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

“我軍在東部,真正的精銳只有十萬,其餘只能作爲輔助和防守。我不擔心兵力不足,只是最近各地軍中流言四起。如果士卒能不畏死亡,像我們推翻暴虐的倭馬亞王朝那樣勇敢,侵略者必定會落荒而逃……”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深知一支軍隊的內核是什麼。

士氣決定戰鬥力!

所以纔會充滿無奈。

天可汗的名聲,自十幾年前就深入人心。

他踩在大食的英雄呼羅珊總督頭上。

殲滅了一支又一支大食軍隊,並俘虜宰大食宰相,使大食帝國不得不付出巨量賠償,變得貧窮。

戰場上的天可汗,在萬軍之中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一樣。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天神轉世,是天可汗的代名詞。

口口相傳下,面對再次親征的天可汗,大食人心中的陰影揮之不去。

相比於大半年的躊躇滿志,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也因此沮喪。

他高估了自己麾下的精銳士卒,以爲他們擁有信仰,信念和自己一樣堅定。

事實上,當大食軍隊向東調離,他們得知那個男人再次降臨在這片土地時,不美好的記憶涌現。

安拉也因此顫鳴……

一支軍隊,在畏懼敵人統帥的時候,已經失敗了一半。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派遣傳教士,在軍中進行多次慷慨激昂的演講,試圖讓士卒堅定信念,讓他們明白,神會降臨人間,一切邪惡都不得猖狂。

但幾個月來的努力,終究是徒勞的。

神靈,終不敵現實中的天可汗!

以至於許多大食士卒以爲,天可汗也是神靈。

更多的宣傳,哪怕將天可汗作爲邪惡的化身。

只是徒增士卒對天可汗的恐懼!

“誰也不想東方的玄龍旗幟,來污染我們的聖潔土地,不想他們來褻瀆我們的神靈。”

“我們知道士卒鬥志欠缺,但我們別無選擇。”

“沒有寶劍就會受到別人欺辱。懦夫永無寧日……豺狼入侵,我們應準備好棍棒,而非沒有信念。我們從奇蹟中誕生,應當相信奇蹟,更應該相信安拉……”

伊布·薩拉姆借用古老的諺語來勸諫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

他本人雖老邁,但願意去效仿安拉之劍。

哪怕燃盡身軀,也九死無撼。

“聽到宰相的話,我心中也充滿希望。戰爭對比的是排兵佈陣,受制於地形。我身爲哈里發,當手持寶劍,與士卒同甘共苦,戰勝邪惡的入侵者。”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抽出寶劍。

他要以行動,挽回士卒的信心,驅除士卒對李瑄的畏懼。

哈里發是安拉在大地上的代理人。

天可汗怎麼能是天下共主呢?

“哈里發英明!”

伊布·薩拉姆躬身一禮。

“我們相信自己會勝利,但一定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給與後人無限機會,這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啊!”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話鋒一轉,向伊布·薩拉姆言道。

伊布·薩拉姆能聽出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的弦外之音,他凝重地向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說道:“臣聽從哈里發的旨意。”

在戰術上,可以破釜沉舟,可以背水一戰。這可以證明一個統帥的果決。

在關乎一個民族的命運上,則必須留下後手。

“我要征戰,由宰相安排吧!組織伊拉克、敘利亞、巴士拉等地大食百姓,隨時準備撤入聖城麥加所在的半島上。我們的根源在那裡,一旦失敗,我們將保留火種,風沙會磨礪我們的意志,百折不撓。我們的後代,像是二百年前一樣,捲土重來。”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鄭重地向伊布·薩拉姆說道。

退回半島,退回那只有“神”的貧瘠之地,是不得已的選擇。

也是最後的選擇。

“或許,那個時候我已經戰死。讓更有能力的人,繼任哈里發……”

言語最後,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醞釀着悲壯。

他本就是擁有雄心壯志的君主。有決死的勇氣,也激活了他那寬廣無畏的信念。

他清楚,此戰若失敗,阿拔斯家族將沒有能力再領導大食人。

派系之爭,毫無意義。

或許像四大哈里發時代一樣,神權共和,纔是真正的msl世界。

“臣謹記哈里發的旨意。但臣相信,哈里發一定可以旗開得勝,將所謂的天可汗埋葬在這裡,拯救世人,度化愚昧。”

伊布·薩拉姆再次向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一禮,他心中似有千斤巨石,無比壓抑,又責任重大。

他想如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一樣征戰,但他明白保留火種是更重要的事情。

做好最壞的打算,否則連卷土重來的機會也不再有。

一番商議後,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和伊布·薩拉姆開始佈置戰術。

他們已經知道君士坦丁五世在敘利亞北部撤離一部分兵馬。可能是國內出現什麼問題。

但那對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沒有什麼意義。

大唐王朝帶來的壓力,十倍於羅馬帝國。

敘利亞北部,擁有五萬正規軍。

爲以防萬一,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不可能調離。

而且他明白,現在調離也不一定來得及。

所以要針對東部。

當前,大唐在東面的戰術非常清晰。

裡海南有一路大唐聯軍。

波斯波利斯城東面,與一路大唐聯軍對峙。

波斯灣沿岸,也與一路大唐聯軍對峙。

大唐有精兵強將,三路齊發,瞄準戰略要地。

大食帝國作爲防守一方,不得不將有限的兵馬分開。

否則,若巴士拉被攻破,大唐將掌握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源頭,北上巴格達易如反掌。

若哈馬丹被攻破,不僅南部一點的尼哈溫城淪陷,阿塞拜疆地區,也將抵出現在大唐的兵鋒之下。

波斯波利斯城若被攻破,大唐將迂迴到尼哈溫地區,幫助裡海南的唐軍殲滅大食主力。

大唐三路聯軍,環環相扣,步步緊逼。

現在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可以選擇三路各守各的。

也可以用一些策略,以計劃殲滅一部唐軍。

若一路被攻破,很可能全線都土崩瓦解。

在當前情況下,一味被動,雖可能起到拖延時間的作用。

也有可能成爲失敗的關鍵。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與伊布·薩拉姆商議過後,決定先不主動進攻。

等一次防守進攻以後,再視情況而定。

大食帝國需要一次打退大唐的戰績,以提升士卒的士氣。

而且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明白,天可汗李瑄最擅長陰謀詭計,如果貿然行動,他很可能掉入大唐設計的陷阱之中。

……

謀定而後動。

李瑄擅長利用優勢,大唐遠征軍已到最關鍵的時刻,李瑄不可能給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反擊的機會。

他會用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意想不到的方式,終結這場戰爭。

刺夷城。

李瑄率領禁軍、神機營到達。

一到刺夷,李瑄就召開軍事議會。

這次議會,在清楚大食帝國的兵力部署後,立刻召開進攻。

現在是金秋八月,最好的出兵季節。

將士們遠離家鄉萬里,已經一年多時間。

特別是天策衛、神策衛,已經來到西域、中亞、西亞近三年。

因爲他們是百裡挑一的禁軍,所以心中的鬥志還在。

李瑄是他們的精神信仰。

所有士卒都期待這場戰鬥,晉升軍銜,保家衛國,光宗耀祖。

“大食暴軍以哈馬丹城爲駐守,以尼哈溫爲犄角,兵員陳列。兩城東部、北部、南部,以堡壘拒,以溝壑阻,以大河守。看似固若金湯……”

“然我軍擁有神機營。以神機營一錘定音,各部緊密聯繫,隨時準備進攻,拿下哈馬丹和尼哈溫兩座城池……”

經過一番商議後,李瑄確定大食軍隊的兵力佈署,開始下達進軍命令。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想破頭也不可能想到大唐擁有火炮。

再堅固的壁壘,也不可能擋住第一次用於戰爭的火炮。

要給大食帝國帶來小小的震撼。

“臣等遵旨!”

衆將領旨。

李瑄又下令波斯灣方向的馬璘,波斯波利斯方向的李嗣業,吩咐他們伺機而動。

待大唐突破哈馬丹防線以後,就可以譴派一路騎兵,向南運動。

在軍事議會的兩日後,主力大唐聯軍一共五萬餘人,在上千波斯人的帶領下,向哈馬丹開進。

五天後,大唐與留守的兩萬邊防軍匯合。

在兵力上,看似大唐與大食相差不大。

實際上,雙方的士氣天壤之別。

雙方的君主,隔着溝壑陣地相望。

文治武功的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遇到了天可汗李瑄。

他不知道自己將面臨什麼。

這注定是“開天闢地”的一戰,是劃時代的一戰。

“敵人背靠哈馬丹城,看這陣勢,應是準備以守爲主……”

天高雲淡,李瑄率領一衆文武官吏到達一處高坡上,隔着克孜勒烏贊河眺望哈馬丹城。

克孜勒烏贊河發源於厄爾布爾士山南麓,由南向北,流入裡海,作爲當前大食帝國和波斯的分界線。

大食軍隊以克孜勒烏贊河爲天塹,緊靠着巍峨的堅城。

在城外,軍隊的營壘密密麻麻地分佈着,壁壘森嚴,壕溝縱橫交錯,拒馬林立。

“至尊,如果不用火炮,強攻此陣地困難。大食帝國明曉騎兵爲劣勢,不給我們騎兵發揮空間。”

李晟向李瑄回答道。

大食帝國的陣型佈置合理,正常情況下,很難攻破。

若執意進攻,頭破血流是必然的,會給予大食帝國可乘之機。

“波斯灣戰線,大食帝國放棄國境,兵馬退守一百七十餘里,依靠山壑險地佈置防線。說明大食鐵了心防守,以耗盡我軍後勤。”

李瑄開口說道。

這是李瑄意料之中的戰術。

在任節度使的時候,李瑄用過類似戰術,先守爲攻。

遠征軍最忌諱的事情,就是長時間戰況無進展,甚至失利。

那時的士氣最容易被瓦解。

縱然面臨危機,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還是很冷靜的。

“稟至尊,將士們磨刀霍霍,立志爲大唐開疆拓土……臣已準備好船隻、羊皮筏,隨時渡河進攻。”

李晟向李瑄請命道。

“嗯!”

“令神機營炮兵隊立青銅大炮於河東,明日辰時整,對河對岸的營地進行轟擊。一旦敵軍因火炮散亂,立刻強渡大河……”

李瑄觀察過大食軍陣地後,允許李晟的請命。

他會用神機營配合李晟麾下的精銳。

不遠萬里將上百門青銅大炮運送到裡海南部,爲的就是這一刻。

“臣遵命!”

李晟領命。

“臣遵旨!”

神機營的統帥狄元青也向李瑄拱手,躊躇滿志。

狄元青本是匠人的後代,精通機關技巧。

在新時代下從軍,屬於技術兵種。

十年間,於千百神機營士卒中脫穎而出,他不僅是優秀的火炮手,還能有效地指揮青銅大炮。

見識到火炮的威力,領悟火炮的精髓,他是堅定的炮火支持者。

他認爲火炮會在這場戰鬥之中,大放異彩,成爲將來軍事發展的主流。

李瑄命令下達以後,唐軍陣營發生變動。

普通士卒,皆開始備戰。

李晟率領八千北庭軍,一萬神策衛勇士,將作爲先鋒。

他們放棄自己擅長的戰馬,卻依舊充滿自信。

他們將摧鋒奪刃,立不世之功。

克孜勒烏贊河以東,每隔十丈,就有大唐玄龍旗幟升起來,神龍隨風飛舞,與張牙舞爪的三角獸旗相映襯。

點兵的號角聲此起彼伏。

士卒在將校的指揮下,將一艘艘小船、羊皮筏,扛入克孜勒烏贊河中。

戰場對壘處是最適合渡河的地方,水流平緩。唐軍的羊皮筏、小船準備充足,在岸邊綿延數裡,每次可以運輸數千名士卒到達河對岸。

只待一聲令下,就開始渡河。

“嗚嗚……”

河西大食帝國的陣營前,也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

一隊隊長弓手,標槍手,弩手,反曲弓手,到達克孜勒烏贊河沿岸戒備。

任何可能渡過大河的地方,都有大食士卒的影子。

大食軍的重裝步兵也在待命,他們與一些長矛手,隨着唐軍渡河的地方而移動,旨在讓唐軍折戟沉沙,墜入河中餵魚。

“哈里發,唐軍如此動作,必是要準備渡過大河。”

大食元帥哲溫·哈霍伊向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言道。

此時,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也在一處高臺上,緊緊盯着克孜勒烏贊河對岸的唐軍動靜。

他對自己的佈置很滿意,寧可放棄一些疆土,將山河利用到極致,旨在將唐軍拖垮,獲得最後的勝利……

第70章 陷陣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491章 兵敗如山倒,大食帝國的末日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58章 頭破血流第467章 瞭解南方郡縣,清明之郡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230章 二十萬騎兵的大戰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啓,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410章 三辭三讓,收集年號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468章 除賤爲良運動的漏網之魚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5章 興慶宮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70章 陷陣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9章 柳岸遇李白 賀知章第427章 涑沫江之戰大勝,渤海大將投誠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第11章 押官薛錯第51章 火雲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30章 建立威勢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197章 殺死李瑄,君子豹變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241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39章 王忠嗣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12章 大案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第76章 李瑄亦是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485章 昏君,不知人間,黑衣者死第60章 峽口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60章 峽口第420章 佈局天下,開始出擊第406章 吐蕃中計,大潰敗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347章 李隆基的賞賜,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58章 頭破血流第33章 戰馬體力控制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勢的一戰第133章 龍駒島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澤鄉(新年快樂!)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440章 薩彥嶺上的不甘,回紇大可汗死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
第70章 陷陣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491章 兵敗如山倒,大食帝國的末日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58章 頭破血流第467章 瞭解南方郡縣,清明之郡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230章 二十萬騎兵的大戰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啓,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410章 三辭三讓,收集年號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468章 除賤爲良運動的漏網之魚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5章 興慶宮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70章 陷陣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9章 柳岸遇李白 賀知章第427章 涑沫江之戰大勝,渤海大將投誠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第11章 押官薛錯第51章 火雲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30章 建立威勢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197章 殺死李瑄,君子豹變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241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39章 王忠嗣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12章 大案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第76章 李瑄亦是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485章 昏君,不知人間,黑衣者死第60章 峽口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60章 峽口第420章 佈局天下,開始出擊第406章 吐蕃中計,大潰敗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347章 李隆基的賞賜,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58章 頭破血流第33章 戰馬體力控制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勢的一戰第133章 龍駒島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澤鄉(新年快樂!)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440章 薩彥嶺上的不甘,回紇大可汗死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