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

不過中南歷來雖然落後,但是各地土著政權卻非常富裕,不僅僅此地位處熱帶地區,物產豐富,水稻更是一年三季,還有數不清的其他農作物在此地生長,還有就是這些地方都有大批的金銀礦以及其他的礦產資源。原本大唐和這些地方勢力發展貿易就是用工商品來換取這些礦產資源和金銀礦,藉此來填補大唐內部發展工業所需。這一下直接將其收入囊中,大批量的繳獲讓第十九兵團在回軍的途中不得不全軍協助後勤部隊運輸繳獲物資,可以說大唐帝國從豐州起家開始到目前爲止,這是繳獲最多的一次。到最後甚至爲了保證運力都集中在金銀等貴重物資上,所有的糧食等物資全部交給了後續跟來的民政官員處置。

中南大戰的大批量的金銀讓財政部欣喜若狂,一方面緊急派員南下清點繳獲的金銀,另一方面則火速讓專員帶人前往中南去勘探當地的金礦銀礦,調派人手加速開採以此來彌補錢莊日益緊張的儲備金銀問題。

不過中南大戰的戰果李玄清卻沒有多大在意,本身就是一些土著勢力,如果不是自然環境惡劣的話這裡早就被中原王朝納入到正是版圖之中了。此時天策軍打進去基本上是水到渠成,不管是那些勢力反抗也好還是直接投誠也好,結果都一樣。此時的李玄清正和工商部一樣關注着大秦使團回去之後所帶來的和泰西直接貿易。按照當年絲綢之路的終點推測,中原這邊大量的絲綢瓷器等物品在經歷了漫長的西北絲綢之路之後最後的落腳點其實就是泰西,也就是大秦帝國。作爲後世來客,李玄清自然明白中原的這些物產在泰西那邊的受歡迎程度,所以纔會將其作爲帝國對外輸出商品的重要市場,爲此不惜將前膛槍都擺上貨架。雖然李玄清目前在嚴格限制技術對外輸出,前膛槍的技術光靠大秦那邊目前的能力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破解,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其實也是另一種技術對外輸出。而且加上李玄清答應大秦和大食使團,對於對方派遣過來的學子大唐會全部收納,這也就爲以後埋下了一個隱患。不過在大批量的貿易輸出能夠實現的前提之下這些都不算什麼。

而盯着這個天量貿易的不僅僅有李玄清這些帝國高層,還有之前從大秦來使在長安閒逛時漏出口風的大唐工商界。幾乎就在使團成員返回之後,以六大家族爲首的工商界開始大批量的提前往西北那邊運輸大批工商品,幾乎羅列了工商部允許對外出口的所有工商品,其中張家和徐家更是聯手從江南採購了大量的絲綢瓷器等傳統物資開始沿鐵路日夜不停朝着西北呼嘯而去。整個四到六月,南方在大規模的發生戰事,但是帝國內部特別是中原等地的大小廠家紛紛接到了大批量的訂單,連帶着北方工業帶也在加班加點之中收到不少額外的訂貨,那些受了刺激的廠家現在能想到的就是想辦法購買機器設備然後擴大產能,以最短的時間內生產出更多的產成品然後賣出去。

“皇上,這人家的訂單還沒下過來呢,我們自己先狂熱了這是不是要出問題啊?萬一大秦那邊沒有那麼多的訂單下過來,我們的工商業會被一句拖垮的。現在很多廠子都學會了朝錢莊借錢來擴充產量,如果訂單賣不出去必然會形成連鎖反應的。”岑天時被國內的這熱火朝天的場景給嚇了一大跳,跑到李玄清這裡想着能有什麼對策。

“放心吧,如果泰西人沒有訂單我就讓西征軍打過去,讓軍隊去給工商品去找市場。”李玄清拍着岑天時的肩膀笑道:“岑先生放心,這是市場在自行起作用,我們作爲主管階層一方面要做的就是在市場起積極作用的時候引導好市場,反之則需要規範他們甚至去創造更好的條件去讓市場去發揮作用。”

“如今西北鐵路線基本上都快變成名副其實的絲綢鐵路了,幾乎每天都會有來自江南等地的絲綢瓷器等傳統商品在中原等地運河碼頭卸貨然後裝車運往西北。這就爲西北數省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大批量的商品運往西北其實也就是大唐的生產力朝着西北傾斜,而從西北運回來的則是無數的財富,以此來帶動帝國內部經濟的持續發展。所以先生應該告訴拓跋思諫,讓他一方面在西北各省做好準備,迎接好這一波商品前往西北,另一方面則是在前線的鹹海等地建立好邊境市場,讓我們的商人不僅僅在國內進行貿易,要注意走出去,將大唐到大秦的商路真正的走出來。”

“皇上的意思是我們來主導這條通往大秦的商路?”岑天時有點驚疑不定道。

“不錯,西北那邊耶律家就做的不錯,這些年來他們一直在深耕西北商道,不僅僅在恢復當年絲綢之路的盛況,這些年更是伴隨着西征軍的步伐將生意直接做到了大食境內。在西征軍的鼎力支持之下耶律家就可以主導這條商路。”李玄清其實也對耶律家的這種魄力感到吃驚。這些年當其他家族在在開拓海外貿易時只有他們一家不爭不搶一心一意在沿着西北的商道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而如今的這種情況也正說明了耶律家當年定下西北發展策略時的高明之處。西北那邊連接着大食和大秦兩個帝國,一旦將商路打通,那麼這條路上流淌的可就是切切實實的黃金了。

“我讓慕容抽空和耶律家溝通一下,然後讓他們派專人去西北,具體的事情讓拓跋思諫協助。”岑天時想到各地工商業火爆的場景以及無數的工商品運往西北的盛況咬了咬牙開始認真執行李玄清的這個建議。而慕容瀚海在和耶律家商談之後,開始以耶律家爲主導聯合長安等地三十多家豪門共同組建了一個龐大的商隊立即啓程前往西北,在疏勒等地組建了一家泰西貿易開發有限公司,以此在鹹海等地建立分支部,來統籌和泰西那邊進行貿易,並且在泰西人尚未抵達大唐西北的時候主動出擊,沿着鹹海往西行走,朝着當年絲綢之路的最西端的部分草圖和這些年玄影衛探查出來的地圖前往泰西人的王都拜占庭。爲了確保安全,萬毅抽調飛鷹旅停在西北的一個大隊全軍跟隨,一方面確保商隊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探查一下沿途各方勢力的底,掩護玄影衛在當地安插人手。

耶律家在抽調人手組建商隊的同時,其實也已經在安排其他的商路,其中跟隨黠戛斯人一路往西抵達後世的伏爾加河還有第聶伯河等東歐平原地區之後已經和基輔俄羅斯公國的勢力範圍,並且在利用黠戛斯人和斯拉夫人爭奪地盤的空隙,開始紛紛建立商業據點,將來自中原的各項物資運往這些地方進行銷售。斯拉夫人不擅於耕作,所以基輔俄羅斯人雖然依靠着民族野蠻實力強大,但是起文明發展程度卻比南方的大秦人差距甚遠。而耶律家聯合西北工商各界在此地開設的貨棧卻讓他們第一次見到了各式各樣的商品還有來自東方的糧食、酒和其他產品。商業發展的很快,幾乎每個月都會有大量的商隊從切爾城運輸大量的商品前往這些區域。現如今泰西貿易開發公司成立之後耶律家主動將這些區域也納入到公司的開拓版圖之中,這樣一來在商隊尚未抵達大秦之前就已經開始在北方和基輔俄羅斯等斯拉夫民族開展起了貿易。

而此時在如此大規模的商品進入西北邊境之後,坐鎮疏勒的拓跋思諫也適時的派出大批人手開始修繕從安集延到白水城的直道,並且幾乎是在修建這條直道的同時規劃從疏勒往西北延伸抵達白水城和亙羅斯等地的鐵路線,準備在南線鐵路完成修建以後開工這條鐵路。拓跋思諫的這個想法也在後來促使了第一條洲際大鐵路的提前成形。從大陸的最東端開始一路往西隨着天策軍和大唐對外擴張的步伐不斷前行,從而最終抵達大海的另一邊。

而時間到了天啓九年八月份的時候大秦特使承諾的大秦商隊也終於抵達西北邊境,在鹹海西部的邊境城市開始和大唐進行正式貿易。雖然這一次大秦商隊基本上都是集中購買了之前使團採購的前膛槍和子彈等軍火,但是對於絲綢和瓷器的癡迷使得這些商品開始大批量的被買走,連帶着之前李玄清沒打算大規模出售的玻璃製品業大受追捧。這一盛況讓鹹海布政使欣喜若狂的同時也飛速將消息傳遞到整個西北,西北貿易由此猶如潑了一盆熱油一般更加火爆。而不久之後泰西貿易開發公司的商隊也成功抵達拜占庭,隨行所攜帶的商品被交易之後,這個充滿了異域風情的城市一夜之間多了不少來自東方的商品,而且在隨後的時間裡泰西貿易公司的商隊幾乎比大秦自己的商隊出行的次數還要多,無數的商品開始源源不斷的沿着他們開闢的道路在這片廣袤的平原上來回奔走,即使南方大食人的進逼越來越咄咄逼人但是這些從羅馬開始就喜歡奢華生活的貴族們還是止不住對來自東方的奢侈品的瘋狂追捧。而且越來越多的工業品也讓這些人感到新奇的同時大量採購,自行車這種神奇的東西在短時間內就充斥着拜占庭的大街小巷,而以此爲龍頭大量大唐生產的工業品開始進入大秦,讓大唐內部的工業發展由此變得更加繁盛。

持續的貿易讓大塘工商界全力以赴的同時,西北那邊也接到了玄影衛的彙報,大食人已經打過綠衣大食的首府,並且繳獲了對方數百艘大型戰船。可以說一夜之間黑衣大食人水陸兩軍得到極大的補充。對方雖然分裂但是幾乎同本同源的優勢足夠巴格達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其消化掉,這樣一來黑衣大食的勢力也必然會以此而上一個臺階。

和大唐這邊還在研究大食人實力大增之後自己可以採取什麼樣的策略不同,就在旁邊的大秦帝國此時卻如鯁在喉,對方突然吞併綠衣大食所帶來的震撼和攻克埃及省首府出現的巨型爆炸武器也讓大秦人不寒而慄。當年的埃及首府就是以前的腓尼基城,前身還是大秦人的領土,其城防如何大秦人是心知肚明,現如今卻被對方用一種新式武器摧枯拉朽一般炸翻在地,這讓大秦人害怕的同時開始立即派遣使團再入大唐。這股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在大秦人見識到前膛槍的威力之後就不再遲疑。

“立即上報總參和皇上,西征軍做好準備,同時讓玄影衛派人去接觸黠戛斯人,如果必要我們可以提供支援,協助他們儘快打開在北方草原開闢出一塊安全可靠的地盤。”萬毅幾乎是第一時間做出決斷,同時也將目光瞄準了後世的那片東歐大平原。不過此時在沒有接到李玄清的正是命令之前,萬毅選擇的卻是扶助黠戛斯人打前鋒,去探探這些斯拉夫政權的實力如何。

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
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