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

天啓十一年七月初,李玄清一家再次從長安啓程一路北上去往豐州。這一次李玄清的目的不爲其他,而是專程去實施錢莊改革試點的。巧兮通過大半個月的時間巧兮已經朝豐州調集了大約五億唐幣,已經佔到了皇室資產集團流動資金的一半左右。這麼大規模的資金跨區域調動,巧兮也是費了不少力氣,這其中還是殷紅林那邊一路開綠燈的緣故,所以李玄清纔會深感目前的錢莊制度必須進一步改革,使其能夠能夠加快資金流轉速度,只有資金流轉速度加快,商業貿易的流通速度纔會加快,商業發展加快連帶着以此爲發展突破口的工農業纔會跟着發展。所以在殷紅林那邊着手整頓錢莊總部,建立後世的中央銀行的時候,巧兮這邊親自指導建立錢莊試點也就是李玄清親筆題寫的“大唐工商銀行”開始悄然在豐州這個龍興之地掛牌成立。

“大哥哥,你這個工商銀行名字取的,實在是,是不是有些怨念在裡面啊?”對於李玄清這種惡作劇一般的做法巧兮也很無奈,但是最終卻沒多說什麼,反倒是直接將這個名字掛了上去,畢竟“工商”兩個字還是很貼合目前帝國的現狀,在目前這種內外局勢以及發展現狀的時候,能夠將工業規模建立健全的同時還能夠快速擴張,這已經非常難得了。而此時擴張工業的時候還需要對外進行封鎖,那麼就意味着很大一部分的工業產成品在當前一段時間內無法出口換取市場和資金。按照李玄清的計劃和設想,必須等到國內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才能夠放開目前的這些限制,只不過目前的困難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技術基礎還沒有達到,而且基礎科學更是纔剛剛踏上門檻,甚至就目前而言,蒸汽機爲基礎建立起來的工業基礎正是處在積極向上的時代,最起碼數十年之內這種現象都無法改變。

“大哥哥這是我擬定的工商銀行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你看一看有沒有什麼問題。”巧兮在火車上的時候抽出這段時間她和慕容飛雪擬定的工商銀行的各項制度擺在李玄清面前笑道:“不管怎麼樣,至少我們先把架子搭起來,有了第一家,以後纔會有第二家。”巧兮倒是對於前景很樂觀,沒有李玄清想得那麼多,“工商銀行現在豐州開展起來,然後在北方工業帶各地進行鋪設網點,先期建立北方的金融圈,然後逐步往南擴張,這樣就沒有多大問題了。”

李玄清聽到巧兮的話也是壓下心頭諸多念頭,接過這些制度仔細看了起來,說起來巧兮的這些制度除了一些貼合目前的形勢之外基本上是將後世的那一套制度全部搬了過來,不過不知道是巧兮故意的還是別的原因,後世那些令所有人無奈的霸王條款被巧兮一一刪改過來,變得更加公平公正,甚至在某些時候看起來要溫和得多。

這一次來豐州雖然是進行錢莊試點,但是因爲工商銀行由皇室主持經營管理,所以算得上是私事,所以李玄清並沒有帶其他官員隨行,所以一家三口之外更多的還是隨行的皇室資產集團在長安的各位人才。所以一行人下了火車之後立即在豐州皇室製造集團總部的負責人接待之後,慕容飛雪立即召集當地已經先期抵達的人手,和張強一起佈置工商銀行開張事宜,第二天殷紅林那邊的命令也抵達豐州,豐州錢莊將在工商銀行開張之後退出日常營業,所有業務和資料也將全部移交給工商銀行,與此同時大部分的營業人員也開始轉移到工商銀行名下,只保留相關的管理人員參與擬定中央銀行這樣的管理機構機制。這樣一來的話涉及到的變動千頭萬緒,所以李玄清不僅僅需要及時出面協調,還需要張強和慕容飛雪出手將其中的各個關節一一打通,各主力商家也需要提前通知,並且擬定好文告,準備在開業之後進行發佈。

這樣一來花費了整個一個多月的時間也就是到了天啓十一年八月中旬的時候煥然一新的工商銀行終於到了開業的時候,豐州布政使府大小官員幾乎全部到場,而豐州工商界和民間各界人士都一起匯聚豐州工商銀行總部門口,見證了這場金融界的革新,工商銀行開業當天更是被豐州的媒體報刊公開報道,隨即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遍整個北方,工商銀行這個名字和背後的背景也迅速被衆人知曉,雖然大家不明白這樣做的目的到底是爲什麼,但是李玄清和大唐皇室在豐州本身就有着崇高的人望,所以雖然大唐錢莊那邊被掛上了中央銀行的名頭並且暫時不再對外營業,但是所有業務業務轉移到工商銀行之後衆人並沒有有什麼意外之處,反而覺得理所當然。這一場平穩交接之後,巧兮開始親自指導工商銀行的工作,李玄清則把精力放到了指導改名的中央銀行進行金融管理試點。這樣一來整個豐州境內金融圈的改革正式開始,民間成立的大量的典當和私人借貸錢莊被通知即日起所有接到通知的公司必須去新成立的中央銀行報道接受央行和商業部的雙重管理,並且在長安的財政部和大唐錢莊總部也聯合發佈通知,八月底之前帝國境內所有此類公司必須接受當地錢莊分部的管理和指導,並且由當地錢莊分部對於審查合格的企業發放金融經營許可證,凡是沒有金融經營許可證的企業必須限期關閉,否則的話會則會被強制取消。

而在這份緊急通知讓帝國各地紛紛詫異的時候,大唐錢莊總部發布殷紅林簽署的命令,即日起大唐錢莊及其各地分部一律更名爲大唐帝國中央銀行。這也是爲進一步深化錢莊改革起了一個頭。隨後張建忠也開始以內閣首相的命令傳訊帝國各省布政使府,要求各地政府衙門必須無條件配合好中央銀行的這一輪改革,不得在其中設置任何障礙,並且派出了專門的工作組趕赴各地進行實地督導。

這樣一來結合前面豐州那邊工商銀行的掛牌營業,部分見識敏銳的人士開始反應過來了,因爲親身經歷了豐州那邊的工商銀行開業的人都知道這其中隱藏的奧秘所在。在中央銀行從實際業務當中抽身之後,改名之後的銀行金融系統開始變得更加簡潔,資金流轉的速度也變得更加快捷,這樣一來必然給原本就火爆無比的商業發展再次添加一把火。而中央銀行擺脫了這種基礎業務之後也必然能夠將目前的全部精力都放在管理上面,而因爲存款準備金制度和唐必發行權在手,中央銀行反倒是對於下屬的銀行管理起來更加直接和便利。

這些在李玄清坐鎮豐州進行試點,殷紅林等在長安按照李玄清傳回來的成效發佈最新的命令之後整個大唐的金融系統開始逐漸變得逐漸明晰,甚至就在大家都以爲帝國各地的錢莊分部都開始轉變爲工商銀行網點的時候,長安那邊和已經開始往回趕的李玄清都在思考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在這一後面添加另外一個。不過這個想法李玄清暫時是顧不上了,而且就算是顧得上李玄清也不打算插手這件事,有些事情自己起了頭之後後續的事情就靠殷紅林他本人的反應了。不過這件事在李玄清和巧兮等人返回長安的時候殷紅林也敲開了財政部的大門,和祁宏開始商議後續的事宜。祁宏對於金融沒有殷紅林那樣有天賦,但是基本的原則還是知道的,所以在殷紅林提議之後也陷入了沉思,不過隨即就想到了另外一個辦法。

“紅林,你說皇后娘娘此次是以財政部和皇室的名義合股開設工商銀行,那麼我們能不能換一個辦法,仍然以財政部的名義再添加其他商家,這樣也可以組建一個銀行個體嘛。只不過不能向工商銀行那樣將營運權和管理權移交給私人家族,必須由財政部派人組建。”祁宏沉思半晌之後想到了這個辦法點點頭道:“就是這個辦法,我想皇上應該也有這個想法,只不過之前沒有明說,否則的話不會在說錢莊改革的時候突然讓我將負責管理國營資產的部門單獨列出來組建國有資產管理總公司統一管理,看樣子就是爲了今日此舉的。”

“皇上有這意思嗎?之前皇上不是還說金融涉及到帝國經濟發展的大局,不能隨意讓私人家族插手此事,否則的話遲早會被人利用進而掌控帝國經濟命脈的嗎?”殷紅林在金融這方面天賦非凡,但是對於政治和其他方面的才能卻乏善可陳,所以一直之間沒反應過來。

“你呀,算了,我來跟你說清楚,讓私人家族參與進來,但是銀行的股權必須由財政部占主導地位,這樣他們也只能有建議權然後每年坐等分得其中的紅利而已。沒有其他的作用,而且此舉雖然有財政部作爲主導,但是日常的銀行的管理卻由你和央行去負責,而你現在可是從財政部分家,平起平坐了,其中必然會相互牽制從而無法做大。”祁宏對於殷紅林有點無奈,只能出言點明,“所以這件事我需要提前去找慕容,然後先期讓商業部甚至是高崇民去探探路,看看有哪些家族有資格參與此事。”

“好吧,還是老部長好啊,否則的話就算是我反應過來了卻想不到辦法。”殷紅林苦笑道:“我這就回去寫條陳,然後上報內閣首相和皇上,工商兩部那邊還要老部長幫我協調一二。”殷紅林這邊從祁宏討到主意之後立即回去開始撰寫條文,準備將自己的設想和剛剛祁宏的談話也整理了出來一起加了進去,雖然祁宏那邊分析的很對,自己也很贊同,但是這麼大的事情,甚至關乎到李玄清當初制定的金融系統原則,他不敢有絲毫大意。

“大哥哥,你這是在猜測紅林那邊的想法啊?”李玄清回到長安之後開始琢磨下一階段自己的想法,旁邊巧兮給他端了杯茶笑道。

“頂多就是找六大家族內的一個家族入主而已,最有可能的就是慕容家,看樣子紅林那個呆子也有開竅的一天嘛。”李玄清隨口笑道。

“不過這樣一來的話爲了均衡原則考慮豈不是要成立六家銀行?加上咱們的工商銀行那就是七家了,這樣一來的話豈不是分散了原本就緊張的資源?”巧兮皺着眉頭道。

“巧兮你想多了,有一就有二,但是有二卻未必一定要有三,況且這三什麼時候有還不是紅林說了算?他雖然是個呆子,但是對於金融這件事他可是比任何人都要有天賦,如果在後世他肯定比我們更加專業。”李玄清搖搖頭笑道:“所以慕容家開頭之後基本的競爭局面就已經形成,所以在第三家遲遲不落地之後這些人都會明白的。再說了我也沒想過全部都用國營的名義來組建帝國的銀行,總要留點空間給私人家族,只有這樣帝國金融才能夠在不斷競爭中趨於公平公正。”

“後世的商業銀行對嗎?”巧兮嫣然一笑,李玄清的心思她自然是明白,所以點點頭也跟着笑了,果不其然來自後世的見識讓兩人不論是在見解還是辦法上比起這個時代的人都要高出不止一籌。

“飛雪什麼時候回來?”李玄清和巧兮聊了一會之後問道。他們兩人趕回來的時候慕容飛雪還留在豐州,工商銀行那邊雖然已經穩定,但是皇室資產集團在豐州還有一些事情正好趁着此次趕來豐州一併處理完畢,還有就是皇室在納什建造的烏樑素海行宮此次也需要對外開放,所以慕容飛雪也要趕過去一趟。

巧兮故意颳着自己的俏臉道:“喲喲喲,這才幾天沒見大哥哥就想飛雪姐姐啦?哼哼,巧兮可是吃醋了。”說完之後自己也笑了,搖搖頭道:“只怕三五天之內回不來,大哥哥的意思是讓姐姐提前回一趟慕容家,讓慕容大哥那邊有個心理準備是嗎?說的也是,自從上次事件之後慕容大哥聽說都在祠堂跪了整整三天三夜呢,是該安撫一下才好。”

“內閣那邊應該會和慕容溝通的。”李玄清拉着巧兮走出長慶殿笑道:“等她回來再說。”

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四十七章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
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四十七章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