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歡聲

南安澤鎮的商行衆多,很多都是福州城裡開設的分號,因爲這裡靠近江岸淺灘,船隻從這裡上岸的不少,所以城中各家商行在這裡均有分號,也是希圖在過往商人中撿漏的想法。

除了上回被查抄的蒲氏商行外,蒲壽高的正經分號也有一家,此外,王府,國公,各個大員都在這裡開有分鋪,除了別院這裡,水口鎮船隻更多,商行不僅多,規模也大。谷口那邊近建州,往來的外路商人不少,商行數量不多,但不少是外路商人開設,一旦有所糾紛,很容易引發兩路之間的糾葛,鬧成大事。

李儀這時說道:“團練使這個委狀一下,估計鎮上的商行會格外熱鬧……蒲家的掌事人蒲壽臣,泉州林家船行的林定一,楊氏絲行的楊釋之,鐵行是汀州是張家的張明亮,這幾人都是大家巨室派在鎮上的人物,老實說,福州的情形較爲特殊,大商號未必把最得力的人派到府城裡去,在這裡,反而是更精明外露的人在當家。一旦攤派到這些人頭上,他們可是未必能有多樂意,甚至合而反抗,也是很有可能。”

孔和皺眉道:“說句公道話,原本就是本地的商人吃虧,外來的和尚好唸經。”

衆人都是不語,孔和的話不好聽也是事實。

本朝由於鼓勵海貿,對外來商人收的只有契約,也就是交易稅,稅賦種類收的少,額度也比較低,外來的商人,大賺其利,本地商人還得有若干國稅和地方稅的負擔,利潤無形中就低了不少。

蒲壽高的蒲家,在大魏已經過百年,但始終未曾入籍,就是要佔了外來商人的便宜。

在京師還有四方館,專門招待那些外來的使臣,對外來各國的商人也是招待,貧病破產的外來商人,也是照顧的相當妥當,在朝廷來看這是撫育外夷,傳播天朝仁德於外朝,對地方上和百姓來看,未免厚此薄彼,有失公平。

地方上的巨家大戶,原本就滿懷怨氣,平素負擔已經不小,就算團練是爲了卻敵御外,保衛地方,大道理是沒錯,只要一搞攤派,準定會生出事非。

“我二叔,趙王殿下對我可真是關照。”徐子先並不生氣,倒是開了一句玩笑,在場的人臉上都露出苦笑神色來。

“安席了,請各位都坐。”徐子先笑着請衆人坐下。

徐行偉,魏翼,李儀,孔和,秦東陽等人依次就坐,傅謙和陳道堅等幾個侯府吏人,徐子先也拿他們當自己人看,也是請到了座中坐下。

“秋高氣爽,今天要大吃羊肉。”

大魏現在吃豬肉也並不少,但中產之家,還是以吃羊肉爲主。

福建這樣的地方居然也是到處都有人放着羊羣,在後世可是相當罕見,可見飲食習慣也是斗轉星移,時世變遷而發生着變化。

徐子先令人用水煮着大塊的上等羔羊肉,再以醬油,韭菜,生蒜,腐乳等調成醬料,水煮羊肉配醬料,這在當時還算新奇吃法,各人一嘗之下,只覺得新鮮可口,香氣和醬料的口感混合,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新鮮感。

“真是耳目一新。”內宅小宴,小妹也出來敬一輪酒,魏翼神情變得瀟灑飛揚,說話聲調也大了幾分,喝了一杯之後,魏翼笑道:“明達現在真的是能者無所不能,連吃食也做的這般出色了,莫非是天授?”

眼前一桌菜,不管水煮爆炒,都是有叫人感覺新奇的做法,魏翼的讚揚,可不算是太過誇張。

徐行偉笑道:“我臨行之際,還能大飽口福,也是不虛此行。”

徐子先道:“子張兄要提前入京?”

“是的,不在家過中秋了。”徐行偉道:“京師講武堂和右相老人家都催促了,着我快點兒去上任。”

“聽說徐子威也要入京了。”

兩個消息一起來,確實有叫人悚然一驚的感覺。

旁人不好說,徐子先緩緩道:“看來京師中頗不安靜,子張兄至京,要多加小心,謹慎持重,不要涉足政爭。”

徐行偉點頭,說道:“我是右相保薦入講武堂當教習,等明年考試之後,不管中與不中,都會盡快離京。”

“徐子威呢?”

“他原本是去當親衛郎,聽說天子親自下詔,令爲執戟郎,也就是帶御器械,要到御親當護衛了。”

本朝武人,要麼是在外朝樞密和兵部管制之下,分爲禁軍和廂軍兩大體系,禁軍也就是野戰精兵,不一定全部在京,各要緊地方都有禁軍,比如福建就有五個軍的禁軍駐守。

在河北京師地方,禁軍人數達到近二百個軍左右,也是本朝禁軍駐守最爲密集的地方。

京師駐軍,除了禁軍之外就是郎衛,由親衛郎和羽林郎爲外朝守備,歸郎中令統管,當然上也有樞府和兵部,多重牽制,以防生事。

內廷之中,就是帶御器械,分爲執戟郎和執金吾等郎官,一律從六品,可以說是大內護衛,一律冠以帶御器械的名號,非宗室勳親大臣子弟不能任此職,徐子威原本是外朝郎衛,要積累資歷才能入內朝爲帶御器械,這一下算是節省了幾年的年資。

當然趙王嫡子不必在意這些熬資歷的事,只是從細處來看,皇帝如此心急召兄弟入內廷,怕也不是什麼好兆頭。

“反常即爲妖。”李儀憂心忡忡的道:“天下事不怕不順,就怕反常,聰明人做事往往急功近利,行事反常,反而比笨一些的人更容易壞事。”

“奉常的話說的好。”魏翼舉杯道:“當浮一大白。”

“小心別把自己灌醉了。”徐子先笑着說了魏翼一句,接着道:“年底我會派王府賓客至京師,正好也感受一下京師情形。”

“不能不去,不宜久留。”魏翼官紳世家,消息靈通,這時才正色道:“現在明達要做的是打穩根基,不管朝局怎麼變化,有退步餘地是最好不過。”

徐子先微微點頭,看來自己要紮根別院的心思很對,明眼人都看的出來時局詭異莫測。不要說去管京師風雲,連福州府城也儘量在力量不足時不摻合,這個宗旨拿定了就最好不過,不必擔心太多。

“中秋時昌文侯府雅集,明達最好參與。”魏翼又提醒道:“你的名氣維持不了太久,如果能寫出佳作,未嘗不是揚名的好路子,名氣越大,做事就越是事半功倍。”

“燕客兄放心,我到時會去。”徐子先舉起杯來,與好友,部下們一起同飲,酒一般,但下肚之後,滋味感覺還算不錯。

……

“吳府的老僕來過了。”晚間掌燈時候,徐子先往外走時李儀拿着張單子走過來,一臉笑容的對徐子先道:“世子真的是釜底抽薪,這一招用的妙。”

“可以欺方正君子。”徐子先掃了一眼,見是吳時中歷年的積欠,多半都是藥行醫師和生活用品的欠帳,可見此人爲官多年真的是一清如水。

李儀也是嘆道:“現在官風吏治不比往年,太祖年間不必提了,仁宗到文宗年間官風尚儉樸厚實,奢靡浪費者少,公使錢數額小,也沒有誰會用完。自武宗到成宗年間,官風士心就是大變了,官員在任上狎妓遊玩,把公使錢用的精光,一文不剩下,這在文宗之前可是從未有的事情。到今上雖然力圖挽回,但幾十年的積弊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掃除的。何況……”

李儀有話不好直說,徐子先當然會意,何況就是當今天子行事激切,全無政治手腕,就看眼下朝局混亂,黨派林立互相攻訐,置黨爭於國事之前的情形,就知道天子馭下的本事有多麼的失敗了。

“我們不多談別的事。”徐子先道:“不到四百貫,加上到別院這邊安家,先打掃南樓招待這個大儒,打寬點算,大約拿五百貫出來就差不多了。”

李儀道:“這樣是差不多,不過下官要提醒世子,雖然又有朝廷賞的一千貫,現在開支卻大的多,而且團練費用尚且沒有着落……”

“我知道,我知道。”徐子先默默算算,此前小妹給的錢已經用的精光,李誠的家產還有不到千貫,加上朝廷賞的一千貫,府中尚不足兩千貫錢。現在每個月的入帳卻是比以前要多的多,大約每月能入帳三千貫到四千貫左右,這筆錢接上來,最少侯府養一都的牙將並不吃力,不過若拿這錢想養團練,那也是癡人說夢了。

想來想去也是啞然失笑,總歸是在錢上打轉轉。

這也是叫徐子先警惕,怪不得歷來成大事的,都先足糧足餉,所謂廣積糧,還在修城練兵之上,不足餉,怎麼足兵?

不管是個人還是收入億萬貫的朝廷,沒有錢就難以爲繼。

以徐子先冷眼旁觀,大魏官制,軍制,將領素質,都較明清時爲高,但現在還有嚴重的邊患和內耗,以工商貿易這麼發達,造成現在的這種局面,徐子先感覺,主要原因還是在財稅收入不足之上。

爲什麼工商海貿發達,最後朝廷卻窮困不堪,根子還是在文武官員和勳貴宗室的特權上,大量的不納稅人羣使得納稅人羣負擔變的更重,怨氣從生,矛盾和內耗也由此而生。

這種情況持續久了,沒有外力也可能導致內部重新洗牌,要是有外力,就更容易難以維持,加速崩潰。

很多時候徐子先懷疑大魏太祖也是穿越客,但似乎魏太祖也沒有找到太多辦法,王朝早期是文武並重,抑制和任用宗室,勳親,徹底抑制太監,地方上不設行省,各路彼此制約,內部也是重重製約。

緩解兼併是用對外擴張,比如國初的徵日本和安南,徵雲南,徵西域等諸多戰事,獲得了不少土地糧食和白銀,緩解了國內矛盾,但時間久了,還是走回到老路上來了。

“拿去處理吧。”徐子先腦海裡念頭頗多,一時間情緒也是有些複雜,將單子看了幾眼後對李儀道:“吳博士的所有積欠,一律在中秋之前替他還完。”

李儀道:“要不要去知會吳博士一聲?”

“千萬別。”徐子先笑道:“做人情就是要足尺加三,咱們把這事做了,他遲早知道,必定得領咱們的人情,到時候我再親自上門請一次,估計也就能成功了。把這事提前說了,惡形惡狀,市恩挾報,咱們成什麼人了,惡感一生,想彌補就完了。”

李儀聽完,拱手拜道:“世子是不是真的這般年齡,我看比老侯爺在人情世故上還要老練的多。”

“人情練達即文章。”徐子先感慨道:“不過我還是不希望把心思用太多在這等事上,足餉,足兵,這纔是我需要做的。”

“下官感覺世子一定能辦的成。”李儀感慨道:“現在下官才知道,果然有的人是天生聰慧,或如楚莊王那樣,此前以爲是凡鳥的,真的是一飛驚天。”

徐子先大感慚愧,擺手不語。

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五章 文學版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三百七十章 洪流第三百七十七章 中部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顧間事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顧間事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二百章 南薰門外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五章 文學版第三百九十六章 敗相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八十一章 碼頭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二百章 南薰門外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八十一章 碼頭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說話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兵天降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
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五章 文學版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三百七十章 洪流第三百七十七章 中部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顧間事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顧間事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二百章 南薰門外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五章 文學版第三百九十六章 敗相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八十一章 碼頭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二百章 南薰門外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八十一章 碼頭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說話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兵天降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