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嶺南劃田

在看過袁天罡送過來的信之後,李世民終於點頭同意了魏徵的提議。

飛鴿傳書的內容雖然短,主要就是要求袁天罡請孫思邈去嶺南幫忙,但卻反應出了嶺南的真實情況,馮盎並沒有造反,而是在平定內部叛亂,孫享福一行正在幫他醫治嶺南的病患。

“想不到孫下牧竟然有醫治大肚症之能,陛下,老臣建議,此時可派韋叔諧和李公淹帶幾位太醫和大批藥材去宣撫嶺南。”傳閱過李淳風的信件之後,魏徵急忙道。

“這大肚之症在全國的患者都不少,乃是不治之症,太醫去嶺南學習了治療之法,則全國諸多百姓都能夠得救,可謂大功德也!臣等附議。”房玄齡和杜如晦等原本支持李世民出兵的大臣也調轉口風,出言道。

“臣還建議,讓馮盎遣子來京做官。”長孫無忌這時也出聲道。

他說的是做官,其實就是爲質,長孫無忌這種危機意識,很得李世民讚賞。

“諸卿所奏,朕都準了,擬旨下發吧!”

南邊的事向好的方向發展,李世民也鬆了一口氣,散了羣臣,便又到後宮看望正在坐月子的長孫皇后。

漁業司送過來下奶的鯽魚個頭很大,所以小東陽的吃食很足,纔出生不到半個月,就已經胖嘟嘟的了,李世民抱着剛吃飽的小傢伙拍背,哄其睡覺。

“陛下,天熱,這些事還是臣妾來吧!”

“無事,不是有望江樓送過來的水果冰沙嗎!朕哄她睡着了再吃一碗,便暑氣全消了。”

說到這水果冰沙,長孫皇后便心疼起來,當初若是李世民聽從孫享福的建議,讓皇家農莊的田地裡種這些作物,如今她可就賺大發了。

春上種植的幾種瓜物現在都到了成熟期,那種一個婦人都搬不動的花皮大西瓜,畝產居然達到了近萬斤,要知道,這個時期的人喜甜食,長安市面上的西瓜往年至少也是五文錢,今年有了秦瓊的幾萬畝西瓜地產出的西瓜衝擊市場,價格掉到了三文,然而,即便是三文,一畝西瓜地的產出,至少也是兩萬多錢,這可是二十幾貫呀!直接是種糧食的十倍以上了,她能不心疼麼。

西瓜還不算,那種被幸福村的人稱爲哈密瓜的胡瓜,都是論個賣的,一個五百錢,一畝地產出來的瓜,就能賣近百貫,而且,即便是這個價,長安的權貴們都爭相搶購,因爲,往年這種胡瓜可是皇帝才能吃的上的貢品,市面上雖然有胡商運送過來的少量貨,都是一兩貫錢一個被貴人們搶購走的。

所以,幸福村的護衛隊最近很忙,偷瓜賊太多了,嘴巴快笑歪的秦瓊恨不得把左右衛的大軍都調集到田地裡看守這些瓜物,現在,他已經可以挑戰尉遲恭勳貴第一富豪的位置了。

當然,兩大門神是不會鬥富的,只有糾結的李世民恨不得把損失的財富都吃回來,一天不吃掉兩三大碗冰沙哈密瓜就不爽。

看到長孫無憂有些鬱悶的模樣,李世民便知道她想起了傷心事,有些不好意思的道,“下次,朕下次一定不會讓這種賺錢的好事流落到別人家。”

“陛下無需憂慮,臣妾只是在想,要不要給那小子更大一些的權力,李賢此人太過懶惰,佔着中牧監的位置,卻從無實幹,應該撤換掉了。”長孫無憂一本正經道。

“撤換李賢,只怕令叔長孫敞要傷心咯。”李世民笑道。

“陛下愛惜臣妾之心,臣妾深知,但無需對臣妾親族過厚,長此以往,於國不利也!”

牧監署上面有宗正寺,這長孫敞便是宗正寺的主要領導之一,而且是出了名的貪官,李賢便是他斂財的屬下之一,李世民對朝廷各衙的貪污腐敗管的比較嚴,但對於自家產業,卻寬厚的很,親族發點小財,向來都不會計較啥,甚至有長孫順德貪污宮室的財物被發現之後,李世民不僅不處罰,反而賞賜其財物的事例。

孫享福到了牧監署後,不愛觸動別人的利益,跟他打交道的人往往都能沾點利益,所以,牧監署內部沒人說的他的不好,但如果頂了李賢的位置,可就觸動了長孫敞的利益,雖然不是他主觀意願的,但別人怎麼想就不知道了。

身在嶺南的孫享福根本不知道長安的皇宮裡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在討論他升官的事情,此時,他正跟馮盎一起,在病患營外,觀看第一批試藥的幾個大肚症患者。

“阿爹,你的肚子又小了,是不是病快好了?”穿着新衣的阿月歡喜的看向將自己的衣服撩高,供李淳風和玄奘檢查肚子的阿山道。

“嗯,爹爹這幾天感覺身上的力氣恢復了些,肚子也不像以前那樣整天餓的厲害了。”

聞言,李淳風和玄奘都點了點頭,朝馮盎道,“越公,只要這些患者堅持服藥,最多一兩月,他們的大肚症便可根治了。”

“哈哈哈,好,這對嶺南的所有百姓來說,都是好消息,福澤萬世啊!老夫要爲兩位修建寺廟和道觀,將兩位的雕像供奉起來,讓嶺南人的······”

“越公無需如此,這一切都是孫大人的功勞,您應該感謝他纔是。”李淳風有些意動,玄奘卻是推遲道。

通過孫享福的一些言論,他知道了大興土木建築佛寺對大唐的一些害處,這會讓佛家更加爲君主所不喜,所以,在他沒有思索出一個改變佛教,讓它更適合這個國度的方法的時候,不宜太引人注目。

“這個老夫定然是知道,所以,老夫給陛下的奏章裡都請陛下留正明在做廣州刺史了。”馮盎呵呵一笑道,但他卻不知道,這個看似並不過份的要求,李世民卻未必會答應,孫享福也不會答應,在大唐沒有解決朝臣不可以經商這件事情之前,他都不打算做朝臣,因爲他不是政客,甚至討厭政治。

“越公,在下以爲,這些人被醫治好之後,對越公有大用處。”孫享福岔開話題道。

“有何大用?”馮盎看向他疑惑問道。

“在集中營這段時間,這些病患接受了比軍營還嚴苛的管制,對於如何防治大肚症已經有了相當多的經驗,在此之後,越公可派他們前往各村各寨,言傳身教的宣講這防治之法,如此,則可使嶺南之地的各種病症都降低不少,某將其稱之爲衛生宣講員。”孫享福答道。

“衛生宣講員?哦,老夫懂了,你說的是久病成醫的意思,這些人經過在這裡幾個月的經歷,已經算半個醫者了?”

“呃,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不過他們學會的只是預防方面的知識,等他們能辨認自己所服的幾種藥物,大致記得用量,他們差不多就能自己治療這些疾病了,以後等他們各自回到自己的村寨部落之後,就能幫助同村,同部落的人醫治。”

讓人人都懂得這種常見病的醫治之法,就是對這種常見病最好的防禦,這是孫享福想到的能夠幫助嶺南百姓對抗惡劣環境的最低成本的辦法。

“嗯,此言有理。”

在病患營跟衆人討論了半天病患的事情,孫享福又拉着馮盎去了城外,嶺南之地是他首選的種植占城稻的基地,所以,對於田地方面,他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若說大唐有那一道的總管是絕對實權的話,那就只有領南道了,十二州之地,全部都是馮盎這個大酋長說了算,孫享福想圈田,只需要指一下,馮盎就可以拍板決定,這地方以後是他的了。

所以,孫享福不能浪費這個機會,要在朝廷派來分權的節度使到來之前,搞定所有的田產文書,這東西以後要辦,可是要花錢的了。

水源,是水稻必須報保證的東西,而且,水稻成片種植需要平地,這樣能保證土壤水分相當,所以,孫享福要挑一塊有水源,而且足夠空曠平整的地方。

打馬兩個時辰,孫享福終於找到了一塊這樣的地,果斷的朝那塊望不到邊的水域指道,“就這裡吧!”

“呵呵,你倒是會選,此地名曰白雲湖,周邊方圓三十里之地都比較平整,老夫早就想將此處開出來作爲良田,卻苦於沒有合適的農具,現在剛有了曲轅犁,卻是被你給瞧上了,也罷,這方圓三十里,老夫就給你了。”

聞言孫享福一喜,便拱手謝過了馮盎。

方圓三十里,按照現在的計算方法,大約就是五萬畝左右的地方,按照唐朝時期一畝的面積來算,大概有六七萬畝左右,除去一些水域和不能耕種的地方,至少有五萬畝地能耕種成爲水稻田,倒是足夠大了。

“越公,耕種此地,在下可還沒有人手,不知道能夠僱傭嶺南之民嗎?三千人足以。”

荒地開成水稻田,必須要反覆的整田,還要開好引水灌溉的溝渠,孫享福現在雖然還沒有將佔城稻種取回來,但這些工作卻可以先開始幹了,於是跟馮盎商量道。

“僱傭?何須僱傭,老夫一道徵發令發出去,便是數萬人也能給你召集起來,幾日之間就可以給你把這塊地整好了。”馮盎輕鬆揮手道。

“呵呵,越公誤會了,三千人足以,在下想讓他們在開田的過程中,學習在下的開田技術,挑選其中少許聰慧肯幹之人,作爲幫在下打理這塊田地的長工,人多,反而不美。”孫享福笑了笑道。

他可不是在嶺南種完一季東西就走的,畢竟這個時期的占城稻到底是什麼特性他還不知道,還需要做幾季的研究,將其產量放到最大才好。

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414章 談妥第165章 忽悠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十一章 買船第三十章 面聖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570章 走場第562章 利益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703章 送葡萄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527章 進村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511章 人才培養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155章 合作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212章 驚覺第125章 審訊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159章 殺人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661章 點化李恪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155章 合作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434章 王浩的陽謀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743章 到船廠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381章 各種忙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176章 風雪路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421章 又上朝第520章 到定襄第五十二章 武士彠貶官第690章 交易中心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141章 嶺南的發展大計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725章 嚇尿了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584章 九垸縣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131章 去交趾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654章 推動新型房屋發展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405章 慰問演出
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414章 談妥第165章 忽悠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十一章 買船第三十章 面聖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570章 走場第562章 利益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703章 送葡萄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527章 進村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511章 人才培養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155章 合作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212章 驚覺第125章 審訊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159章 殺人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661章 點化李恪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155章 合作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434章 王浩的陽謀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743章 到船廠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381章 各種忙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176章 風雪路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421章 又上朝第520章 到定襄第五十二章 武士彠貶官第690章 交易中心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141章 嶺南的發展大計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725章 嚇尿了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584章 九垸縣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131章 去交趾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654章 推動新型房屋發展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405章 慰問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