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

就在範寧一行離開揚州繼續北上的同時,明仁、明禮兄弟也乘船抵達了福州閩縣,福州和建州就是今天的福建,在宋朝,這裡是大宋最重要的白銀和茶葉產地。

另外陶瓷、農作物以及港口造船業也很發達,像南面的泉州,是大宋最發達的遠洋港口,南洋、天竺乃至於波斯、大食的商船都會來泉州停泊交易。

除了物產豐富、航運發達外,福州的人文科舉也在大宋十分有名,以至於人才輩出,像北宋中後期著名的蔡氏父子,蔡襄、蔡卞、蔡京,相國章、餘深等等,都是福建人。

福州和建州的銀礦除了官營外,也有不少權貴獲得開採權,不過他們開採冶煉出的白銀一般要求賣給官府,但也並不是那麼嚴格,否則也不會有‘官銀’這種專用稱呼了。

大量私人鑄造的銀錠也同樣在大宋各地流轉。

朱家在福州也有一座礦山,朱家買的是鉛礦,只是鉛礦中也伴生大量白銀,另外還有一座焙茶廠,在福州經營了十幾年,由一名資深大管事坐鎮。

除了礦山外,朱家還在福州和泉州各開了一家朱氏錢鋪。

接待明仁、明禮兄弟的管事姓王,是朱家焙茶工坊的主管事,焙茶工坊正好就在連江縣。

明仁和明禮抵達閩縣的第二天,便坐在一輛牛車趕往連江縣。

“我前兩天專門打聽了一下你們要找的那種石頭,還真有人知道。”

明仁和明禮對望一眼,兩人大喜,這麼快就有消息了,明仁連忙問道:“礦場在連江縣嗎?”

“好像在連江縣和羅源縣之間,一條河的兩岸,具體在哪裡我還沒有來得及去看,等到茶廠後你們再具體問一問,是我工坊中的一名焙茶匠人告訴我的。”

馬車在路況不太好的官道上一路顛簸北上,連江縣距離閩縣很近,牛車當天晚上便抵達了朱家位於連江縣的焙茶工場。

щшш ▪ttκΛ n ▪C O

宋朝八成的茶都來自於福州和建州,這裡茶品質好,產量大,可以滿足宋人對茶的巨大需求,茶葉採摘後要先簡單發酵,然後製成茶餅,再烘焙乾燥後,運往大宋各地。

福州和建州的焙茶工坊有數百家之多,朱家的工坊算是比較大的一家,擁有工匠一百餘人,在一座茶場內建造了數排房屋。

包括髮酵、制餅、烘焙都在這裡進行,製出的優質茶餅主要供應京城,另外,工坊內也有一間養茶屋,專門養制少量的高檔茶餅,像朱佩送給範寧的鳳茶,就是在這裡耗費了十年時間養成。

一間焙茶的屋子裡,木材在爐子裡熊熊燃燒,一名老工匠眯眼打量着手中的鳳凰暖玉,這是明仁和明禮帶來的樣品,範寧當年從奇石巷中淘到。

“沒錯,這就是我家鄉出的鳳凰蛋,沒想到會變得這麼漂亮,真像蜂蜜凝固而成,而且一般沒有這麼大,大概都和拳頭一樣大。”

“這種石頭很多嗎?”明禮問道。

“我們家鄉不少,在壽山溪的兩岸比較多,但其他地方就沒有聽說了。”

明仁遲疑一下又問道:“你是說,這石頭是埋在土裡,不是在山上?”

“當然是在土裡,實際上它們是埋藏在壽山溪兩岸的稻田深處,很多人又叫它田黃石。”

“對!就是田黃石。”

明仁和明禮頓時激動起來,範寧就是這樣稱呼它的,田黃石。

“可是這種石頭並不值錢,農民從田把它挑出來,都扔到壽山溪裡,或者挑回家裡,用來造房子,或者壘豬圈,你們買它們還不如買壽山石,那玩意比較值錢,一塊大石能值幾百文。”

“我們老爺子想用這種田黃石造塔,所以讓我們兄弟來大量收購。”兄弟二人開始胡說八道了。

王管事在一旁道:“老關,放你三天假,你帶他們去產地看看,我也跟去,回頭給你結五百文錢一天。”

“喲!太感謝管事了。”

.......

壽山在羅源縣和連江縣交界處,這裡有幾座寺院,人口也不少,還有兩座專門開採壽山石的礦場,壽山石在隋唐時就比較有名氣了,主要用於雕刻,本身不屬於觀賞石,很多寺院的佛像就是用大塊的壽山石雕成。

在壽山腳下,一條長長的溪流向南方蜿蜒流去,這就是壽山溪,田黃石就產在中游兩岸數里長的地下夾砂層中,上面卻是稻田。

陪同明禮和明仁前來的王管事會說當地方言,否則兄弟二人根本就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

另外當地里正也陪同他們,里正姓楊,皮膚黝黑,相貌乾瘦,他能說一些比較蹩腳的官話。

楊里正指着溪流兩岸的稻田道:“小官人說的田黃石就在稻田下面,把泥土挖掉就會有夾砂層,田黃石就在砂子中。”

“這些稻田可以買下來嗎?”

楊里正呵呵一笑,“買當然可以買,只要你出價讓大家滿意。”

這時,王管事把明仁拉到一邊,低聲道:“小官人,這邊地價很便宜,不要直接向農民買,要通過官府買,否則會被坑慘的。”

明仁眉頭一皺,“可是官府我們不認識。”

“這個不用擔心,朱家在這裡還是有點面子,明天我請劉大管事出面找羅源縣令,他和官府的關係很好,這邊地價也就兩貫錢,最多三貫錢就能讓他們高高興興出售。”

明仁心中算了筆帳,他們帶了一萬貫錢,第一期買千畝土地需要三千貫錢,再加上僱人,造幾排房舍,租船運輸,大概四五千貫錢就夠了。

“老二!”明禮在叫他了。

明仁走上前,明禮指了指里正道:“剛纔楊里正說,很多人家都有這種石頭,我們可以收購,河裡也有不少,河水很淺,孩子們都可以摸出來,你覺得怎麼樣?”

明仁點點頭笑道:“可以,我出價百文錢一塊收購,另外我給里正三貫錢,幫我們找個地方收購,再宣傳一下。”

楊里正笑道:“我可以不要錢幫你們宣傳,但估計你們需要一個會說當地話的嚮導,我兒子今年十七歲,在閩縣讀過縣學,會說官話,也很能幹,不如讓他來幫你們。”

這個順水人情當然可以做,明仁當即道:“我出六貫錢一個月僱你兒子,如果用得不錯,就長期僱傭了。”

這個價格是當地勞務費的三倍,楊里正大喜過望,他是地頭蛇,很快幫他們在附近的慈明寺租了幾間屋子,又讓兒子楊青來幫他們兄弟二人。

衆人隨即分頭行動,王管事回去找劉大管事出面和官府聯繫,三名隨從則跟隨明仁、明禮留下來,他們帶了五百貫現錢,專門用來收購農民手中的田黃石。

消息很快便傳開了,有人要用百文錢一塊收購田黃石,石頭越大,價格越高,這個消息頓時轟動四鄉。

從當天下午開始,連續五六天,都陸陸續續有農民挑着擔,從四面八方向慈明寺涌來。

各村的小孩子也紛紛跳進小溪裡,在溪流中尋找田黃石。

收穫出人意料的豐盛,僅僅在明仁、明禮兄弟抵達壽山溪的第一天,他們便收進了一千多塊大大小小的田黃石。

兄弟二人隨即寫了一封信回平江府,向父親彙報這邊的情況。

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喜之日(四)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賞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機會第七百二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葉子戲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證據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二百八十章 一邊倒的殺戮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後的下注第五百九十二章 實力碾壓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詩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二百九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六百二十章 易縣初戰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勸天子(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五百一十九章 買下山宅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五百五十二章 家增兒女第二百三十三章 怒其不爭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堂會審(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樓遇舊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見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碼長崎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三百八十八章 從何入手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職(上)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軍南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後的下注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十四章 回家第五百零八章 危機與柔情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四百九十七章 連薦二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一百七十章 頭疼的家務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爭紅利誠惶誠恐,老高稍微說兩句第六百九十三章 尋找軟肋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二百三十章 離京返家第三百八十八章 從何入手第三百七十五章 監察到來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壽(四)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地激戰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
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喜之日(四)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賞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機會第七百二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葉子戲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證據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二百八十章 一邊倒的殺戮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後的下注第五百九十二章 實力碾壓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詩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二百九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六百二十章 易縣初戰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勸天子(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五百一十九章 買下山宅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五百五十二章 家增兒女第二百三十三章 怒其不爭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堂會審(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樓遇舊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見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碼長崎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三百八十八章 從何入手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職(上)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軍南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後的下注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十四章 回家第五百零八章 危機與柔情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四百九十七章 連薦二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一百七十章 頭疼的家務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爭紅利誠惶誠恐,老高稍微說兩句第六百九十三章 尋找軟肋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二百三十章 離京返家第三百八十八章 從何入手第三百七十五章 監察到來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壽(四)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地激戰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