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宣撫

如果可以的話,誰又不想自己的後代,向更高的文明階層晉級呢!可是,祿東贊看了看茫茫雪山,終究是對孫享福的所說的東西,沒有抱起什麼信心。

原因無它,吐蕃的不毛之地太多了,在這樣的茫茫冰川之下,除了依靠外部補給,不可能自給自足,有了大唐的種植技術,和高產作物,充其量也只能緩解緩解而已。

因爲,你就是把農作物種的再好,也有可能在一片雲彩飛過之後,被不知會有多大顆粒的冰雹給砸死。

大唐朝廷,想要保證這裡所有人的生活,就需要一直往這裡貼錢,因爲,人口勢必是要壯大發展的,可大唐自身能夠永遠這麼強盛下去,還一直願意貼錢給這個地方嗎?

他不是不懂中原歷史的人,尤其是近兩三百年,中原王朝政權更替的十分頻繁,可以說,還不如他們吐蕃穩定,至少,吐蕃傳到松贊干布這裡,都是第三十三任贊普了,數百年,沒有顛覆性的改變。

看到祿東贊露出一副這不可能的表情,孫享福又道,“我知道你們現在心裡還有疑慮,不過,我會用事實,打消你的疑慮。”

祿東贊問道,“您要怎麼做?”

孫享福笑了笑道,“這要看你們吐蕃缺什麼了,你們缺什麼,我就讓這裡產什麼,問題,豈不是解決了?”

祿東贊順嘴就道,“我們這裡缺食物,缺木料,缺燃料,缺牲畜草料,缺鹽鐵,缺衣料······”

等到他一連串的東西說完,孫享福才笑道,“其實你們這裡原本什麼都不缺,但是,因爲你們只知道砍伐,消耗,卻不懂得種植,才導致了這裡什麼都缺。

幾百,千年以前,這些低矮的山坳裡,應該是長滿了灌木,甚至是樹木的吧!可現在爲什麼沒有了呢?是你們的生存模式,把自己推上了絕路。”

要說吐蕃全部都是像唐古拉山這樣海拔五六千多米的地方,那也不盡然,這裡海拔四千百米以下的地方,至少佔一半,三千米以下的地方,都佔一兩成,在許多海拔低於三千米以下的地方,一年至少有七八個月,是沒有雪凍的,氣溫甚至可以和中原地區媲美,各種在中原可以種植長成的樹木,灌木,都能在這邊長到很大。

而且,三千米到四千多米海拔的地方,也同樣能種樹,這樣的地方,同樣不會常年結冰,夏季就有好幾個月的時間,都有山巔上化開的雪水,不斷滋養着土地,讓這裡的水草生長起來,供他們的牛羊食用。

連水草都能長的起來的地方,更加別說樹木了,西伯利亞那邊,常年冰霜雪凍,照樣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那是因爲,那邊沒有人大量的砍伐,用燃燒木材的方式來取暖。

就孫享福知道的,就有很多適合在這樣的高原地區生長的樹木,如冷衫,雲衫,高山櫟,高山鬆,銀杏,白樺,樟樹等,喬木類的,就更多了,有一些甚至能產出不少經濟價值,如山茶樹,高山杜鵑等。

當然,這些東西,真要在這裡成片的生長起來,改變這裡的環境,至少得像善陽那邊,連續十幾年,投入大量的人力去種植,甚至,需要一兩代人的成長期,才能見到一些成效。

然而,孫享福還有妙方,如果只是一些糧食,衣物之類的慰問品,以大唐目前物資之充沛,工業之發達,他可犯不着花兩三個月的時間來籌備。

他帶過來的東西中,首先就有兩萬套太陽能鍋子和炊壺,鍋竈。後續,每個三個月,還會再運送兩萬套上來。

可別小看了這些東西,一戶人家,有了它,一年之中,差不多有一大半的時間,都不用生火煮飯,燒水。

因爲,別看高原之上天氣寒冷,但是,光照卻十分充足,尤其是幾個地勢較低的棲息地,很少有什麼連綿不斷的大雨季節,從他們被紫外線曬的紅紅的皮膚就可以看出。

所以,即便是在後世科技發達,燃煤燃氣供應充足的時代,當地的百姓,也還是大量的使用這種太陽能鍋子燒水,煮飯,十分的節能環保。

只要未來這種鍋竈,普及到所有吐蕃家庭,那麼,他們至少能節省以往三四成以上,用於煮肉燒水的燃料。

另外,孫享福帶上來了足夠種植十幾萬畝的玉米,紅薯,土豆,大豆,棉花等作物的種子。

它們不僅高產,全面優於吐蕃現在種植的青稞,小麥等作物,像玉米,棉花,大豆的桔梗,還都是能做柴火燒的好燃料。

反正,在經過一定量的途遷之後,整個吐蕃,也不會超過二十萬戶百姓,用太陽能鍋竈,加上這些桔梗燃料,基本上能夠供應他們七八成以上的燃料,至少,不需要再靠砍伐樹木,挖掘灌木根系來取暖,甚至,還能節省下大量的牛羊糞便,用來瀝肥,肥田。

那麼,在不需要砍伐樹木的同時,每年,增加一定的樹木種植,這裡的樹林,便將會越來越多,幾十年以後,光是靠修枝砍下來的柴火,都夠很多人取暖的了,當然,那個時候,也未必需要靠柴火取暖了,因爲時代可能已經進步到,可以開採煤礦,或者天然氣做燃料的程度了。

可以說,現在只要解決了吐蕃人種植方面的問題,就解決了他們的根本問題,用科學的手段,來調整生態平衡,別說是這個時期的吐蕃人,就是漢人,也不可能想象的到,也就是孫享福這個穿越者,思考問題的角度,從來都是站在科學觀這一面,所以,問題到了他這裡,就會變的非常簡單,有方向。

光是靠講,祿東贊是體會不到人是怎麼可以改變世界的,所以,孫享福懶得跟他多解釋,就是讓他看着自己怎麼幹就好。

一番忙碌下來之後,三四萬人的大隊伍,總算是安頓下來了。

孫享福的暖房裡,高壓鍋正突突突的衝着熱氣,這東西還是孫享福收到李世民的聖旨之後,去信讓馬賽他們專門打造的,要不然,他們就得跟吐蕃人一樣,吃半生不熟的東西了,只可惜時間有限,不能打造的更多,就十幾個而已。

所以,這些高壓鍋估計會用上好幾輪,專門給高原反應嚴重的女團員,煲一些易消化的滋補湯品,男團員心裡不平衡,也得忍着,誰叫帶隊的是比較紳士的孫享福呢!

一鍋雞肉煲猴頭菇湯,還放了幾片野山參在裡面,即便是吃不下什麼東西,喝上一碗這東西,身體需要的熱量,也就夠夠的了。

吃飽了之後,孫享福就早早的歇下了,後面只要不去到海拔四千五百米以上的地方,他們的頭疼感,會越來越輕微,直到沒有什麼感覺。

次日天亮的時候,早先一步起牀的虞秀兒,精神狀態明顯好了很多,不過,她懷疑,自己手腕上那塊腕錶壞了,在找李香蝶和姚紅袖對時間。

因爲現在明明天才剛剛亮,她腕錶上的指針,卻顯示快上午九點了,更讓她奇怪的是,李香蝶和姚紅袖的腕錶也是這樣,所以,孫享福是被她拉過手腕看手錶的時候弄醒的。

“別看了,表沒壞,是咱們所在的位置,時區不一樣了,這邊平時差不多就是九點天亮,夏天的時候,甚至晚上九十點才天黑,跟山南道那邊不一樣。”孫享福收回了自己的手腕道。

虞秀兒不解的問道,“時區,是什麼東西?”

孫享福一邊穿衣服,一邊道,“這就得說到一些天文學知識了,咱們所在的這個世界,是圓球狀的,這一點,李道長已經證明了,那麼,之所以有日升日落,就是因爲咱們這個球狀的世界,在轉動,它轉動一圈,就是一天,而隨着它的轉動,肯定有先被太陽照到的地方,和後被太陽光照到的地方。

咱們這裡,就比山南道遲一些被太陽照到,而在遼東,倭州,則比山南道更早的被太陽照到,所以,同樣帶着一塊腕錶,在遼東的時候,天亮的時候,你會發現,才五點多,但在吐蕃高原,則是八點多,夏日,白天長,晚上短的時候,則更明顯······”

手錶的存在,就能證明地球的轉動,這個問題,孫享福曾經去信給安西大都護府,給那幫覺得自己手錶壞了的大臣們解釋,如今,也算是讓自家媳婦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神奇。

然而,虞秀兒是不可能理解什麼叫人類其實坐在地上,就在以每分鐘過萬里的速度在飛行的道理,因爲孫享福之後還說到了這個世界是圍繞着太陽在轉,而太陽,則是圍繞着銀河系在轉,而且是以每秒兩百多公里的速度。

至於爲什麼要用高壓鍋煮飯,今天早上起牀做飯的廚工,就體會到了。

如果是普通的鍋子煮米飯,必須得用很長的時間,加很多的水,將其煮成粥才行。

否則,按照中原地區的煮法,米心都是硬的,在這種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度,水的沸點,只有八十多度,用開水泡個食品廠產的方便麪都費勁,何況是那些剁城一大塊一大塊的牛羊肉,這裡的百姓,就沒有吃熟透了的食物的習慣。

這樣的知識,對於不懂得它的人來說,簡直堪稱神奇,懂了它的人,則會想到用方法剋制,蒸汽的溫度,就比較高,所以,宣撫團隊今天早上的主食是饅頭,包子。

孫享福的早飯是高壓鍋壓的麪條,拌點香油,就着他自制的辣椒醬,一男三女都吃的鼻頭出了細汗,辣椒這東西,可以強行打開人的味覺。

現在,已經不是孫享福一個人好這一口了,虞秀兒她們平時也吃一些,在身體稍微輕鬆下來之後,肚子裡得有些食,人才感覺自己活着。

在強光照的遠處崖頂上的白雪灼灼生輝的時候,蘇毗茹在那曲城周邊的兩三千子民,便被帶到了孫享福居所前的空地上來,他們大多數都穿着油殼子一般的衣服,身上,有比牛羊還重的氣味,皮膚,則是呈黑紅色,就是二十來歲正當壯年的小夥,看上去,也比中原地區三十四歲的中年人顯老。

文工團有可以快速拼接搭建的舞臺,從牛車上將木料卸下之後,很快,一個一米多高,三四幾平方米的木臺子,就搭建了起來。

孫享福穿着儀裝登上了舞臺之後,本來想按照李世民宣撫的聖旨念一遍的,一如當年裴律師和張勇去幸福村的時候那樣。

可後來想想,這些人之中,能聽的懂漢語白話的人,根本沒有幾個,那還照着念啥,只是裝模裝樣的將聖旨打開了之後道,“大唐皇帝陛下說,大唐治下,不允許有像你們這麼窮的人。”

然之後,他收了聖旨,道,“所以,恭喜你們,很快,就會成爲富有的人了。”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698章 種子上面坑一撥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五章 淳樸的孫大力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457章 大買賣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402章 迎新宴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第561章 錯失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556章 抓捕第657章 父子談心第317章 逛夜市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112章 到洛陽第270章 戲劇院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652章 被老婆套路了第十一章 買船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170章 農門建立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400章 再對質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757章 糖衣炮彈發射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165章 忽悠第729章 說服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691章 瘋狂的股價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270章 戲劇院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300章 大動作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475章 假意談判
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698章 種子上面坑一撥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五章 淳樸的孫大力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457章 大買賣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402章 迎新宴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第561章 錯失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556章 抓捕第657章 父子談心第317章 逛夜市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112章 到洛陽第270章 戲劇院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652章 被老婆套路了第十一章 買船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170章 農門建立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400章 再對質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757章 糖衣炮彈發射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165章 忽悠第729章 說服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691章 瘋狂的股價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270章 戲劇院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300章 大動作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475章 假意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