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

“大哥哥,岑先生他們來了,在長明殿那邊,咱們過去吧。”一大早李玄清就在忙來忙去的,直到巧兮過來的時候才發現都快到中午了。

“正好,這兩天我整理了一下這些資料,巧兮你幫我看看到時候。”李玄清將手中的一大疊寫滿字的資料遞給巧兮兩人邊走邊道。

巧兮好奇的笑道:“大哥哥你這都忙了三天了就是忙着這些嗎?我來看看啊,千年家族?不會是那些大家族的材料吧?”

兩人朝着長明殿走了過去,巧兮邊看邊蹙眉道:“關隴門閥這一塊基本上已經快消亡的差不多了,而且事實上太原府那邊經過沙陀人的入駐現在也已經看不到大家族的身影了。類似於宇文大哥他們其實也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宇文家了。重點還是永嘉年以後南渡的江南大族,和安史之亂之後遷居江南的大家族。他們人數衆多而且分佈也很廣,纔是我們需要重點對付的。”

“是啊,這些家族當中很多可是傳承上古,歷經千年而不衰,其影響力太大了。”李玄清點點頭道:“我查了一下洛陽這邊的典籍和玄影衛歷年來發回來的報告,但是就這些估計還是不全,還有很多咱們都不知道的巨鱷沒有浮出水面。”

“皇上,皇后。”兩人邊走邊說很快就到了長明殿。長明殿是東都洛陽皇宮的主體,也是唐時皇帝在洛陽的主要辦公地點,昭宗皇帝到洛陽之後朱全忠專門修繕了所以保存的比較完好。此時岑天時和徐天翔已經等着李玄清了。

不過李玄清沒有去正殿,而是帶着岑天時等來到偏殿東暖閣,幾人坐下之後巧兮吩咐門外的宮女去沏茶,幾人傳閱了一下李玄清整理的材料。

“皇上的意思是鎮壓這些千年大家族?”岑天時將手中的材料遞給徐天翔問道:“只是他們在江南盤踞數百年,各方勢力是盤根錯節要想根除難度太大,咱們貿然下手只怕是容易失去民心啊。”

“我倒是不這麼認爲。失去的估計也只是那些豪門勢力而已。只不過岑先生說的也是他們勢力盤根錯節上下勾連。幸虧咱們是在北方起家,主要高層身世都比較清白,否則的話咱們估計都沒辦法應對。”徐天翔搖搖頭不過也是苦笑連連。

“先生,二哥。其實江南的世家大族在政治上的主要是以文士爲主,取得官位從而形成一個集團。這也應該就是唐初和中期江南文士集團的主要出處吧?”巧兮這時候插話道:“只是咱們上位之後一舉將之前的科舉給端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公務員制度,從教材到施政理念全部都和這個時代不一樣,等於是徹底推翻了千年來儒家學而優則仕的這種觀念,這樣一來這些文士集團就沒有優勢了。而且隨着教育部推行的學歷制度逐漸完善和教育體系的全面鋪開,江南文士集團在政治上面臨一個巨大的斷層,而且北方各區逐年推行義務教育制度,等於是斷了知識文化壟斷的念頭,這是挖了文士集團的根基,他們肯定會不依不饒的。”

“要想實現普世的價值觀和讓底層百姓從社會發展中獲益,從而得到一個相對公平的晉升通道,這種壟斷必須徹底打破。咱們現在是亂世,亂世有一個好處就是所有的規則的豎立都是通過兵權來建立的,以暴力手段強行推行我們的理念和價值觀。”李玄清接過巧兮的話茬道:“所以江南的改革必須要加大力度,務必讓這片繁華地區納入帝國的正統當中。”

岑天時對此倒是意見不大,只是對於李玄清所說的暴力手段有點遲疑,所以微一沉吟道:“皇上的意思是打算軍管,以軍隊來推行改革?”

李玄清點點頭道:“不錯,就是軍管,人選我都已經找好了。讓玄影衛的李繼鵬退役轉入地方,任警衛部副部長兼任東南軍管區按察使,去執行改革任務,內閣挑選人手輔助。軍管結束以後再將東南地區劃省歸建。”

岑天時一聽到李繼鵬的名字頓時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了,感情李玄清是想讓李繼鵬將在四川的那一套拿出來,頓時苦笑道:“皇上,這樣一來這幫文人必然要口誅筆伐咱們新生的帝國了。”

“沒關係,反正軍隊乾的就是暴力,先生的內閣到時候接手的時候多點懷柔手段,人心就撫平了。再說等到土地改革一結束咱們就可以徹底獲得下層百姓的支持,區區文人集團不在話下。”徐天翔倒是無所謂,對於這些千年家族可是沒有一點敬畏之心。

“這樣吧,我讓楊秋到時候去金陵負責配合李繼鵬,協助他完成各項任務如何?”岑天時微一沉吟點頭道:“其實江南文士集團由來已久,早在本朝初年就已經和關隴門閥以及山東寒門集團並稱三大勢力。只是在武周到玄宗年間,由於大力推行科舉考試以及不間斷的政策打壓,前兩者基本消亡,但是文士集團卻生存下來,其勢力和範圍也在不斷壯大,天寶年間中原甚至都被這種倚靠科舉考試的勢力所覆蓋。只是安史之亂以後藩鎮割據興起,文士在戰亂年間失去了其權力倚靠,所以纔會沒落,但是在江南一帶即使藩鎮節度使也需要倚靠這些文人來治理其領地。”

“咱們第一步還是要做好土地改革,他們的經濟基礎,只有剝奪了世家大族的土地纔會迫使其從根本上脫離剝削階層,也使得其他百姓能夠在物質上和這些家族站在一條水平線上。”李玄清對於這段歷史這幾天瞭解的也比較多所以忍不住感慨道。

“大哥哥,其實還有一個補充辦法。”巧兮想了想道:“等到土地改革之後讓徐大哥他們五大豪商聯手開拓江南市場,一方面打壓這些家族在工商業上面的壟斷,一方面也是給他們帶一個頭,看看咱們這邊的商人是如何做生意,如何處理政商關係,也算是給他們一個融入社會主流的機會。”

“皇上,我覺得巧兮的這個辦法好。畢竟這些大家族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在政治上我們不能讓步,必須確保帝國建國初衷不能變,但是在經濟上還是要想辦法讓他們融入進來的。這也符合帝國兼收幷蓄,包容開放的特色。”岑天時對於巧兮的這個辦法點頭不已。

“這也也好。你讓楊秋到時候和李繼鵬商議着來吧。”李玄清點了點頭。其實江南那邊的情況在他和巧兮看來就是經濟上世家大族壟斷,政治上文人集團把持的局面,要想扭轉經濟上先要廢除其統治根基,然後迫使其參與到新興的工商業發展當中,從而被社會熔爐徹底熔鍊。巧兮的建議實際上就是後面這一步。

“這樣吧,讓楊秋來洛陽一趟,有些事情我要親自交代他,剛好李繼鵬那邊在處理完玄影衛的事情之後也要回洛陽,讓他們在洛陽碰面吧。”李玄清想來想去還是打算親自叮囑,這件事涉及到整個江南地區,幾乎就是現在帝國版圖的半壁江山了,不能不慎重。

岑天時點點頭,對於李玄清的擔心他也是心中有數,正要起身告辭門外親衛匆匆走進來遞過來一份情報。

“皇上,北線開動了。”徐天翔接過掃了一眼道:“陳凡那邊打算於五月底開始發動北線戰役。”

李玄清聞言拍了拍手笑道:“好了,正好有地方稀釋江南的人口了。去告訴楊易此次江南戰役的所有俘虜連同家眷到時會全部遷到北地,屯墾戌邊。內閣和後勤部要在東北新建二十個以上的大型國營農場。”

“大哥哥不妨到時會將這些大家族打散部分也放到東北,那裡氣候嚴寒估計長時間都需要軍管,這樣一來不出十年就可以完成人口布局,減輕江南土地少而人口稠密的現實。”巧兮的話讓李玄清忽然想起後世那個著名的“上山下鄉”運動,可以說這也是改變社會階層的一個好機會。

不過巧兮的這個辦法卻讓岑天時一陣皺眉,他自然能夠感覺到巧兮的辦法能夠在短期內帶來的好處,但是這種遷徙人口無異於是發配這些大家族,而且在分散打亂之後進入軍管區,等於直接抹殺了這些人的所有政治前途。軍管區和地方行政區可不一樣,很多政策法規都不需要完善,完全是以軍法來代替政務,可以想象以後的東北必將面臨着多民族混合雜居的局面,而李玄清遷徙的這部分漢人還要不自覺的承擔着漢化其他少數民族的歷史重擔,這讓岑天時隱隱然有些不忍。

岑天時臉色的變化自然逃不過其他三人的眼睛,巧兮見到李玄清點頭頓時笑道:“先生也不要將東北看作是不毛之地,那裡是名副其實的寶地,如果經營得好不會比江南差的,而且我和大哥哥保證,那裡將來必然是帝國重工業的核心地區,所以內閣不妨到時候也提前佈局一下。我的造船廠已經去遼東地區考察了,如果估計不錯會興建一個超大型的造船廠,並且大哥哥也決定將天津的鐵路想辦法延伸到遼東。”

“寶地?”岑天時看了一眼李玄清,見到他也點頭不已頓時來了興趣,連帶着之前的不忍神色也沒了笑道:“我也還有點積蓄,要不回頭巧兮也算我一股,我也投資投資造船廠如何?將來退休了也能給家裡留點家底。”

“算了,咱們幾個暫時也沒事,南線由天成他們盯着,等交代完楊秋他們,咱們一起動身北上吧,去實地看看。到時候陳凡在前面大戰,咱們在後面考察如何。”李玄清笑道。

李玄清的話讓徐天翔和岑天時都哈哈大笑,徐天翔瞟了巧兮一眼笑道:“嫂子帶着小天啓去是不是路途太顛簸了,要不要給你找個伴?”

李玄清還沒等他說完就白了他一眼,擺擺手道:“行啦,你的心思我還不知道嗎?先生到時候讓楊秋將伏瑤也帶到洛陽,這樣你就不寂寞了。”

“他呀,死要面子活受罪,上次我去給他提親,人家楊秋都一口應承了,這傢伙半途反悔,說想要自己解決。結果到現在爲止還在磨磨蹭蹭。我看不行我去幫天成提親算了,藩鎮我覺得天成也很不錯,成熟穩重。”岑天時的話讓徐天翔滿腦門黑線直冒,差點當着李玄清夫婦的面和首相大人對掐。

幾人嬉笑了一會之後岑天時站起身來告辭,準備去找徐寧研究一下河南和中原兩地的運輸事宜,並且安排兩地協調準備重修運河和山東一起將幽州地區的那種標準延續下來,順便和河關那一塊打好招呼,隨着帝國領土的逐步收復,河關稅務也需要相應調整,這些事情自己來了正好一起解決。還要抽空看看各省在錢莊、稅務等方面落實的如何。

徐天翔則和李玄清留在洛陽皇宮應對南北兩線戰事。大本營的萬毅也接到命令來洛陽坐鎮,總參大本營也暫時從長安轉移到洛陽。不過相對於南線的逐步開打,北線陳凡的準備時間就長了許多,前段時間南線物資吃緊,將原本用於北線的錢糧物資全部通過運河南調,長洛鐵路通車之後才逐步從洛陽轉運,被挪用的物資也在逐步恢復。

可以說這場大戰後勤部以及以及逐漸成長的四家運輸公司纔是關鍵。其中徐興夏的運河航運公司和慕容家的北方運輸公司利用後勤部海量的運輸任務在衆多的小公司中脫穎而出,迅速成長爲跨地區的大型專業運輸公司。

“大哥哥,張大哥說造船廠馬上準備上馬一款新式軍艦,按照尺寸計算估計排水量有一千噸以上,咱們提前去看看。”巧兮走進長明殿搖了搖手中的報紙道。

“一千噸?看來徐興夏的扶桑之行有希望了。”李玄清點點頭笑道:“天翔你去問問海軍有沒有軍艦或者船隻,咱們過幾天就北上。”

“一千噸?”徐天翔也來了興致,笑道:“這麼大的船我也要去看看。說起來我這個大參謀長還沒見過軍艦呢,說出去都有點丟人,天天還去指揮郭崇韜,要不看看這傢伙該笑話我了。”

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
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