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天將軍

“吐蕃大論,你們的新贊普和尺帶珠丹比何如?”

李隆基問恩蘭達扎路恭新任贊普的能力。

“新贊普年幼,只會哭泣,還無法與赤德祖贊相比較!”

恩蘭達扎路恭繼續說低赤松德贊,讓大唐皇帝以爲稚子爲君,平平無奇。

“嗯!那個贊普的舅舅,仲巴傑大論,能不能比得上大論炯桑?”

李隆基點了點頭,又詢問道。

他意外於瑪祥仲巴傑執掌吐蕃朝政,之前他對這個名字聞所未聞。

現還以爲是吐蕃文武大臣皆亡散,才讓瑪祥仲巴傑以赤松德贊舅舅的身份上位。

“大論炯桑是我吐蕃歷史上名列前茅的名相,大論仲巴傑自然無法比較。”

恩蘭達扎路恭爲迎合李隆基的心思說道。

當然,他心底也認爲大論仲巴傑,比不上大論炯桑。

可惜大論炯桑生不逢時,遇到李瑄,最終病亡於雪天戰場。

“如此,吐蕃也未有什麼了,松贊干布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哪怕再有論欽陵出現,也不如我的宰相。以後像西域諸國一樣聽從大唐的指令,吐蕃還是可以長存的。”

李隆基聽到令他心中滿意的話,向恩蘭達扎路恭安撫一句。

“臣遵旨,吐蕃國內漢人的奴隸,已經全部釋放到青海和九曲。今後必不再反。”

恩蘭達扎路恭信誓旦旦地承諾。

“善!”

李隆基飲一杯美酒,很享受此時此刻。

在武街之戰後,吐蕃的大論乞力徐面對大唐的時候,竟還用平等的禮儀。

現在的大論,卻卑躬屈膝。

這是一代君主征服的美妙感覺。

“吐蕃大論,雖大唐已經原諒吐蕃的冒犯,而汝終爲罪過。從明年起,每年十月需爲大唐上貢戰馬一萬匹,牛一萬五千頭,羊十萬只,皮毛一百車。”

李瑄和李隆基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

他直接將每年要上貢的物品告訴恩蘭達扎路恭。

本來李瑄還想讓吐蕃上銅、鐵,仔細想想算了。

吐蕃的柴達木盆地號稱“聚寶盆”,雖吐蕃的鐵產量不錯。

但此次大唐佔領吐蕃三個較大的鐵礦。

李瑄想利用吐蕃,不能將他們逼迫得太急。

此言一出,恩蘭達扎路恭面色大變。

李瑄這是動搖他們吐蕃的根基啊!

別的不說,一萬匹戰馬。

大唐河西、隴右的軍隊將越來越強,此消彼長,他們吐蕃的騎兵將越來越弱。

“啓稟聖人,臣本服從,當竭盡全力。但如此多貢獻,恐吐蕃有心無力啊!”

恩蘭達扎路恭向李隆基一拱手,表示吐蕃無法上貢這麼多馬牛羊。

來的路上,他完全沒想到李瑄會獅子大開口。

“朕微醉,此事與李相討論。”

李隆基將此推脫,讓恩蘭達扎路恭與李瑄商量。

“噔!”

“吐蕃以夏冬牧場制度,從百姓到貴族牧場,再到官屬牧場,養牛馬百萬。吐蕃每年出一萬戰馬綽綽有餘。難道吐蕃還想建立十萬的騎兵,向北寇掠嗎?”

李瑄將酒杯放在案上,故意發出聲響,然後沉聲說道。

酒杯碰案的聲音不大,卻讓恩蘭達扎路恭心中一跳。

李瑄這麼說,代表他從各方面渠道,瞭解過吐蕃的冬夏牧場制度,大概知道吐蕃每年的戰馬產出。

“不敢!吐蕃周圍強敵環飼,吐蕃也需要一些戰馬防禦。”

恩蘭達扎路恭來不及細想,隨意說一個理由。

之前的桀驁不馴,早已被李瑄的銳氣擊碎。

“南詔?西域?天竺?哪個是你們的敵人?聖人懷威,一道詔書,難道還不能使入侵吐蕃者撤退嗎?既已臣服爲藩屬,大唐有義務去保護吐蕃。現一萬匹戰馬都不想付出,看來你們的想法很多。”

李瑄還是步步緊逼地說道。

“牛羊亦多,現吐蕃國內青壯缺失,連耕種良田的奴隸都沒有。如果每年上貢這些牛羊,吐蕃的百姓很可能餓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恩蘭達扎路恭再次找藉口,想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希望大唐的皇帝和宰相能憐憫吐蕃的百姓。

“吐蕃的百姓,亦是聖人的子民。如果真出現饑荒,聖人覈實後,會資助粟麥。你們如實上繳貢品,不要去想那麼多。”李瑄向恩蘭達扎路恭說道,讓他沒有藉口。

饑荒是可能發生的事情。但馬牛羊必須每年一貢。

“唐軍停止在柏海,並非無法再前進,只是念在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份上,再給吐蕃一次機會。瑪祥仲巴傑莫不是想積蓄力量,等待我們漢人朝代‘盛極必衰’?今聖人英明神武,已在爲大唐謀劃萬世,你們肯定等不到這種機會,不想風行草偃接受教化,就必被摧拉枯朽般終結……”

“我言盡於此!”

李瑄的手放在膝前,說話的時候,透露着一種狠厲,臉上也有股子執念。

看似臆斷的話,實際上直透恩蘭達扎路恭的內心深處。

和衆多被猜透內心想法的人一樣,恩蘭達扎路恭一瞬間的慌亂以後,立刻變得畏懼。

心虛的恩蘭達扎路恭想也不想,連忙向李瑄承諾:“吐蕃今後必按時向大唐奉上一萬匹戰馬,一萬五千頭犛牛,十萬頭羊,一百車皮毛……以表吐蕃對大唐的臣服和尊重……”

他害怕李瑄的“摧拉枯朽”,當今的問題是,若李瑄率領柏海方向的唐軍揮師南下,吐蕃沒有一絲一毫抵抗的可能性,唯有忍痛割肉,換得喘息的時機。

他們別無選擇……

李瑄猜透瑪祥仲巴傑制定的“忍辱負重”“發展圖強”策略,使恩蘭達扎路恭更害怕李瑄。

怪不得李瑄能成爲大唐宰相!

“哈哈……大論飲酒……”

李隆基終於大笑,不僅僅是吐蕃妥協,爲大唐帶來的收益。

還有就是李瑄的話太中聽了,明明是對着恩蘭達扎路恭說,卻如同流入李隆基的心底。

別的君王一世英名,都算是明君。而他卻在變法革除弊端,是在謀略萬世。

晚會上,酒香愈發迷人,舞女的姿態更加優美,絲竹也醉人……

只有恩蘭達扎路恭強顏歡笑,美酒在他口中失去味道,他無心觀看周圍的萬般美好。

他希望回到吐蕃以後,瑪祥仲巴傑和貴族們能理解他。

“聖人,臣請與吐蕃前任贊普一見,望聖人成全!”

酒宴結束,恩蘭達扎路恭向李隆基請求道。

“準!明日由羽林郎帶至尺帶珠丹宅院相見。”

李隆基微微點頭。

尺帶珠丹幾乎是幽禁狀態,吐蕃立新主,他明顯無法再回去。

與恩蘭達扎路恭一見也沒什麼。

李瑄沒有阻攔,他也清楚其間的利益。有羽林郎監視,翻不起什麼風浪。

“謝聖人!”

恩蘭達扎路恭拜謝。

他沒有提及,請李隆基釋放吐蕃的俘虜等事宜。

因爲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們沒有資格討論這些的條件。

次日,恩蘭達扎路恭與尺帶珠丹相見。

他跪在地上,痛哭流涕,一個勁地言自己的辜負。

尺帶珠丹執政的吐蕃,國力到達頂峰。

然高山突然崩塌,是尺帶珠丹的罪過嗎?

是大唐國力更強,是大唐有李瑄這樣的將軍。

尺帶珠丹瞭解到自己的小兒子繼位,瞭解到瑪祥仲巴傑輔政,心中五味陳雜。

他問吐蕃還有機會強大嗎?

恩蘭達扎路恭說有,他的眼睛在告訴尺帶珠丹另一個信息。

尺帶珠丹明白,一切皆在不言中。

會面半個時辰後,恩蘭達扎路恭被羽林郎催促離開……

三天後的朝會,恩蘭達扎路恭入興慶殿。

李隆基親籤國書,封赤松德贊爲懷恩贊普。

懷恩!

懷大唐的恩德的君主。

四字漢字,甚至吐蕃都不好意思去翻譯。

因爲贊普的“雄強”已經不在。

如此不倫不類的封號,是吐蕃的恥辱。

也意味着,今後在絲綢之路上,吐蕃將退出舞臺。

當商人閒聊的時候,問及天下哪個國家更強大的時候。

商人們說大唐!

三足鼎立的局勢消亡,大唐有一名將軍,降伏了吐蕃。

諸胡、粟特商人,稱此唐將爲“天將軍”!

而天將軍之名,由此而始!

恩蘭達扎路恭於十月底,回到長安。

回去的路途很快。

因爲他留下所有金銀貨物……

……

前往華清宮以前,王昌齡從新安縣回到長安。

他將自己得到的證據,稟告楊慎矜。

楊慎矜權衡以後,帶着王昌齡,來到中書門下堂,拜見李瑄。

然李瑄沒有私下見楊慎矜和王昌齡,而是將李林甫和裴寬叫到自己的公事堂內。

“楊大夫,王御史,關於李銙案,你們儘管直言。”

李瑄向楊慎矜和王昌齡詢問道。

“王御史,你將自己的調查,告知諸位相公。”

楊慎矜很不自在。

他本想與李相私密交談,尋應對之策。

在中書門下堂的辦公之地會面,不屬於私下見面。

哪想李瑄公開。

“回李相,經下官調查,新安縣的百姓十分憎恨您,多有私下大罵。究其原因,是新安令李銙常言您是他的堂弟,連河南尹的官吏,都不放在眼裡。新安縣大族豪強,以新安令馬首是瞻,常平新法之風已吹至新安,可新安依舊未能執行,豪強欺凌百姓,又受到新安縣衙的庇護,百姓對新安令道路以目……”

王昌齡向李瑄彙報他在新安縣明察暗訪的情況。

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472章 護駕,新一輪的鬥爭開始第11章 押官薛錯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449章 天可汗將死於草原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496章 羅馬帝國的妥協,耶路撒冷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78章 陌刀將第322章 大食突圍,安西陌刀與河隴陌刀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453章 銅牆鐵壁,人間地獄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32章 突厥寇邊第76章 李瑄亦是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289章 權勢滔天 滿庫金銀珠寶第434章 九九八十一難,終會圓滿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第25章 渭水離別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477章 李白離開人間,故地重遊第397章 萬歲,范陽城破,安史之亂結束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89章 王昌齡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322章 大食突圍,安西陌刀與河隴陌刀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58章 頭破血流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441章 謀劃回紇,召移地健入長安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477章 李白離開人間,故地重遊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18章 一石強弓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426章 征伐東北諸胡,渤海國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395章 安祿山披甲,騎兵大戰第500章 使命完成,大航海開啓(全書完)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433章 佛祖 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43章 豪強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78章 陌刀將第53章 備戰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137章 被監察御史彈劾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393章 安祿山出逃洛陽,叛軍譁變第418章 先拿宗室開刀,羅馬帝國來使,獻禮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62章 五萬騎兵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
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472章 護駕,新一輪的鬥爭開始第11章 押官薛錯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449章 天可汗將死於草原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496章 羅馬帝國的妥協,耶路撒冷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78章 陌刀將第322章 大食突圍,安西陌刀與河隴陌刀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453章 銅牆鐵壁,人間地獄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32章 突厥寇邊第76章 李瑄亦是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289章 權勢滔天 滿庫金銀珠寶第434章 九九八十一難,終會圓滿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第25章 渭水離別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477章 李白離開人間,故地重遊第397章 萬歲,范陽城破,安史之亂結束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89章 王昌齡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322章 大食突圍,安西陌刀與河隴陌刀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58章 頭破血流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441章 謀劃回紇,召移地健入長安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477章 李白離開人間,故地重遊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18章 一石強弓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426章 征伐東北諸胡,渤海國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395章 安祿山披甲,騎兵大戰第500章 使命完成,大航海開啓(全書完)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433章 佛祖 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43章 豪強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78章 陌刀將第53章 備戰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137章 被監察御史彈劾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393章 安祿山出逃洛陽,叛軍譁變第418章 先拿宗室開刀,羅馬帝國來使,獻禮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62章 五萬騎兵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