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

大唐帝國在長安的大典在隨後的時間內飛速傳到各地,天策軍轄區內自然是百姓歡呼雀躍,慶祝新帝國的誕生。但是其他地方卻籠罩在一片愁雲之中。長江南岸的各地藩鎮此刻是人心離散,割據勢力都在籌劃自己的出路在哪。有人嘗試和北方的新帝國進行接觸的,更多的還是想着如何擺脫威脅。

不過帝國高層顯然沒有將這些變化放在眼中,反而將主要精力放到了中原地區的經濟發展當中,在長安召開布政使會議之後,工商部和財政部以及大唐錢莊幾個部門在隨後不久開始陸續抽調大批人手進駐這幾個省份開始協助進行改革。而萬事之首的農業部甚至是部長王靖宇親赴洛陽,坐鎮指揮進行土地改革,中原各省駐軍也開始陸續接到天策府指令協助各省區進行土地改革。新改名的大唐土地法開始火速下發各省各州,宣讀帝國土地政策。

陸續到任的布政使在組建了自己的班底之後也開始以農業農田爲突破口,下達命令準備改革。中原大地雖然歷經戰火,但是由於多爲平原地帶,土地遼闊,地主人數衆多,即使玄影衛在宣武軍時代就佈置無數,但是對於數量廣大的土地階層來說依舊是不佔多數,新的土地政策下達之後一片譁然,許多人連夜集中個州府衙門企圖說服當地官員抵制變革。這場爲期半個多月的鬥爭也顯示着中原地區土地政策實施的難度和改革的複雜性。

如果是之前岑天時可能還會考慮是不是逐步推進,但是此時大唐帝國已經手握整個北方半壁江山,勢力如日中天。對於這種和國策直接抗衡的現象卻讓新任首相暴怒之下直接下達內閣一號令,命令中原各區務必在月底之內開始啓動土地法。隨後律法院也開始抽調其他各區人手進入各省組成臨時律法院。在所有的準備工作到位之後,天策軍接到天策府和各省布政使衙門的聯合指令,要求駐軍全部開拔各地以武力鎮壓土地改革中的反抗勢力,爲首之人送交律法院審判,敢於違抗者殺無赦。

帶着殺氣的命令傳到各駐軍手中之後,這些往日裡看起來人畜無害的軍隊開始展示出自己血腥的一面,按照各區衙門的名單直接開始上門抓人,部分開始配合當地民政官員現場進行丈量土地,然後分配給當地百姓,領到土地的百姓也隨即落籍爲民,重新發放戶籍。這一變化幾乎在中原各地同時展開,數以千計不願意交出土地的大小地主被抓,隨後被送到各省治所接收律法院的審判。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中,凡是被抓的地主全部抄家,家產罰沒,其本人還要面臨數月到數年不等的勞役處罰。可以說是幾乎一夜之間中原地區哀聲遍野,失去了土地的地主和家人不甘心失敗,開始衝擊各地衙門,阻撓正常的辦公秩序,再次被抓。

而那些大地主雖然數量最少但是手中的土地卻最集中,僅僅汴州一地的舊日大地主張氏一族和衛家在中原的主脈手中就有數十萬頃上等良田,面對中原布政使衙門的通告是置若罔聞企圖倚靠手中的私兵對抗官府,卻沒想到碰上了楊易親自坐鎮的國民警衛隊的圍剿。面對着這難得的實戰機會,楊易幾乎是沒有任何思考直接調集了集中在汴州等地集訓的國民警衛隊三個營參與戰鬥,並隨即調來附近的天策軍正規軍,兩方合力之下一天的時間內打破張家烏堡,將爲首作亂的張家家主在內的二十七人全部斬殺,張氏一族凡是和叛亂沾邊的直接處決,剩餘分支人員也全部移交給律法院,俘虜私兵立即責令加入戰俘隊拉到黃河邊去修河堤。

張氏一族被幹淨利落的斬落馬下,給了這些大小地主極大地震懾,在改革進入十月月底的時候,終於迎來了轉機,最難啃的中原、徐州兩省陸續傳來好消息,得到土地之後的底層百姓自發走上街頭,聲援天策軍和帝國官方的舉動,加入到這場改革當中,無數企圖隱藏矇混過關的地主被重新抓了出來,順帶還牽連出十幾名刺史級官員,下層的官員更多。而隨後的律法院第一時間審判這些涉事官員,嚴懲之下所有人都戰戰兢兢,再也不敢在血淋淋的屠刀下投機倒把,改革由此轉入最後階段。

由於帝國土地法規定的人均耕地不得超過十五畝,所以中原部分地區人口密集的村落和城鎮也開始了遷徙,將部分人口遷到幽州等地重新分配。而且這場運動也首次將城鎮和農村人口分開處理,農村人口分配土地,城鎮人口則開始轉化爲專業的工人和商人等。工商部在前期玄影衛提供的名單中選取了幾百家開明地主,說服他們和從其他地區而來的豪商一起開始了工商業發展運動,開始佈置中原地區發展規劃大綱中的具體步驟。

內閣這一次農工齊舉的辦法也顯示着內閣在國家治理方面手段的逐漸成熟,開始合理分配農業人口和工商業人口的配比,爲下一步工商業發展提供足夠的勞動力資源。

不過這場以農業和土地改革爲起點的中原改革運動持續的時間超過了帝國最高首腦的估計,整整兩個月才基本結束,時間到了十一月底中原各省的邸報傳到長安才顯示各地土地改革完成任務,工商業也開始打開局面,倚靠外地豪商的投資帶動,本地少數開明地主和大資產者逐漸對於大唐帝國政權有了新的認識之後纔開啓了新的發展之路。不過由於時間的延長,也拖累了天策軍的腳步,原本定於年底開始規劃來年計劃的中原戰區索性將計劃放到了年後,保障地方政府完成改革任務,坐鎮鎮壓反抗勢力。

中原改革的彙總政報隨後有內閣傳送給李玄清,身處河中武器試驗場的李玄清看到政報之後點了點頭,放下了心頭的心思,開始認真查看軍方新式武器的裝備試驗情況。

親衛營和直屬營兩支部隊共計十幾萬人在河中已經有好幾個月的時間了,爲的就是爲全軍換裝進行準備,順便試驗實施戰法。

“皇上,這個武器還沒定名呢?要不加個名字?”裝備處的秦耀自從登基大典結束之後就直接帶着技術人員趕到這裡,邊改進邊指導部隊換裝。此時他手裡拿着的赫然就是李玄清盜版過來的火槍。

只不過這一款火槍並不像後世歷史上出現的最初的那種火繩槍之類的前鏜槍,而是類似於當初英國陸軍裝備的第一種制式火槍——伯克式火槍。採用前裝彈,燧石擊發設計,槍身連帶槍托長約三尺一寸,重量約爲十斤左右,可以裝備專門的刺刀。每支槍配備鉛質米尼彈五十發。

“就叫天啓一式步槍吧。”李玄清其實也是第一次見到自己盜版來的這種前裝步槍,掂在手裡試了試,覺得重量還是有點重了,而且口徑也不符合自己的要求,這幾乎合到後世十釐米的口徑了,加上重量,彈丸衝擊帶來的後座力肯定不會小。而且最要命的其實是以目前裝備處的鍛造技藝還無法刻畫膛線,也就是說這支天啓一式步槍其實還是滑膛槍。

“飛雪,你們試驗了這種步槍射程有多遠?後座力有多大?”李玄清微一沉吟問道。

“射程不行,只有四十丈左右的殺傷距離,超過四十丈基本上就沒有足夠的殺傷力了。不過這種彈丸倒是威力很大。後座力也很大,很多士兵打完十發子彈肩膀就不行了,還有部分士兵受傷。”李飛雪手中也拿着一支步槍,苦笑着晃了晃道:“還有就是很多人不習慣這種作戰方式,覺得還不如衝上前去真刀真槍的衝殺過癮,最主要的是不能在馬上作戰。”

李飛雪的一番話讓身邊的秦耀等人尷尬不已,其實李玄清跟他說過關於膛線刻畫的問題,但是裝備處聯合了巧兮的工業集團花了一年的時間還是沒有完成任務,所以臨了也只能用這些滑膛槍來實驗士兵。

“你們裝備處在膛線的問題上有沒有什麼解決方案?”李玄清點點頭,如果光是滑膛槍的話那就沒有必要大規模換裝了。就算是前鏜槍也一定要是線膛槍纔有裝備的價值,否則的話直接給各部隊主將的親衛隊裝備上也就行了,大規模換裝的效果太差,四十丈的射程搞不好還真不是弓箭的對手。

“皇上再給微臣三個月時間,保證解決好膛線問題。”秦耀咬了咬牙道。

“好了,飛雪,向不管這些了,火槍戰術是未來我軍作戰的根本,你們要利用這幾千支火槍好好練習戰術,還有,炮兵營不是已經過來了嘛?要練習好步炮協同戰術,戰場之上充分發揮火炮的優勢。”李玄清朝着李飛雪和一旁的木頭人陸翊道。

其實新式武器如果能夠達到換裝要求的話那麼天策軍就沒有必要繼續擴充軍隊了,六十餘萬人的總兵力加上超越時代的武器別說包打天下就算是包打全球都夠了。時至今日自己苦心建立起來的重工業在軍事領域終於要開花結果了。

打發走李飛雪和陸翊之後,李玄清帶着秦耀邊走邊道:“你們現在究竟卡在什麼地方了?蒸汽機不是已經給你們配備了最大功率的嗎?還帶動不了?”

“不是,皇上,蒸汽機已經夠了,主要是材料的問題。”秦耀搖了搖頭道:“由於火槍的槍管需要的鋼材質量要求非常好,所以刻畫膛線就沒辦法用一般的材料作爲刻刀,裝備處和工業集團試驗了好幾種合金鋼都無法達到要求,刻畫出來的膛線也達不到皇上要求,所以一直沒有完成。”

秦耀的話讓李玄清陡然發現了一個問題,自己一直以來強調的都是實用鋼材的發展,而忽略了這種特種鋼的研製。或者說其他金屬包括工業集團在內目前都沒有什麼成果。

“這倒是一個問題,不過也有補救的辦法。這樣你馬上派人去太行山、五臺山等地去尋找一種名叫金伯利岩的金剛石,用它做刻刀的刀頭應該就可以了。”李玄清向秦耀詳細描述了金剛石的樣子和自己記憶裡儲藏金剛石的幾個地方,讓他馬上帶人去尋找然後開採。秦耀一聽有這個辦法急忙拉着自己身後的幾名技術人員上馬衝了出去,這個問題困擾他好久了,此時聽到有辦法能夠解決哪還顧得了那麼多?

“大哥哥被難倒了?關於硬質合金鋼沒有研製出來還是因爲配方的問題,其實工業集團的實驗室裡鎢錳合金鋼已經研究出一點頭緒了,但是具體的配方還需要一次次試驗才行。咱們的基礎化學沒有建立起來,難度有點大。”巧兮這次也跟過來了,所以聽到兩人的談話走出來安慰李玄清道。

“巧兮咱們明天就回去,一來看看怎麼給工業集團出出點子早點將鎢錳合金鋼製造出來,另外就是想辦法編撰基礎化學知識,然後發放下去,培養專業的化學人才。”李玄清攬過巧兮邊走邊道:“我覺得下半輩子估計天天要做這種事情了。拔苗助長果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啊,正好這次出來時間也很長了,我也有點想寶寶了,咱們明天就回去,我去收拾收拾啊。”巧兮倒是沒有那麼多煩惱,只是有點擔心小天啓。

“環九,去通知陸翊和飛雪,讓他們抓緊時間訓練,最遲三個月,親衛營和直屬營將作爲南下的主力部隊參加收復江南的任務。”

“化學知識?這豈不是要重新制作化學實驗器材?該死的,化學這東西我好像都忘得差不多了。”打發走環九之後李玄清一邊苦惱的撓了撓頭一邊自言自語道。看他這樣子是真的準備直接嫁接前世的化學知識了,不過好像這種事情他們夫婦已經做的很多了。

“看來天啓一式步槍要晚一點才能裝備了。”李玄清聽着耳邊傳來絡繹不絕的槍聲點點頭道。

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
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