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

“將軍,集團軍總部發來訊息,飛鷹旅已經前往甘州古城,無法前來支援作戰。”玉門關外石堅的身形在陽光下拉得老長,整個身形都在散發着一股凝重的氣息,身後親衛隊長匆匆趕來彙報。此前石堅抵達玉門關以後就飛馬稟報請求派飛鷹旅前來助戰,只是沒想到的是萬毅已經將飛鷹旅調到了甘州前線。

石堅聞言一愣,隨即嘆了口氣,看着遠方的古城牆有點傷感。有唐一代基本上沒有修築什麼長城,因爲大唐皇帝不僅僅是中央王朝的帝皇,也是塞外諸族的天可汗,自從太宗李世民以後這個稱號就一直存在,大唐軍隊就是守護帝國的最強力量,無需任何城防工事。所以玉門關古城迄今已經成了一段過往,年久失修的土城差不多全部廢棄,不說當年縱橫無敵的唐軍,就是如今佔據此地的龍家勢力也沒有在此駐紮。

石堅雖然有心想要去憑弔古蹟,但是此時卻有着更大的使命,所以在聞言飛鷹旅無法前來之後立即率部從玉門關往北進發,選擇在玉門關外趕築臨時工事待命,與此同時派出大量的哨騎配合玄影衛偵查消息。

“將軍,我們已經在城外找了幾眼清泉,水量還不錯,省着點用的話可以供應部隊飲水所需。”西北作戰,水源是制約部隊行進最大的因素,原本以爲玉門關附近應該有泉眼的,但是石堅派人找了許久也沒有找到,所以只能在關外以北一百多裡的地方駐紮,這裡地形不太適合作戰,但是比較好的就是此地原本是一個小型綠洲,只不過廢棄了,天策軍的將士找了許久終於挖出了當年的泉眼,汩汩而出的清泉讓戰士們喜出望外。有了水就能夠在此地長久的駐紮。而其他幾眼泉水幾乎也是在漫漫黃沙和泥土之中強行挖出來的。相對於西北各族的找水能力,中原的漢人不論是在找水還是掘井都有着自己獨特的技藝,能夠輕而易舉的挖出水脈。

“只怕當年玉門關被西北各族放棄也是因爲水源乾涸的緣故。”石堅喝了一口清涼的泉水,看着遠處廢棄的玉門關要塞若有所思,世事變遷,滄海桑田,玉門關舊址離此地已經有一百多裡地,城內沒有水源也就失去了駐軍的必要。

安營紮寨和修築工事的事情石堅交給了副將去處理,在玄影衛的消息傳回來之前自己要做的就是在此等待,如果龍家出兵此地是他們進入甘州的唯一道路,自己的任務就是截擊住龍家乃至歸義軍所部,給集團軍主力部隊營造一個殲敵的條件。

眼見時間還早,大漠之中對方要想隱蔽出擊基本上沒什麼機會,所以在工事修築之後石堅索性帶着親衛隊登臨玉門關,感受這座千年古城留下的歲月變遷。玉門關幾乎從漢代就有了,武帝時代,貳師將軍李廣利攻打西域大宛奪取汗血寶馬的時候走的就是玉門關。而在漢代及其以後,玉門關都是進出西域的要道,漢室曾經長時間在此修築古城驛站,作爲絲綢之路上來往軍隊以及官員使節的休息之所。如今古城廢棄,但是由於此地位處大漠地帶,乾旱少雨,所以千年前的遺蹟除了被風沙掩埋之外大部分還存留當初的印記。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石堅站在土城牆的高處,吟誦着這首傳唱千古的名句喃喃自語道:“也不知道當年的樓蘭古城還在不在?要是還在的話只怕這次還會路過呢。漢室當年鑄就的輝煌我大唐繼承併發揚光大,現如今皇上承前啓後大唐也跟着浴火重生,這西域該變天了,如果找到古城,說不定還能夠憑弔一下先賢。”

說實話能讓石堅這樣的將令感慨萬千的除了心頭的那一腔報國的熱血,就剩下當年的舊事了。出征之前李玄清去涼州特意召集了全體西征高層將領,講解歷史,述說西域的風土人情和時代變遷,爲的就是讓所有出征將士明白他們即將去的是一個什麼地方,要和一羣什麼樣的敵人戰鬥。先輩在這條路上披荊斬棘,鑿空拓荒爲的就是讓後輩子孫能夠沿着自己開闢的道路走得更遠,也讓這片灑盡了英雄血的土地從此不再失去,成爲大唐帝國永恆的國土。

就在石堅感懷憑弔的時候甘州前線大營之內萬毅也見到了從長安朝見歸來的張勝和他的三千部署。此時張勝已經被李玄清任命爲安西營的都統將軍,不過卻沒有給他補全軍隊,而是直接將命令送到了萬毅這裡。

萬毅稍微一想頓時明白了李玄清的意思點點頭對着張勝道:“恭喜你了,安西營能夠建立是皇上爲了紀念安西軍的功績而特設的建制單位,之所以沒給你補全部屬就是讓你去尋找當年安西后裔從中選拔將士,這是天策軍成立以來第一支沒有經過新兵處成立的軍隊。”

萬毅的解釋讓張勝恍然大悟,頓時直接朝着長安的方向遙遙一躬,肅然道:“請大帥代我轉告皇上,張勝必不負所托,將安西營訓練好,爲大唐開疆拓土,收復安西。”

“好,你立即率部前往玉門關匯合石堅所部,阻止歸義軍和龍家所部東援。爲我大軍打敗回鶻人做好西部屏障。”飛鷹旅調不過去但是張勝所部之前縱橫西域,被稱爲唐寇,自然實力不差,所以萬毅當即將他們派往玉門關方向和石堅所部匯合。

張勝領命之後隨劉璇去領取作戰裝備和後勤物資立即朝着玉門關的方向開拔而去。而此時趙四經營的玄影衛暗衛也傳來消息,彙報飛鷹旅已經進入甘州城內,三天以後就可以佈置完畢,到時候接引大軍入城。甘州古城雖然年代久遠又是回鶻人統治中心,但是其城牆年久失修,之前回鶻人更本沒有想過修繕城防,所以這方面幾乎沒有任何準備,而虎丘關之後回鶻人重點也放在了徵集兵馬和聯絡外援上面,蘇小虎在入城之後決定依靠飛鷹旅的戰力在短時間內打開城門還是非常有把握的。而且玄影衛在城內的佈置也非一日到時候可以相互配合,達到奇襲的效果。

萬毅當下和薛萬里立即按照這個時間點佈置了一個營的秘密兵馬潛伏在城外,通過夜間作業挖出了無數的地下暗洞隱藏部隊,而主力部隊卻大張旗鼓的開到了甘州城東的位置,做出了同時抵抗兩方面攻擊的態勢。

不過此時草原上達怛部落的兵馬已經南下,剩餘的兩個部落兵馬也在陸續集結,三部合計不下十萬人朝着甘州蜂擁而來,加上城內回鶻人的兵馬這次萬毅面對的又是差不多二十萬大軍。而且這一次可沒有燃燒彈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所以萬毅和劉璇商議再三決定到時候吸引回鶻人主力出城和達怛人匯合,由西征集團軍主力與其決戰,小股部隊偷襲甘州,到時候讓回鶻人腹背受敵,軍心敗壞,從而逆轉局勢。

按照這個作戰目標,劉璇開始配合萬毅積極調動兵馬,在甘州附近擺出了一個被動防守的陣型,依託修建的土木工事打造了一個十幾萬人的大陣,重騎營主力兩萬人則埋伏在大陣之外,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執行反衝鋒任務並作爲戰役預備度使用。

甘州這邊天策軍大張旗鼓的修築防禦陣地自然吸引了回鶻人的注意,尤其是在得知草原部落已經出兵的情況之下回鶻人已經不甘守城和天策軍交鋒了,事實上他們也不擅長守城。尤其是看到天策軍主動由攻勢變成守勢之後,回鶻的龐特勤在和達怛人聯繫過之後將自己手中的主力部隊調出甘州,準備匯合達怛人圍殲天策軍。

甘州回鶻人其實嚴格意義上說是沒有大汗這個最高統治者的,當年回鶻人被黠戛斯打敗之後大規模西遷,王族基本上都遷到了安西那邊,甘州這邊官職最高的就是龐特勤,這本來只是一個官職,後來歷代甘州回鶻人基本上都以龐特勤爲最高統治者,遙尊西州回鶻大汗爲自己的首領,實際上兩者基本上已經脫離接觸。

這些情況萬毅等人基本上已經不知道了,事實上就算是回鶻人自己很多下層也已經忘記了。不過這不影響萬毅判斷回鶻人的戰術,對於有條件打攻擊戰有條件將騎兵的威力發揮到極致的時候換作是萬毅自己也不會放棄,更何況兵力還佔優的情況下。在洞悉了回鶻人的戰術之後萬毅也不再去想其他,只是叮囑趙四要搞清楚達怛三部落聯軍抵達的時間。

甘州這邊風起雲涌,大戰在即。玉門關那邊石堅沒等到飛鷹旅卻把張勝的部隊給等來了。雖然張勝的部隊現在對於手中的新式武器還不熟悉,但是這幫人幾乎是十幾年如一日在廝殺當中度過,可以說精通所有的戰術,在稍稍磨合之後其戰力已經不遜於天策軍精銳部隊了。所以在張勝抵達之後石堅幾乎是毫不遲疑的將其派出準備伏兵攻擊龍家的部隊。

此時龍家其實也是內部意見不一,少部分人對於大唐念念不忘的主張聯繫天策軍,認祖歸宗,重歸大唐。但是在脫離大唐百年之後龍家也已經和歸義軍一樣差不多變成了一股不折不扣的割據勢力,而且龍家本來就是當年焉耆王族後裔,是大唐安西大都護內部的附屬王國,不是真正的大唐後裔,所以此時主家的龍王在思慮良久之後決定出兵增援回鶻人。儘管他們和回鶻人本身就是敵對關係,雙方之前也是打過好多次,龍家是依靠着歸義軍的幫助才抵禦住回鶻人對於肅州的入侵。

“家主不可,回鶻人本就是我龍家宿敵,此時去救敵人我等該如何去和死去的家族英烈交代?我看不如將這件事上報給歸義軍大帥,讓他們定奪吧?”龍家長老龍玄對此激烈反對,他本來就是主管商貿的,這些年通過商路上傳來的消息早就隱隱然知道中原那邊大唐已經興起,此時選擇和大唐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所以對於龍王的決定感到震驚。

“沒有什麼宿敵,只是種族訴求不同而已。不過三長老的意見倒也值得考慮。我龍家勢力微弱,在夾縫之中生存不易,此事是應該上報給歸義軍。只是索勳未必會聽我們的意見,最近他正在受到威脅。”相對於龍玄的意見,二長老明顯站在龍王這邊,但是對於上報歸義軍這件事倒也沒有反對。

“那就這麼辦吧,二長老你親自去一趟沙洲,傳令龍毅,龍家軍起兵三萬立即開拔,去和天策軍一戰。”龍王不再理會龍玄的意見,直接發佈命令,與此同時讓龍玄這段時間務必蒐集天策軍的詳細情報,必要的時候封鎖東出的商路通道。

龍玄見到龍王直接下令,只得一甩袖子嘆息一聲而去。而他走後龍王的臉色也變得越發難看,這幾年龍家其實算是比較興旺的,但是奈何的是這些家族勢力在成長之後心思也變得更多起來,他這個家主已經越來越難以壓制住家族內部的各勢力了。

“大唐?好遙遠的回憶啊。”所有人走後,龍王獨自一人平復好情緒之後才喃喃自語,聲音也彷彿帶着遙遠的回憶而來,但是除了他自己已經無人能夠聽得見了。

不過此時張勝依靠着自己在肅州的眼線以及對於周邊地形的熟悉,已經開始分批將部隊埋伏進肅州附近,在和石堅商議之後,他還是決定採取偷襲肅州的辦法,甚至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摸進肅州城,和石堅裡應外合一舉拿下肅州,徹底剿滅龍家。

只不過還沒等到他和城內他之前的眼線接上頭,龍家軍已經出城,三萬大軍呼嘯而過的樣子讓張勝的臉色變得異常難看。在之前的戰術失效的情況下,張勝一邊派人緊急聯絡石堅做好戰爭準備,一面率部隊悄無聲息的跟在龍家軍身後,準備尾隨他們。作爲在西域縱橫這麼多年都沒有被人抓住的唐寇,他們這種本事可以說幾乎無敵了,龍毅他們的捎探根本無法發現自己身後不知何時間吊了一個尾巴。

龍家軍按照計劃出擊等於是說回鶻人一手導演的這場大戰參戰各方都已經全部出動。只不過此時的肅州城卻在悄無聲息之間醞釀着一場劇變。肅州古城在經歷了百年滄桑之後已經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了。

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
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