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

李玄清率領親衛營在幷州腹地和李存進打的難解難分的時候,河中方向,天策軍和晉軍的大戰也在公元889年八月底正式爆發。

李克用的的前鋒五萬精銳騎兵在李嗣源和李嗣勳的率領下朝着天策軍大陣瘋狂的衝了過去,因爲騎兵衝鋒的距離,李克用的軍陣其實離天策軍中間隔了好幾里路,這樣也方便騎兵加速。只不過誰也不知道,就是這中間幾里路的緣故,多少沙陀騎兵葬身在一種莫名其妙的爆炸聲中。

幾乎就在沙陀人準備衝鋒的時候,天策軍最前沿的兩個步兵營在李天一的指揮下早已經準備好了一切,就在對方衝出本陣對着天策軍而來的時候李天一也陡然下令,前面一拍手持火把的士兵開始點燃引線,頓時間這片兩軍陣前的空地上忽然冒出了無數的帶着火星的火線。

這些火線蔓延朝着進軍而去,包括天策軍士兵在內誰也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只有後勤部派來指導的幾個技術人員搓着雙手,興奮的盯着前方越來越近的敵軍騎兵。

火星蔓延的速度很快,幾乎就在晉軍騎兵衝上來的時候這些火星也基本上燃燒完畢,但是並沒有出現什麼異狀,事實上這些火星晉軍士兵也看見了,原本還是硬着頭皮衝上來的,但是見到火光熄滅沒有預想中的事情發生,這些排頭兵頓時放下了心,嚎叫着衝向天策軍,很多人還拿起了弓箭準備放箭。

“轟隆隆”就在李天一差異的準備回頭揪住那幾個技術員質問到底怎麼回事的時候,已經被晉軍騎兵踩踏過的地方忽然間原地暴起一陣陣巨大的煙塵,伴隨而來的驚天爆炸讓所有人都合不攏嘴,黑紅色的火球沖天而起,爆炸四周的所有人都被瞬間掀上天空,猶如飛絮一般四散而落。

而一開始的這一聲爆炸之後就如同天策軍剛剛出來的煙花一般,黑紅色的火球猶如蘑菇一般詭異之極的種滿了這片區域,一瞬間感覺這片天地都翻覆了,李嗣源等人的前鋒部隊瞬間被炸的蕩然無存,在這種莫名的暴力武器面前,傳統的騎兵根本就沒有辦法應對,甚至根本來不及反應。

“哈哈,果然不愧是主公發明的武器,把剩下的引線全部點着,弓箭手給我玩命的射箭,不能讓弩炮部隊搶了我們的風頭。”這一幕讓李天一哈哈大笑,在所有人都呆滯的時候下達了命令。頓時間除了後方弩炮大隊不斷掠過的弩箭之外,兩個步兵營幾千名弓箭手也迅速拿起弓箭加入了這場射擊狂歡。

不過讓李天一感到意外的是後續的引線雖然被點着但是效果卻不怎麼好,很多引線燃燒殆盡之後並沒有出現預想當中的爆炸,這也是第一代“地雷”的弱點之一了。但是李天一此時卻無心去管這些了,隨着自己手下的弓箭手開始彎弓搭箭,一片密密麻麻的箭矢瞬間遮蔽天空,烏蓬蓬的箭雨瞬間遮住了天空上的亮光。繼剛纔的爆炸之後,這些尚未回過神來的晉軍士兵再次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而晉軍前鋒的遭遇也被中軍的李克用等人看在眼裡,但是誰也沒辦法解釋這一切到底是爲什麼。看着身邊衆將慘白的臉色,李克用也無心去詢問什麼,自己都沒想明白,問了也是白問。所以只是讓傳令兵速速傳令,命令李嗣源火速帶領後續人馬衝過去,現在爆炸聲已經漸漸平息,雖然戰場已經一片狼藉,甚至這些濃煙都遮蔽住了雙方的視線,但是並不妨礙騎兵的衝鋒。只要衝過去,倚靠沙陀人的騎射本事和騎兵的衝擊力,區區步兵根本無法應對。

晉軍中軍的號角聲也讓前方還在安撫督促那些滿地亂跑的騎兵的李嗣源和李嗣勳兩人明白,必須結束這種場面,否則光憑對方的箭矢就夠自己受的。二人彼此交換了一下眼神,李嗣源瞬間帶着已經漸漸安靜下來的剩餘人馬衝了上去,李嗣勳則負責繼續攔截那些因爲戰馬受驚而漫無目的滿場亂轉的騎兵。

不過這樣一來,用於衝鋒的騎兵人數瞬間下降了一大半,李嗣源匆匆集結的兵力只有不到兩萬人,在雙方几十萬人的龐大戰場之上,兩萬人的騎兵實在是看不過去。原本想動用重騎營的楊天成想了想都放下了手中的令旗,轉而讓李天一自行應付。

“弓箭手持續射擊,長槍手上前,結方陣,豎塔盾。”李天一瞬間明白了楊天成的心思,立即命令手下的兩個步兵營開始佈陣,弓箭手在後排迅速集結成兩個彎月形的陣地,繼續打擊對方。而剩餘的一萬多人組成兩個方陣,上千面塔盾豎起,將方陣圍得嚴嚴實實,與此同時,長槍手已經做好準備,在刀盾手的掩護下隨時突出大陣接戰。

這種烏龜殼一般的方陣也是靈武軍當年對付騎兵的一整套方法之一,這大半年以來,軍事學院將之前的戰法基本普及到了天策軍所有的中高層將領,步兵打騎兵歷來都是漢民族引以爲傲也是無可奈何的辦法之一。

李嗣源的騎兵沿途雖然時不時的被對付的箭雨射倒一大片,但是畢竟騎兵衝鋒的速度已經拉了起來,就不是弓箭手能夠對付的了的,所以飛速穿過兩軍陣前,一下子撞進了李天一的方陣之中。只見瞬間兩個方陣前方的塔盾就陸續被這種蠻力硬生生的撞破,突進來的騎兵在撞到第一排塔盾之後也迅速被後方的長槍手刺穿倒地,而後備人手也迅速擡起前方夥伴身邊的塔盾就地防禦。刀盾手拼命舉起手中的盾牌掩護長槍手在塔盾的縫隙之中突刺對方。

而此時大軍後方的弩炮部隊也開始調整射距,將主要精力全部集中在對方部隊的中部,力圖減少對方衝擊的持續力度。這種調整和步兵營的弓箭手恰恰相反,李天一的弓箭手此時卻拼命的朝着對方突進來的地方投射箭矢,協助步兵大隊打擊對手,減少防守帶來的壓力和傷亡。只見兩個半月形陣地的弓箭手一瞬間就射出了密密麻麻的箭矢,將已經擠進來的晉軍士兵射成了刺蝟。

李天一此刻也已經集中了手下最精銳的四千人,開始兵分兩都,從左右兩翼斜插晉軍的衝鋒陣型,將前線的晉軍徹底截成兩段。

這樣一來,李嗣源的騎兵威力瞬間大減,雖然天策軍士兵的傷亡也隨之上漲,但是卻有效的阻攔住對方的衝擊,騎兵一旦沒有了速度,在步兵從中基本上就是一個個活靶子,根本沒有靈活的步兵有戰鬥力。而且在方陣阻攔住對方的衝鋒勢頭之後,長槍手和刀盾手也開始越陣而出,開始逆衝對方陣型。

而此時李嗣源也發現了自己犯的錯誤,在兵力沒有全部集結完畢的時候就強行衝鋒,沒有料到對方在大陣前方佈置了足足兩萬人的步兵大隊,加上後方遠距離支援的射擊大隊,自己的騎兵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總不能拿騎兵和對方步兵一比一打消耗吧。

不過在看到後方揚起的煙塵李嗣源頓時放下心來,李嗣勳已經將剩下的部隊集結完畢了,這樣加起來自己至少還有四萬人,這第一波衝鋒還是可以打一下的,至於自己突進去之後的援兵問題,李嗣源根本沒有考慮,在後方有周德威的情況下,只要戰局發生一絲絲改變,他一定能夠覺察到。

不過李嗣勳的到來天策軍這邊也一早就發現了。只見前軍的號旗和戰鼓也在更換頻率,一直在等待的鐵良會心一笑,招呼自己的士兵翻身上馬,開始準備衝鋒。

而身處前線的李天一此時也逐漸收攏兵力,率領親衛隊親自斷後,將已經突出去的人馬全部招呼回方陣,並且傳令弓箭手部隊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將戰場交給後方部隊。

李天一的撤退和李嗣勳的到來幾乎就發生在一瞬間,兩軍的前軍主將飛快的插身而過,開始完成各自的第二階段部署。相對於李嗣源和李嗣勳喝軍一處兵力士氣大漲,李天一這邊撤退的時候就不那麼好看了,弓箭手強行擋住了對方的貼身糾纏之後所有步兵開始邊打邊撤,朝着大軍左翼退去。無論什麼時候撤退都沒有辦法做到乾脆漂亮,不過好在步兵營的人早就知道結果,一時倒也沒有太多的遺憾,只是看着中間整裝待發的重騎營臉色複雜,既希望隊友幫自己找回場子,又想着自己待會還能上戰場結果這些該死的沙陀人。

中軍的鐵良很明白李天一的怨念,但是這傢伙卻瀟灑之極的甩了一下自己的長披風,不理會李天一咬牙切齒的眼神,將手中的特質鐵槍端平,臉色也漸漸的變得肅穆無比。而伴隨着他的動作,他身後整整五萬名重騎營將士排成五排,和他一般的神色。

而隨着步兵營全部撤出戰場,重騎營的真面目也全部暴露在對方面前。這些正在追趕李天一的晉軍騎兵忽然被一種奇怪的震動驚住了,整齊而又清脆,甚至帶着一種難以言明的厚重和絕望的震動從大地傳來。當他們朝前望去的時候,前方忽然出現了一排排密密麻麻身着黑色衣甲的騎兵緩緩的朝着自己衝了過來。這些聲音就是這些奇怪的騎兵發出的。

“該死,這是天策軍的重甲騎兵,嗣源馬上讓德威派兵支援。咱們快快撤出對方陣地。”李嗣勳第一時間發現了重騎營的真面目急忙對着身邊的李嗣源吼道。

重騎兵對於自己這種輕騎兵意味着什麼李嗣源可是一點也不比李嗣勳理解的少,當下再不遲疑急速催動牛角號向後方彙報這裡的異狀。但是此時此刻已經來不及了,重騎營的速度雖然比起輕騎兵慢得多,但是這麼長時間的加速,這種速度也逐漸快了起來,而且要命的是李嗣源和李嗣勳已經衝進了天策軍的大陣之中,此刻根本無法立即撤退。

“立即撤退,能跑一個算一個。嗣勳,我來斷後,你馬上撤。”李嗣源甚至來不及多說什麼,直接帶着身邊的一萬多人朝着重騎營衝了過去,希望自己能夠給李嗣勳爭得一點時間。

“現在想跑,未必有那麼容易吧。”楊天成哪還不明白李嗣源的打算,不過自從重騎營出現之後,關於這類兵種的優缺點天策軍演練了幾百次了,怎麼可能沒有後手?當下號旗再次變動,前方的軍陣也跟着再次發生變化,李天一率領自己手下的步兵營再次從左翼衝出,而右翼此時也不知何時間冒出一羣步兵,爲首之人正是陳宇。

兩部合計四萬人的步兵出現在戰場上一下子將進軍前鋒部隊的撤退道路徹底堵死,而且兩人合力,一部向內收縮準備和重騎營圍殲對手,另一部朝外防禦,準備和援兵對峙。

被楊天成雪藏到現在的重騎營一上戰場就瞬間改變了敵我的戰場平衡,這一切變化太快了,而李克用的錯誤佈局也給了這場戰爭蒙上了一層奇怪的色彩。不過此時李嗣源的通報求援還是被對方後續人馬收到了,而且天策軍步兵忽然衝上戰場也給了中軍的周德威一個警覺,幾乎就在接到求援信號的一瞬間開始調動中軍大隊人馬準備開出戰場投入決戰。

而李嗣源的求援信號也被李克用知曉,對於李嗣源這麼快就求援李克用實在是不理解,在他看來光憑步兵李嗣源的前鋒五萬騎兵基本上已經可以橫掃對方了,怎麼可能求援呢。

“主上,對方很可能將重騎兵派上了戰場,否則嗣源不可能抵擋不住的。”見到李克用還在猶豫,周德威趕緊將自己的猜測說了出來,同時疊聲道:“主上,對方雪藏重騎營目的就是想一口吃掉我前鋒部隊,現在嗣源他們處境不妙,還請主上馬上發兵,遲則生變。”

李克用一聽到重騎兵臉色也變了,對於玩了一輩子騎兵衝鋒的他來說,騎兵兵種的優劣可謂是再熟悉不過了。所以急忙點頭讓周德威去前方調兵支援。

只是此刻重騎營已經和李嗣源接上了頭,這種殺戮利器一旦開始豈是輕易就能停得下來的?

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年計劃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
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年計劃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