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突厥寇邊

第32章 突厥寇邊

“將軍神威,末將拜服。今後阿史那扶汶,以將軍馬首是瞻!”

下馬後,阿史那扶汶向李瑄一拜。他將李瑄射落的箭矢撿起,向李瑄雙手奉上。

這是一些遊牧部落,臣服一名強者的方式。

“我的一石雕弓勝阿史那將軍的七鬥騎弓而已,若同執七鬥,勝負猶未可知!”

李瑄將阿史那扶汶扶起,接過他奉上的箭矢。

“縱無強弓,您的箭術已登峰造極,末將望塵莫及。”

阿史那扶汶不需要李瑄給他找臺階下,表示心服口服。

“諸位遇回樂城軍士,告知他們,我是否可射人?”

李瑄對着周圍的士兵笑道。

許多胡人豪爽坦誠,忠誠勇敢,這也是事實。

最起碼,現在的阿史那扶汶,就是這樣的人。

“哈哈……”

李瑄的話,引來一番鬨笑。

這也意味着士兵們對他不會那麼反感。

就等柳錫將陳回光高升的事情傳遍全軍。

比試結束,衙將們將士兵召回到各自的校場上。

剛纔發生的一幕,士兵們歎爲觀止,他們回到自己的校場上,繪聲繪色地講解給未看到的士兵。

“柳判官,盧將軍是陳將軍提攜上來的嗎?”

李瑄和柳錫站在騎兵校場邊緣。

“並非!陳將軍來豐安軍也才一年,盧將軍是半年前從河東調任爲豐安軍副使。”

柳錫深深地看了李瑄一眼後,回答道。

“我知道了。關於陳將軍高升的事情,現在宣傳,不正是時機嗎?”

李瑄微微點頭後,向柳錫囑託。

“屬下明白。”

柳錫會意。今日李瑄的神威之舉,深入人心,必能改變士兵們心中的看法。

李瑄說陳回光要升職,那一定是必然。

長安的消息雖然傳到此很慢,但終究會傳過來。

接下來的一天,李瑄都在各兵種之間,與士兵們一同訓練。

所有士兵,都看在眼裡。

這就是文官爲將,和猛將的區別。

文官爲將,斷然不可能與士兵們一起訓練。

而將與兵一起訓練,有助於增加士兵心中的威望。

暮鼓聲響起,訓練結束後,李瑄回到住所。

剛把甲冑卸下,僕人便送來食物。

李瑄聞到香氣撲鼻。

只見一名僕人端着一個碩大的烤羊腿。另一名僕人端着一盤不知名的“青菜”,還有一壺美酒。

“軍中的食物,都如此豐盛嗎?”

李瑄問其中一名叫林九的瘦小僕人。

另一名稍微健壯的僕人叫王石。

他們年紀都不大。

“小奴去爲將軍準備飯食時,庖廚將這些給我們,說是專門爲將軍準備。”林九向李瑄回答道。

“端着這些酒肉跟我走。”

李瑄眉頭一皺。

盛唐軍中確實有不少將領大魚大肉,甚至還有酒色常伴。

但李瑄剛來沒兩天,還在挽回聲譽的階段。

兩個僕人端着酒肉,從食所到這裡,肯定很多士兵看見,免不了被議論。

李瑄覺得這是盧瑜故意吩咐庖廚,爲他準備酒肉。

帶着兩個僕人和羅興,來到跳蕩軍營地旁的食所。

雖然營地飄蕩着粟米之香,但和肥美的烤羊腿相比,士兵們碗中的粟米變得索然無味。

士兵們不解李瑄爲何拿着酒肉前來?一個個垂涎三尺。 “我新入豐安,寸功未立。不知庖廚爲何爲我準備如此豐盛的酒肉。堂堂大丈夫,羞愧而難以下嚥。”

李瑄來到軍營中,對着跳蕩銳士說道,聲音鏗鏘有力。

然後,李瑄又轉向衙將高鍇:“高將軍,今日哪位士兵,訓練最爲刻苦?”

“劉季虎最賣力。”

高鍇想了想,回答李瑄。

“哪位是劉季虎?”

李瑄喊一聲。

“屬下就是。”

一名端着碗的壯漢起身。

“將酒肉遞給他。他才配吃酒肉。”李瑄向林九和王石吩咐。

在一衆士兵眼饞下,酒肉被放在劉季虎身邊。

“謝將軍賞賜!”

劉季虎嚥了一下口水,立即拜謝李瑄。

除了與突厥交戰前,平時逢年過節吃一次肉就算不錯了。

其他士兵,投來羨慕的目光,後悔今日沒像劉季虎一樣努力。

隨後,衆目睽睽下,李瑄在食所盛一碗粟米,和士兵一樣,在碗裡放一些鹽,坐在旁邊大口大口吃起來,津津有味。

士兵們動容。

當初陳將軍,也沒如李瑄這樣。

當天晚上,軍營中便傳出消息,陳將軍並非被免職,而是回長安升職。等下一次再來邊塞,最起碼也是兵馬使。

“這隻有十六歲嗎?能力、智慧無懈可擊,又能剋制自己的慾望!”

主將盧瑜的住所內,得知李瑄的一舉一動後,嘆一口氣。

一封信,被盧瑜用燈燭之火,燒成灰燼。

……

新一天,爲休息日,李瑄連夜寫一封信,將自己所處的環境,告知李適之,請李適之重用陳回光。

一大早,羅興持信,渡黃河到豐安縣城,將信件交給信使。

李瑄在住所觀看信安王贈送給他的《行軍錄》。

這裡記載與吐蕃大小戰鬥的細節,使李瑄受益良多。

李瑄還能依據其中的統兵經驗,來思考自己遇到敵人時,該如何去做?

考慮到山川地形,又該如何指揮?

“咚咚……”

午時兩刻,軍城前的鼓聲突然響起,聽鼓聲的頻率,是有軍情。但非緊急軍情。

如果是緊急軍情,鼓聲的頻率會非常急促。

李瑄立刻穿戴甲冑,來到軍使府。

在軍使府的正堂,一名粗布衣打扮的老者站正堂上,蓬頭垢面,衣着狼狽,神色哀傷。

“他是豐安縣的牧民,今日上午,突厥上千騎兵寇豐安邊境,劫掠上百戶牧民,除了上百名我大唐子民被擄走,還有近萬牛羊牲畜被搶走。諸位如何?”

李瑄和衙將們到齊後,盧瑜指着堂上的老者,面容正色地說道。

豐安軍北面五十里處,黃河以西,漢長城殘垣以東有一片肥沃的草地。

黃河以西,沒有天險保護,所以歷年沒有漢人百姓生活。

但在十幾年,毗伽可汗時代與大唐友善,年年朝貢。

那塊牧場成爲暫時的安全之地,先後有數百戶漢地牧民,搬遷在那裡。

這幾年雖與突厥決裂,但豐安軍城距離那處牧場不遠,也經常去巡邏,所以牧民們沒有搬遷。

現在終於釀下苦果。

“寇邊突厥估計是阿波達部或咄陸部。我豐安軍騎兵不足。即便是請求王帥支援,也一定來不及。”

推官齊衝雖然憐憫被劫掠的百姓,但騎兵實在有限。

如果早知道敵人動向,派遣步弩過去埋伏,一定可以讓敵人鎩羽而歸。

很明顯,突厥夜間趕路,清晨突襲,有備而來。

第64章 大舉進攻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490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青銅大炮的威力第18章 一石強弓第230章 二十萬騎兵的大戰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433章 佛祖 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456章 回紇大敗,汗國崩塌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437章 智慧宮,至尊親送崔漢衡第473章 斬殺豪強,問罪縣令,捉拿太守第488章 羅馬帝國的危機,最終之戰第89章 王昌齡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92章 蹊蹺的海賊第440章 薩彥嶺上的不甘,回紇大可汗死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450章 回紇主動出擊,大唐的戰術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18章 一石強弓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85章 美人愛英雄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61章 前鋒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31章 飛馬射纓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託城門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482章 巴格達,哈里發的決心第450章 回紇主動出擊,大唐的戰術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472章 護駕,新一輪的鬥爭開始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114章 幕府班底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424章 王昌齡結算前世仇,江南地區的喪鐘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422章 五體投地的宰相們,基礎改革進行中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481章 落花,西征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58章 頭破血流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49章 賣馬人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計,李林甫罷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467章 瞭解南方郡縣,清明之郡第3章 李適之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493章 哈里發之死,大食帝國滅亡
第64章 大舉進攻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490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青銅大炮的威力第18章 一石強弓第230章 二十萬騎兵的大戰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433章 佛祖 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456章 回紇大敗,汗國崩塌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437章 智慧宮,至尊親送崔漢衡第473章 斬殺豪強,問罪縣令,捉拿太守第488章 羅馬帝國的危機,最終之戰第89章 王昌齡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92章 蹊蹺的海賊第440章 薩彥嶺上的不甘,回紇大可汗死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450章 回紇主動出擊,大唐的戰術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18章 一石強弓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85章 美人愛英雄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61章 前鋒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31章 飛馬射纓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託城門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482章 巴格達,哈里發的決心第450章 回紇主動出擊,大唐的戰術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472章 護駕,新一輪的鬥爭開始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114章 幕府班底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424章 王昌齡結算前世仇,江南地區的喪鐘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422章 五體投地的宰相們,基礎改革進行中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481章 落花,西征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58章 頭破血流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49章 賣馬人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計,李林甫罷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467章 瞭解南方郡縣,清明之郡第3章 李適之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493章 哈里發之死,大食帝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