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看向了張正書,目光驚駭。
在場的不乏有精通詩詞,熟知典故的人,聽了這首詞,一下子就懵了。
“這……這是他寫的詞?”
“這是水龍吟麼,怎生寫得如此豪邁?”
“似乎有些蘇東坡的痕跡,但這首詞不似蘇東坡那般大氣,反倒是有些英雄末路的意味……”
……
不得不說,宋朝的讀書人沒有一個是吃乾飯的,雖然他們可能考不了進士,甚至中不了舉,但並不妨礙他們對詩詞的賞析。畢竟,這就好比後世高考要考的內容一樣,詩詞也是科舉必考的。但是這秀才不相信這是張正書寫的,一個“不學無術”的“傻子”,怎麼可能寫出這麼好的詞來?
“哼,不過是請人代筆的,還洋洋自得!”
很快就有人開始挑事了,畢竟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場的人都寫不出這樣的詞,偏偏一個“傻子”寫出來了,這不是在打他們讀書人的臉麼!雖然有“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嫌疑,但爲了臉面,這些秀才、文人也是豁出去了。再說了,文人間的事,能說是齷齪麼,這是切磋好麼!
然而,張正書卻冷笑一聲:“在場的人,若能寫出比這首詞更好的,我立馬離開。”
這其實就是在打臉了,擺明了說,你行你上啊,不行就別嗶嗶。你們不是自詡是文人騷客麼,怎麼寫不出一首比我更好的詞?張正書的性子就是這樣,吃軟不吃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幹他丫的。人家都欺負到面前了,當然要反擊了。
“若是你自己寫的,何不再寫一首?”
說話的這個秀才,倒似有些錢銀的模樣,穿着絲綢儒袍。但衣冠再好,也遮掩不住嫉妒的醜惡嘴臉。
張正書拿出摺扇,搖晃着,不緊不慢地說道:“我能不能寫詞,不過是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我才學如何,用得着你們承認麼?”這句話瞬間激起了在場的文人秀才同仇敵愾,文人向來是“花花轎子人擡人”,你吹捧我一句,我吹捧你一句。被張正書這麼赤果果地撕破了他們的僞裝,他們哪裡肯罷休。
於是乎,和樂樓的廳堂中,罵聲一片。
然而張正書卻根本不爲所動,對那老鴇說道:“怎麼,我這首詞不能遞給李行首麼?難道和樂樓的規矩,因爲我就改變了?”
這老鴇深深地瞧了張正書一眼,原本以爲出個難題,張正書就會知難而退的。只是這老鴇萬萬沒想到,張正書居然真的寫出了一首絕佳的詞來,而且還切合了李師師的口味。這老鴇對張正書倒是挺看好的,畢竟“大桶張家”的名聲在外,這小官人絕對是多金少年。可老鴇也是遲疑的,很明顯張正書犯了衆怒,要是李師師真的見了張正書,那豈不是斷了其他財路了麼?一時間,躊躇不定的老鴇,都不知道怎麼辦纔好了。
“罷了罷了,這是師師她定下的規矩,萬一壞了規矩,其他達官貴人也如此用強,奈之若何?”
老鴇思量了好久,才喚來若桃,把這首詞遞給了她。
若桃自然是認得張正書的,當即吃了一驚,捂住了櫻桃小嘴:“這是你寫的?”
張正書笑道:“這字不是我寫的,但詞是我作的。”
若桃不可思議地瞧着張正書,仿若第一次認識他一樣。汴梁城中哪個不知“大桶張家”的小官人是不學無術之輩,最近傳聞連縣學都不上了,這種“不思進取”的人,又如何能寫出這等精妙的詞來?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若桃自幼便在李師師身旁,看待詩詞的眼光也是很高的,自然不難看出,就算是那號稱此時詞壇第一的周邦彥周美成過來,一時間也作不出比這更好的詞了。不僅在意境上,格局上更是甩開尋常詩詞好幾個臺階。這倒像是唐時的邊塞詩,可後面筆鋒一轉,寫盡了英雄遲暮,壯志未酬的憤慨,讓人不勝唏噓。看着這詞,若桃也呆住了。
“去罷,把這詞給你姊姊看,若是能入得她眼,今日便不再接待嬌客了……”
老鴇也知道,這首詞已經達到了一個巔峰,短時間內是無人能敵的了。今日能入幕的,必定是這“大桶張家”的小官人無疑。
若桃眼神複雜地瞧了張正書一眼,眼睛裡的疑惑盡顯。拿着那首《水龍吟》,施施然地走回屏風之後,幾經轉折,才進入了李師師的香閨。
“小官人,這首詞真是你作的?”
曾瑾菡咬着嘴脣,聽着周圍的污言穢語,忍不住問道。
“自然是我作的,怎麼,對我沒信心麼?”張正書心中卻道:“辛棄疾老弟,不好意思了,讓你的詞提前問世了。要是日後你寫不出詞來,就怪李師師吧。都是她,紅顏禍水……”然而張正書卻不想想,如果不是他執意要用李師師做代言人,又怎麼會有今日的場面。
“不是不相信,只是……這首詞意境,不似郎君這等年紀能作得出的……”曾瑾菡自然明白,這首《水龍吟》的意思,特別是那一句“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簡直就是一個心懷壯志,卻流年無運,壯志成灰,最後只能流下英雄熱淚的英雄遲暮形象。這如何是張正書這等輕輕年紀就有的感懷?但如果是別人作的,這首詞應當很出名纔是。可如今大宋,豪放派詞人沒有幾個,婉約派倒是一大堆。所以,這纔是曾瑾菡最不解的地方。
饒是張正書臉皮厚,也有點訕訕。
“藝術加工嘛……”打了個哈哈之後,張正書顧左右而言其他:“這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其實,我是揣摩着狄公的心境,才寫下的這首詞……”狄公即是狄青,說狄青壯志未酬,在朝堂上虛度流年,最後鬱鬱而終也是說得過去的,可以矇混過關的。
“原來如此……”曾瑾菡小聲地說道,然而張正書卻知道,瞞得住誰也瞞不住聰慧如曾瑾菡。現在曾瑾菡雖然接受了這個說法,但辛棄疾和狄青,到底在心境上還是有所差別的。時日一久,曾瑾菡應當是能看得出端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