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

“這件事你幫我寫幾封書信。”徐子先最後吩咐陳佐才道:“各人來拜年時我也沒空見,現在多半回南安去了,李長史,秦司馬,包括孔和,傅謙等人,東藩之事,還有我對流民的安排,均要告訴他們,可以在我赴京期間,提前做一些準備。”

“是,屬下一會就去辦。”陳佐才答應下來,見徐子先沒有別的事吩咐,起身告辭出去。

徐子先略有疲憊之色,不過還是招了招手,將金簡和高時來叫過來。

“劉益是掌總領頭的,他行事也不會出大格。但平時的大小事情,你們倆要多留心,老成牙將多要留在南安協助秦長史,張虎臣他們要統領隨行武卒,觀風望色,打聽消息,還有跑腿的事,就靠你們倆。高時來你是立志要和秦東陽學,未來做一個統兵大將,其志可嘉,但世事洞明也是大文章,爲將者不可理會太多雜務,但不能不通和不懂世間瑣碎雜事,你跟着金簡隨我一起北上,一定要記得機會難得,不要浪費了。”

金簡和高時來俱是抱拳應諾,兩人隱隱有所感覺,北上之行,怕不是那麼簡單順利,最少以世子現在的吩咐來說,是相當的鄭重其事,除了帶一定的武卒自保之外,也是要儘量的打探出對南安侯府不利的消息。

這事當然很難,高時來信心不是很足,只能勉力去做,金簡卻是信心很足,他已經在挑選武卒中能言善辯,眼力活泛的部下,特別是曾經走出福建路,不管是跟着行商或是去攬工,總之見識越廣越精明的,就越適合當他的部下。

司聞都將來可能不止是一個普通的都,金簡也立志不當一個普通的都頭。

……

徐子先在府城期間,李儀終於是招募夠了足額的水手,同時也將停泊在江邊的三艘福船,重新整修了一遍。

福船是尖底船,有水密艙隔水,當時的設計來說已經相當先進,可以行遠,但載運能力比天方人的軟帆船要差一些。

另外就是三桅硬帆,吃風能力不及軟帆,調控避風的能力也不及軟帆。

但就南中國海的你那個形來說,福船也是相當優秀的可以遠航的海船,船首一根短桅,中間和後艙各立兩桅,中桅最高,懸掛的硬帆也最闊大,吃風面最多。

三艘福船,都是長三十一到三十四米,寬四米半到五米,吃水近兩米,主桅高二十三米左右,福船最大的特點是有深海舵和淺海舵,這彌補了硬帆的不足,不管是在深海還是近海,操控起來都可以方便如意。

這種船,和廣東船,南京沙船,從形式到能力上都相差不多,人員可以載運五六十人,去掉水手,可用來做戰的士兵是四五十人左右。

戰船形制的福船還會在兩舷加護板,開射孔,掩護在頂層做戰的士兵。

底艙是放置壓艙物,二層居住水手和士兵,三層用來操作船隻,頂層則是與敵交戰。

江上的三艘福船是商船,並沒有經過戰艦式的改裝,一般商船的二層和三層都會放置貨物,以眼前這三艘船的大小和吃水,載運量應該在一百二十到一百四十噸左右,在當時之時已經算中小船隻了。

天方商船,已經有長五十多米,寬十一米,吃水七米的大型商船,載運量在八百噸到千噸左右,這已經是現階段木製風帆商船的極致,其從歐洲出發,至中國需半年左右的時間,沿途貿易,船小的話,太不划算。

一次貿易要一年以上時間,如果是福船這樣的小船,補水補食都很困難,而且帶的貨和人員也太少了。

眼前這三艘船,是蒲家這一次損失最大的戰略物資。

就算眼前這三艘福船,新船最少得值錢五六萬貫,甚至更高。

只是這三艘都破舊不堪,年久失修,所以在估算俘獲物資時,這三艘船隻抵價一萬五千。

這樣也是意外之財,令徐子先在內的所有人爲之欣喜。

修復這三艘船,李儀是與林定一接洽。

林家是泉州造船業的大商家,每個月都有若干新船下水,修補這三艘福船,每艘報價一千五百貫,實在相當昂貴。

但林定一已經坦言是成本價,有人情在,若不然最少得兩千貫一艘。

大量的木料要更換,鐵釘,木作,都需要更新,若不然只能還在閩江和近海跑一跑,北上京師四五千裡的路程,若是出事可是了不得的大事,那就得不償失了。

從年前就從泉州調老手來,南安這邊也動員了幾百人,不少人年都沒回家過,所有人都知道世子要用船時都是出心出力,比做別的事上心的多。

到上元節後,船隻修補完成,從澎湖,泉州,漳州各處募集來的六十多個水手也紛紛到位。

三個老資格的船長是澎湖知縣陳正賓推薦了一位,姓林,泉州同安人,五十餘歲,在海上三十多年,幾乎見過所有的大風大浪。

另外兩位,則是林定一所薦,都是泉州的老水手,但沒有大商家支持,當不上大船的船長,南安侯府這裡,對他們也算是一次不錯的大好機會。

南安港口這邊,還停泊着大量的船隻,林家的人在慢慢修補,等南安水營成立,很有可能早期加入的,都能博一個朝廷官職在身上。

這個誘惑,對普通人來說相當的大了。

上元節後,三艘福船修補完畢,李儀眼看着每船上都出了十來個水手,費力將主帆升了上去,沿岸不少人在這邊觀看着,都是有一點激動的感覺。

南安這邊從無至有,現在也算是有一點家大業大的感覺了。

這三艘船,原本都是運送羣盜前來,福船的一大特點是主帆升降相當困難,硬帆沉重,每次升降都要出動十來人,費盡力氣才能將主帆升上去。

此前這三艘船破爛不堪,主帆降了乾脆沒升,閩江上也沒有什麼風力可被利用,只用尾帆和前帆就夠了。

待主帆升上去,岸邊鞭炮聲大響,這是南安團練和商民百姓,在南安這裡替徐子先壯行。

“我不能去福州替世子送行。”秦東陽按着刀站在江邊,年後武卒已經恢復正常訓練,有一些打了勝仗後驕縱的武卒,秦東陽一個也不饒過,該打軍棍就打軍棍,該禁閉就禁閉,算是把這股虛驕之氣給殺了下去。

這也是徐子先臨行前的再三囑咐,驕兵易敗,絕不可輕縱,適當的放鬆可以,要是恃功而驕狂,甚至干犯軍律,徐子先放權給秦東陽,該關的關,該打的便打,甚至犯下嚴重軍法的,直接開革,或是上報大都督府處刑。

在此嚴令之下,秦東陽的威望也夠,當然是能鎮的住那些尾巴翹起來的武卒。

“有空的話,我會給武卒中的隊官以上,開識字班來講武。”李儀道:“世子有此打算,我們當然要不怕勞累。”

秦東陽道:“這事世子回來之後會親自抓……那些小傢伙們也差不多能出師了。”

百人不到的少年牙將,徐子先當寶貝一樣教了半年,每個人都識字在一千以上,自己看書也夠了。

底下就是在武卒中開識字班,徐子先會親自任教習。

在軍隊中,要麼是文官那樣,通過武將控制軍隊,這種辦法最弱,除非文官本人知兵,並且能通過親衛控制中層以上的將領,有一定的武力,否則的話非常容易被武將架空。

然後就是武將層層疊疊,通過身邊的幕僚,護衛,私兵和親信來控制軍隊,這樣很容易形成私人的小圈子,會在軍中引發不和,乃至內鬥。

徐子先是打算用更好的辦法,將領讀書,識字,知忠義,打造一個奮發向上,較爲團結和忠誠的集體,這在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先例,古人能做到的,他當然也能做到。

“我先叫孔玄平,傅牧之幾個編合適的教材。”秦東陽的話隱隱有點醒的意思,李儀也是醒悟過來。

識字班等於是團練軍中的講武堂,徐子先十分重視,李儀就算好意,徐子先也不介意,會不會有人說李儀把手伸的太長?

“長史官,請上船了。”傅謙和孔和等人已經上了船,意氣風發的喚李儀上船一起順流而下,直抵閩江江口,在那裡與徐子先會合。

“秦司馬多辛苦。”李儀匆匆拱手,與衆多同僚一起上船去給徐子先送行。

順流而下易,逆流而上難,衆人會從福州港口上岸,再沿陸路回來,南安這裡無人守家不行,秦東陽當然不能離開。

三艘福船陸續升起主帆,奉命隨行北上的百餘武卒陸續從踏板上船,時間不久,三艘福船的甲板上都站滿了穿着勁裝武袍的將士。

鐵甲當然不能帶,帶武卒護衛不怎麼犯忌,若是帶着大批披甲的將士進入燕京,當天就會有御史上奏,第二天政事堂就會下令逮拿徐子先等一干人等,這是自尋死路。

京師的權貴宗室,也沒有哪一家敢在家裡私藏鐵甲的,超過五領就意涉謀反。

只是律令歸律令,這些年來朝廷權威下移,法度不修,這種禁令還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遵守。

待武卒上完後,物資是早就放在甲板下的第三和第二層,幾個船長吩咐吆喝起來,拔錨轉舵,江水沽沽流淌着,船帆吃風,三艘看起來還象樣子的大船,就此順流而下,逐漸消失在碧綠的江水之中。

秦東陽一時悵然若失,自徐子先親自到他家裡任他爲侯府典尉之後,一切都發生了天翻天覆般的改變,這半年多時間,一切都是由徐子先當家作主,各人也是習慣了這樣的主心骨,這一次徐子先帶人北上,不知道會不會順利返程?而等世子返程之後,南安這裡,又會有什麼樣的新的變化與新的格局?

“但願世子早些回來!”秦東陽相信,自己此時的心聲,應該符合絕大多數人的想法。

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四百零五章 決意出戰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攬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一百一十八章 向前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二百一十七章 捧殺第十七章 揚名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八十一章 碼頭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十四章 報館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
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四百零五章 決意出戰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攬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一百一十八章 向前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二百一十七章 捧殺第十七章 揚名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八十一章 碼頭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十四章 報館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