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提點舍龍

“彩雲之南,我心的方向。

孔雀飛去,回憶悠長。

玉龍雪山,閃耀着銀光。

秀色麗江,人在路上······”

牡丹和芙蓉的聲線很亮,舞蹈也跳的很唯美,然而,她們的表演卻是讓舍龍滿臉羞愧之色。

現在的雲南,根本沒有歌裡唱的這麼美好,到處都是深山老林,所謂的玉龍雪山,根本就沒有一條像樣的路,能供人走過去。

所謂的秀色麗江,好吧!舍龍不認爲它比長安的渭水兩岸的景色好,至少渭水兩岸林木都有規劃,有一些民居建築可看,水道也非常適合通行船隻。而宋末纔開始建築的麗江古城,現在還是一片荒蕪,生活着幾個住在樹上,或者茅草棚子裡的小部落。

“孫少師,這個歌裡唱的,真的是我們雲南嗎?”一曲歌舞畢,宴席之上的舍龍意猶未盡的問道。

他剛纔安排了本族的年輕歌舞藝人在接風宴上,爲孫享福獻上了歌舞,然而,跟孫享福兩個胡姬小妾的歌舞質量比起來,卻是弱爆了。

要知道,這支歌舞,可是他打算在江陵城運動大會的開幕儀式上獻給所有來賓的,已經是安南軍文工團能排出來的代表本地的最好的歌舞了。

“只要你努力去做,雲南就能變的這麼好,反正還有兩三個月你們纔出發,乾脆就重新編排學習她們剛纔唱跳的這支歌舞吧!把它獻給所有來賓的同時,也叫天下人看看,你們雲南人的志向。此後不是還有六年多的時間麼,緊抓基礎建設的話,未必不能實現歌曲中的美好景象。”

其實,舍龍在定襄的運動大會期間,得知雲南大理城會在嶺南的廣州城之後,舉辦運動大會事情,回來就馬上開始動工抓建設了。

只可惜全國的優質工匠和建築材料,都被長孫無忌集中到了江陵城,只獲得了少量技術支持的大理城,雖然有很多勞工可以用,可是這兩三年時間,也只是把城牆和一些城內的道路,排水溝等等最基礎的方面完成了,連通往蜀中的水泥道路,都還只修到了一半。

在沒有大力引進渭南各個工業產業的前提下,他們要弄這些需要一定工業技術,才能生產的原材料,可是非常吃力,累死累活的,也運不進來多少。

“我們已經很努力了,平時除了耕種採礦,其餘的人手,我都用在了建設上,可您也看到了,這都快三年了,我連一座城池也沒有建起來。”舍龍有些沮喪的道。

這個時期的雲南,交通道路非常不便,可不像江陵城那麼四通八達,想要什麼材料物資,馬上就有上千艘水輪船,全國各地不停的給它調運,它之所以能在三年時間內快速的修建起來,除了投入一百多萬專業建築工人之外,冬天的時候,至少還有近百萬南下的北方民工在那邊勞作,長孫無忌也是把所有能用的人力資源都用上了,纔能有今天的規模。

舍龍靠自己的人自建,那就不能跟江陵城的進度比了。十倍以上的差距,那都是說小了。

孫享福看了看他沮喪的樣子,笑了笑道,“你確實已經很努力了,只是方法沒怎麼用對而已,看到定襄城的繁華,你就想回來建一座和定襄城一樣的城池,你覺得,定襄那樣的城池,適合你們雲南嗎?而且,你知道,定襄城爲什麼繁華嗎?”

舍龍的智力不怎麼高,不然,當初也就不會被王浩玩的團團轉了,不過他勝在爲人比較實在,不會因爲自己不聰明,而想隱藏自己的短處,保住自己的臉面,他只會虛心請教,所以,他猛然從自己的桌案後面站了起來,躬身就給孫享福行了一個大禮道,“請孫少師教我。”

“舍龍將軍無需如此,大家都是爲了大唐而已。”

孫享福起身將舍龍的身體扶正,按到座位上,又道,“你要記住一點,要致富,先修路,你把城池修的再漂亮,沒有一條快速,便捷的通往這裡的道路,別人就不會願意來你這裡,大家都不來,那你的城池,就繁華不起來。

而且,我們漢人有句老話,叫做磨刀不誤砍柴工,你修好了路,等於就是磨好了刀,這樣,那些建築工人和各種外地生產的建築材料,就能夠快速的運送進來,這樣,你整個城池的修建,就會快很多。

另外,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你們不善修建城池大樓,就讓專業的漢人建築團隊來做,你們開發好周邊,爲他們做好各項準備,提供一個比較舒適便捷的工作環境就行。

再就是,你要因地制宜,發揮自己的長處,你們雲南人,本就習慣生活于山林,居住在木屋建築中,何必要學北方修建那些鋼筋水泥大樓,你們這裡到處都是大木,用這些木料,修建亭臺樓閣式建築,不僅更加唯美,也能節省你們的建築成本,讓你們的百姓居住的時候,也更加習慣。”

南方溼熱,在嶺南的時候,孫享福就已經見識過了,真讓他們用水泥,瓷磚建屋,在沒有空調,抽風系統的時代,屋子一旦建的太大,通風采光不好,一定會出現屋內溼漉漉的情況,除非他們能像馮盎那樣土豪,把房屋的窗戶,安上採光通風較好的琉璃窗扇。

否則,用乾燥的大木建造的亭臺閣樓,反而更加適合他們這裡居住,人長期居住在乾燥些的房屋裡,對他們的身體健康也有好處。

其實,像孫享福設計的那種新式圍屋建築,在雲南也十分合適,稍後,在開發種植基地的時候,孫享福就會讓此前派駐過來的農學生,按照那樣的樣式,建築一些起來,給本地人打個樣子,到時候,讓他們模仿建造就行。

“我這人比較笨,您還是告訴我,具體該怎麼做吧!”舍龍比較直接的承認了自己還是不能完全領會孫享福的意思道。

他要是有那個悟性,就不會三年時間還沒有修好一條路,建好一座城了,聞言,孫享福苦笑的搖了搖頭道,“你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建城的工程停下來,首先在賓川縣沿金沙江尋找一個適合修建碼頭的地方,修建一座可供較多船隻停靠的大碼頭,然後修通一條從大理城前往這個碼頭的寬闊水泥道路。這樣,不管是從蜀中,或者其它地方過來的人,或者建材,還是你們這裡要向外出售的特產,都能快速的進出,運輸成本,和時間成本,能成倍的下降。”

孫享福只是這麼一說,舍龍頓時恍然大悟,此前他們往蜀中運東西是怎麼在弄?用獨輪車,走羣山峻嶺,甚至還要過索道,不過就是一千多裡的路程,卻總是要走半個多月以上,而後世過來的孫享福卻知道,其實雲南的水系是很發達的,有多條大江在境內通過,正所謂大木出南中,這邊木料,在宋明清時期,就可以靠着江水的推力,放排運送到長江中下游出售。

金沙江落差最大的地方在麗江石鼓鎮往上游段落,到了大理賓川縣往下游段,水流已經十分平緩,非常適合行船,只要對水道稍微進行一些梳理,沿江而上能夠到蜀中的船隻,基本都能夠到這裡,而只要解決了船運的問題,那麼,整個地方就被盤活了。

“還有呢?”舍龍就是再傻,也知道孫享福這些建議,都是金玉之言,能夠對雲南之地的發展,起到非常大的幫助,頓時有些迫不及待的道。

“還有就是繼續修通能夠連通蜀中官道的水泥路,並且,不能單向修,讓蜀中也開始動起來,向你們這邊修,他們那邊接受各種工具,建材物資等,比你們方便一些,修起來,肯定比你們輕鬆一些。”孫享福答道。

“這就沒了?”好辦法舍龍自然是巴不得多聽一些的,見孫享福停住了話頭,他一臉失望之色道。

孫享福笑了笑道,“以你們這邊現在的生產力,目前能做到這兩件事,就已經不錯了,其實,你更加需要做的,是幫助你治下的百姓,開發田地,學習農耕,擴大產出,不管這個道路有多方便,沒有足夠的可持續產出,也是枉然,靠自然資源,只能渡過一時的困難而已,當它用盡的時候,誰會願意白白的給你們提供糧食?

往後啊!隨着你們這邊的人口不斷的發展壯大,你們的自然資源的消耗速度,也會越來越快,問題就會變的越來越急迫。

而且,你的目標,也不應該只是讓每個人有的吃,有的穿,就完事了,應該定的更高一些,至少讓所有的人,像關中,山南道地區的百姓一樣富裕,纔是正理。”

雲南之地有很多自然資源,但是這些自然資源生長起來,是需要時間的,它的生長速度遠比人的繁殖消耗速度要慢的多,如果,百姓們都指着這些野生的藥材,茶葉,或者開發一點,就會少一點的礦產資源來生活的話。那麼,總有一天他們會走到盡頭的。

而且,靠這些東西,也只是讓他們勉強過活,比原先靠狩獵度日的生活要好一些而已。

擴大農業生產,纔是他們活下去,富裕起來的基礎,有了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再加上自然資源的加成,他們是不難實現富裕的。

“可是,如果我們不加緊着手建城,等運動大會召開的時候,城池還沒有修建好,我怎麼跟陛下交待?”舍龍雖然知道孫享福說的是對的,但是,運動大會,是他要完成的政治任務,這一點他卻是不敢怠慢。

“呵呵,這個你就放心吧!朝廷的建築工程隊,三年時間就將江陵這樣的大城都修建好了,難道六年不能還把你這個沒有江陵城一半大的大理城修建好?這就是我剛纔說的,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的意思了。”孫享福笑着跟他解釋道。

“六年?他們不是要先去修建廣州城麼?”舍龍聞言有些意外的道。

孫享福回答道,“廣州城馮公早就修建好了,只需要建設少量的比賽場地,分一小撥人過去,最多半年到一年,就能全部完成,下半年的時候,朝廷的百萬建築工程隊,就會陸續到你們雲南來了,所以,臨江修建碼頭,和修建一條從大理城通往這個碼頭的水泥道路,十分重要,且急迫。”

“我說咱們這邊最近,怎麼突然多了那麼多漢人商賈,問城內土地的事情呢!”舍龍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道。

孫享福笑了笑道,“我估計,他們也就是問的多,實際投資意願卻不強,而且,都不敢做大。”

“啊!您怎麼知道?他們都是問能不能白送土地給他們,就算是出錢,也只願意出很少的錢,購買一些鋪面,卻沒有一個像定襄城,江陵城那樣,願意投錢蓋大酒店的,我聽您派過來的農學生說,江陵城光是賣地,就把建城的費用全部賺到了,他們讓我不要輕易出售這些城內的土地。”舍龍有些驚訝的道,孫享福可是把那些商人的心思全部猜中了。

聞言,孫享福再度笑道,“商人們投資,都是需要計算回報率的,江陵城,因爲地處大唐腹心,水陸交通發達,而且,垸田集中建設起來之後,人口非常密集,來南北往的商賈較多,經濟總量在未來未必會輸給關中。

是以,那邊的土地,他們願意花大價錢買,只要產業建設起來,那就是賺多賺少的問題,絕不會虧本。

可是,你雲南這邊,地處偏僻莽荒,百姓們,大多也就勉強解決了溫飽問題,經濟實力十分落後,發展潛力也很一般,他們在你們這裡開設一些鋪面,向你們銷售一些小東西,或者收購你們的產出,或許還能盈利少許,可是,開大酒店的話,建好了給誰住呢?你們這邊,根本沒有住的起大酒店的客戶羣體啊!”

第693章 去雲南第122章 治病第643章 甜蜜的負擔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511章 人才培養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382章 滿月酒第459章 人生這場戲第734章 宣撫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556章 抓捕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454章 軍議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260章 抓生產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584章 九垸縣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九章 送魚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693章 去雲南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343章 藍莓的坑第433章 南來的客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246章 治國難第706章 開武舉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690章 交易中心第357章 起塘第621章 公告欄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760章 治理難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622章 九垸縣的吏治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470章 夜襲第482章 雪地裝備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661章 點化李恪第372 人才缺乏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711章 誣告第八十五章 組建護衛力量第469章 自救
第693章 去雲南第122章 治病第643章 甜蜜的負擔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511章 人才培養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382章 滿月酒第459章 人生這場戲第734章 宣撫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556章 抓捕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454章 軍議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260章 抓生產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584章 九垸縣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九章 送魚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693章 去雲南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343章 藍莓的坑第433章 南來的客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246章 治國難第706章 開武舉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690章 交易中心第357章 起塘第621章 公告欄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760章 治理難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622章 九垸縣的吏治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470章 夜襲第482章 雪地裝備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661章 點化李恪第372 人才缺乏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711章 誣告第八十五章 組建護衛力量第469章 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