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再臨洛陽,智慧宮中

兩京古道,雖還未開始動工水泥路,但自安祿山叛亂以後,古道被進一步加寬,特別是潼關以東,雖還存在險絕的道路,然崎嶇不平已很少見。

修建兩京古道的水泥路是大工程,沙石廠、水泥廠,只在長安附近,肯定是不足的。

朝廷在兩京古道的華陰、靈寶、澠池、新安等地,都建立有水泥廠。

預備更多水泥、沙石。

同時,以水泥鋪城池,向中原地區延伸。

秋高氣爽,李瑄的車隊到達洛陽。

得知至尊再幸東都,洛陽城中、甚至洛陽周邊縣鄉的百姓,都來到城南迎接。

山河裂變,洛陽遭難。那一年裡,中原大地,遍是鐵蹄,慘絕人寰。

是至尊撥雲見霧,拯溺救焚,百姓無不感激。

是以,在李隆基禪位李瑄爲皇帝時,中原大多數地方無條件支持。除賤爲良更爲順利。

現如今的洛陽府尹爲獨孤峻。是以前李瑄在西域時的幕僚。

李瑄在洛陽城的主城門定鼎門,見獨孤峻等洛陽官吏,問候一衆百姓。

他特意召一衆鄉老,向他們詢問近些年來的民生,噓寒問暖。

百姓們感激涕零,無以言表。

入洛陽城,李瑄暫且住在紫薇宮。

宮中楓葉似火,秋菊肆意綻放,有種別樣的秋意之美。

李瑄讓妻子們在紫薇宮中游玩,正好可以賞秋菊。

洛陽牡丹千姿百態,菊花也多種多樣。

她們都是第一次來洛陽。

待十餘天后,再行出發。

李瑄則召洛陽府尹獨孤峻至武成殿問事。

“官制更改,以洛陽建府,區別於河南省,府尹覺得和以往有何不同?”

李瑄向獨孤峻詢問行省制對洛陽有沒有影響。

雖然洛陽與長安同爲都城,但中心不在此處。

洛陽府北至黃河,太行山腳下;東至滎陽,西至潼關,南至汝南。

雖然面積廣大,但在資源的調動上,不如以往方便。

“回至尊,依大運河便利,糧草皆可輕鬆進入洛陽,含嘉倉內的糧食,一直滿倉。月月有新糧換舊糧。”

“乾元以來,特別是除賤爲良過後,市籍制被廢除,崤山以東的行省多先經於洛陽府。更有不少胡商從長安到達洛陽。”

“因此,洛陽府的賦稅,除每年上繳朝廷,還有不少贏餘,可用以民生……”

獨孤峻向李瑄彙報洛陽的情況。

改制以後,洛陽府憑藉東都的名聲,發展得更爲迅速。

幾乎能在長安買到的東西,在洛陽也可以買到。

洛陽城外,也建立有大量的工廠。

天下文人、詩人,也總是在洛陽城中匯聚,醞釀盛況。

“嗯!不錯。洛陽府是大唐兩京之一,是大唐在中原地區最核心的城池,發展洛陽的時候,不要侷限於這洛陽南北的城牆。洛陽府不止洛陽城,百萬百姓皆衣食無憂,纔算是富足。”

李瑄點了點頭,對獨孤峻表示肯定,又不忘對他提點。

“臣遵從至尊的教誨。”

獨孤峻起身拱手,並向李瑄啓奏:“臣有一建議,還請至尊酌量。”

“但說無妨!”

李瑄讓獨孤峻坐下直說。

他有容人之量,不會因言語過失去苛責臣子。

“回至尊,現乾元盛世開啓,西北邊患皆已掃平。當將中樞暫且遷至洛陽,一來可疏解長安的人口,不必再大量運輸糧食到長安。二來可以藉助南北大運河,對中原、淮南、江南等地區施加影響力。”

“關中四塞之地,然先帝五次就食於洛陽,已不復天府之國的力量。天子居於洛陽,可使長安暫且休養生息……”

獨孤峻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李瑄。

遷徙中樞,創造盛世。

結合新法,獨孤峻覺得想在工商上更上一層樓,中樞搬遷至洛陽爲重中之重。

相比於長安,洛陽可以直接對河北、淮南、江南、齊魯等省份產生影響。

這些地方,全部都是當前大唐最富庶的區域。

說到底,行省制度下,長安府距離核心稍遠,對南方的影響力不足,還需要至尊親自巡狩南方。

獨孤峻擔心因爲武則天立神都洛陽的原因,使至尊不想移中樞至洛陽。

畢竟大唐是兩京制,遷徙中樞,不是遷都。

“朕有過這樣的想法。然長安雖然無法直接影響河北、江南,但長安可以通過絲綢之路,影響河西隴右、影響西域。那裡的部族還未完全歸心….…”

李瑄緩緩說道。

長安是四塞之地,但潼關、蕭關、武關等對李瑄這種銳意進取的君王沒有任何意義。

歷史上,國都六陷,天子九遷。

真要到那份上,還不如直接亡國。

但李瑄中意於長安能對西境的控制。

誠然,大唐核心在崤山以東,但西域對華夏非常重要。

其實,李瑄認爲發展南方,可以在長江旁選擇一座新都,比如金陵。

這樣可以加快嶺南開放,早日進入東南亞。

但李瑄不想大興土木。

而且華夏的地勢,一直是北高南低。

因此北方更容易爲都城。

幽州,李瑄則沒有考慮過。

歷史上定都幽州,是要對抗胡人的威脅。

現李瑄掃清北方、東北一切障礙。

幽州作爲行省的中心城市即可。

雖大唐是兩京制,但只能側重於一座城市。

選擇長安,牢固河隴、西域、蜀地、朔方、瀚海都護府、雪域高原等。

選擇洛陽,則依託洛陽四通八達的交通,以及大運河,發展核心地帶的商貿。

“至尊,臣前往長安時,朱雀大街已鋪上光滑的水泥路。您也計劃在兩京古道修水泥路。若此路修成,長安與洛陽七百里,車馬三日即至。屆時,中樞在洛陽則可影長安以西。”

獨孤峻向李瑄回答道。

“我會好好考慮。”

李瑄沒有給出肯定的答覆。

水泥路修成,要等到幾年後了。屆時西域、雪域高原對大唐的認可度會更高。

那時再考慮將中樞遷至洛陽,全力發展崤山以東。

他隱隱被獨孤峻說動。

在當前的時代下,華夏是開拓者。

崤山以東,人口占據大唐總人數的五分之四以上。

工業革命,一定是從人口最密集的地方開始。

若真能完成工業革命,鐵路、柏油路修建,擁有電報機等通訊,掌控西域易如反掌。

李瑄要做的,是儘快完成農業革命,將工商業推到一定臨界點。

大唐必須快速進步,否則小農經濟會顯得十分脆弱。

遷徙中樞之事,待兩京古道的水泥路修好再說。

李瑄又與獨孤峻交流一些其他事情,最後,李瑄向獨孤峻詢問:“南下江淮的船隻是否已經備好?”

“回至尊,大小一百艘船隻,皆已備好。”

獨孤峻向李瑄回答。

一部分天策衛沿着大運河南下。

另一部分則乘船跟隨。

最大的一艘是李隆基曾經打造的龍船,重修一遍,爲李瑄此次南下的主船。

“有勞府尹。”

李瑄點了點頭,然後與獨孤峻一起,慰問洛陽府其他官吏。

翌日,李瑄前往大唐月報總部視察。

六年時間,七十多期的發行,使大唐月報在大唐百姓心中,產生一定的地位。

沒有人懷疑大唐月報上新聞的準確性。

至尊親筆撰寫的《西遊記》依舊在連載中。

對於凡夫俗子來說,《西遊記》的故事老少皆宜,令人津津樂道。

李瑄看到大唐月報的發行愈發流暢,活字印刷,使大唐月報能在次月初三,陸續印刷出報紙,然後快馬送往各地。

哪怕是南海,也可以在兩個月內送達。

坐於家中,即知天下事。

大唐月報的出現,使消息流通得更快,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着千千萬萬的百姓。

下午的時候,李瑄來到位於紫薇城的智慧宮。

智慧宮在紫薇城的宮城之中,由原本的弘文館改建。

李瑄第一次到達智慧宮。

阿費夫等諸國學者、發明家,多達八百餘人。

平日裡,他們負責翻譯自己國家經典。

同時,學習大唐的先進文化,知識。

也有學者研究大唐的歷法、數學。

那些發明家則讓他們自己搗鼓。

大唐也有一批學者在智慧宮,與外國學者取長補短。

李瑄來到智慧宮,宣佈譯書的學者,可以永久成爲唐人。

凡發明利國利民之物者,依舊會獎勵官職、爵位。

以激勵這些外國人在大唐紮根,徹底爲大唐效力。

阿費夫等學者動容,他們只是外來人,從未奢求過大唐的爵位、官職。

但有大唐皇帝親口承諾,他們不得不信。

手舞足蹈,激動溢於言表。

大唐作爲最文明的國家,有英武的天可汗統治。

看洛陽的佈局和繁華,人人都想永居於此。

對一些波斯人來說,本來已被大食統治。是天可汗將他們解救出來,還能自稱波斯。

一個個卯足勁,希望能創造出利國利民的東西,讓天可汗看到他們的價值。

李瑄在洛陽城陪伴妻女數日後,在臨走前的一天,召所有智慧宮的成員,到智慧宮聽從他的演講。

現智慧宮的祭酒爲聲名赫赫的文人蕭穎士。

他在開元時期進士及第,起起落落,一直推後進爲己任,被稱爲“蕭夫子”。

李瑄之前請李白爲智慧宮祭酒,但李白對這種以譯書、數學、經文、發明、哲學思想爲主的智慧宮不感興趣。

所以李瑄令蕭穎士爲祭酒。

雖然是從一品官職,但沒有多大權力。

許多人認爲智慧宮祭酒,連侍郎都比不上。

智慧宮中,大唐與外國學者加起來共一千三百餘名,包括李瑄隨行的官吏,坐得滿滿登登。

智慧宮的主殿佈局是李瑄設計的。

如後世的大會堂一樣,能坐一千多人。

更方便去交流。

“拜見至尊……”

李瑄和蕭穎士進入智慧宮的主殿後,所有人起身拜見。

來大唐的外國學者,個個聰慧。

他們出發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漢族,現大部分都能掌握一定漢語。

即便聽不懂李瑄的話也不要緊,會議過後,會有人告訴他們。

李瑄擡手,所有學者重新落座。

李瑄的地位,大詩人、大詞人、大文學家、大發明家的身份,註定李瑄的每一句話,都會被奉爲圭臬。

唐人看李瑄時,眼中含光。毫不掩飾對李瑄的崇敬。

外國人眼中,李瑄是傳說中的神靈。

“朕今日想問諸位一個問題。有誰考慮過,我們所居住的世界,我們腳下踩的大地,是什麼樣的形狀?是方,是圓,亦或者其他形狀?”

李瑄立於中央,拋出這個問題。

有的東西,如果沒有他的引導,很難在短時間內出現。

他也不想有那麼多稱號。但他既來之,就必須將腦海中有限的知識留下。

一石激起千層浪。

至尊爲什麼會問出這句話呢?

這句話,恰恰將學者們問住。

他們一直活躍在這世界,卻無法得知天地的方圓。

“智慧宮中,我也是學生。諸位可暢所欲言。”

李瑄笑了笑,讓諸位儘管說。

事實上,在大航海開啓前,沒有任何人能證明世界是圓的。

有的知識一些人的推測、猜測,以及後人的捏造。

待人到達星空,才能真正看到世界是圓的。

包括李瑄現在的言行,在大航海前,也只能算推測。

“回至尊,大地廣袤無垠,四野平坦,天理應爲方,方能與地之方正契合,仿若榫卯相扣,構建乾坤秩序。”

一名漢家學者,用天地皆方的猜測,想證明天地皆方。

“古人有過記載,以日月星辰東昇西落,循環往復,猜測天是圓的。”

又一名學者認爲天地是圓的,有理有據。

二人話語一出,學者們圍繞方圓,爭論起來。

“諸位以爲,這天地真就廣袤無盡嗎?有史以來,也僅僅有羅馬這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與我大唐接觸。”

“若信方圓,該有天邊,爲何不曾有人達到?”

在學者們爭論不下之時,李瑄說出自己的意見。

華夏人常說的“天涯海角”和“遠在天邊”,但都是文人的想象,沒有人去過。

中原自詡中央之國,以華夏爲中心,四方爲戎狄蠻夷。

可想過戎狄蠻夷以外爲何?

衆學者不解其意,但都如學生一樣,認真聽着李瑄發言。

“有道是實踐出真知。如果是方圓,就到達天邊。如果世界是球體,從東出海,還回會到原點……”

李瑄向學者說這番話,意味着大航海,將要開啓……

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471章 天亮了,淮陰謝氏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41章 豐安令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章 李適之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459章 回長安,李隆基駕崩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57章 甲騎衝陣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61章 前鋒第60章 峽口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第64章 大舉進攻第35章 斬將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16章 皇帝召見第283章 安祿山與楊釗不死不休第12章 大案第486章 對天可汗的崇拜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64章 大舉進攻第487章 廢除波斯王,接管木鹿城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452章 回紇騎兵進入唐境,合黎山之戰第89章 王昌齡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436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第252章 與聖人論國事,出將入相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485章 昏君,不知人間,黑衣者死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374章 斬太子親信,與叛軍首戰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70章 陷陣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47章 大戰將起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439章 八大都護府,九品十八階第452章 回紇騎兵進入唐境,合黎山之戰第18章 一石強弓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404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應該改元第20章 皇帝問策第43章 豪強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60章 峽口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8章 看花馬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48章 見王忠嗣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
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471章 天亮了,淮陰謝氏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41章 豐安令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章 李適之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459章 回長安,李隆基駕崩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57章 甲騎衝陣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61章 前鋒第60章 峽口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第64章 大舉進攻第35章 斬將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16章 皇帝召見第283章 安祿山與楊釗不死不休第12章 大案第486章 對天可汗的崇拜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64章 大舉進攻第487章 廢除波斯王,接管木鹿城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452章 回紇騎兵進入唐境,合黎山之戰第89章 王昌齡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436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第252章 與聖人論國事,出將入相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485章 昏君,不知人間,黑衣者死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374章 斬太子親信,與叛軍首戰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70章 陷陣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47章 大戰將起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439章 八大都護府,九品十八階第452章 回紇騎兵進入唐境,合黎山之戰第18章 一石強弓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404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應該改元第20章 皇帝問策第43章 豪強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60章 峽口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8章 看花馬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48章 見王忠嗣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