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

天啓三年十二月初,天策軍西征集團軍攻佔歸義軍最後的據點沙洲,歸義軍最後一人掌舵人張朝奉在激戰之中被飛鷹旅近距離擊傷,雖然戰役之後天策軍盡力救治,但是最終傷重不治。歸義軍大將曹仁貴帶着部分部隊逃往安西,天策軍西征副帥高思繼伏擊安西回鶻接應人馬於坎離山口,戰至黎明時分,擊殺並俘虜回鶻軍隊五萬餘人,雖然沒有收到全功但是依然創造了極大的戰果。此次大戰之中拓跋思繼兵團在南線成功的擊潰了吐蕃僱傭兵團的騷擾,並協同玄影衛將張氏族人堵截在唐古拉山脈的北側。

等到天啓三年十二月初三早晨萬毅和拓跋思諫的車架來到沙洲城下的時候柴嘉已經基本上肅清了沙洲下屬五個縣所有的歸義軍殘餘,大戰至此全部結束。萬毅抵達之後和拓跋思諫分頭處理積壓的各項事務,將軍政分開,萬毅這邊指揮大軍整頓歸義軍和回鶻俘虜,等待國民警衛隊過來接手,相對於歸義軍的俘虜基本上歸集到瓜洲那邊集中處理,或是進行勞動改造或者是編入建設兵團經過培訓成爲建設大西北的助手。而與此同時萬毅和拓跋思諫以西北軍政最高負責人的身份聯名向長安彙報沙洲大捷,並將此次戰役的經過詳細記錄附在軍報後面發給了總參。

“大帥,軍方在年底應該沒有其他動作了吧?”拓跋思諫剛剛準備詢問萬毅這邊下一步的計劃,新年在即,西北的這羣高級將領基本上是回不去了,但是寒冬的西北即將進入最嚴寒的時節,如果此時繼續動兵只怕不僅僅士兵受不了後勤那邊也會崩潰的。沙洲一戰幾乎是將之前儲存在瓜洲的武器彈藥儲備當中的一半都消耗殆盡,如果繼續開戰不說其他的光是彈藥的運送就夠後勤部瘋狂。而且伴隨着最寒冷的天氣的到來,幾乎所有的戶外繁重的活動都要停下來,否則的話消耗太大。

“副首相,沙洲這邊不是繳獲甚多嗎?軍方的軍糧我們之前就儲備足夠了,這些繳獲你們完全可以拿去啊。”萬毅搖了搖頭苦笑道:“難不成這些都不夠?沙洲這邊可是歸義軍的治所所在地,難道連點糧食都沒有了?要不要我去派兵找城中的大戶去借糧?”

萬毅的這個辦法根本就是佔着自己掌握武力耍無賴,但是這個辦法顯然也沒辦法讓拓跋思諫點頭,“大帥你知道之前張朝奉在強制招兵的時候已經大批量的從民間搜刮了大批量的糧草,那些城內的大戶存糧已經沒有多少,如果我們再去派兵強徵那麼只怕瞬間瓜洲這邊會再次出現動盪,而且這些人和周邊的回鶻和吐蕃人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在沒有穩定住沙洲這邊的民心之前絕對不能給自己製造出這麼大的麻煩。”

“不是給我們製造什麼麻煩,而是現在已經有大麻煩了。”萬毅尚未說話帳外就傳來了趙四的聲音,緊接着這個西北玄影衛頭子走了進來苦笑道:“還真是被副帥說中了,這個曹仁貴真是個大麻煩,按照安西那邊緊急傳來的消息,安西回鶻已經同意曹仁貴暫時在播仙鎮駐軍,而且要命的是這傢伙已經開始派出無數的人手前往安西各地說服各地大小部族首領,準備拉攏各部組建反唐聯盟。按照暗衛傳來的消息,于闐國主李啓銘已經被說動,答應說服於闐周邊的二十個部族參與。據說此次曹仁貴的目的是想辦法找到當年昭武九姓後代從中選拔精銳組建反唐大軍與我西征軍相抗衡。”

“于闐?不對啊,我之前看過於闐的資料,這個于闐可是我華夏血脈,爲何此次會和周邊的這些大小部族合力對抗大唐?而且還這麼積極?”趙四的話剛說完走進來的劉璇有點莫名其妙,他是西征軍參謀長,對於于闐的資料可是熟悉得很,這個西域佛國對於中原王朝可是仰慕的很,怎麼可能貿然和大唐爲敵?

“劉璇你可能不瞭解,于闐前代國主和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的關係很深,之前歸義軍鼎盛時期兩家甚至還曾合謀對抗過回鶻和吐蕃,而且之前于闐被吐蕃佔領,還是歸義軍打敗吐蕃人才讓于闐得以復國。”趙四苦笑道:“再加上如今我們西征來勢洶洶,脣亡齒寒之下只怕昔日對於中原的那點宗主之情也起不到什麼作用。而且對於他們來說,歸義軍纔是自己人,這一點我們比不了。”

“合縱連橫,這好像也是你們玄影衛的看家本領吧?既然曹仁貴能夠聯合安西各部對抗大唐,那麼咱們也可以分化瓦解他們的聯盟吧?”劉璇聽到趙四的話自然明白是怎麼回事,所以對於如何破解當前的危局劉璇可是對於玄影衛有充足的信心。

“趙四,你們玄影衛是不是有應對之策了?”萬毅此時也對着趙四問道,曹仁貴的這一招反唐聯盟雖然對於西征軍而言是心腹大患,但是玄影衛是李玄清按照前世的記憶組建起來的全新諜戰組織,在萬毅等人看來玄影衛那邊既然能夠有察覺那麼就一定有應對之策。

“關鍵還在曹仁貴準備召集的昭武九姓身上,昭武九姓原本是當年的月氏人後代,只是在前代安西軍回國平叛之後,昭武九姓就被大食、回鶻以及吐蕃人滅國,其族人也四散飄零,有部分族人還曾經和安西軍一起回到中土,融入中原。”趙四點頭道:“我打算緊急返回中原去找慕容部長,通過他聯絡昔日的康氏一族,然後分化瓦解曹仁貴的想法。”

“不過這個只是其中一個方案,還有一個就是玄影衛已經在執行了。”趙四道:“不過這個計劃雖然已經在執行,但是我必須要回長安請示統領,順便讓統領下達最高指令,通過我們埋在西北那邊的暗線將玄影衛和飛鷹旅篩選出來的人順利打進曹仁貴網絡的昭武九姓後裔當中。”

“暗線?你們玄影衛怎麼在西北還有暗線?而且居然以你的權限都無法調動?”這一下不光是劉璇就連萬毅和拓跋思諫都好奇了,這需要胡小四親自下令才能啓動的暗線到底是什麼人物?而且怎麼就連他們這西北軍政的最高負責人都不清楚?

“這是大唐開國前皇上和統領無意當中埋下的暗線,所以級別最高,我也只是因爲負責西北這一刻才知道一個大概,但是無法啓動。不過這次情況特殊其中還關係到昭武九姓後裔,所以我覺得也是時候啓動了。”趙四顯然也不太清楚這裡面的具體情況所以換了個話題道:“不過此次曹仁貴想從昭武九姓之中挑選人手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的目的可不是那麼簡單。”

“你的意思是說他想通過昭武九姓在安西或者其他地方謀取一塊地盤?”萬毅有點不確定道:“只是昭武九姓的輝煌早已經成爲過去,就算民間尚有後裔存在,但是百年時間都過去了,恐怕也早已經同化的差不多了,就和西北地區的漢人一樣,估計連自己的歷史都不記得了,如何能夠幫助到曹仁貴?”

“普通的九姓族人自然是已經和西北的回鶻等少數部族的部衆差不多了,但是昭武九姓畢竟在當年輝煌一時,所以在安西以及蔥嶺以西附近還是很有實力的,其中部分還掌握着當地的命脈,這些人如果被曹仁貴拉攏那麼迸發出來的能量絕對可觀。而曹仁貴領導的歸義軍目前只是客居播仙鎮,並沒有自己的地盤無法發展壯大,而且大部分將士的家屬親朋都在沙洲,短時間還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時間一長的話絕對會出大問題。所以對於他來說必須儘快解決好根基問題,找到一塊合適的地盤然後安頓好族人和將士,這一點只有昭武九姓才能幫助他們。而且在安西那邊羣狼虎視的環境中如果要突破的話他能夠依靠的也只能是昭武九姓後裔。畢竟不管他怎麼變,有點他改變不了那就是他本來就是漢人,手下的幾萬人馬也都是漢人。這在西北幾乎沒有辦法被其他各族認同,就算是于闐也不會容忍這樣一支力量脫離自己的掌控而存在。西北漢人在這百年當中不是沒有反抗過異族的統治,只不過真的是孤立無援,四面八方都是敵人,沒有一個盟友。這也是當年安西軍的後人到最後被各族聯手圍剿淪落爲唐寇的原因所在。”趙四的話讓大家都想起了張勝的遭遇。

“你的意思是昭武九姓後裔比起于闐更加心向漢人,心向大唐中土?”萬毅很明顯從趙四的話裡得到了另外一層意思,所以當即問道。

“當年昭武九姓所建立的國家都是大唐安西大都護的附庸,對於他們這些亡國者而言,大唐無疑是他們最大的希望所在。要想復國只有依靠大唐,只可惜咱們來的有點晚了,如果能夠早十年來安西那麼肯定會得到他們的全力協助,而不是像如今這樣被曹仁貴竊取信任。”趙四點點頭道:“根據暗衛和西行商隊帶回來的消息,有很多昭武九姓後裔至今仍然保持着讓族中子弟學習唐言的慣例就是期盼着有一天咱們大唐能夠重新打通絲綢之路。要知道這一點就是如今安西境內的漢人都做不到,說唐言要是被回鶻人和大食人發現的話會當作唐寇對待的。”

趙四的話無疑在向在場的三人透露着玄影衛的計劃,不過萬毅顯然沒打算細問這件事,玄影衛原本就是獨立在總參之外的力量,所做的計劃基本上也只是對上負責。但是萬毅還是聽出了趙四話裡話外的意思,當即問道:“既然如此需要我們做什麼?軍隊雖然不能大規模開動,但是對於這個反唐聯盟你們玄影衛的力量是不是太過於單薄了?”

“具體的計劃需要我回長安重新制定細節,但是還請大帥抽調一部分能說會道,最好能夠精通西域各族語言的戰士,心思細密志向堅定,對了最好將張勝抽調出來讓他趁着這段時間教導一下他們西北的生活習慣和細節,等到統領和皇上同意,隨玄影衛一起進入安西。”趙四道:“還有就是副首相這邊要抓緊時間在沙洲進行改革,將我大唐的國策通過絲綢之路宣揚出去,讓西北各族能夠早日全面瞭解我大唐。”

“這個沒問題,反正這段時間閒着也是閒着,沙洲這邊情況穩定之後我回安排,還會盡快組建新的商隊進入安西。只不過曹仁貴原本就是商事起家,他有可能鼓動西北各族重新切斷絲綢之路,到時候商隊如何過去呢?”拓跋思諫對於這一點很讚賞,但是也有點擔憂。

“這一點我已經和小虎商議過了,飛鷹旅等待補充休整之後就會立即進入安西各地執行任務掩護你們商隊進入。而且曹仁貴的那些聯絡信使到時候也會被列入飛鷹旅的擊殺目標,凡是和曹仁貴有聯繫的各族首領都會受到飛鷹旅的攻擊。”趙四顯然是要將刺殺任務進行到底了,所以聞言冷笑道:“依照曹仁貴的想法肯定會關閉絲綢之路的各個出口,但是我已經計劃好了,刺殺和他有聯繫的重要人物,同時安插培養親善大唐的人士,執行反封鎖任務。”

“既然你那邊有計劃我也不多言,我會相機抽調各部精銳配合飛鷹旅執行任務,你回頭讓小虎過來一趟,我給他安排人手。”沙洲一戰飛鷹旅損失不小,派遣到西北的飛鷹旅三個大隊加起來損失了三百人左右。飛鷹旅本來就是兵王,每一名戰士都是從千百場廝殺當中選拔出來的最精銳的將士,補充本就困難無比,即使現在飛鷹旅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的人才選拔和培養體系但是對於蘇小虎而言依然是心痛無比,這幾天都沒什麼好臉色。萬毅的這句話等於是準備抽調西北二十萬大軍當中最精銳的士兵補充進入飛鷹旅。

“好了,趙四你打算什麼時候回長安?現在年關將近,如果要走的話要提前了,否則趕不上年終會議。”拓跋思諫對於萬毅的安排沒有意見,所以轉而問了最後一個問題。

“等這兩天我將手頭上的事情安排好就出發,玄影衛在我走後指揮權暫時移交給集團軍總部,我會辦理好移交手續的。”趙四道:“還請大帥和諸位放心,曹仁貴的反唐聯盟雖然來勢兇猛,但是玄影衛絕對不會讓其得逞,從而影響到我大唐的西征大業。”

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
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