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突厥神箭手

第65章 突厥神箭手

唐軍在高坡上擺下軍陣,依然是五十人一隊。

這一次,隊與隊之間縫隙更大,方便強弩手射擊。

唐軍有步弓手一千,馬弓手一千。居高臨下的唐軍,更好發揮這種優勢。

“突厥放棄戰馬,以步爲弓。我們攔路的鹿角就會失去作用,這是一場硬仗。”

李瑄有想過突厥會這樣做。

“突厥不善步戰,我軍以步戰爲精。”

王思禮手持一柄長柄刀,做好白刃交接的準備。

“王將軍,北面、西面就交給你了。”

李瑄吩咐王思禮在北面、西面指揮。

他親自指揮南面、東面。

跳蕩軍和五重甲營,一共近千人。

一面各二百人,剩下作爲奇兵預備。

兩千五百步兵一面五百,留下五百人步兵爲奇兵預備。

兩千弓箭手在強弩手之後,等待機會拋射。

其中一千步弓手,隨時拿起長矛,作爲預備隊。

箭矢平均每人五十支,不能無節制地去射箭。

大約三百步的長坡,突厥士兵排列而上,看起來有條不紊,氣勢十足。

頗黎特意交代士兵,在唐軍放箭之時,再進行衝鋒。

這樣能最大程度節省體力。

“統領突厥士兵的將領有些手段。”

李瑄手握強弓,看着想要一鼓作氣衝上來的突厥士兵自語道。

這些突厥士兵來自諸多部落,互不相識,能臨時統一在一起,可見本事。

李瑄下令弓箭手,敵人至七十步內開始拋射。

弩手在五十步射出弩箭。

李瑄要求弩手以射敵方重甲爲主,五十步內,可破鐵甲。

在凝重的氣氛下,突厥士兵越來越近。

二百步。

一百五十步。

一百步。

八十步……

“放箭!”

“嘣!”

李瑄一聲令下,挽弓搭箭,瞄準一名似是小頭目的突厥士兵。

“噗嗤!”

強弓射穿小頭目的鐵甲,倒在半坡。

與此同時,東南西北四個弓箭手方陣,向半坡拋射出箭矢。

這個距離拋射箭矢最有殺傷力,而且唐軍弓箭手有精湛的拋射技藝。

箭矢猶如狂風暴雨從天而降,打在突厥士兵的陣形內。

“鐺鐺鐺……”

“啊……”

有盾牌或者披鐵甲的士兵可以倖免於難。

大部分突厥士兵生死只能看運氣。

“衝,殺死唐人。神明保佑我們……”

唐軍的箭矢,也是突厥士兵衝鋒的信號。

他們不再保留體力,奮力地向唐軍所在的陣地攀登。

“咻咻咻……”

除了第二輪箭雨。

強弩手在前方扣動扳機。

“咔嚓!”“咔嚓!”

一具具的鐵甲被強弩洞穿。

他們血灑荒坡。後方的突厥士兵沒有畏懼,前仆後繼。

重兵死而恥病終。

這條信念流淌在突厥人的血液裡,數百年不變。

小挫不但不會讓他們後退,反倒是更有血性。

片刻間,突厥騎兵就頂着箭雨,來到唐軍三十步內。

唐軍弓箭手連射五輪,藉助地勢殺死過百人,傷者更多。

李瑄下令停止射箭。

他們最少要堅持到明天,一股腦將箭矢用完,是不理智的行爲。

現在突厥士兵頂盾前行,箭矢的殺傷不能最大化。 但強弩手一直伺機瞄準突厥騎兵的披甲之士。

唐軍的擘張弩就是爲殺傷甲士而創造。

突厥的弓箭手已距離唐軍前沿陣地七十步。

現在是他們的回合。

“咻咻咻……”

突厥騎弓威力雖不如唐軍的步弓,但數千柄弓一起射箭,非常壯觀。

不絕於耳的弓弦聲,箭矢如雨點一樣向唐軍打來。

天空中的黑點遮天蔽日,令人毛骨悚然。

唐軍的弓箭手反應迅速,他們放下弓箭,拿起盾牌。

弩兵也躲在盾牌後。

突厥的羽箭非無限量,甚至比唐軍更少。

只要短兵相接,突厥弓箭手就不敢再亂射。

二十步。

十步……

“砰砰!”

本來紮在地上拒馬的鹿角,被突厥士兵合力用長矛挑翻。

突厥士兵衝勢更猛,到達五步之內。

兩重戰車,擋在他們的前方。

攻陣長矛,都有兩丈長。隔着兩輛戰車,可以攻擊到對方,雙方都有大盾在最前方支撐。

但唐軍是以逸待勞,又精通戰陣之求。

突厥披鐵甲,持重兵奔上高坡,費盡力氣,又不擅長步戰。

“滅突厥。”

“建功。”

“殺!”

唐軍一直蓄勢待發,他們突然大呼起身,同時將放在車上的槍槊攥緊,直刺出去。

“鐺!鐺……”

“噗嗤!”

金鐵之音,和槍槊入肉的聲音。

最前方的突厥士兵還來不及攻擊,就被槍槊命中。

身披鐵甲者被撞到。

唐軍還有上百名持長槊的士兵,直接將突厥的鐵扎甲刺破,回槊的時候,血液流淌。

突厥人多勢衆,一排倒下,又一排馳前。

除了兵器碰撞,還有兩種不同的眼眸瞪着對方。

突厥死士不管不顧,拼了命也要將長矛刺出去。

更有突厥士兵直接跳到唐軍的戰車上。雖然會成衆矢之的,被立刻刺死,卻爲其他突厥士兵攢刺贏得時間。

“咔嚓!”

一名突厥士兵持鐵矛插入唐軍盾牌的縫隙中,這名唐軍穿的是皮甲,被勢大力沉的一矛刺中。

大盾險些倒地,幸虧後面的士兵及時扶住。

有一輛戰車爬上數名突厥士兵,竟能短暫與唐軍互刺,雖最終都死亡,但卻將一名穿鐵甲的唐軍刺傷。

一時無法攻破唐軍的防禦,突厥只能通過人數優勢,對唐軍進行消磨。

“咻咻咻!”

在隊與隊縫隙處的強弩手繼續發射弩箭。

不到十步的距離,中弩箭的突厥甲士必然倒地。

手持強弓的李瑄也沒閒着,他出現在一條縫隙中央,不斷地拉滿強弓。

他有百步穿楊的能力,瞄準穿着與衆不同的突厥頭目。

這些相當於唐軍的押官、隊頭,殺死他們,可亂陣腳。

“噗嗤!”

“小心……”

“兄弟們小心,有突厥神箭手。”

在前沿的唐軍,相繼有士兵倒下。都是面部中箭,異常慘烈。

李瑄也注意到這種情況。

他將箭搭在弓弦上,眼眸銳利,掃視下方。

見四十步外,一名手握牛角弓,戴着皮帽的突厥箭手,正彎着腰尋找獵物。

好似同爲神箭手的第六感,在李瑄盯上他的一瞬,他感覺像炸毛了一樣。

他轉頭的瞬間拉開牛角弓,指向軍陣與軍陣中間的李瑄。

“咻……”

但他慢了一步,李瑄率先射箭,將他身軀貫穿,飲恨在進攻的隊伍中。

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73章 威震草原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22章 寧遠將軍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宗》已發!)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498章 西征結束,建立六大都護府,未來的女皇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215章 畫聖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447章 李隆基的“善言”,四路齊出第58章 頭破血流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467章 瞭解南方郡縣,清明之郡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232章 連斬十八猛將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241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76章 李瑄亦是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92章 蹊蹺的海賊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440章 薩彥嶺上的不甘,回紇大可汗死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440章 薩彥嶺上的不甘,回紇大可汗死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412章 登基大典,變革的時代,李隆基與李適之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497章 大洲大洋,羅馬帝國和親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17章 楊玉環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447章 李隆基的“善言”,四路齊出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73章 威震草原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483章 再至龜茲,仁厚的君主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483章 再至龜茲,仁厚的君主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第11章 押官薛錯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58章 頭破血流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61章 前鋒第27章 豐安軍城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395章 安祿山披甲,騎兵大戰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481章 落花,西征
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73章 威震草原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22章 寧遠將軍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宗》已發!)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498章 西征結束,建立六大都護府,未來的女皇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215章 畫聖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447章 李隆基的“善言”,四路齊出第58章 頭破血流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467章 瞭解南方郡縣,清明之郡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232章 連斬十八猛將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241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76章 李瑄亦是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92章 蹊蹺的海賊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440章 薩彥嶺上的不甘,回紇大可汗死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440章 薩彥嶺上的不甘,回紇大可汗死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412章 登基大典,變革的時代,李隆基與李適之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497章 大洲大洋,羅馬帝國和親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17章 楊玉環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447章 李隆基的“善言”,四路齊出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73章 威震草原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483章 再至龜茲,仁厚的君主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483章 再至龜茲,仁厚的君主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第11章 押官薛錯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58章 頭破血流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61章 前鋒第27章 豐安軍城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395章 安祿山披甲,騎兵大戰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481章 落花,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