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農部的工作

次日上午,朝堂上全部都是對於新老部門職權,人事方面的議論,昨晚熬了夜的孫享福聽的是昏昏欲睡,好不容易等到散朝之後,孫享福便直接和李公淹韋挺二人約好,往太僕寺而來。x23us.com更新最快

這裡的牌匾已經被拆了下來,相信,很快農部的牌匾會掛上去,而原先屬於太僕寺卿的衙堂,以後也歸孫享福了,左邊是李公淹,右邊是韋挺,不過郎中及以下級別的官員還沒有前來報到,孫享福只得翻看手中的花名冊大致瞭解情況,幾乎全是催鄭王盧李五姓七家的。

“兩個同僚,咱們先得給本部制定一個工作計劃了。”

孫享福雖然是農部尚書,但目前,安北大都督的職務還兼着,東征的徵調工作,他也擔着,只怕一兩年內,大多數日常工作都需要交給李公淹和韋挺二人來做。

“孫尚書請示下,我等全力執行就好。”

對於這個前所未有的部門,李公淹和韋挺都是兩眼一抹黑,而且,他們是不懂農事的讀書人,根本沒有什麼好建議可提。

“首先,是地方衙門的建設,陛下稍後會有旨意去各道,勞煩李侍郎跑一跑,將各道的辦事衙門修建起來,主官,就讓各位郎中兼任,佐官則是由員外郎擔任,我這裡還有一套從地方選拔吏員的方法,怎麼操作,稍後你可以看一看。

另外,關中之地的田畝清算,便交給韋侍郎來處理了,你可以先從戶部借閱稅收賬冊,根據稅收賬冊的記錄,對所有下田先實地丈量,明年春耕的時候,咱們要將關中所有下田退耕,如果上田有富餘,則一部分中田也退耕。”

孫享福說完,將自己寫好的選舉吏員流程,以及各道衙門的官員設置標準的冊子,遞給二人。

“下官遵命。”李公淹和韋挺齊聲答話之後,才接過冊子翻看了起來。

等看完孫享福所寫的這些東西,他們對於農門的整體構架和管理體系,也基本都瞭解了。

不過,光是孫享福交待他們的這兩大任務,就足夠他們兩人忙幾個月的了,而真正等農部的攤子在全國鋪開,起到作用,則起碼都是一年多以後的事情。

說完這事,孫享福又思考了一陣,才道,“本官身上還兼任數職,恐怕在長安坐班的時間不會太多,以後就由兩位輪值坐班上朝奏事,另外,再留兩個郎中和員外郎,負責處理一些日常工作就好,其餘的官員,都不需要在衙堂坐班,此後我會從幾大家置換過來的那些上田中間,就近,劃一塊三十萬畝以上的好田,作爲農部育種育苗的基地,他們就在這個基地所在的村落建立的衙署辦公。”

農學,最大的作用就是不斷研究改良種植品種,既然大唐現在有了農部,那麼,今後給全國百姓提供一些作物的種子,提升大家的產量,就是他們的職司之一了,可別看像西瓜,哈密瓜這樣的作物種子留起來簡單,可老百姓不知道啊!

這個時代可不是像後世,電視廣播一播,大家就都曉得了,就算你用報紙把方法詳細的記錄好了,派發給老百姓,可大多數老百姓也不認識字,所以,剛開始幾年,只能靠官府給他們留好種,甚至育好苗之後,叫他們依樣栽種,去年關中的瓜物,棉花種植就是這樣,明後幾年,也還是會這樣。

所以,建立一個比較專業的育種育苗基地就比較重要了,可不能像以往一樣,讓幸福村出資幫補大家了,而且,幸福村的地方始終太小,之前有皇莊,或者秦瓊等幾家人的田地幫忙供應,還能面向關中大部分地區輸送種苗,要是面向全國的話,就顯得有些不夠看了。

所以,幸福村那邊,以後頂多也就是負責大部分關中地區的育種育苗,農部的育種基地,則是要培育更多種類的農作物種苗,面向全國發送,不僅如此,在各道的衙門,也要擇地建設苗圃,將農部研究挑選出來的種子,培育成苗,輸送當地。

“建立這麼大的基地,還有衙署,需要不少錢財吧!”

李公淹很佩服孫享福的本事,知道他這是要大幹一場的節奏,不過,三十萬畝的育種育苗基地,花費可就大了,想想幸福村以往那些竹弓,麻布,甚至絹布大棚,李公淹就有些牙酸。

“找財務部要,而且,馬上就要落實,至少五十萬貫起,沒有錢就去貸款,咱們有三十萬畝田的產出,哪怕是五十萬貫的貸款,咱們一年也能還的差不多,不用朝廷負擔。”

如果一個職能部門能夠做到幫朝廷盈利,那麼,這個部門就沒有人會不喜歡,農部,只要在孫享福手上,就註定會爲朝廷盈利不少,因爲,以後它將是個出售高產種子的大戶,孫享福甚至已經想好了找陶瓷廠定製一批陶罐,將這三十萬畝試驗田裡的高產種子,打成定包裝,面向市場銷售,就像長安東市有些販賣花物種種子的店鋪一樣。

在後世,賣種子的生意很常見,在這個時代,卻很少見,老百姓還不喜歡對這方面有要求,一般,都是拿上一年自家收的糧食,做下一年的種子,畝產,就可想而知了。

“那咱們農部在朝堂上,所奏何事?”

韋挺終究是世家出生,比較擅長政治,也更關心農部在朝堂上的地位,正好,孫享福是技術型人才,不太想一直糾纏於政治當中,只等大唐把目前的戰爭時期挺過去,安定下來了,他就能好好種植幾塊試驗田了,政治方面,全部交給韋挺來處理,也不錯。

好生想了想,孫享福才道,“按照陛下的構想,農部不僅要管全國百姓田地的種植,還要管糧食倉儲,咱們先用一年左右的時間把全國耕地情況掌握,今後,老百姓的田地裡種植什麼,咱們的指導意見很重要,合理的調控安排,才能不讓老百姓扎堆種植,導致產量過剩,或許需求不夠的情況。”

聽說農部管糧食,韋挺頓時高興了起來,掌天下糧倉,那可是重權肥差,不過,他已然是想多了,孫享福所說的倉儲,並不是所有糧食的倉儲,而是應急保障糧食的倉儲。

昨夜孫享福跟李世民提到了大唐這個國家最容易被什麼東西打敗,答案是‘自然災害’。

爲了保障這個國家不被自然災害擊倒,孫享福建議設置常平倉,這個制度最早起源於戰國時期,漢朝稱其爲‘平準法’就是有朝廷出面,賤收貴賣糧食,桑麻等物,來平抑物價,李世民在去年關中大災之後,下令全國州縣置義倉,即百姓每畝田地納二升糧食儲備在義倉裡,等以後災年的時候,免費借貸給百姓。

然而,孫享福覺得,拿百姓的糧食借貸給百姓,有點扯,他建議李世民將義倉制度與平準法相結合,在市場糧食價格過低的時候,採購儲備一定量的應急保障糧,然後在應急保障糧食足夠了之後,再發揮一些平易糧價的作用。

從過去的市場行情可以看出,秋收前的糧食價格,和秋收後的糧食價格有較大差異,這種價格差異,往往都是叫老百姓吃虧,缺糧食的時候要用高價買,田地產出的時候,大家糧食都多,又只能低價賣。

等這個有調控功能的常平倉設置起來之後,老百姓就不會吃這樣的虧了,首先,庫裡有一定量的糧食會,保證大家即便是受災,都有的吃。

其作用是,百姓缺糧食的時候,不用去市場上高價買了,只需要去常平倉借貸,秋收之後,用新糧還上就行了,這就讓所有喜歡囤積居奇的商人,無法在百姓必須要的糧食上做文章。

只是轉變了一個方式,就能解決底層百姓的用糧問題,還能保證常平倉裡一直有新糧儲備,這一建議被李世民當做神策,當即便採納了,既然建議是孫享福提出來的,那麼就由孫享福來執行了。

所以,農門在每個縣的吏員,除了要向上一級彙報本縣的農耕工作之外,還要管理這裡的常平倉,不過,能將原先的義倉和管理義倉的人手全部收歸到農部旗下,倒是保障了農部在縣一級行政部門也有一定的人手可用。

三人在衙房裡聊了好一陣,那些被李世民調配到農門的官員才姍姍來遲。

沒辦法,擱孫享福自己,碰到這種情況,也想來遲些,因爲這位頂頭上司,是自己以前彈劾過,罵過的人,現在,反而要到人家手底下當差,場面可就尷尬了。

由於調派的都是在京官員,李世民的旨意上面有要求,今天必須到任,所以,在快放衙的時候,孫享福的衙房裡,站了滿滿好幾排官員,光郎中級別官員就有十六個,員外郎級別官員二十四個,有品級的吏員更是達到了四十多個,其它沒有品級的,就不論了。

派這麼多人手,可見李世民對於農部的看重,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多不想這些世家系的官員混跡在朝堂,一股腦的,都打包送到孫享福這來了,這是也算是對世家子策劃學子欄駕的一種小小懲戒吧!

“諸位同僚看到本官的表情很尷尬,這個本官理解,不過,大可不必,朝堂之上,政見不同,相互彈劾,實屬常事,本官不會放在心上的,既然你們被分配到了農部,就與本官榮辱一體了,往後希望你們盡心辦事,不要被本官發現有什麼作奸犯科,否則,本官會新賬舊賬一起算。”

孫享福的開場白,很有震懾力,混到堂部來當個五六品的官以及不小了,要是被人家給擼了,就不划算了,上百貫的月收入雖然不算高,但臉面很重要啊!

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305章 對策第193章 殺心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733章 到吐蕃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470章 夜襲第336章 再起程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534章 出手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159章 殺人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九十七章 育種育苗基地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287章 宴會第547章 進展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242章 去戲劇院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725章 嚇尿了第四十八章 成親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527章 進村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121章 見馮盎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509章 大招工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331章 種花椰菜第643章 甜蜜的負擔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492章 李泰的迎接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330章 四部臣服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三十章 面聖第734章 宣撫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
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305章 對策第193章 殺心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733章 到吐蕃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470章 夜襲第336章 再起程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534章 出手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159章 殺人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九十七章 育種育苗基地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287章 宴會第547章 進展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242章 去戲劇院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725章 嚇尿了第四十八章 成親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527章 進村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121章 見馮盎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509章 大招工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331章 種花椰菜第643章 甜蜜的負擔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492章 李泰的迎接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330章 四部臣服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三十章 面聖第734章 宣撫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