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

“臣得至尊之令,萬死不辭!”

聽到李瑄吩咐的承諾後,閣羅鳳起身鄭重地向李瑄一拜。

能登上凌煙閣,史書列傳,必可榮耀千古。

雲南雖國力弱小,但有大唐相助,絕對可以徹底打敗驃國與真臘。

千里距離,沒有太強的敵人,絕非可望而不可及的天塹。

既做唐臣,他們就要忠心到底,完成至尊賦與的使命,不枉一生。

“朕也希望在有生之年,可到南疆開拓之地。”

李瑄將閣羅鳳攙扶起,緩緩說道。

用雲南的閣羅鳳,是因爲南詔人善於在山地叢林中作戰,特別是閣羅鳳,他在歷史上屢屢擊敗驃國,開疆拓土。

最巔峰的時候,南詔也可叱吒一時。

有大唐爲南詔背書,以南詔爲主的兵馬向西南推進,披荊斬棘。是當今最妥善的辦法。

大唐不僅可以留有精力,而且付出的代價也是最小的。

又相飲幾杯後,閣羅鳳拱手告退。

他要在長安待兩三個月,如文武大臣一樣上早朝。

待離開之際,李瑄會再次宴請閣羅鳳。

他會令天策府準備一千張神臂弩,五百套鐵甲,帶回南詔,供南詔軍隊開拓使用。

另外,李瑄加閣羅鳳開府儀同三司,頒佈上將軍銜。

以後,雲南將不僅用大唐的文字語言,學大唐的詩文。

還用大唐的歷法,引進大唐的習俗。

大唐要初步修整從太和城到益州的道路,加強雲南都護府與大唐的聯繫。

這一條道,也是當前大唐與雲南都護府交流的主道。

不知不覺,時間進入華夏曆三四五八年,乾元五載。

這一年正月,在國家慶祝新年之際,李亨病逝。

歷史上,李亨的壽命略勝李隆基。

但在這個時空,他未熬過李隆基。

像是被李亨的死打擊到,李隆基一蹶不振,連美酒都喝不下去。

也看不進宮女跳舞。

似乎進入生命的倒計時。他天天看着落日,認爲自己如黃昏一樣,將要落幕。

一代帝王,無盡的孤獨……

年一過,大唐開始重新調整官吏。

官制改革也已經到來。

李瑄任命劉單爲商部尚書。

任命高適爲文部尚書。

任命吏部侍郎張鎬爲農部尚書。

其餘除賤爲良有功者,選良爲侍郎。

各部尚書也有調整。

禮部尚書趙奉章因年老致仕,李瑄賜他太子太師,在長安養老。

改路嗣恭爲禮部尚書。

提拔原本的京兆尹張巡爲刑部尚書。

罷免封常清兵部尚書,提拔李泌爲兵部尚書,兼中央軍校校長。

而封常清則爲天策府樞密院的樞密使。

此非使職,而是固定的官職。

兵部侍郎張興爲輜重院的輜重使。

有他們在,先保持天策府的運轉。

待整頓回紇完畢後,再開始北方都督府的換屆。

李瑄需要郭子儀、李光弼、王難得帶領屬從,進攻回紇。

當然,南方都督府換屆依舊。

李瑄准許張守瑜告老還鄉,令高鍇接替漢中都督。

將劉之儒調至兵部侍郎。令曲環接任新任東陽都督。

其餘都督府互相輪換,比如蜀郡都督來瑱與南海都督辛雲京輪換等。

同時,按照原計劃將諸寺合併,只留下大理寺,太府寺,宗正寺。

其餘順利完成合並。

現在大唐應該稱爲九部四十六司。

尚書從一品。

侍郎正二品,主要爲巡撫升遷。

每一司的長吏爲郎中,從三品,一般爲副巡撫、太守升遷而來。

副吏爲員外郎,爲正四品,爲地方長史或者小郡太守升遷而來。

郡則分大郡、中郡、小郡。

重新標定,省治所和人口三十萬以上爲大郡。大郡太守從三品。

十萬到二十萬之間爲中郡。中郡太守正四品。

十萬以下爲小郡。小郡太守從四品。

縣令也簡要分京縣、大縣、小縣、中縣。

兩府的縣爲京縣,從五品。

人口五萬以上爲大縣,正六品。

人口三萬至五萬爲中縣,從六品。

人口三萬以下爲小縣,正七品。

邊疆特殊設立的鎮,正九品。

由於財政問題,每個縣只能設立縣令、縣尉、縣丞、捕頭四個朝廷命官。

其餘六曹等依舊以流外九品定論,由縣中發放俸祿。

但是流外官也有可能通過考試,成爲朝廷命官。

在鄉里,每個鄉還設五個村。自選村長。

不同的是,原本的“里正”,不再輪流擔任鄉佐。

而是由鄉中共同推選一名德高望重者爲鄉長,同時還有兩名副鄉長。享受流外官待遇,需要向縣衙報備,處理鄉間事務。每四年一任,最多擔任兩任。

利用李瑄無上的威望,開始改變“皇權不下鄉”的困境。

待以後工商興起後,會將鄉長調整爲品級。

地方上,規劃出二十四行省。

在宰相給出方案後,由李瑄親自規劃。

每一個行省,雖然根據習俗地方劃分。但卻融入一些習俗不同的另類。

如將劍南改爲巴蜀省,卻完全佔據原本雪域都護府的西川,如釘子一樣,鑲嵌在雪域高原上。

而雪域都護府,又分出一省。因地域有青海湖,故名青海省。

青海至柏海一帶,已經具備建省的條件,繼續削弱雪域高原。

原本的河西隴右,地廣人稀。取改州爲郡前的“甘州”和“肅州”,設甘肅省。

甘肅省則按照河西走廊的地理,不是以玉門關、陽關爲界,而是一直到羅布泊,吞併一部分安西都護府。

原本的西州、庭州、伊州,合併爲,因天山在其境內,天山省。

使北庭都護府缺少一部分。

因關中平原的原因,改關中省,但擁有漢中。

不過關中省的中心京兆府,獨立出去。改稱長安府。

關中省以北,不能如歷史上一樣稱“寧夏”,李瑄只能以“河原省”命名。意爲黃河衝擊平原建立的行省,希望將來能成爲塞上江南。

而且河原省跨地非常大,包括靈武以及整個河套地區。

河原以北,是良好的牧場,因陰山所在,建立陰山省。

河原以東,爲山西省。因太行山以西得名。

因黃河以南,設河南省。

河南道改河南省後,面積縮小非常多。但是佔領一些山南的郡縣。

同時,洛陽地區設洛陽府,獨立於河南。

大唐是兩京制,確立東西兩京對大唐的控制,始終不變。

原本河南道的一部分,因是齊魯大地,有些輝煌的文化歷史,改爲齊魯省。

如歷史上一樣稱山東,有些牽強。

這個時代的山東,皆認爲是“崤山以東”。

而對應的是河北省,因黃河以北得名。

不過河北北面,大唐控制的區域,又建立“燕雲省”,把范陽從河北分離。

燕雲省囊括原本的雲中、盧龍、漁陽、柳城等郡,也地域遼闊。

因燕地和雲中郡,因而得名。

華夏的另一條母親河長江,則沒有一個行省能跨江而居,皆是被長江一分爲二。

建立更大的巴東省,原本入蜀的劍門都被分爲巴東州。

因大巴山以東而得名。

以洞庭湖南北分湖南、湖北。

在湖南湖北以東,分淮南省。取淮河以南之意。

淮南以西設江南省,取長兩以南之意。囊括太湖,以及揚州、廬江等地區的江南,沃野千里,是大唐最富饒的地區之一。

這些把淮南道瓜分。

在江南省南部,建立錢塘省,因錢塘湖而得名。

在這個時代,錢塘省還不是那麼富裕,但人口不算少,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淮南省以南,設江西省。因原本屬於江南西道而得名。

在錢塘省以南,取原本的福州與建州,設立福建省。

八山一水一分田,現在福建省是兵家不爭之地。只有一些衣冠南渡時期而來的漢人,還需要繼續充實。

江西以南,設計南海省。以瀕臨南海而得名。原本的南海郡爲治所。

原本的嶺南一分爲三。在南海省以西,湖南省以南,設計嶺南省。這裡相比於南海更爲蠻荒。

設立安南省,統治包括交趾、南郡在內的區域,人口三十多萬。

雖然安南省不大,但目的是向南延伸。

大唐在安南的戶籍,僅次於南海地區,並非無人可用。

這些地方大唐是實控的,沒必要設立都護府。

而都護府也遲早要進步爲省。

在原本的黔中地區,設計黔中省。這個地方大唐控制力度最弱,屬於改道爲省。

在瓊州島建立瓊海省。因島內有瓊山,靠近海洋,故此命名。

此島面積不大,而且是不毛之地。官吏到這裡實打實的流放。

宰相們認爲瓊州當郡都勉強,設爲從二品的行省,太掉價了。

沒有大臣願意在鳥不拉屎的地方主政一方。

但李瑄會在有生之年開啓大航海,且爲華夏子孫開闢東南亞。

必須有前行站。

南海省有自己的責任。瓊海也是。

就算是將來,也有其獨到之處。

待航海開啓,遷徙百姓,就會逐漸發展。

是南方戰略不可缺少的一環。

原本嶺南道的太守,因爲官職,會爭着搶着去瓊海省。

雖然是窮鄉僻壤,但非常容易做出政績。

最後就是雲南都護府北面,巴蜀省南面,姚州、嶲州,以及戎州一部分、還有雪域都護府東南一部分,暫時建立瀘水省。

古代諸葛亮平定南蠻,有“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設立此省,是因爲巴蜀省的省治益州離雲南都護府太和城太遠。

想連通至印度洋,中途必須有重城節點。 www ✿тt kдn ✿C○

只靠雲南大都護怕鎮不住南詔。所以要確立政治地位。

最起碼要建立一個省府重城,可以第一時間支援雲南都護府,給予其後勤發展的支撐。

如果雲南省設立,可以將瀘水省撤去。

至此。

天山省、甘肅省、青海省、關中省、河原省、陰山省、巴蜀省、瀘水省、巴東省、山西省、河北省、燕雲省、河南省、齊魯省、湖北省、淮南省、湖南省、江南省、江西省、錢塘省、福建省、南海省、嶺南省、安南省。

兩京制,二十四行省,八大都護府的格局已經形成。

特別是核心行省,都要確立中心城市。

如江南的揚州城,巴蜀的益州城,湖北的襄陽城,甘肅的涼州城等。

李瑄還圈點一些發展潛力非常高的城市,如錢塘省的錢塘城,江南省的蘇州城,福建的福州城等。

海洋建立起來,南方將會迎來大發展。

二十四名巡撫,也全部任命,除了瓊海、瀘水、嶺南、安南,全部都是從考覈優異的太守中提拔。

這四地考慮的因素比較多。

任命的是較爲年輕,且政績還不錯的太守。

其中,李瑄任命原本的杜甫爲巴東太守,未讓他留在巴蜀。而是他前世詩文大爆發的夔州。

在這個歲數,杜甫寫詩已經臻至化境,他晚年的“良品率”太高了,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

杜甫結合這一世的信念與感慨,走出截然不同的道路。

另外,許多李瑄看好的官吏,都從大舞臺中殺出,身居高位。

如巴蜀巡撫王延昌,南海巡撫韋倫,錢塘巡撫韋陟,江南巡撫暢崔,河北巡撫張仁賢,燕雲巡撫柳績,齊魯巡撫許遠等。

暢崔原本在交趾任職四年,一直着手修建交趾、南郡,到達南海郡的道路。

但現在還未修成,李瑄讓南海巡撫韋倫負責,安南巡撫夏鄭配合。

這條路能暢通無阻,是爲大功一件。

巡撫的副手爲兩名副巡撫,乾脆利落。

其下設立與尚書省類似的諸多部門,另外還有保留一支數百人至一千人的衙卒,其中包括捕快。

省府衙門的屬吏則從地方上優異的參軍事提拔。

基層官吏,刀筆小吏的人數,依照省的戶籍人數招募,不得過多,以免尸位素餐。

省府建立後,大唐朝廷還不會放下權力,以免動亂。

待到乾元六載六月,朝廷正式將地方文書全部裡交給行省,由行省處理郡縣事宜。

巡撫管理地方稅收、政務、刑獄,執行朝廷頒佈策令。響應兵部、天策府爲都督府籌集糧草。

權力非常大。

但並不意味着他們可以任意任命、罷免縣令。

推薦和罷免,必須由朝廷同意,纔可以完成。否則就是越俎代庖。

這也是對巡撫權力的限制。

太平期間,一次大變動,並沒有影響天下的安定。

幾乎所有官吏都提升品秩,且俸祿增加。

更有官吏得到大的提拔,雄心萬丈。

只是遺憾今年宰相沒有更換,李瑄重新簽署詔書,使李峴爲首席宰相,裴遵慶、劉晏、楊綰繼續連任。

顏真卿的第一個任期還未結束。

同時,也說明幾年後有好幾個宰相位置空缺。

畢竟至尊親口說過,宰相最多擔任兩屆。

即便有普通宰相拜爲首席宰相,也將空缺好幾個相位。

二月中旬,在草長鶯飛的季節,李瑄將政事託付給宰相。

將長安的防務託付交給羅興、薛錯。準備踏上久違的征程……

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449章 天可汗將死於草原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449章 天可汗將死於草原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419章 漢尼拔之刃,蘋果種子,夾擊大食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31章 進軍兩河,經略軍 長城軍出動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299章 安祿山的火焰跳動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439章 八大都護府,九品十八階第424章 王昌齡結算前世仇,江南地區的喪鐘第37章 拒絕贈送第17章 楊玉環第222章 將吐蕃堵在雪域高原,對付三十萬大軍的方法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勢的一戰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205章 你想圖謀天下,恢復隋室?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477章 李白離開人間,故地重遊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48章 見王忠嗣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482章 巴格達,哈里發的決心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421章 初掃關中,觸目驚心的結果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472章 護駕,新一輪的鬥爭開始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453章 銅牆鐵壁,人間地獄第39章 王忠嗣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490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青銅大炮的威力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426章 征伐東北諸胡,渤海國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15章 大勝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419章 漢尼拔之刃,蘋果種子,夾擊大食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468章 除賤爲良運動的漏網之魚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255章 李林甫的人生第二春第493章 哈里發之死,大食帝國滅亡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406章 吐蕃中計,大潰敗第76章 李瑄亦是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148章 楊玉瑤的誘惑,鳳凰東來
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449章 天可汗將死於草原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449章 天可汗將死於草原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419章 漢尼拔之刃,蘋果種子,夾擊大食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31章 進軍兩河,經略軍 長城軍出動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299章 安祿山的火焰跳動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439章 八大都護府,九品十八階第424章 王昌齡結算前世仇,江南地區的喪鐘第37章 拒絕贈送第17章 楊玉環第222章 將吐蕃堵在雪域高原,對付三十萬大軍的方法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勢的一戰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205章 你想圖謀天下,恢復隋室?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477章 李白離開人間,故地重遊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48章 見王忠嗣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482章 巴格達,哈里發的決心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421章 初掃關中,觸目驚心的結果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472章 護駕,新一輪的鬥爭開始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453章 銅牆鐵壁,人間地獄第39章 王忠嗣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490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青銅大炮的威力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426章 征伐東北諸胡,渤海國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15章 大勝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419章 漢尼拔之刃,蘋果種子,夾擊大食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468章 除賤爲良運動的漏網之魚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255章 李林甫的人生第二春第493章 哈里發之死,大食帝國滅亡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406章 吐蕃中計,大潰敗第76章 李瑄亦是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148章 楊玉瑤的誘惑,鳳凰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