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

“沒想到我們在短短几年之後,又能重回遼西。”

“這一次可是完全不同的情形了。”

遼西海邊,隨着劉益的一聲令下,十廂都,五十多個軍的府軍將士,包括三十多個軍的水師官兵,二十多個軍的陸師官兵,還有三個軍的重甲騎兵,開始在海邊登陸。

李星五和董瑞祥兩人各領一廂都,田恆與盧四海等諸將,現在都已經是廂都指揮使。

劉益則是爲遼西行營總管,地位與大魏的太尉相同,也等於是樞密副使的地位,他的肩膀上已經是一顆碩大的金星,區別於廂都指揮使的銀星,這也是府軍軍銜體系的最高峰,也是大魏秦王幕府將領的最高榮譽。

徵遼西的連同後勤工程輜重人員有二十餘萬,動員了主力艦四百餘艘,輔助艦船過千艘,一千五百艘戰船攜帶連同水手的三十萬人,還有大量的糧草,輜重,不僅負擔着本路兵馬的後勤,同時也支應着從山東河北行營過半的糧草供給。

海運實在是太省事,太經濟了。

山東,河北行營大總管是秦東陽,這一路也是北伐大軍的主力,動員了第一軍在內的一百二十多個軍,大軍人數加後勤人員是四十五餘萬人,光是大型馬車就動員了超過三萬輛,挽馬,騾子,毛驢數量超過十萬匹,人均是三人一匹。

騾馬數量看似驚人,其實按唐軍規制,每十人一火,每火備馬或驢六匹,四十五萬人的大軍,騾馬要近二十萬匹。

府軍的騾馬也是極多,但如果要滿足大軍後勤還是不足,主要原因一則是由海運運輸了大量物資,大軍進攻山東後,在山東路幾個港口建立了補給點,就近運輸,雖然還是要迂迴繞道數百里,但肯定是比大軍在江南出發就攜帶要省事的多。

二來便是準備了大量馬車,山東河北行營是從江寧渡江出發,渡江並不困難,水師控制長江,揚州近在江岸,東胡人根本未派重兵駐守,只有少量的歸降的北方禁軍,大軍前鋒一至,這些北方禁軍要麼投降,要麼潰敗逃走了。

從揚州至楚州,再至山東路的徐州,沿途北上,都是走的南北最寬闊,維護也最好的京師至江寧一線的官道。

此外還有徵集的大量民船,沿着京杭大運河與大軍一同北上。

遼西行營以水師爲主,任務是從遼西上岸,打下榆關,寧遠,控制鬆塔諸堡,至錦州,渝水一側,全部奪取,然後沿渝水駐守。

並未要求直接從遼南上岸,雖然參謀總部的計劃是如此,從遼南上岸,直接從遼南攻至遼東,打下遼州等地,端掉東胡人的老巢。

這個計劃卻是被徐子先給否了。

不得不說那幫子參謀擬的計劃相當大膽,也直接有效,但徐子先考慮的是大局,打敗東胡人並不難,但要徹底根除這個隱患,非得做好將來持續北上的準備。

沿着遼河,嫩江,黑龍江持續北上,做好穩紮穩打,藉着追擊東胡殘餘勢力的機會,持續北上,把後世的東北三省地方拿到手,還要繼續北上,直抵北方的冰洋,將外東北的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徹底拿到手中。

大片的地盤不光是北極圈裡的荒野,還有無比珍貴的林業資源,石油,天然氣,礦產,這不是荒漠和沒有開發價值的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寶地。

就算以現在而言,可以獲得大量的珍珠,人蔘,乾果,鹿皮等珍稀物產,可以沿途建立驛站,在一些合適的地方建立軍府,沿着江河道路修造補給點,只要放開開發,不管是鬆嫩平原這樣的瑰寶之地,又或是那取之不盡的原始資源,這些東西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百姓移民至此,開墾種植,繁衍生息。

除了遼西行營,山東河北行軍,尚有葛存忠爲總管的荊州,河南,河東,秦鳳諸路行營。

這一路有八十多個軍,主力與後勤輜重人員三十五萬人。

三路行營大軍九十餘萬人,是完全真實的百萬大軍,幕府檄文在江寧發佈,由李儀,吳時中,方少羣三人把關,諸多的儒者動筆,待徐子先於江寧王宮中批覆之後,頒行天下。然後三路大軍陸續出發,沿荊北,江寧,福州等重地動員出發,自崇德十九天燕京陷落,河北,河南,河東,秦鳳,山東,諸路陷落,俱陷胡塵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後,徐子先便以大魏開府親王的身份宣佈在江寧爲監國,並未在第一時間宣佈繼任爲天子。

百萬大軍三路北伐,東胡兵在河南路北境與府軍交戰,潰敗,在徐州與府軍交戰,再敗,待劉益率軍在遼西登陸,準備下榆關,寧遠,切斷其主力歸途之時,府軍已經接連戰勝東胡,雖然未敗其主力,東胡猶有十五六萬騎兵在手,還有十餘萬歸附的北方禁軍,但明眼人都看的出來,這麼一點兵馬根本無力鎮守大魏北方廣袤的地盤,而三路大軍,任何一路都有與東胡兵正面交戰實力,甚至是堂堂正正將其擊敗的實力。

水師一路看似較弱,但是從海上直接渡海而至,東胡兵在榆關只有幾千人,寧遠至鬆塔一帶也是隻有數千,這一路大軍展開之後,榆關到遼西北部都成鎖鑰之地,想要破關而出,面對的就是府軍二十萬大軍,根本沒有可能,東胡人要走,不僅過不得榆關,連遼西北端的草原都是險地,只能再繞道千里,從呼倫河邊的密林處走,沒有後勤也沒有補給,繞道千里,可想而知要多死多少人。

況且遼西軍立穩腳根之後也不會放任其從眼皮底下逃走,徐子先可是給遼西軍配給了三個軍的鐵騎騎兵,另外還有相當數量的輕騎兵,東胡兵若敗逃,已經不成建制,在大量騎兵的衝擊騷擾之下,有多少能穿越千里之境,在密林和草澤中逃回遼東,也就是難說的很了。

“大軍在榆關下準備攻城。”劉益神色輕鬆,一臉寫意,他對衆人道:“幾年前咱們在這裡接回敗逃禁軍,那些禁軍將士是在屍山血海之中逃出性命,今日的大軍中,我大魏嶽太尉爲我行軍副總管,騎兵由嶽副總管統率,到時候,便是一報還一報的時候了!”

嶽峙到幕府之後,在講武堂任職年餘,然後直接便是統領府軍廂都,他在大魏是太尉,在府軍這裡畢竟是外來客將,幕府對其也算是一視同仁的重用了,畢竟當時還沒有一路或諸路總管。

到北伐之時,原本徐子先顧及嶽峙的臉面,打算設秦鳳路或河東路行營總管,給幾個廂都由嶽峙率領,前去晉北陝北領兵做戰,但嶽峙親赴江寧,面見徐子先堅拒……他惟一的想法,便是能與大軍重返遼西,奪回榆關,寧遠,鬆塔,再建渝水,錦州。

“李友德在錦州城破之後,率精騎百餘一路往北逃。”劉益看看嶽峙,說道:“太尉有意繼續往北,可能可以再見故友?”

“惟所願,但憑天意。”嶽峙神色也是異常激動,上岸的地方,他也是說服劉益,特意挑了當初逃走之地,大軍主力在更西側,他們這些將領要多走幾十裡地,但這一切毫無疑問是值得的。

嶽峙忍不住用力踩踏大地,感覺到地面的堅實,甚至過於用力,腳面都有些疼痛。

這些嶽峙並不在意,他轉身看看大海,又看向寧遠方向,一樣的山谷和密林,在那裡不知道死了多少禁軍將士,現在他又回來了,身後是武裝到牙齒的二十萬大軍,還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數的軍需物資。

過千萬貫的銅錢,完善的福利撫卹制度,高額的俸祿餉錢,極爲優質的鎧甲和兵器,大量的弓,弩,火器,相當出色的高大戰馬,還有無數糧食,甚至肉類就準備了過百艘船,在江寧,登州會陸續準備更多的物資,足夠百萬大軍取用數年而絲毫不會感覺吃力。

這支軍隊,已經超過了嶽峙的幻想,身爲前線將領時,他想把部下的鎧甲補齊,使用更好的長矟,橫刀,用更好的神臂弓,數量也想有所增加。

想給禁軍將士增發餉錢,想叫弟兄弟吃的更好,但這些都沒有做到。

將士們和嶽峙也都能體諒,朝廷已經出盡全力,實在是無能爲力了。他們的待遇相比廂軍,比起普通的百姓已經相當不錯,禁軍將士也是滿足了。

只要在出戰之前,能夠給一些賞錢,叫將士們寄回家中安頓好家小,那些忠勇的漢子就能持矟拼命,替大魏,替族羣,替自己這些將領去拼命。

嶽峙雙眼有些潮溼,原本以爲這一生不能再踏臨這一片大地,誰想不過數年時間,秦王幕府和府軍就能強到如此地步,東胡人不僅未能南下,現在想自保都是千難萬難。

“大軍向榆關進擊。”劉益神色堅定,沒有如嶽峙那般多愁善感,二十萬大軍會陸續上岸,在他眼前,一輛輛車馬從船上運下,載運着大量物資,穿着軍袍和輕甲的輜重兵負責後勤運輸,大量的工程兵則負責維護道路暢通,也會在戰場上幫助修築工事和兵營。

持矟披甲的將士一隊隊的出現在這一片大地上,長矟如林,漫長的隊伍一眼看不到邊,無數面軍旗高高飄揚,無數騎士開始策馬奔馳,少量的東胡哨騎在地平線上出現,又遠遠的躲開了去。

這一片土地,將在數天之內再度易手,並且這一次奪回之後,再也沒有人能將它拿走!

……

“長安,晉陽一帶的駐軍都撤回來了。”

徹辰汗已經一臉老態,並且在重重皺紋之中是藏不住的疲憊之色。

東胡人在劉家兄弟攻入京師的同時,誓師南下,直取榆關,榆關守備已經相當空虛,結果一戰而下,然後精騎直撲燕京。

燕京下,劉家兄弟等流寇頭目都是戰死,然後東胡鐵騎南下,得河北,山東,河南,然後是晉北,陝北,關中,接着窺視四川,準備在荊北南下。

就在最強盛之時,傳來府軍誓師北上的消息。

初時,東胡貴族們都是不以爲意,府軍再強又如何,只要不在舟船之上,南人成軍,有什麼可害怕的?

可是徐州一戰,十幾萬東胡主力加數萬僕從都敗於北伐主力,荊北到河南之戰,葛存忠穩紮穩打三十多萬大軍碾壓北上,駐守的幾萬胡騎和十餘萬僕從根本不是其結手。

消息傳開,晉北陝北關中到處都是起事的漢人,東胡新至,以北方漢人族羣對胡人的血債來說根本無人真心歸附,每戰時那些投降的魏軍要麼潰敗,要麼直接在戰場易幟。

到各處起烽煙時,東胡人發覺已經無處安全,糧草無人供給,賦稅無人上繳,官員無人理事,投附將領紛紛逃走,不敢繼續替東胡人效力……徹辰汗震驚之餘,感受到嚴重威脅之後,迅速令徐州方面的大軍後撤,山東,河南,河東諸路的東胡兵都是迅速後撤。

按徹辰汗原本的打算,魏國府軍實力強悍,兵精糧足,如果不能正面對抗,便是由榆關撤回遼東,雖然將來不免被威脅剿滅,但好歹會有幾年緩衝時間。

如果還力不能敵,就分散逃至林中,往北方几千里方圓的地盤分散逃難,這樣整體來說還是亡國,但可以分散成幾百上千的小族羣,在冰天雪地裡求生圖存,靜候時機。

漢人隔幾百年會衰退一次,再強盛起來,徹辰汗認爲此次大魏就處於衰退期中,可能會持續幾十年乃至百年,這是東胡人的一次絕好機會,抓住了,最好的結果就是成爲中國之主,這是此前千年時間都沒有蠻族能到達的頂峰。

徹辰汗不曾想到,這一次漢人王朝的衰退期居然如此之短,實在是令人促不及防。

待大軍全部撤回至河北和燕京時,噩耗傳來,榆關被府軍攻克,據敗逃兵馬傳來信息,來攻打的府軍有二十萬以上,浩浩蕩蕩無邊無際,根本無法抵抗。

榆關一失,後路斷絕,二十萬以上的府軍不可能就老老實實的呆在榆關一帶,留幾萬精銳守關,十幾萬的東胡主力也不要想破關,榆關經過大魏二百年的修葺加固,正面硬攻極難成功,若不是此前燕京失陷,榆關主力回師救援京師,東胡鐵騎想正面破關也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榆關一失,府軍一路展開,到渝水錦州和奪取營州,繼續北上控制草原都是順理成章之事,一下,後路算是斷了大半,想回遼東,只能繞道千里以上,二十萬入關將士和幾萬家屬,能活着回到遼東的,怕是寥寥無幾。

這麼一想,真是令徹辰汗渾身冰寒徹骨……

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十四章 報館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機構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化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四百零五章 決意出戰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一百一十八章 向前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五十章 慶功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九十章 獻祭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二百一十四章 讚賞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四百二十四章 中山王第一百六十二章 狂士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攬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機構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
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十四章 報館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機構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化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四百零五章 決意出戰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一百一十八章 向前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五十章 慶功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九十章 獻祭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二百一十四章 讚賞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四百二十四章 中山王第一百六十二章 狂士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攬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機構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