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乾元三十載

這是載入歷史的一年。

乾元盛世,在這一年結束。

但並不意味着盛世終結。

乾元三十載,二月一日。

洛水河畔,冰消雪融,河水潺潺流淌,波光粼粼,兩岸垂柳依依,嫩綠的柳絲隨風飄舞……

在這萬物復甦的季節中,李瑄於紫薇城貞觀殿中召太子李奕。

“臣拜見父皇……”

年過四旬的李奕向李瑄一拜。

步入中年的李奕,變得越來越有威儀。

“太子免禮……”

李瑄示意李奕不必多禮。

這一年,李瑄正式邁入花甲之年。

昔日的戰神逐漸老去,他的兩鬢雖有白髮,但精神奕奕。

他說話的時候,也中氣十足。

這得益於節制,再加上平時注意養生之道,鍛鍊身體。

“謝父皇……”

李奕回禮。

“你當太子已有三十載,有未想過當皇帝啊!”

李瑄看着李奕,語出驚人地言道。

“父皇龍體正盛,爲萬民之寄託,兒臣從不敢妄想….…”

聽到李瑄的話後,李奕大驚失色,趕緊跪在地上,向李瑄行大禮。

他以爲父皇叫他來,只詢問渤海都護府的事情。

李奕去年秋天的時候奉命出使渤海都護府。

李瑄讓他考察渤海都護府有無建立渤海省的可能,那裡的百姓是否歸心。

他前日剛回來,也拜見過李瑄,但李瑄沒有讓他討論政事,只是陪伴母親裴靈溪吃飯。

“都說我李唐一朝,自有玄武門繼承法。奕兒沒有效仿先祖,爲父是欣慰的。”

李瑄又話鋒一轉,突然向李奕說道。

此言更讓李奕心驚膽戰。

因爲李世民、李隆基,甚至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都屬於靠“政變”上位。

李奕知道李瑄說的是先祖李承幹。

也意指如果李奕發動政變,是不可能成功的。

先不說有沒有利慾薰心的將領跟隨,就李瑄打造的鐵血禁軍,是李奕永遠過不去的坎。

而且李瑄雖長,但老當益壯,猶有千鈞之力。

李奕的弟弟李淞非常勇武,他用三年時間,征服島國,擒天皇於洛陽謝罪。

李瑄在島國設扶桑都護府,扶桑都督府。

改任李淞爲扶桑王,大都護、都督,大將軍銜。

這表明將島國作爲唯二兒子的封地。

讓自己兒子能顯露頭角,也有依託。

以扶桑都護府的實力,永遠也不可能威脅到開啓工業革命的中洲大陸。

但前幾年李淞與李瑄比劍的時候,卻一招都難以接下。

李瑄驍勇的,是亙古未有的。

“奕兒請回答朕的問題,你想不想當皇帝?”

見李奕戰戰兢兢的模樣,李瑄再次詢問李奕。

“孩兒不想……”

父皇龍體安康,李奕哪敢回答自己想當皇帝。

“身爲華夏帝國的繼承人,應有野望,應有雄心。你的志向應該大到五湖四海,包羅宇宙萬象,你讓阿爺失望了……”

李瑄眉頭一皺,恢復不怒自威的神色。

“萬事莫過於孝,孩兒不敢!”

李奕再次叩首。

李瑄聽到這句話後,才消解怒氣。

他是孝子,牽扯到孝,確實易生隱心。

李適之於乾元十八載,於洛陽去世。

諡號爲孝德皇帝。

廟號:平宗。

李瑄將李適之陪葬於昭陵,與李承幹、李象一起長眠。

“朕掌控天下已三十載,帝國將炎州北部,盡掌於手中。又佔領君士坦丁堡在內的亞細亞地區、高加索山脈以南所有疆域,環裡海所有疆域。大食半島,也被大唐水陸一起攻佔。雲南都護府擴大到海邊。大唐的探險隊,從北海出發,看到最北的冰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大唐完成農業革命,發明、並改良蒸汽機。可以將蒸汽機投入紡織。這十年來,我們見證科學的發展,打開天馬行空……這三十年,朕一直與貪官污吏做鬥爭,一直在變革,勤政愛民。纔有如今帝國的蒸蒸日上……”

“馬燧兩次航海。第一次發現新大陸。第二次再次發現新大陸。那裡野蠻落後,是我們移民解決內部矛盾重點。我們也從那裡得到紅薯、土豆、辣椒、番茄、玉米等有優良農作物,以豐富食物……那裡還有無數等待開拓……”

“我們的道路四通八達,我們的戶籍人口已經接近一億八千萬……這是我們的科技、醫學、生活條件的成果……”

“古文運動方興未艾,新文化運動又行起,科學數學類學者的榮光,改變文人的思想。我們的人民遵守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

“可三十年不夠,遠遠不夠。我已完成了使命,準備將帝國交到你的手中……”

李瑄凝視着李奕,娓娓說道。

這二十多年,雲南都護府一直在開拓,大唐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十年前,馬璘就開始逐步佔炎洲北部,遏制住直布羅陀海峽。

八年前,韋皋率領海軍,攻克南海的一個羣島,被李瑄命名爲呂宋羣島。

五年前,李晟大唐趁着利奧四世死後的內亂,果斷出兵,佔領原本敘利亞北部的地區,佔領原本亞美尼亞西部的地區,最終在亞細亞地區三克羅馬帝國軍隊。

當羅馬帝國堅守君士坦丁堡的時候,大唐用更強悍的大炮猛轟君士坦丁堡一個月,使君士坦丁堡陷落。

羅馬帝國徹底失去中洲,龜縮起來苟延殘喘。

大唐暫時休兵,以君士坦丁堡爲重要據點。踏上西極州。也正式扼制住西極洲。

大唐的將領韓遊魂滅哈扎爾汗國。

同年,花剌子模歸屬於蔥嶺都護府。

三年前,李抱真率領海船百艘,由一衆歸化的大食人帶路,從波斯灣的環海郡(原巴士拉)港口出發,繞到半島南部,先攻也門、阿曼地區。

又駛向紅海,從聖城麥加西面登陸,攻破麥加。

三個月後,再攻破麥地那,新任哈里發伊布·薩拉姆自焚而亡,將大食人試圖東山再起的夢攪碎……

至此,中洲十分之九的地區,全部在大唐的直接掌控之中。

再看李奕,在沒有絲毫準備的情況下,被李瑄的言語震驚得遲遲無法說話。 “準備好,我會宣告天下,於今年八月一日,禪位於你。希望你能肩挑重擔,江山是你的責任,萬民也是你的責任……”

李瑄拍了拍李奕的肩膀,然後將他扶起來。

做出這個決定,他思考很久。

他要用剩下的歲月,在智慧宮中,指導工業革命。

李瑄在大航海以後的十年中,又先後巡視河北省、湖北湖南省、巴蜀省雪域都護府、山西陰山省,處理一些不平事,懲治欺上瞞下的貪官污吏,震懾天下。

一般都是讓太子監國。

李奕的能力他看在眼裡,又有仁德,一定可承擔起這份責任。

“父皇,您爲天下共主,乃天下的心願。孩兒何德何能,敢於此時接受禪讓……”

李奕推脫不敢接受。

“玄宗皇帝六十歲時,走向昏庸,以至於大好河山,短短十年雕敝。”

李瑄微笑着向李奕說道。

“父皇以天下爲公,賢明有目共睹。玄宗皇帝開元年間犯下不少錯誤。您一直步入民間,出入智慧宮、工匠坊,無欲則剛,從不享樂。玄宗皇帝豈能與您比較?”

在李奕心中,父皇是完美之人。

他一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父皇比李隆基更配稱呼爲聖人。

但父皇否決“聖人”這個稱呼,一直強調自己有缺點。

父皇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國家能發展到如今的地步,全靠父皇。

李奕捫心自問,若說不想當皇帝,那肯定是虛僞的。

但他本能地不想父皇離開。

“阿爺要爲你開個頭……我們的權力是不受限制的。這樣下去,你我的後代,遲早會會出現昏君、暴君,權力會逐漸旁落。我能剋制自己的慾望,誰又能約束今後的帝王?工業革命,道阻且長,我不想半途而廢。現在傳位給你,你要好好作出決定……”

李瑄摸着李奕的臉龐,動情地說道:“歷史只能前進,讓歷史後退的人,都是罪人,華夏民族的罪人。”

“奕兒,準備接受你的使命吧!我將權力交給你,不會干預你。我要在智慧宮中,做最後的貢獻。這麼多年一直外出巡視,要陪伴你的母親們。也算是讓爲父頤養天年。”

李瑄最後又沉聲說道:“我現在還是一國之君,這是聖旨!”

李瑄相信李奕能明白他的意思。

李奕有五個兒子。

肯定是以立賢爲上。

天下安定,皇帝居住於天中,一個賢明的君王太重要了。

“孩兒遵父皇之命……”

李奕淚眼婆娑,不能自己。

他註定無法追趕自己偉大的父親,但他會謹記從小到大,父親對他說的金玉良言,對他的諄諄教誨。

他是最幸運的人。

古往今來,沒有比他更幸福的太子。

嚴厲又不失父愛,使他能有如今。

他會堅定不移地跟隨父皇的步伐。

科學與工業,是大勢所趨。

如父皇所期望的那樣,飛上天空,登上月亮,並非遙不可及。

李瑄與李奕幾乎談論一天。

李瑄向李奕教導許多治國之道,還有理民之道、御下之道。

翌日,李瑄在朝堂上宣佈,於八月一日禪位太子李奕,昭告天下。

一石激起千層浪!

當今首席宰相爲蕭昕,第二宰相爲陸贄。

李瑄令他們在剩餘的幾個月時間,準備好禪讓事宜。

樞密使李晟,令全國都督府將訊息傳播下去,確保穩定的權力過渡。

天策衛統帥張暉、神策衛統帥羅銘、禁軍統帥薛玉、錦衣衛指揮使裴胄。

他們皆是去年接任的重職,可以爲李奕所用。

文武百官雖然震驚,但禪位之事,他們哪能做主?

宰相們但凡有點情商,都不會勸諫!

只是許多大臣,心中難受,彷彿失去什麼一樣。

畢竟當今大多數文武百官,都是在新科舉制度下成長起來的。

寒門出貴子,蔚然成風。

當今的刑部尚書趙方,原本只是一個縣的捕頭,他從縣、郡、省一步步進入刑部。

並於兩年前參知政事。

大權在握時,灑脫地禪讓,凸顯李瑄的品質。

李瑄從李隆基那裡得到禪位,又在花甲之年禪讓太子。

將權力與神器,果斷捨棄。以使江山穩定。

古往今來,沒有一個帝王能做到這一點。

整個國家,百姓最不捨得李瑄退位。

消息傳出的當天,無數百姓在紫薇城外,懇請至尊繼續治理天下。

即便是夜間,也未能離開。

伊水兩岸,燈火徹夜。全是對至尊的期望……

有不少老人因至尊退位而迷茫,擔心至尊生病,寢食難安。

李瑄親自出現在洛陽城中,對百姓道出天下無不散的筵宴。

他與蒼生百姓,終究要分離。

薪盡火傳,李瑄遲早會離開,遲早會有這麼一天。

天下已經穩定,百姓只要勤勞,就可衣食無憂。

年輕的男女,爲更好的生活,走向西面,走向南面,走向大海……

工人和農民,用汗水和智慧,回饋着這片土地。

他和千千萬萬的百姓一樣,是國家的建設者,是歷史的見證者……

他相信,終有一日,國家會跨入新時代。

最終,李瑄說出沉重的一句話:我不會萬歲,願天下百姓萬歲……

伊水河邊,一番感人肺腑的演講,使百姓淚流滿面。

李瑄親自出面,才勸回百姓。

他的演講,也將通過《大唐月報》,通告天下……

乾元三十載落幕,新的盛世還會呈現……

(本章完)

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完結感言新書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486章 對天可汗的崇拜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2章 靈翠樓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56章 唐軍陣形第35章 斬將第137章 被監察御史彈劾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宗》已發!)第37章 拒絕贈送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148章 楊玉瑤的誘惑,鳳凰東來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4章 華山金礦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117章 擒拿監軍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20章 皇帝問策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474章 揚州城,李白的消息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381章 佔領蒲津大橋 風陵渡,局勢逆轉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397章 萬歲,范陽城破,安史之亂結束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24章 廣運潭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第473章 斬殺豪強,問罪縣令,捉拿太守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133章 龍駒島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1章 飛馬射纓第372章 貴妃不可留,獻長安城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66章 血戰高坡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番外 乾元三十載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404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應該改元第455章 火藥的威力,一聲破敵第447章 李隆基的“善言”,四路齊出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230章 二十萬騎兵的大戰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193章 造反,涼州城中的歡呼第299章 安祿山的火焰跳動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24章 廣運潭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436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295章 岳父獻魚腸劍第447章 李隆基的“善言”,四路齊出第80章 滿城沸騰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
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完結感言新書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486章 對天可汗的崇拜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2章 靈翠樓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56章 唐軍陣形第35章 斬將第137章 被監察御史彈劾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宗》已發!)第37章 拒絕贈送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148章 楊玉瑤的誘惑,鳳凰東來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4章 華山金礦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117章 擒拿監軍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20章 皇帝問策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474章 揚州城,李白的消息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381章 佔領蒲津大橋 風陵渡,局勢逆轉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397章 萬歲,范陽城破,安史之亂結束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24章 廣運潭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第473章 斬殺豪強,問罪縣令,捉拿太守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133章 龍駒島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1章 飛馬射纓第372章 貴妃不可留,獻長安城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66章 血戰高坡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番外 乾元三十載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404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應該改元第455章 火藥的威力,一聲破敵第447章 李隆基的“善言”,四路齊出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230章 二十萬騎兵的大戰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193章 造反,涼州城中的歡呼第299章 安祿山的火焰跳動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24章 廣運潭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436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295章 岳父獻魚腸劍第447章 李隆基的“善言”,四路齊出第80章 滿城沸騰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