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

李玄清帶人連夜從太原府撤出,回到城外和親衛營匯合。李飛雪笑道:“主公,我這大戲還沒開始呢,怎麼突然之間就要撤了?”

“撤?怎麼撤?好不容易把李存進的人馬都調了回來,這時候撤可不是什麼好事。”胡小四翹着二郎腿在帥帳裡邊晃悠邊道:“飛雪,你現在到底有多少人馬?”

“三萬五千人,怎麼啦?”李飛雪一時搞不清楚這傢伙什麼意思,吶吶的答道。

李玄清聞言卻是點點頭笑道:“三萬五千人省着點用也足夠了。這樣飛雪,你留下一萬五千人在太原府繼續佯裝攻城,而且不能被別人看出來。小四,馬上調動太原府附近的玄影衛暗衛人員給我全力截殺太原府和城外的所有聯繫。剩餘的兩萬人秘密集合隨我去會會李存進。”

“主公,李存進此時回援定然人數不會少,你就兩萬人是不是有點懸啊?萬一沒有堵住對方,那我們豈不是前功盡棄?”李飛雪瞬間明白了李玄清什麼意思,但是這個一向膽大包天的部將卻有點擔心李玄清的處境,“臨行之前參謀長可是再三交代不讓主公犯險的。”

“放心吧,我有辦法對付李存進,你有空還是想想你那點人手怎麼不被對方看出來吧。太原府的守將雖然不是什麼有能力之人,但是也不是傻子,這種瞞天過海之計要是被看出來可就什麼都玩不好了。”李玄清瞪了對方一眼,對着身邊也站起身來的胡小四道:“你是跟我走還是留在這?”

“我還是跟着主公吧,這樣飛雪也能安心一點。順便還可以看看這個李存進到底有什麼本事。反正太原府這邊只要僞裝的好也沒什麼事,我把彪子留了下來,這傢伙擅長這個,到時候可以派上用場。”胡小四拍着李飛雪的肩膀笑道:“你放心吧,主公交給我保證沒事。”

“好了,讓親衛營集合,現在天色已晚,剛好利於出城。小虎,讓飛鷹旅在前面探路,咱們今晚就去打他一個措手不及。”李玄清整理好戎裝,伸手抓起放在案几上的承影劍道。

幾人出帥帳的時候親衛營的兩萬人馬已經整裝待發了,蘇小虎帶着自己的飛鷹旅充當李玄清的戌衛隊站在最前面。見李玄清出來急忙整裝行禮卻被後者一把攔住了,“小虎,馬上帶飛鷹旅跟隨玄影衛行動,探明李存進此刻的動向急速回報。”

看着蘇小虎帶人出了大營,李玄清也翻身上馬帶着這些人消失在夜色中。李飛雪站在原地呆了一會也忽然想起了什麼,急忙召集剩下的將領在帥帳議事,打算利用今晚做點文章。

“小四,李存進是從哪裡回軍的?”黑暗中這支軍隊只有寥寥的火把照亮前面的道路,李玄清任由玉獅子自行尋找到路跟上前方的軍隊,問道。

“鎮州方向,現在應該在翻越太行山。他們沙陀人的行軍路線應該是打算從太行井陘過來,因爲是腹地行軍,而且沒有料到我們會和他正面相對,所以幾乎沒什麼防備,玄影衛的人幾乎是全程跟蹤。”胡小四想都沒想就直接回答道:“主公,咱們進入太行山以後騎兵的作用其實不大了,要怎麼偷襲?要不要就留在原地以逸待勞?”

李玄清一邊在思索井陘地區的地形,一邊答道:“我們的騎兵作用不大,對方不也一樣?比步兵沙陀人可不是咱們的對手。親衛營可是上馬是騎兵,下馬是步兵的。而且我打算實驗一種新戰術,你讓玄影衛的人給我把前方所有的險要地勢全部劃出來,給李存進來一個千層紙和***戰術。”

“啥玩意?”黑暗中胡小四聽到李玄清的話差點把舌頭咬出來,這個年代雖然沒有東北二人轉,但是***光是想想就知道什麼意思,但是他正打算要問,卻見到前面一彪人馬快速過來。

此時李玄清的人馬還沒有進入太行山脈,而是從太原府出發往太行山的路上,這還是汾河平原的地界,所以騎兵奔馳速度非常快。只見這一彪人馬來到李玄清身邊道:“啓稟主公,統領,李存進的人馬已經過了井陘縣城,距離此地大概還有四天路程。”

“對方回來多少人?”胡小四最關心對方的人數,急忙問道。

這名暗衛躬身答道:“對方人數不少,目前到達井陘縣城的已經在五萬人上下,後續還有人馬跟進。”

“老天,太原府的那幫傢伙到底跟李存進說了什麼?怪我,當初應該打劫對方的信使,給書信掉個包的。”胡小四一拍腦袋懊惱道:“主公,現在怎麼辦?咱們兩萬人,典型的打不過對方啊。”

李玄清微一沉吟道:“你們馬上去前軍找到飛鷹旅統領然後帶着他們去尋找李存進,讓飛鷹旅想辦法拖住對方的步伐。小四讓親衛營的副都統率大軍隨後,咱們率領三千人的前鋒加快速度趕到井陘。”交代完這些之後李玄清將胡小四仍在原地調動兵馬,自己帶着百信等兩百多的戌衛隊追上了飛鷹旅,急速趕往井陘。

太行山自古以來就是山西東出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秦末時期韓信就是經過井陘等地東出太行打通了打擊項羽的第二條道路,爲劉邦的大漢王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此刻李玄清選擇的道路正好就是當初韓信東出太行的道路。

有了玄影衛在前引路,李玄清和飛鷹旅的速度頓時快了起來,在叢山峻嶺之間找到一條條羊腸小路,而且在確認了前面沒有敵人之後也放心的點起了無數的火把,看得見路速度自然就快了起來。所以到了天亮的時候,飛鷹旅已經脫離大部隊上百里路程,按照玄影衛的估計最遲晚上就能達到井陘,如果加上李存進也在相向而行,估計中午時分就能在前方相遇。李玄清對着地圖研究了一下之後,決定在對方抵達井陘的西出口的時候攔截住對方。

其實太行山井陘地區是一條條東西向的陘澗,是太行山地區著名的軍事重鎮,東部和東南部與鹿泉、元氏、贊皇三縣毗連,西部和西南部同山西省盂縣、平定、昔陽三縣接壤。而李玄清打算在西部剛出井陘的孟縣地區攔住李存進。按照玄影衛的描述,在孟縣地區山勢陡峭易守難攻,而且山勢起伏較大,易埋伏的地區很多,這樣自己設計的千層紙和***戰術才能湊效。

想到這裡李玄清遣人讓後續的胡小四加快速度,自己則是和蘇小虎飛速趕往孟縣,尋找地方進行埋伏。

不過等到李玄清抵達孟縣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來的居然是後世娘子關故地,只不過此時娘子關尚且不存在,但是其險峻的地形卻已經存在於世了。抵達此地之後玄影衛的消息也陸續傳來,李存進的人馬也已經走出了井陘,即將抵達這裡。

由於時間緊迫,加上李玄清現在手上的人馬滿打滿算也不滿千人,所以想都沒多想直接將原地收拾一下,進入僞裝,利用周圍的地形準備先打一下子。

這地方的地勢非常奇怪,山路是從兩山之間穿越而過,而且山勢也不高,不過對比一下其他山峰,其實是整體海拔提高了,所以看起來顯得不高而已。

偷襲這種事情飛鷹旅做得太多了,所以蘇小虎指揮的飛鷹旅做起來簡直嫺熟之極,不僅在短時間內僞裝好自己,還指揮手下搬來很多大石頭,隨意的擺在了自己僞裝陣地附近,準備利用大石堵住山下的道路。

李玄清讓百信等人跟着飛鷹旅增加一點實戰經驗,在這羣兵王面前,天策軍普通的士兵只有當學生的份,何況百信這些從來沒上過戰場的娃娃兵?而蘇小虎顯然也明白了李玄清的意思,開始邊佈置邊教授這些從戰場上總結出來的經驗。

而伴隨着李存進的人馬越來越近,玄影衛的彙報也越來越快,最近的情報顯示李存進的人馬已經抵達隘口邊上,估計也就一盞茶時分也就到了。而這個時候蘇小虎的佈置也已經全部完成,靜靜等待對方的到來。

“小虎,待會不要貪多,放過去幾千人之後馬上堵住道路,小四的人馬已經朝這邊趕來了,估計半個時辰左右也就到了,你們只要堵住半個時辰就算完成任務,咱們的任務不是要一口吃掉對方,要一點一點的消耗對手。”趁着還有點時間李玄清開始給蘇小虎灌輸後世游擊戰的思想。

“主公放心,我明白,這個事情以前在草原經常幹。”蘇小虎打了個手勢。

而就在李玄清這邊打算打李存進一個措手不及的時候,河中府的戰場雙方也已經進入了最後的時間,雙方的人馬開始陸續集結完畢,一場大戰就此展開。

“天成,這晉軍怎麼已經恢復過來了?之前情報不是還說李克用氣的砸了自己的帥帳嗎?”鐵良見到對方的中軍已經佈置完畢,有點莫名其妙,策馬來到楊天成身邊問道。

楊天成白了一眼對方,沒好氣道:“你管他爲什麼恢復,這都什麼時候了還關心這事情。趕緊的回到你的崗位,重騎營可是此次中軍的主力,你可別大意,陣型佈置的怎麼樣了?”

“你放心吧,五萬人的重騎營保證能夠給對方衝的七零八落。我覺得應該把重騎營放在第一序列,你怎麼在前面擺了兩個步兵營?天一的兩萬人馬怎麼可能擋得住對方的集團衝鋒?”鐵良顯然對於楊天成把自己放在第二序列不滿,嘟嘟囔囔道。

“天翔讓天一他們試驗一種新式武器,所以需要步兵營配合,你以爲我想讓步兵上前去抗對方的騎兵啊?”楊天成趕緊一把將對方推走,開始眺望對方的軍陣。

李克用的中軍帥旗已經升了起來,高高飄揚的王旗看起來倒是很威武,但是在天策軍這羣基本上不打自己帥旗的軍隊面前卻沒什麼作用,後者模仿的是後世軍隊的做法,軍中主旗全部是清一色的天策軍團龍明黃旗,副旗也只是各自的營旗,看不出來有什麼其他的。

李克用此時擺出的是魚麗陣的陣型,看樣子是對自己的兵力很滿意,這估計是沙陀人入主幷州以後最大規模的集結兵力,幾乎將自己的老底子全部帶了出來,所以中軍和前軍加起來超過了十幾萬,兩側安排了四萬人的騎兵拱衛側翼。

“嗣源,你和嗣勳率前軍衝鋒,存審引兵在後,其他人交給德威指揮,給我拿下對方中軍。”李克用獨目眺望了天策軍的陣勢一會開始下達了攻擊命令,對於他來說基本上不存在自己防守對方進攻的節奏,沙陀騎兵從來都是掌握着戰場主動權的,所以他理所當然的開始下達了攻擊命令。

不得不說十幾萬騎兵衝鋒起來那個陣勢真的太龐大了,即使李嗣源等人的前軍只是出動了五萬人的規模,但是依然是一動念之間地動山搖,空氣都被這股凝重的氣息震得發顫。

“李克用臺自以爲是了,這種戰術真當我們是吃素的?”前軍的楊天成見到衝鋒人數的規模露出了笑容,右手一揮,戰鼓隊開始傳令,軍陣最前方的步兵大隊開始了動作,一排火把開始點燃,並伴隨着後續嘹亮的傳令聲開始了準備。

“讓你們這幫子混蛋嚐嚐地老鼠的味道。”李天一見到對方的騎兵瞬間越過兩軍的中間線,冷冷一笑,開始命令點火。

只見一剎那間,幾乎就在後方弩炮傳令發射的同時,天策軍的前方陣地上忽然冒出了無數的火舌,吞吐着火星飛速朝着晉軍衝鋒隊而去。

這一刻註定凝固在後世的史籍上,一種新式的武器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並且伴隨着戰爭持續了千年。

不過此時的操刀者李天一併沒有覺得這種武器有多厲害,甚至就連始作俑者李玄清都沒有太過於在意自己“發明”的武器在河中戰場有着什麼樣的表現。此時的他也馬上進入一場大戰,一場不同於以往戰爭的打法,一種後世共和國初期最流行的戰術在這時候不經意間被總結出來,開始在戰場發揮作用,並給了幷州戰場乃至天策軍一號計劃釜底抽薪的作用,直接讓對手的後方變成了前方。

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
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