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

“大哥哥,我打算設計一種長續航力的船隻,然後改進一下蒸汽機和鍋爐,不然的話海軍在建立海外據點的時候還需要巡航,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巧兮手中拿着天津造船廠那邊發過來的報告走到李玄清身邊道:“這是船廠那邊轉過來的海軍對於山東級戰艦的反饋。覺得我們設計的續航力三千五百公里的戰艦難以滿足他們對於長續航的要求。”

“三千五百公里是有點不足了,不過現在的技術儲備能夠提升續航里程嗎?”李玄清掃了一眼之後嘆息道:“不過山東級戰艦上面不是已經採用了我們設計出來的三漲式蒸汽機和小水管鍋爐嗎?再改進的話難度有點大吧?”這一世李玄清沒顧得上用什麼其他的長度單位來專門統計測量海上距離,不過山東級戰艦排水量三千五百噸,航程能達到三千五百公里還真是讓李玄清無奈,所以想了想點頭道:“抽時間我們去一趟天津,增大續航里程除了增加動力之外,其實還有其他的辦法,也不一定是動力的問題。山東級戰艦搞不好是在設計優化上面沒有做好。咱們的力學研究現如今纔剛剛進入摸索階段,要想讓那些設計師勾畫出完整的軍艦在水中的力學圖都是一件難事。”

“大哥哥放心,他們其實做得很好了,到時候我們過去指點一下關鍵的地方說不定就能夠一通百通。”巧兮倒是不像李玄清那樣悲觀反倒是樂呵呵的笑道,看得出來巧兮心裡已經想到了關鍵點。皇室的大部分資產現如今都在慕容飛雪和巧兮的直接管理之下,李玄清基本上不過問,自然這裡面的具體情況不可能像巧兮那樣一清二楚。

不過夫妻倆將這件事放下之後卻看到了工商部送來的最新的一份報告,在嶺南鐵路開通之後西海郡那邊的貨物吞吐量開始急速增大,徐家、馬家和慕容家三家爲首的大唐新興的航海貿易豪商在西海郡成立了大大小小數十家遠洋貿易公司,開始大規模經略西洋貿易,西海造船廠也在鐵路運輸之下大批量的機器設備和人力運輸到位之後步入快速建設時期。

“大哥哥你看,南詔、滇南和廣東還有交州一旦和西海郡直線距離被鐵路和火車拉近之後沿途所有的地區都會步入發展高峰期。”巧兮笑道:“只是這樣一來,以廣州爲首的各大南洋航線貿易港口只怕要冷落不少。”

“所以我打算組建一家以皇室和國營爲主的遠航貿易和勘探機構,地點設在汕頭。”李玄清笑道:“廣泛拓展南洋貿易,勘探南洋的礦產和自然資源,然後進行開採利用海路運輸返回內地,這樣一來工業發展中所需要消耗的大量的礦產資源基本上都可以從南洋地區獲得,彌補國內不足。這項業務光是依靠私人的話,就算是徐家和慕容家都是力有不逮,唯有我們牽頭才能夠持之以恆。”

“大哥哥說的是,我們經略此刻還處在蠻荒階段的南洋,才能夠讓國內的其他商人騰出手來開拓西洋市場,將我們越來越多的商品運輸到西洋那些文明久遠的繁榮地區賺取財富讓帝國能夠飛速發展,這也算是剪羊毛反哺我們了。”巧兮歪着頭想了想道:“這件事就交給我和慕容姐姐吧,具體需要內閣那邊協助和入股的我會去找岑先生的,不過這樣的話我們的貨輪必須想辦法達到排水量一萬噸左右才行。區區幾千噸的貨輪一趟運輸也裝不了太多的礦石。而且大哥哥水路運輸礦產資源的道路一旦拓寬的話勢必影響我們的工業佈局的。”

巧兮的話也讓李玄清一陣沉思,自己的五年工業計劃今年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北方工業帶大部分基礎工業都已經全部佈局到位,可以說剩下的兩年其實是驗收成果了。但是一旦開拓海外礦產資源,大批量的從外地運回內地那麼最好的發展方向就是沿海各大城市,也就是說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就是後世所說的開放時代了。其實李玄清也知道這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但是卻和李玄清設想的不一樣。在西南經濟刺激計劃被李玄清點頭之後,其實不論是李玄清還是內閣都已經着手將西南地區作爲帝國發展的第二個重點區域。西南地區雖然地形地勢不好,不利於大規模發展工商業,但是一旦鐵路主幹線被修通之後,其實西南地區就有了三個貿易出口,西南鐵路南北都可以通往外地加上如今越來越重要越來越繁忙的長江黃金水道,西南地區的發展潛力可不會遜色北方各省多少。

“暫時別管這個了,海外礦產資源運輸要想取得顯著的成效不是一時半會能夠達到的。”李玄清沉吟半晌之後笑道,“咱們還是先商議如何改造船隻吧,沒有這個什麼都是虛的。”

其實在李玄清夫婦考慮海外原材料市場的時候,工商部主導的西洋貿易在天啓六年年中的時候達到高潮,不論是身毒半島東岸已經被西洋艦隊強力打開然後建立據點的各地,還是西邊的各大勢力,對於大唐商人運過來的各式各樣的商品都非常追捧。身毒此時已經深陷種姓制度的陷阱之中,加上分裂成無數大大小小的勢力,所以在大唐勢力強勢擠進來之後他們沒有多少的反抗之力,雖然面對龐大的地域不論是前線的天策軍海軍還是後方決策的大唐高層對於這片土地咱都都沒有太大的興趣,但是這麼龐大的市場,在初步進入之後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內,西海郡大大小小上百艘各個遠洋貿易公司的貨輪就來來回回跑了好幾趟,滿載的工商品幾乎是銷售一空之後,國內的經濟在這麼強勁的拉動之下開始逐步感受到海外貿易對於工商業發展的拉動。

這種海外貿易拉動之下,大唐的工商業開始全負荷的進行運轉,從北方各大省區的工業品開始源源不斷的沿着陸路水路往南集中然後在汕頭和廣州兩地集中裝車一路呼嘯運到西海郡,緊接着就再次裝船起運漂洋過海。因爲地處三個關鍵的節點,汕頭、廣州和西海郡三個交通運輸樞紐短短半年的時間發展規模是一變再變,不僅僅廣州一舉超過開元時期的規模,連帶着新興城市汕頭和西海郡都開始逐步朝着超級城市的方向發展。大量的人口在這種發展需求之下從四面八方匯聚城區然後成爲城市發展的一份子。

時間走到天氣六年八月份,在藏區戰事進入最後階段,拉薩等地被薛洋一舉拿下的同時,萬毅等人從西北那邊回到長安述職,此時的李玄清在見到幾人之後卻感慨萬千,西北那片土地在眼前這幾人手中終於收回來了,所以在皇宮舉行盛大的晚宴招待隨行的各級將領,同時答應萬毅,西北那邊的發展將會成爲帝國的重點規劃方向,而且鑑於和大食帝國的戰和不明,西征軍編制暫時也不會撤銷,在中央警備營撤回本土之後總參那邊會視情況調集其他部隊進入西北,重新填充西征軍的架子,保持對大食帝國的高度壓制。其實西北那邊在沒有完全納入到大唐統治系統之前,李玄清都已經想好過了,利用絲綢之路的影響,將大唐的貨物運往各地進行銷售,從而在經濟上完成統一和歸化。畢竟在帝國本土尚未完成工業發展的時候重點發展西北有點不現實,目前的帝國財力甚至不允許李玄清在集中發展北方的同時堅兼顧南方,所以在西洋航線發展起來之後李玄清纔會讓慕容瀚海這麼大力將商品往西洋傾銷,只有這樣才能夠在短時間內利用工業產成品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

“總參要通知海軍陸戰隊和西洋艦隊,如果西洋那邊發生有其他勢力壓制打壓我們進出西洋各地的商隊時,要提供武力保證,維護我們大唐商人在海外的利益不受侵犯。”李玄清雙眼閃爍着精光。這麼大規模的傾銷工商品時間稍長必然會壓制和破壞西洋各地的本土產業,對於那些處於自然經濟甚至連封建自然經濟都沒達到的土著勢力來說來自工業時代的衝擊會讓他們原本的經濟模式迅速被破壞,隨之而來的衝突必然是不能避免,海軍陸戰隊駐紮在各地的目的就是在必要的時候以軍隊的強橫戰力維護大唐的利益。

李玄清和巧兮兩人以後世人的眼光是將自己能想到的都提前想到了,幾乎整個大唐天氣六年兩人甚至整個帝國都在圍繞着西洋航線忙碌。大規模的運輸各式各樣的建材之後西洋各大據點陸續建設完畢,而且獅子國作爲西洋的中心點也被開始逐漸被開發,新建立的嶄新碼頭之上曲承星準備再次繞過身毒半島的最南端然後往西北而去,繼續開拓前線的據點,曲承星的目標是一路將據點修到大食帝國去,如果有可能的話還可以越過大食帝國繼續往前進發。曲承星不知道的是此時他的想法在不久之後就被李玄清正式提出來,大唐這邊也在整個西洋航線穩定之後開始逐步朝着探索未知的方向而去。

“皇上,我覺得咱們今年的財政收入比起去年只怕上漲不止三成。”岑天時從之前的忙碌當中脫離出來之後和李玄清一起去驪山暫時修養,兩人在驪山邊對弈邊笑道:“西洋航線的財政收入可是今年的大頭,比起小四從吐蕃那邊蒐羅的金銀財貨還要多,而且這可不是死錢。錢莊殷紅林那小子親自去西海郡那邊完善錢莊建設,和海關建立了一整套的入關和出關手續。”

“咱們的唐幣就是一個搶劫國外財富的最要命的武器。”李玄清嘴角微微上揚,接過巧兮遞過來的一杯茶一飲而盡笑道:“久而久之整個西洋都會使用唐幣進行交易的,那時候我們大唐錢莊會儲存整個西洋所有的金銀。”李玄清有句話沒說出口,一旦情況變成這樣的話,唐幣的價值只要出現細微的波動都會波及整個西洋地區。不過岑天時沒想到這裡,他只是覺得西海郡那邊一旦將金融和進出關制度完善之後那麼每年光是一地的財政收入就會比整個南詔一地的收入總和還要多。

“先生可不要光算財政收入,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纔是重點。”巧兮想起來李玄清在今年早些的時候要求財政部進行選用國民生產總值進行統計大唐的經濟實力,所以笑道:“雖然巧兮不知道具體的數值是多少,但是在強勁的貿易推動之下,國內的國民生產總值只怕會出現爆炸式的增長,而且如果明年還會穩定的話我們還會繼續按照這樣的速度發展。內閣所需要做的就是一方面穩住經濟發展的速度一方面積極開拓新的市場,讓工業發展的速度不要因爲市場而放慢腳步。”

“財政部統計了大半年了,也不知道祁宏有沒有搞出來。”岑天時摸了摸鬍子笑道:“不過就算是搞不出來的話也沒關係,按照財政收入的增長來推算的話我們的經濟發展速度起碼也是一成左右吧?”

“明年有錢了,繼續推進西南鐵路,一旦西南鐵路修成的話只怕西洋貿易的交易量還會增加,只不過有些城市的發展模式需要改變了。”李玄清想了想道:“內閣需要提前和這些省份的布政使府溝通好,讓他們提前想辦法。”李玄清知道巧兮已經讓張強去汕頭去組建了一家南洋商貿有限公司,還給流求造船廠和大連造船廠下了一批新式貨輪的訂單,同時招募人手準備先去探探路。由於張強打着皇室的身份,甚至搞到了一艘復興級戰艦跟隨,而李玄清給他們的第一個目的地就是東面的琉球羣島和呂宋羣島。

張強親自帶着大概十餘艘船隻,一千多人的隊伍開始出海進行探路,而南洋艦隊也會在後期派艦隊趕過去,這樣一來這兩個地方就進入了李玄清的視線並在不久之後成爲大唐工業發展的原料產地。

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四十七章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年計劃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四十七章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
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四十七章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年計劃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四十七章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