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

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

“這樣的事情,還能不得已而爲之嗎?”

李瑄並不覺得樂安令蔣鴻的乞求可憐。

身爲一縣之令,孫六的死亡怎麼可能與他無關?

“下官是奉命行事,樂安尉是樂安望族錢氏的族人,他打死孫六,下官來不及制止?”

蔣鴻向李瑄坦言道。

他所奉之命,明顯是臨海太守黃望衡。

“什麼望族?那是豪強吧!”

李瑄不屑地說道:“豪強怎麼能當上縣尉呢?”

“由前任刺史推薦而來。”

蔣鴻回道。

在改州爲郡前,台州刺史就與與豪強勾結。

唐代雖然開科取士,但當官的途徑,科舉只是一小部分。

其他有相當一部分爲門蔭入仕,位至卿相。

還有士族子弟通過環謁權貴,被權貴舉薦爲官。

另外就是樂安縣這種,如漢代“舉孝廉”一樣,選品德、才幹皆全的地方人才,充任正式官吏。

這種情況下,豪強很容易操作。先讓自家子弟在縣衙任流外官,也就是九品以外的不入流官職,如縣中諸曹。

資歷上來後,郡中通過考覈,上報“優異”,舉“德才”,再提拔爲丞、尉,就順理成章。

甚至豪強子弟還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位列更高的位置。

但真正的士族,看不起豪強。認爲這些只是穩定縣、鄉的中下流,使豪強子弟很難入朝爲官。

“既然悔過,那就告訴我孫六說了什麼,慘遭你們的毒手!如果你能向我坦白一切,我會考慮對你從輕處理。”

李瑄見蔣鴻沒有神態的樣子,試試能否從他口中弄出有用的信息。

“錢庸認爲是孫六將官府收百姓五貫錢、以及郡兵不抵抗海賊之事告知將軍,還大罵官府勾結海賊,於是被錢庸怒而打死。”

蔣鴻不敢再隱瞞。

“官府爲什麼縱容海賊八年之久?”

李瑄向蔣鴻道。

“他們要更多的田地……”

蔣鴻猶豫良久,拳頭鬆了又緊,最終將原委向李瑄吐露。

和李瑄推斷的一樣,豪強兼併土地,和官府一起,縱容海賊驅趕百姓。

不僅僅是臨海郡,餘姚郡與臨海相比,不遑多讓;餘杭郡雖沒被海賊寇掠,但也有這種現象。

“你知道哪些豪強,哪些官吏參與其中嗎?”李瑄問出這最關鍵的問題。

“下官只知道臨海郡的官吏、豪強……”

事已至此,蔣鴻不再有絲毫保留,只希望聖人的使者到來後,他能保住一命。

“將名單寫下來,你可以回去了。”

李瑄最後向蔣鴻吩咐。

“敢問樂安尉何如?”

蔣鴻不是想救錢庸,而是需要向上面有交代。

“樂安尉行刺本將。”

李瑄丟下這句話。

……

臨海郡的諸豪強,現已亂得團團轉。

因爲千牛衛駐紮在明溪鎮數日不走。

海賊吳令光已被覆滅,禁軍卻駐紮在臨海郡,這是何意?

關鍵是錢氏有族人被李瑄抓住,沒有人能見到。

諸豪強讓黃望衡去將錢庸要回來,但黃望衡此時焦頭爛額,他知道李瑄不可能聽從他的話,甚至可能不見他。

自身難保的黃望衡心中雖恨李瑄,但更恨這些將他拉下水的豪強。

他晉安黃氏雖是小族,但爲士流。如今很可能身敗名裂。

如果詔書到來,他幾無活着的希望,所以他怎麼可能再聽從豪強的話?

黃望衡有想過帶着全家逃走,但天下雖大,他能逃到哪裡?

攜家帶口,很快就會被州郡攔住!

……

李瑄一直在明溪鄉等詔書到來。

這一日,賀羣來拜訪李瑄。

他是賀知章的孫子,陪同賀知章回鄉。

“九郎,賀監身體如何啊?”

李瑄請賀羣入軍營後,向他詢問。

賀羣在他那一輩,排行第九,李瑄親切稱呼。

歷史上賀知章在這一年去世,具體幾月份,李瑄也忘了。

他海想着回途的時候,路過餘杭最後見一面賀知章。

作爲盛唐最老資格的詩人,對唐詩的興盛,賀知章功不可沒。

一花引來萬花開。

絕句、律詩,也不是憑空出現的,需要詩人們經常聚在一起探討。

而且詩的格調、風骨,都需要前輩們對後輩健康引導。否則像南朝那樣,大多滿足上層人士的聲色之娛,豔麗浮誇。

歷史上賀知章的詩歌大多流失,流傳到後世的詩只有二十來首,事實上李瑄知道賀知章的文集記載上千首作品,李瑄有機會拜讀。

類似的情況還有王維,他的作品也非常豐富,不是後世流傳的四百首。

再比如杜甫,看似有一千多首詩流傳後世,但他四十歲以前的詩,寥寥無幾。

作爲“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杜甫。二十多歲寫下“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三十來歲寫的“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爲誰雄”,都是千古佳作。怎麼可能青年時就留下這幾首詩?李林甫

李白更別說了,他寫多少詩,估計自己醉後都忘了。

“阿翁老了,身體不如壯年。”

賀羣傷心地說道,自回到永興(今杭州蕭山)後,他祖父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

“舟車勞頓,養一段時間就好了。”

李瑄向賀羣安慰。

“阿翁抱病之軀,寫下兩首詩。老友在長安無人欣賞,在得知將軍平定海賊後,讓我問候一下。好在將軍沒離開臨海!”

賀羣起初去臨海城,在得知李瑄在樂安縣駐紮後,馬不停蹄地趕來。

他說着,取出一張紙,希望李瑄能對這兩首詩有評價,讓他告知祖父。

李瑄心裡已經知曉是哪兩首詩了。膾炙人口的《回鄉偶書》。

其一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難改鬢毛衰”,更是婦孺皆知。 其二“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也是不朽絕句。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此二首樸實無華,情景宛然,如同天籟,當千古流傳!”

李瑄再次品讀一遍,能感同身受,觸動心靈,因此對此二首做出評價。

賀羣將李瑄的評價書於紙上。能得到李瑄這樣的評價,阿翁一定高興。

既然賀羣大老遠來拜會,李瑄不能就在軍營招待,那些太顯得失禮。

翌日,李瑄帶着親衛,還有數百千牛衛甲士在數裡外跟隨,他與賀羣遊臨海郡,期間還有一些吳地文人士子,被邀請加入。

他們去過繁華地帶臨海城,以及周邊景觀,看過李瑄心中江南水鄉。

富庶之地,煙雨江南,確實別有一番韻味。

士子們榮幸能得到李瑄的邀請,紛紛向李瑄獻詩。

李瑄也搬出一首詩。名《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廣闊、深邃、迷離之感,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又富有氣魄的江南春色畫卷,驚豔衆文人士子。

沒有人不佩服李瑄的才華。

賀羣將這首名篇抄下,帶給賀知章觀讀。

後世杜牧寫這首詩爲借古諷今。李瑄也有寓意,但對應環境、時局,就不再是諷刺朝廷。

因爲今後李瑄的詩,多有寓意,當李瑄離開後,世人猜測此詩寓意,有人說暗指豪強,有人說諷刺地方官,有人說借古諷今,還有人說這純粹是看江南春日明媚,即興之作。

兩日後,李瑄送走賀羣。

……

三月中旬,長安。

李瑄的奏書送至興慶宮中,高力士見是李瑄加急所傳,立刻呈給李隆基。

李隆基在沉香亭前看到奏書,勃然大怒,他將金盃扔在龍池中,宮女宦官皆戰慄。

怒氣稍減,李隆基立刻召兩位宰相,到勤政務本樓中。

李適之已經收到李瑄的信件,他知道該如何去做!

“我以爲吳令光能在海上興風作浪八年,有過人的才能,沒想到此賊是一個無勇無才者,顯得諸郡縣官吏如同酒囊飯袋,這不是荒唐嗎?”

李隆基見到李林甫和李適之後,拍着玉案斥道。

“聖人息怒!”

李林甫和李適之低頭禮道。

同時,李林甫知道聖人提起海賊,一定是李瑄這小子搞出什麼動靜。

“看看吧!這是七郎呈上的萬字奏書……”

李隆基示意兩位宰相觀看奏書上的內容。

李適之和李林甫拿起奏書,攤開一起觀看。

用好一會,纔將奏書看完。

李適之心中思量,怪不得七郎要加特權。

不過如果拿一個地區的豪強開刀,必然會受到全國所有豪強的敵視。將來就算成爲宰相,下達政令時也十分不易。

身爲宰相,李適之清楚治理縣鄉,還得看豪強。

但愛子都這麼說了,一定有自己的考慮,身爲父親,無條件支持,等愛子回來再問個明白。

李林甫在看奏書的時候,也有衆多思慮。

這些狗東西竟然這麼會玩,把聖人、宰相、滿朝文武耍得團團轉。

如此持續下去,吳越之地遲早會出問題。

但李瑄請求懲治“豪強大盜”這件事,讓李林甫警惕。

這小子難不成糊塗了,滅掉海賊班師回朝就是,何必與地方豪強硬磕。

這不是牽連一家兩家,而是餘姚郡、臨海郡大部分豪強。

不過想到李瑄的狡猾,李林甫覺得不能讓李瑄如願。

“怪不得永徽年間餘杭一帶會有陳碩真造反之事,那裡的官吏欺上瞞下,豪強如同大盜,怎會不如此?你們說該如何做?”

見兩位宰相看完,李隆基又開口問道,聲音中還包含着憤怒。

“啓稟聖人,臨海、餘姚地方豪強犯下欺君之罪,勾結官吏,並草菅人命,無視法度。當快刀斬亂麻,處死一部分豪強,威懾天下蠢蠢欲動之心!”

李適之義正言辭地回覆。

“豪強畢竟在縣鄉有威望,維持鄉里秩序。臣以爲當處死地方官吏,以震其他。昔日秦始皇、漢武帝打擊豪強,所以國家窮困;漢文帝、太宗皇帝安撫豪強,所以盛世而興。牽連太廣的事情,還是要慎重。”

李林甫也說出他的意見。

他也在暗示李隆基正是因爲沒打擊豪強,才創造開元盛世。

“右相此言差矣,漢光武帝打壓豪強,卻也有光武中興。而且我朝初,土地兼併還不嚴重,豪強沒有利慾薰心,能和此時一概而論嗎?”李適之反駁李林甫。

李世民時代,在制度上對豪強進行安撫,那個時候官吏多自清謹。制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跡,無敢侵欺細人。

但歌舞昇平一百多年後,人的慾望改變,風氣一旦刮過來,就無法遏制。

“左相,我記得漢光武帝面對豪強除了打壓,還有安撫,雙管齊下。”

李林甫糾正李適之的錯誤。

“右相,臨海郡、餘姚郡的豪強,明顯已經在動搖我大唐的社稷,如果不懲治,以後豪強會更加無法無天。況且欺君之罪,就足矣將他們處死,請聖人明鑑!”

李適之堅信李瑄做得對,他按照李瑄信件上所說,將事情描繪地萬分危急,並處處爲聖人尊嚴着想。

“左……”

李林甫還想說什麼,卻被李隆基打斷:“一個太守,拿出五百金賄賂。那裡那百姓,已經感受不到皇恩浩蕩。縱容海賊,兼併土地,這是把朕當猴子一樣戲弄。七郎不怕得罪天下豪強,維護我大唐社稷,這樣的忠義古今都很少見到。朕準備派遣一個採訪處置使,前往江南全權處理此事,殺一批宵小,讓他們知道即便遠隔三千里,朕也能隨時問罪他們。誰能勝任這個職務呢?”

李林甫心下一驚,聖人怎麼變得如此果決。

仔細一想,李適之這匹夫故意讓聖人生氣,還有李瑄的奏書,字裡行間都在挑動聖人的情緒。

導致聖人因他的言論而喝停他,李林甫頓時不敢再說什麼。

“右相應該有賢才推薦!”

李適之將球踢給李林甫。

匹夫!

李林甫心中破口大罵,他推薦的江南東道採訪使剛被問罪,李適之就又讓他推薦。

這不是在聖人面前給他上眼藥嗎?

誰會去處理這樣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臣一時想不到合適的人選。”李林甫又推脫過去。

“啓稟聖人,小兒李瑄三品之秩,爲人剛正,熟讀經典,才思敏捷,可堪大任。臣願像祁黃羊舉薦祁午一樣,舉薦自己的兒子爲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待小兒將此事處理完畢,再回京解職。”

李適之輕咳一聲,大義凜然地向李隆基舉薦。

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37章 拒絕贈送第60章 峽口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42章 把柄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436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85章 美人愛英雄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427章 涑沫江之戰大勝,渤海大將投誠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499章 裡海建立安業郡,五年後的長安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27章 豐安軍城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193章 造反,涼州城中的歡呼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42章 把柄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398章 回紇的妥協,大唐月報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80章 滿城沸騰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433章 佛祖 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450章 回紇主動出擊,大唐的戰術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488章 羅馬帝國的危機,最終之戰第381章 佔領蒲津大橋 風陵渡,局勢逆轉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449章 天可汗將死於草原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285章 新科舉的題目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51章 火雲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488章 羅馬帝國的危機,最終之戰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474章 揚州城,李白的消息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484章 先謀波斯,波斯大都護府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494章 進軍埃及地區,佈局亞非歐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47章 大戰將起第92章 蹊蹺的海賊第477章 李白離開人間,故地重遊第474章 揚州城,李白的消息第158章 裴靈溪第39章 王忠嗣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
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37章 拒絕贈送第60章 峽口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42章 把柄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436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85章 美人愛英雄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427章 涑沫江之戰大勝,渤海大將投誠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499章 裡海建立安業郡,五年後的長安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27章 豐安軍城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193章 造反,涼州城中的歡呼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42章 把柄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398章 回紇的妥協,大唐月報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80章 滿城沸騰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433章 佛祖 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450章 回紇主動出擊,大唐的戰術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488章 羅馬帝國的危機,最終之戰第381章 佔領蒲津大橋 風陵渡,局勢逆轉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449章 天可汗將死於草原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285章 新科舉的題目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51章 火雲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488章 羅馬帝國的危機,最終之戰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474章 揚州城,李白的消息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484章 先謀波斯,波斯大都護府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494章 進軍埃及地區,佈局亞非歐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47章 大戰將起第92章 蹊蹺的海賊第477章 李白離開人間,故地重遊第474章 揚州城,李白的消息第158章 裴靈溪第39章 王忠嗣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