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

“帝國會議專刊發行了。”長安街頭,傳媒集團的月刊剛剛發行就被各界搶購一空,面對帝國的五年計劃,位於長安的這些大唐帝國頂級商業巨頭剛剛接到消息就紛紛召開自己的內部會議,認真研究裡面的政策。而且今年的帝國會議和往年又不一樣,這是一次性做完五年的經濟發展計劃,因此帝國高層爲此做出了重大調整,工商部和財政部這兩天幾乎是忙瘋了,兩部的部員進進出出不斷的發出各項指令發佈全國,藉以指導各地進行經濟調整。

長安慕容家和宇文家的總部內,兩家不約而同召開會議,宇文家之前主要專注於鋼鐵冶煉,因此也是五年計劃帝國扶持的重點,宇文禮已經決定將宇文家在關中的三座小型鍊鋼廠全部轉讓給其他家族商人,回籠資金在東受降城也就是刺勒川興建大型鍊鋼廠,這原本是裝備處負責建設的一座特種鋼生產基地,但是如今這樣的大型基礎鍊鋼廠裝備處已經不願意親自去建設,而是專注於後期鋼材的二次冶煉和加工,所以直接交給了宇文家。畢竟六大家族當中宇文家這些年一直深耕於鋼鐵冶煉領域,其技術條件甚至比起皇室的工業集團也不遑多讓。只是這樣一來的話就和宇文家原本想在深州附近也就是鳳凰城建廠的想法衝突了,但是宇文禮並不想放棄鳳凰城鋼鐵廠的想法,所以思來想去除了和北方的趙家合股以外就是決定賣掉關中的幾家小規模的鋼鐵廠來回籠資金。

不過關中的幾家鋼鐵廠雖然規模小,但是其技術條件卻不差,而且長期以來還承擔着工業集團和宇文家在鋼鐵領域尤其是特種鋼方面實驗室的作用,因此宇文家這邊放出風聲那邊長安的安家就找上門,安其軒這個安家的家主甚至親自登門,希望能夠接手這幾家鋼鐵廠。

“安翁,你們安家要接手其實我並不反對,只是有一件事你需要做好準備。其實這三家鋼鐵廠雖然所有權在我宇文家,但是你們安家若是想接手恐怕需要得到工業集團和裝備處的首肯,否則的話就算是我同意這件事也沒辦法進行的。”宇文禮讓安其軒坐下之後點點頭道:“所以在下覺得安翁與其在我這裡討主意還不如去找秦部長和張強張總辦。”

安家之前在長安雖然稱得上是豪門,但是和帝國最高層並沒有直接的來往,實際上除了最初的五大家族就連現在江南的張家也沒辦法直接接觸到帝國高層。所以對於鋼鐵廠的內幕並不瞭解。宇文禮這麼一說安其軒才反應過來,但是安家轉型勢在必行,之前的糧食生意這些年來雖然讓安家在長安的名氣和名聲地位提升了一大截,但是和宇文家這樣的頂級豪商相比卻始終遜色不少,究其原因除了沒有宇文家是從龍之臣,帝國高層與之見面基本上都是稱兄道弟以外,就是所經營的行業和李玄清倡導的工業化關聯不大。而六大豪商爲什麼有如今的地位,就是因爲他們是李玄清工業化推廣堅定的支持者和實踐者。六大家族中的很多產業很多時候都是承載着帝國在某些方面的試驗,這對於安家這種從前代開始就在長安落腳的家族來說羨慕不已。

“我聽說皇后娘娘近期要去工業集團總部視察,到時候安翁就隨我一起前去吧,我想如果皇后娘娘同意的話那麼工業集團總辦那邊也就沒有問題了。”宇文禮見到安其軒花白的鬍子不斷的顫動,心中有點不忍,想了想道:“只不過安家主如果真的接手那麼勢必要和裝備處簽訂保密協議,如果出現了機密泄露只怕到時候要承擔責任的。”

“這個還請宇文家主放心,我安家一定會跟隨宇文家步伐,絕對不越雷池半步的。”安其軒急忙點頭。宇文家這邊談好了將手中的中小資產打包出售,其他各大家族也幾乎都在做這樣的事情,而通過這種方式工業在不斷向普通人擴散的同時大唐帝國思想最靠前的這一羣人也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好了一切準備,準備將李玄清的五年計劃落到實處。

大唐帝國在天啓四年驟然開啓了加速模式,國內因爲帝國會議而開展了熱熱鬧鬧的大規模工業發展的時候西北這邊也迎來了決戰的前奏。坐鎮沙洲指揮玄影衛西北負責人趙四成功的曹仁貴的視線吸引在東面,自從於闐內亂之象日益明顯曹仁貴對於東面的擔心也越來越大,而隨着萬毅高調出現在鎖陽城,更加讓曹仁貴心煩意亂。雖然天策軍到目前爲止只有高斯繼的前鋒出鎖陽城在邊境駐紮,但是西北伊州那邊回鶻人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新年之後回鶻人派遣了好幾股小隊人馬試圖試探天策軍的虛實都被高斯繼摧枯拉朽一般掃滅,這樣一來伊州對於天策軍的消息就變得一無所知,等到曹仁貴將自己對於天策軍戰略意圖的判斷通報給安西和高昌兩部回鶻人之後,史從信也順利的說服了李存勖將手中沙陀人最後的本錢,史建瑭麾下三萬精騎從交河城撤出,參與了這場改變西域整個局勢的大戰。不過史從信是選擇讓史建瑭走交河城南下穿越大漠東部綠洲進入崑崙山北部,然後進入石城地區和曹仁貴匯合,合力應對天策軍的威脅。而與此同時回鶻大本營兩部也商量出最終的對策。這種基於曹仁貴對於天策軍動向判斷制定的計劃也幾乎全部在沙洲天策軍西征大本營的預料之內。

不過此時不管是鎖陽城的萬毅還是在沙洲坐鎮的王厚純和趙四,眼睛都沒有放在回鶻和曹仁貴身上,幾乎所有西征軍高層都在盯着于闐。此時的于闐境內幾乎所有的矛盾都開始逐漸的激化,從而被擺上檯面然後撕破臉皮。李啓明和悟心之間原本還打算商談一次,將兩人之間的恩怨控制在可控範圍之內,但是秦空這個于闐局勢動盪的最大幕後黑手卻在兩人會面之前成功的挑動了于闐城內軍隊的叛亂。雖然這場叛亂最終被鎮壓,但是卻讓李啓明徹底對悟心失去了耐心,兩人不歡而散之後李啓明立即派兵捉拿悟心,並且開始在軍政兩系之中清洗當年留下來的心向悟心的舊部。這樣一來於闐的人心和軍心徹底打亂,事實上如果不是李啓明之前派遣了三萬多人的軍隊繞道疏勒參加反唐聯盟對天策軍的戰爭,只怕此刻於闐國內的局勢更加複雜。

而李啓明幾乎是剛剛出手就迎來了悟心的反擊,首先是派去捉拿悟心的御林軍被比摩寺的和尚趕了出來,在於闐雖然王權至高無上,但是並不是不可挑戰的,至少佛教就有這樣的實力,只不過在過去佛教一直都是在王權之下選擇沉默而已。而這一次卻全面爆發,雙方差點在比摩寺山門之前展開血拼。捉拿悟心鎩羽而歸讓李啓明徹底明白了自己地位隨時都可以被對方顛覆,所以一怒之下開始不問青紅皁白屠殺悟心的信徒,剎那間舉起的屠刀讓整個于闐國內都沉浸在血色之中。比摩寺隨後幾乎被于闐御林軍徹底覆滅,這座于闐境內聞名遐邇的名寺古剎沒有等來佛祖的庇護反而因爲悟心的緣故而徹底湮滅。

被秦空提前帶走的悟心聽聞比摩寺的慘劇之後也放聲大哭,開始含着血淚召集自己的舊部準備起事推翻李啓明。不過對於秦空悟心卻不知道該怎麼去面對,對方從一開始就準備攪亂于闐的局勢,從而爲天策軍謀利,但是自己最後卻還是和他合作了,這是不是符合佛家的精神?

不過秦空卻沒有理會悟心,反而命令龍組的人協助蘇小虎將被李啓明圍剿的部分悟心的親信將領救了出來,藉以增強悟心的實力。這樣一來的結果就是雙方一時之間反倒是沒有大規模的衝突,李啓明全面搜索圍剿悟心的舊部,而悟心則依靠着秦空搭救出來的這部分將領開始逐漸的收攏了部分隊伍,並且依靠着于闐佛界的支持,悟心的實力發展迅速,各大佛寺在此輪對悟心的支持當中也讓秦空了解到他們隱藏的實力,不論是麾下的民衆短時間內組織起來的義軍還是提供的糧草財富和足夠武裝五六萬人的兵器,甚至秦空還看到了有佛教僧衆擡出來了當年安西軍使用的大型牀弩。這下讓秦空更加明白李玄清爲何一心一意要在沙洲等地實施抑制宗教的辦法,光是佛教一家就足有這樣強大的實力,動則可以拿出匹敵一個國家的財富武裝軍隊對抗政權。這如何不能夠讓秦空心驚?

不過隨着自己佈置的局勢一步步引爆,秦空心裡的擔憂卻在一步步加強,馬上就到約定好的一個月期限了,趙四發過來的關於援軍的消息卻彷彿泥牛入海杳無音信,如果一旦于闐局勢失控天策軍沒有足夠的干預手段難保不會招來四周敵人的覬覦。至少如果曹仁貴反應速度夠快的就能夠在東線天策軍壓過來之前率領全軍進入于闐然後來一個雀佔鳩巢,哪怕是和李啓明合作逼迫李啓明讓出部分于闐領土也好過在播仙鎮客居。更何況這些天早就知道于闐內鬥而變得虎視眈眈的西南邊境的薩法爾王朝大軍。

“薛洋他們不會真的在路上遇到什麼麻煩了吧?你們有沒有和吐蕃那邊的玄影衛暗衛通過消息?”秦空不自覺的開始詢問身邊的親衛。後者見到自己這位往日裡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好不動聲色的上司此時臉色的變化急忙回道:“三天前的消息,那邊暗衛的兄弟並沒有消息傳來,但是他們已經在第三兵團的必經之路上等待,並且派出了禿鷹去探查,如果有什麼消息會第一時間通知我們的。”

“只怕是來不及了。如果第三兵團順利抵達暗衛的接應地點那麼依照他們的行軍速度此時應該是在翻越大山,一旦翻過蔥嶺南部的大山那麼就會被我們的人發現,那麼他們那邊的消息也就變得無足輕重了。事到如今咱們也不能一點應急手段都不做。你去通知飛鷹旅的蘇大統領就說我有要事讓他緊急來一趟,同時命令龍組成員給我盯住李啓明,必要的時候等我命令,實在不行一不做二不休我們直接幹掉他。”說到這裡秦空的臉上閃現出一絲猙獰之色。

身邊的親衛轉身去傳令,但是秦空卻開始翻開地圖開始認真琢磨應對之策。如果第三兵團不能夠按時抵達那麼于闐這邊的局勢就必須要做到隨時收發,那麼李啓明的性命就變得異常重要。秦空已經想好了如果薛洋不能夠按時抵達,那就讓龍組的人殺掉李啓明,然後扶持李啓明的兒子上位,從而達到控制李啓明這一系人馬。只是這樣一來的話悟心就成了天策軍的對手了。不過玄影衛行事就沒有任何顧忌,昔日的朋友變成敵人對於秦空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只要大唐帝國能夠在於闐取得決定性的統治地位,那麼他個人而言沒有任何事情是不能做的。

只是或許秦空不知道的是,此時的薛洋已經抵達了預定的地點,只不過和預想當中出現的不一樣,此時的薛洋麪前出現了一大股吐蕃人,近一個月的艱苦征程第三兵團這一路上光顧着和自然環境作鬥爭了,此時忽然出現大股敵人讓很多士兵一時之間都沒反應過來。

“薛洋,看樣子上次在沙洲被打散的吐蕃僱傭兵把咱們當成他們的搶劫對象了。”在一旁的彪子問了問前來接應的暗衛之後苦笑道:“不過這股僱傭兵很奇怪他們之前在沙洲被拓跋將軍打散了,而且其主力也都被殲滅了,這纔多長時間怎麼又聚集了這麼多人?看樣子這人數絕對不低於一萬人以上啊。”

“只怕這未必就是僱傭軍啊,兄長,咱們打掉這股吐蕃人然後率軍進入于闐吧。”薛洋微一沉吟搖搖頭,對於這股人馬的身份顯然有所懷疑,但是此時也不是糾結這個的時候,所以直接和徐英準備上手滅掉這股來路不明的吐蕃僱傭軍。

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
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