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荊州局面定

孫享福並不是帶着大量現金跑來荊州搞投資開發的,因爲,要起股份來一點也不手軟的李世民並不能拿出幾百萬貫來,把整個水路轉運公司建設起來。x23us.com更新最快

所以,他是跑過來開皮包公司的,用別人的錢來賺錢,纔是後世做生意的常見手法。

“他們幾家出手的動作都挺快的,各個州縣的官田幾乎全部被他們全部吞下,包括五姓七家置換出來的八十多萬畝田地,一畝都沒剩,均價一貫錢多一點,全部賣出去了。”

中原地區的上田,以關中最貴,市價達到了十貫錢一畝的程度,洛陽這邊六七貫左右,揚州次之,四五貫一畝,益州和荊州,差不多是三四貫的樣子,朝廷只以一貫多一畝的價格出售這些荊襄地區的上田,簡直就像是把利益白送給這些本地豪強一般,也難怪他們會在政策制度上選擇讓步。

山南道足有三十二州之地,除了一些要出來分配給原先耕種官田的佃戶做永業田之外,其餘官田總數加起來,足有三百多萬畝,所以,本輪土地出售,全部落實成交之後,武士這邊,能夠得到四百多萬貫的現金。

這四百多萬貫的現金,至少是以蔡,黃,蒯,鄧,劉爲首的十幾個地方氏族手中,將近一半的財富,倒是足夠作爲孫享福推動荊州項目的啓動資金了。

“應公,還是那句老話,今後的一段時間裡,您一定要維護政策上面的公正,多派人去地方巡查,保證拿到新戶籍的百姓們的基本權益,至於發賣土地之後收到的尾款,怎麼用,您按照我給您那本冊子上的先後順序依次來做就行了。”

大年初五的,孫享福就不得不去地方指導實際幹活了,因爲荊襄之地,春汛來的比較早,而武士作爲山南道總管,仍然需要坐鎮荊州,統攬全局。

在孫享福的規劃中,將所有的事情,都有較爲詳細的安排,這些錢屬於地方財政上的,那麼,就應該投入於地方的建設,碼頭,就屬於地方建設,並不在水路轉運公司需要投資的範圍,因爲這些碼頭建好之後,會由地方官府派人管理,收過往商船的停靠,倉儲的費用。

而用於建設碼頭的人手,便是湖區那些接受招安的水匪了,總人數有好幾萬,男女老少都有,孫享福給武士提的方案是,朝廷指定規格,建築要求,派人做相應的技術指導,建好一個,達標驗收之後,就給他們一定的工錢,在此之前,只提供他們的吃喝。

鑑於這個時期的碼頭並不像後世那麼高要求和複雜,其實只要選好了地方,弄起來並不難,清理岸坡,挖深停靠位,做一些水泥澆築的卸貨平臺,和上下船用的寬大木質跳板,就足以,總體來說比蓋房子還要簡單,幾萬人可以分散在好多個地方,同時開建。

建好後的碼頭會有一個做方向指引的燈塔,和一些不易被水淹到的倉儲庫房,可以供貨物集散,相信一年時間內,就會先將一些主要的州城建設好。

而築垸,則是用了那些賣了田地的人爲主力,暫時拿固定工資,在指定的位置修堤,等這些垸田修建好,它們的價值,就絕對超過現有的所謂上田,因爲,它可以保障田地裡的水源,肥力,並且,基本不會遭受洪澇災害影響。

畢竟,這個時期的生態環境比較好,不會像後世出現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的局面,水災的規模,一般都不會太大,有了比城牆還高的大堤,就足以抵抗這個時期的水患了。

而除了最開始的投入,後續,垸田的產出,就差不多可以負擔築垸工程隊的大部分開銷,倒是個可以長久做下去的項目,產出較高,又有穩定水源的水澆地,對於朝廷來說,那可是多多益善的。

至於推廣孫享福所說的一些農作物產業,養殖產業,目前,武士只能看現有條件,做一些鼓勵性的支持,能做到什麼程度,就做到什麼程度了,真正的大發展,得靠農部體系完善,和農門子弟出山之後來推進,今年應該是沒空了,明年會逐步開始,這方面,孫享福有多重安排。

孫享福冒着春上的寒風出來,就是給百姓們選址築垸田,以及指導那些接受招降的水匪修碼頭,做樣板工程的。

即便是有情報組長達一個多月的情報收集,孫享福也在各處溼地周邊跑了好幾天,才最終將第一塊垸田的位置選定了下來,位於荊州以南二百多裡,靠近嶽州的位置,在後世,應該處於監利洪湖一帶。

孫享福沒有給它起什麼高大上的名字,就叫做大垸,因爲,它確實很大,整個垸堤築好之後,周長可能達到三百多公里,按照後世的田畝大小來算,周長一公里的不規則形狀,約一百畝多一點,按照這個時期的田畝大小,差不多是將近一百五十畝,也就是說,光這一個垸,囊括的平整水澆地,就至少達到了四萬多畝。

像這樣的高產水澆地,一戶人家精耕細作的話,最多能種二三十畝,也就是說,光是這一個垸的田地,就需要一千多戶的百姓來種,差不多要可以形成十幾個新村落,或者一個大集鎮。

等孫享福設定好了周長線路的時候,武士,也終於將招募到的數萬百姓給他送了過來,年前的準備的一些工具也分發到了他們的手上,簡單的搭建了一些工棚以作休息之後,數萬人的勞作,就開始了。

孫享福小時候就是在大堤上打滾長大的,對於堤的構成,他再瞭解不過了,以這個時期的水情,築八到十米高的八字形大坡,就足以,沿水面是需留出足夠的區域,種植護堤林,甚至,沿江的區域,還要築一道隔堤,防止江水衝擊大堤過猛,在大堤的內側,還要築上小堤,讓整個堤的佔地表面變寬,腰中段,受力,無有倒塌的危險。

除了大堤兩側的護堤林之外,大堤本身也要種上大水難以沖刷走的護坡草,當然,目前的工作只是築堤,草的話,基本不用怎麼種,一兩年就會自然長滿。

樹苗,則是要開苗圃培育,以白楊和水沙最佳,這兩種樹長的非常快,不怕水,長成之後,枝葉非常繁茂,當地百姓可以砍枝爲柴,樹幹,也是用於建築的好材料,五到八年,就可以輪換砍伐種植一輪。

最關鍵的是這兩種樹的樹苗很簡單,幾乎是插枝就能活,孫享福只需要安排一幫人專門去幹這樣的活就行了。

上元節前一日,孫享福從工地上回到了荊州,兩三天的適應期之後,工人們已經知道怎麼幹活了,可別看幾萬人的場面很大,其實,每天也就築個幾百米長,就算後面因爲工具更加充足,大家做事熟練後,速度會提升不少,但也提升的很有限,只怕這一年的時間,能將這一個垸築好,完成垸內的水利設施,就已經算不錯了。

實際做過之後,才能理解,爲什麼後世的五百多個垸,需要幾個朝代,近千年的累積纔將其全部築好,因爲,沒有那個朝代,敢像孫享福這樣,把幾萬人弄來全職築垸,這個開銷,朝廷是很難承擔的,光是這一個垸,放在別的朝代,同樣的人手,起碼要兩三年才能築成,遇到什麼國家動盪,或者經濟緊張的時期,還得無限期停工,而得到的,只是四萬多畝垸田而已。

以這些築垸的工人每個月幾萬貫的消耗來算,光是工錢方面的投入,就會讓這些田地的均價達到了十幾二十貫一畝,在有其它土地可以耕種的情況下,專們花錢築垸,是得不償失的,而孫享福之所以做這個得不償失的項目,是因爲,他想通過這些今後註定會連成片的垸堤,徹底的解決荊襄地區的水患。

“應公,陛下召我回去主持關中春耕了,明日,我便要出發。荊州這便的局面已經基本打開,按部就班的推進下去就可以了,過一段時間,關中會有船來荊州,到時候,這邊幾個主要城池的碼頭應該已經建設完畢,就到了您推動當地商業發展的時候了。”

“正明不過了上元節再走麼?”

“不了,關中的春耕也耽擱不得,另外,朝廷派往西域的使節團隊過幾天就要出發了,我爭取趕上,給他們送行。”

“那好,對於商事,老夫還是有些信心的,你回去之後,且按照咱們商定好的安排便是了。”

這個時期的商業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買和賣,當本地的一些東西,有人明碼標價來收購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有人把它弄出來賣,官府,只需要做好宣傳,管理好稅收,就能從中得利。

比如,湖區的黃鱔泥鰍產量特別多,這些玩意在當地並不值錢,然而,在關中卻能賣到好價錢,武士只需要提前組織一些商販,在碼頭出錢收購,當地的百姓,就會想各種辦法捕撈,賣錢。

待得關中的商船來的時候,他們只需要出錢,就能大量從這些商販的手中拿到魚貨,而他們從關中的帶來商品,也會被這些商戶買去,銷售給賣魚貨得了錢的百姓們。

當然,魚貨只是其中的一種,孫享福此前給武士的冊子中,有很多當地特產的種類,逐漸的,這些東西都會被百姓摸索生產,如果,朝廷還能給百姓提供一套高產的方法,那麼,很快,這裡的產能就會放大,同時,有了收入的他們,又會大量需求,和消耗外地的一些產出。

如此局面一成,就等於整個市場就被激活了,它會不斷的刺激市場去生產開發各種新產品,或者產品原材料,當人們所接觸到的商品越來越豐富全面的時候,他們的生產力,也會不斷的提升,算是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

而整個環節中,水路轉運公司,只是弄了一些船,招募了一些水手,來溝通各地而已,這就能在賺取大量利益的同時,使得所有人的生活都得以改善,這也是爲什麼孫享福寧願低價出售田地,讓利給這些本土氏族的原因,也要推動這個項目的原因,因爲,沒有他們提供的啓動資金,孫享福想要將整個長江流域的城鎮盤活,可能需要推遲好幾年。

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570章 走場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761章 家事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三十六章 告白詩第六章 小河集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734章 宣撫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509章 大招工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二十一章 皇家農莊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628章 探討皇權第176章 風雪路第336章 再起程第414章 談妥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378章 農部的工作第431章 難得休閒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604章 擺鐘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300章 大動作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467章 鏖戰第366章 錢莊的真正用途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381章 各種忙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193章 殺心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706章 開武舉第四十八章 成親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481章 大進項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725章 嚇尿了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176章 風雪路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559章 擒王浩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
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570章 走場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761章 家事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三十六章 告白詩第六章 小河集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734章 宣撫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509章 大招工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二十一章 皇家農莊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628章 探討皇權第176章 風雪路第336章 再起程第414章 談妥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378章 農部的工作第431章 難得休閒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604章 擺鐘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300章 大動作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467章 鏖戰第366章 錢莊的真正用途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381章 各種忙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193章 殺心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706章 開武舉第四十八章 成親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481章 大進項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725章 嚇尿了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176章 風雪路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559章 擒王浩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