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

公元891年七月初一,天策府發佈全民公告,宣告天策軍北線兩場大戰的戰果,號召天策府全體民衆萬衆一心支援前線,早日實現全國統一,讓百姓安居樂業。傳媒集團爲此發佈特別專刊,長篇報道此次大戰的詳細經過並附載立功將士的心聲,並且用了特大號字振奮人心:天佑大唐,漢軍威武。

一時之間長安城的大街小巷開始到處都是“天佑大唐,漢軍威武”的吶喊聲,各省區也都第一時間發佈了同一消息,傳達前線大捷的消息。

這一切都讓中國北方歷經了百年戰亂之後第一次傳來漢軍擊敗外地收復失地的消息,從天策府政策中受益的廣大百姓再次恢復了盛唐時代的血性和熱情,不僅僅自發走上街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統一大業,而且時隔幾年之後的募兵處再次被百姓包圍,讓這些原本都陸續拆遷的留守人員哭笑不得。

岑天時領銜的民政部趁着民心士氣被大捷調動,迅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刺激工商業發展,擴建交通等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公共事業的發展等等,並且讓財政部聯合錢莊發佈大唐統一債券,首次將統一戰爭帶到了每一個百姓面前,這種特別的戰爭債券讓早已習慣天策府發佈債券的老區百姓習以爲常,紛紛自掏腰包購買,並且逢人便說自己支持了天策軍的戰爭。不過在幾個新區百姓除了新奇之外,尚且沒有多少能力購買。

不過祁紅和殷紅林對此早有預料,對於新區的百姓他們更多的是讓他們瞭解天策府的政策和之前任何一個時代的不同,沒有特別的預期。而隨着全區工商業的蓬勃發展,在工商業發展的時候必然帶來更多的變化,也在一點一點撬動着這些地方陳舊的觀念。

長安大本營利用北線大捷做足了文章的時候陳凡卻已經在草原和塔希分手,後者屯兵陰山以北等待民政部官員前來接收草原事宜,並且震懾附近的大小部落。而陳凡則率領其他部隊開始南歸,各部接到集團軍總部的命令之後各自迴歸幽州,休整補充之後進入南線,劃歸中原指揮部指揮。

而徐天翔等得知陳凡的大隊人馬開始歸建之後立即將手上的機動兵力也就是薛洋本部人馬派往西線劃歸萬毅指揮。薛洋成了名副其實的救火隊長。不過他本人倒是沒什麼意見,中原指揮部手下的兵力太多,打起仗來基本上也都是大兵團的正規戰,薛洋的特長也施展不開。所以接到調令之後和王厚純作別之後立即啓程趕赴陝州和萬毅匯合。

伴隨着天策軍主力南歸,整個天策軍南線的戰事也都開始飛速調整,前期的戰略也開始調整,各部隊紛紛接到命令,開始調整防線和防區,整合兵馬。

天策軍的調整也帶動了宣武軍這邊緊急做出反應,此時的謝瞳已經抵達前線開始親自佈置。敬翔犧牲以後這些事情牽扯了謝瞳和鄭璠大部分精力,在這種頂級的戰略設計面前宣武軍的其他謀士還是沒辦法頂替敬翔的位置。面對這種狀況朱全忠也是無可奈何,頂級謀士不是說找就能找到的,尤其是這種時候,戰前的謀劃佈局可能比戰役開始後的執行更加重要。只不過讓朱全忠奇怪的是,對面的天策軍成軍時間更短,大部分將領都是從草莽之間倉促崛起的,而且按照他們的編制根本就沒有謀士一說,那麼天策軍的戰略規劃和佈局到底是怎麼完成的?難道李玄清一個人就能夠頂替自己這邊的一幫智囊團?

這些問題朱全忠想不明白,但是此時卻沒有一個人能夠顧得上他。謝瞳抵達德州之後面對這一生死關頭已經是全力以赴,根本不會理會這些戰場之外的事情。而鄭璠最近已經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暗中和朱全忠的兒子朱友珪抓緊時間佈置。朱全忠這個皇帝面對這種情況也插不上手只能暗自鬱悶。

在和葛存周、康懷英以及鄭璠等軍中大將謀士連續三天不眠不休謀劃之後,謝瞳也終於敲定了宣武軍的戰略方陣,稟報朱全忠之後召開行營作戰會議。

謝瞳的方案還是集中在北線,將南線圍剿楊行密的部隊抽調回來加強東部齊州和棣州方向,率先在東部地區打開局面,大軍雲集德州和魏州前線,以對抗即將開始的惡戰。簡而言之就是北線東部以攻爲守,西線則是主力以守爲攻,迫使天策軍在東西兩部分分開使用兵力,以支線率先取得優勢逆轉整個局勢的發展。

至於南線的佈置,在抽調回主力部隊之後,謝瞳的打算是立即冊封孫儒,讓他出兵南線和楊行密爭奪揚州,減輕宣武軍南線的壓力。同時派遣潛伏人員秘密策動淮南境內的其他小勢力爭奪淮南地區主導權,擾亂朱全忠的視線。

朱全忠和謝瞳的這種部署是典型的將北方的戰線人爲的分成兩部分,以東線的局部攻勢來帶動北方戰線的勝利,南線抽調的兵力加強康懷英之後如果突然出擊必然在東部形成局部優勢,在天策軍反應過來之前拿下東部屏障——滄州。

謝瞳的計劃得到了葛存周和康懷英等一衆將領的支持。戰役打到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可以謀劃的餘地了,雙方的實力基本上都已經擺在檯面上。朱全忠爲了康懷英的攻擊突然性,將謝瞳準備的黑火藥製作的炸藥包全部調集過去,準備來一個突然襲擊。

順便說一下其實炸藥包這種東西在火藥被製作出來之後就不是什麼大秘密,製作炸藥包的程序實在是太簡單不過了,依靠鄭璠的能力這點事情基本上沒有任何難度。

謝瞳這邊的計劃緊鑼密鼓的進行,軍隊也隨之進行了極速調動,甚至連朱全忠的使節都迅速從德州出發前往馬儒的駐防地——楚州。朱全忠爲了增加籌碼直接開出了天策大將的頭銜。這讓馬儒十分詫異的同時也在權衡是不是要捲入這場漩渦。

要知道天策上將這個職務自從李世民之後就從來沒有再設立過。因爲按照李淵當時給天策上將的定義,基本上就是開府建衙、可以建立自己的屬官和行政系統,幾乎是等於另立朝廷的含義。之前李玄清的天策大將還是自己依靠實力和宗室的身份搶來的。此時朱全忠爲了吸引馬儒出兵竟然開出了這個史無前例的條件。

馬儒原本是秦宗權的手下,秦宗權在蔡州被朱全忠剿滅之後就一直佔據楚州,在兼併了秦邦彥之後領地擴大不少,而且背靠黃海,背面原本依靠徐州節度使防地日子過得不錯。但是自從朱全忠佔領徐州之後他就緊張起來,緊接着楊行密在淮南地區崛起。等他從驚魂未定之中反應過來,北方兩大諸侯進行角逐更是讓他這種梟雄人物聞到了另類的意思。北方的爭端一旦分出勝負必然形成一個前所未有的龐大勢力,這股勢力接下來的動作必然是奪取唐室江山,一統天下。所以這段時間他一直在考慮自己的退路,現在朱全忠送上來的大蛋糕也給了他另外一種選擇,那就是接收這個蛋糕出兵攻打淮南,如果能夠拿下淮南那麼即使北方分出勝負也肯定會妥善安置自己。

所以思慮再三之後馬儒答應了朱全忠的條件,出兵淮南,攻打揚州,從背後襲擊楊行密。說起來這也是馬儒的私心在作祟,攻擊揚州能夠調動楊行密兵馬回援,同時也爲自己拓展地盤做準備。因爲按照馬儒的計算,楊行密從潁州撤兵回到揚州的這段時間自己起碼可以拿下揚州和附近的潤州等地。

公元891年七月初十,在楊行密的前鋒已經拿下潁州的時候,馬儒率軍從楚州出發忽然出現在揚州地界,襲擊駐守揚州的淮南軍隊。不過這個消息顯然被提前泄露出去,揚州守軍雖然和馬儒預料的一樣不多,但是卻顯然是早有防備,急切之中並沒有拿下,反而被對付的求援信使將消息帶了出去。

其實在馬儒出兵的時候身在潁州的楊行密已經得到了消息,玄影衛淮南分部的負責人就是李繼鵬,因爲北方戰事的開展,淮南和金陵等地的玄影衛全部交給了他,在探知朱全忠派人前往楚州之後李繼鵬猜測對付一定會結盟對付南線的楊行密,所以一邊通知楊行密的同時一邊將馬儒出兵揚州的消息散佈給揚州守將。其實對於揚州李繼鵬也只是猜測,所以在散佈這個消息的同時飛鴿傳書給楊行密讓他做好馬儒出兵干預潁州的準備。

不過就在楊行密這邊緊急商議軍情的時候玄影衛總部的命令也來了,讓他立即和楊行密協商將兵馬撤回淮南,在天策軍和宣武軍北方大戰的時候徹底統一淮南地區,如果可以相機收復楚州。

這個命令讓楊行密打消了所有的顧慮,讓李神福率領淮南軍精銳率先回援揚州,自己率領剩餘人馬隨後跟到。這樣一來南線的隱患也被解除,李繼鵬得到命令之後開始啓動玄影衛爲楊行密提供情報支持。馬儒在揚州附近的動態也流水般呈現在楊行密面前,面對這種縝密的情報蒐集和傳送方式,楊行密在驚奇的同時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也首次將自己淮南軍內部的事情放開限制對李繼鵬開放。楊行密的轉變讓李繼鵬也猜到了對方的心思,兩人在行軍之時倒是交心不少。

此時遠在長安大本營的胡小四在收到李繼鵬的消息之後立即報請李玄清之後給中原指揮部發布命令,將南線的基本情況全部傳送給徐天翔。而得知了南線的變化之後,徐天翔也開始調整北線的兵力。不過和謝瞳的利用局部優勢帶動全局的想法不同,徐天翔這邊可是打算全軍出擊,將宣武軍在北線的兵力一網打盡,最不濟也是拖住其主力讓萬毅拿下東都,然後兵鋒直逼汴州。

不過也有人有不同意見,王厚純對於這種橫掃千軍的戰法顯然不太認同,他認爲應該集中使用兵力,在萬毅那邊作爲偏師之後主力部隊應該在海軍策應之下從景州出發直取德州,逼迫朱全忠在德州地區和天策軍主力進行決戰,從而形成一個大會戰,一戰分出勝負。

楊天成沒有料到的是一項善於打奇戰巧戰的王厚純這一次會堅持打正規戰,倒是很詫異。但是隨即就知道了王厚純的心思,一戰打掉宣武軍的主力必然極大的加速戰爭進程,從而節省軍力掃蕩整個長江以北勢力。

“厚純,依謝瞳的智慧,他肯定會將突破口選擇你的防區,如果集中兵力到時候咱們從景州出發必然面臨對方劇城而守,派奇兵攻佔滄州,從而切斷咱們再黃河以南最大的橋頭堡,咱們該如何應對?”先期回來的侯勇不太認同王厚純的想法。

“捨得捨得,有舍纔有得啊。別說咱們肯定能守得住滄州,就算爲了大局放棄滄州那又如何?海軍處可以控制運河和黃河,咱們要越過黃河基本上沒有任何阻礙,那麼在德州決戰有什麼不好?德州是朱全忠行營所在地,咱們主力南下滄州必然逼迫朱全忠放棄滄州攻擊計劃,這樣也能夠起到支援滄州的作用。”王厚純搖搖頭道:“北線主力南歸咱們的兵力比朱全忠多出近二十萬,那麼在戰爭的主動權方面就一定不要被對方牽着鼻子走,什麼時候打,在那裡打應該由我們說了算。”

王厚純的話讓徐天翔點了點頭,打斷侯勇的後續話語道:“我支持厚純的建議,咱們將陳凡的北線兵馬集中到景州前線,然後順着運河抵達德州,逼迫朱全忠提前進入決戰狀態。咱們幾十萬大軍足夠一戰吃掉對方的所有人馬。”頓了一下繼續道:“即使對方逐步後撤分散我們的人馬了不起也就是現在的局面。而且隨着戰役進入宣武軍境內,咱們每攻克一座城池也就會爲統一中原打下一份基礎。”

他這麼一說其他人也就沒有多少意見了,中原指揮部的三巨頭達成一致之後迅速開始通知陳凡抽調兵馬進入深州開始做預備調動。而王厚純在會議之後也緊急趕回滄州,以八個步兵營的兵力守備滄州,並且爲了應對宣武軍的攻擊,主動放棄了滄州附近的其他地區,將兵力集中在滄州附近,以李天一爲主將,執行攻勢防禦,後續相機調動其他部隊。

而主力在之前中原中線部隊的基礎上增加北線集團軍的大部分騎兵隊伍,合計兵馬三十萬,擇機通過景州進入宣武軍地界。而且爲了加強前線的情報強度,胡小四也將趙四抽調過來隨指揮部行動,確保這場曠世大戰能夠取得勝利。

徐天翔定好計劃之後派人極速將作戰計劃送到長安大本營,同時開始做預備調動。之前肆虐運河的郭崇韜的海軍處三艘兵艦也接到命令北上準備執行掩護部隊進軍的命令。

兩軍前後定下作戰計劃,並且不約而同的開始調動部隊開始執行各自的部署。而遠在驪山的李玄清收到徐天翔發來的計劃之後朝着胡小四點點頭,後者臉上也是跟着一笑,身後的劉璇轉身開始走進驪山臨時辦公點,草擬命令。

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
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