有七百戶是陝西路的災民,旱災使他們實在活不下去,把家的土地賤賣,攢了一點點糧米逃難到京城乞食,朝廷便把他們和另外河北三百戶流名一起送來鯤州,一共五千四百餘人,他們每戶得到兩百畝土地,今年已經開始耕種,家家戶戶很快會有新的房宅,有足夠的糧食和布匹,他們生活很滿足,沒有一個人願意再回大宋。”

範寧見堂祖父沒有打斷自己,又繼續道:“祖父或許會認爲他們的富足是得到大宋的補給,第一年確實是這樣,但從去年開始不是了,軍墾的兩千頃麥田產糧達三十萬石,完全解決了軍隊、百姓和勞工的吃飯問題,今年的產量還會更高,加百姓種植的小麥,今年的糧食將達八十萬石,我估算過,今年秋天最後一次回宋,我們最少將運送四十萬石糧食給朝廷。”

聽到這裡,范仲淹的臉有點動容,沒想到鯤州居然這麼快反哺朝廷了,他開始有點坐不住,又道:“你繼續說下去!”

“不光是糧食,鯤州礦山豐富,尤其是金礦、銀礦以及硫磺礦,我們找到三座大型銀礦和兩條金砂河,六月份開始開採,每年至少可以給朝廷輸送白銀百萬兩和黃金十萬兩,另外,鯤州的漁業資源極爲豐富,我估計以後每年可以給京城提供魚乾五萬到十萬擔,而我們對朝廷的需求,是需要一些日用品和茶葉,連布匹我們都能自己解決,甚至可以和日本貿易,將大宋的絲綢、瓷器、茶葉、紙張和其他日用品賣給日本,換取大量白銀,以後鯤州會成爲朝廷的重要財源。”

范仲淹一時沉默了,他了解範寧,範寧不是信口開河之人,他這樣說,必然是胸有成竹,范仲淹極力反對開疆的觀點在一樁樁事實面前有點動搖了。

沉默良久,他又問道:“現在養馬情況怎麼樣?”

“回稟祖父,我這次帶回來五十匹小馬駒,事實,到今年年底,鯤州新增小馬將達五千匹,五年後,鯤州可以每年給大宋提供一萬匹戰馬,十年後,這個數字將增加到兩萬匹,而且它們不是普通馬,而是真正的軍隊戰馬。”

第四十三章 一招鮮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六百三十七章 搶佔河套第一百五十一章 鳳凰暖玉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計可施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三十九章 鄉村離婚案(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一百三十七章 熟悉的馬車第四百八十章 平留刺殺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十七章 去鎮裡考試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五十七章 規則改變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謀劃策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三百零五章 春心萌動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二百三十一章 還是回家好第五百九十二章 實力碾壓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六百九十九章 夜攻幽州(上)第四百零六章 買了新院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二百四十九章 俏語解惑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說服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後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三百八十五章 泉州呂惠卿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五百二十三章 斬草除根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縣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漢民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六百零六章 完顏計劃(下)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四百一十五章 銀彈攻勢第三百四十一章 瑣事爭吵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證據第三百八十二章 難以開口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敵第四百零一章 讓他徹底閉嘴第三百零九章 朱佩離去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四十九章 神秘配方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股東第二百九十三章 長崎的消息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四百六十五章 爭取支持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計劃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曹秀入門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議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
第四十三章 一招鮮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六百三十七章 搶佔河套第一百五十一章 鳳凰暖玉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計可施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三十九章 鄉村離婚案(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一百三十七章 熟悉的馬車第四百八十章 平留刺殺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十七章 去鎮裡考試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五十七章 規則改變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謀劃策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三百零五章 春心萌動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二百三十一章 還是回家好第五百九十二章 實力碾壓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六百九十九章 夜攻幽州(上)第四百零六章 買了新院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二百四十九章 俏語解惑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說服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後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三百八十五章 泉州呂惠卿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五百二十三章 斬草除根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縣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漢民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六百零六章 完顏計劃(下)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四百一十五章 銀彈攻勢第三百四十一章 瑣事爭吵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證據第三百八十二章 難以開口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敵第四百零一章 讓他徹底閉嘴第三百零九章 朱佩離去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四十九章 神秘配方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股東第二百九十三章 長崎的消息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四百六十五章 爭取支持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計劃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曹秀入門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議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