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

“公中的錢當然不能隨意動用了。”陳篤敬笑道:“不過島上的南安別院總得建了,預計的婚期是今年年內,說是下秋,最多是八月或九月,不能超過十月,要興造侯府別院,建成象樣的府邸,一個大花園就得耗時良久。加上伺候的丫鬟小廝,護院的牙將也得有地方居住。叫明達選址吧,我們替他造一個別院,連帶造一萬間房舍,告訴他,這算是三妹的嫁妝,算不得他的產業!”

房子建好當然要立契,上報給福州這邊備案,大魏在經濟管理的水準上遠超漢唐,如果歷史上有明或清,也是拍馬都跟不上大魏在經濟上的管理水準。

一個大型別院,由一個個實用的院落組成,從大門到二儀,正堂,偏院套偏院,馬廄廚房和後花園,講究的山石,引流的渠水,池塘,亭臺閣軒抄手遊廊,大量的花卉,花上幾千貫可以有,花幾萬貫也不定能造的象個樣子,按兩家都是侯府的標準,還有東藩開發的前景,這個別院最少得花五六萬貫,按福州的地價,就是好幾千畝上田的價格,要是坡田,夠買一萬畝的。

普通的房舍,一造萬間,當然不可能真的是丫鬟小廝護院的居住,就是幫徐子先搞的開發。

一間房舍,草房茅舍不必提,不值錢,一些人工錢而已,徐子先要造的是象樣的磚牆瓦頂的房舍,一間造價在八貫到十貫之間。

一個五間房舍帶大門的農家小院,成本是四十到五十貫之間,一般能賣到六十貫。

若是在福州府城賣,怕是能得二百貫,但這不是建築成本,而是發達城市地價的溢價。

在東藩,成本怕是要大一些,一間最少十貫,就是說,陳篤敬這幾句話之間,二十萬貫差不多就送出去了。

“我也不能叫你小妹沒活錢使……”陳篤敬笑着道:“陪嫁再給三百兩金子,三千兩銀子,三萬貫錢,另外建在東藩的商行,一年得利總會有些,從我的份子裡,拿三成給小妹當零花錢罷。”

在東藩建商行進行轉口貿易,這也是扶持和開發東藩的條件之一,陳篤光和陳篤中等人俱是同意的,以侯府名義建的商行,收入當然是公中的,陳篤敬是族長兼家長,所得的部份肯定是最大的一部份。

不過陳篤敬估計,東藩的轉口貿易一年最大頭的肯定是棉花布匹,畢竟開發東藩就是奔着棉田和織布去的。

老實說,如果不是徐子先在紡棉織布上展露了技術上的前景,不管是單腳踏機還是水力紡機,水力織機,都叫昌文侯府感覺到了南安侯府的潛實力,怕是這種合作仍然會停留在紙面上。

已經有現成的收購渠道,每年襲斷的布匹買賣已經使昌文侯府賺了不少,何必再去荒島上冒險?

就算種出棉花,製成皮棉,再紡成棉線,織成布匹,其間不知道要經歷多少環節,一個環節出錯,導致前功盡棄的事例實在是太多了。

南安侯府有優秀的人才,超強的組織能力,這一點昌文侯府上下都可以確定,正因如此,一幫老狐狸才忍着肉痛,拿出大筆的錢財投入到東藩這種二百年都沒翻身的荒島上。

要是產棉,紡棉,織布稍微出什麼錯,可算是把錢丟在海里,能叫福州的那些世家大族給笑死過去。

靖遠侯陳滿因爲和徐子先的矛盾,早就放出話來,要等着看昌文侯府和徐子先的笑話。

不過陳篤敬估計,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人力,牧力,種子,農具,這些東西早就齊備了,地方大,土地充足,昌文侯府的人也去東藩看過了,在徐子先所說的南部平原地方確實是有大片的沒有山地的平原區域,東西有百里左右,南北是有四百里左右,要是全部開發,怕是有四五百萬畝耕地,加上過百萬畝的林地,還有相當大的水域面積,還有相當長的海岸線,各種資源相當充裕,徐子先要做事又是縝密精細,種棉織布,沒有不成功的可能。

只要積布出來,轉口貿易在東藩總會有一些規模,但陳篤敬估計規模不會太大,一年有幾萬貫左右的收益就算不錯了,給三成給小女兒,一年最多幾千貫,也就只能當零花錢了。

“我都眼紅了。”陳正志開玩笑道:“兒子都沒這麼多零花錢。”

陳篤敬笑了笑,不理會胡說八道的陳正志,福建人嫁女兒就是嫁妝越多越好,陳正志結親也是世家,嫁妝也多的嚇人。

這種風俗幾百年後都沒有改,嫁妝越多,女兒嫁過去就越不會受欺負,地位就越高,孃家也跟着有面子。

當然兩家侯府不必在這等事上較勁,陳篤敬給這麼多,就是知道將來徐子先會在東藩島上花大力氣,很有可能在東藩常住,女兒當然是住的越舒服越好。

要不是有些忌憚,陳篤敬恨不得把南安的侯府別院和福州城裡的侯府正邸也修一修,花幾萬貫錢都只是小事,女兒過的舒服才最要緊。

陳篤敬幾個女兒嫁的都是不錯,李明宇也是福建的官紳世家,家族也是有豪宅大屋,嫁過去的女兒不怕受罪。

對小女兒陳篤敬是偏愛一些,嫁妝也多不少,但大女兒她們也不會吃醋,畢竟她們嫁的是官員,小妹卻是與侯府結親,禮數上是要比普通的官員高一等。

世家大族,親情要講,更要講人脈勢力。

南安侯徐子先的實力越強,小妹的嫁妝越多,別的姐妹只會高興,因爲等若是她們自己的家族勢力,也是跟着猛漲了好大一截。

這等事,普通的平民百姓是想象不到的,爭那麼一點蠅頭小利做甚?徐子先將來的權力版圖裡頭,隨意劃分一些出來,不夠大家發財的?

“多謝父親大人。”陳文珺站起身來,蹲身一福,清麗的臉上也是顯露着笑容,父兄的疼愛她感受的相當明顯,至於徐子先這個未來夫君,現在已經將不少主事的權力給了她這個未來的侯府主母,萬千寵愛在一身,還有什麼可多說的?

……

相比陳文珺的心滿意足,徐子先的臉色就要陰沉的多了。

他到岐州上任已經十餘天,先是在州衙熟悉公務,連帶着叫陳佐才和陳道堅等人熟悉政務流程,不能在公事上出錯。

徐子先自己則是在吳畏三等人的簇擁下,在岐州等地視察防備情形。

方少羣是一直跟隨着,雖然不夠親厚,但現在侯府內外都是清楚的知道,君侯最爲倚重和信任的,就是這位從京師跟下來的小方先生。

這些天來,徐子先關注的就是上寨。

上寨就是在岐山半腰,徐子先跟着一隊往上補給的隊伍,一起往上寨去。

上一次過來還是在七八年前了,當時徐子先還是少年,只記得一路上行不易,他一直昏昏沉沉的半睡半醒,有時候躺在父親懷中,有時候在山民搭的擡轎上昏睡,身上蓋着厚實的被褥,就算是夏天,由於山上風大溼寒,特別是山腰之上,更是比山腳下要冷的多。

徐子先總是記得,醒來時是父親替自己蓋被子……

少年時的記憶模糊不清了,徐子先只記得山腳下那些七零八落的村落,高低不平削尖的木柵圍牆,然後是從山腳到山腰的羊腸小道。

上寨就建在山腰上的一片平地上,也是大片的木柵欄圍成的區域,有好幾個箭樓,五百多廂軍士兵駐守,有小校場,矗立着十幾個箭靶,武械庫,軍糧庫,將士們睡覺的棚屋區,還有一幢孤零零的演武廳,演武廳後就是上寨都指揮住的小院,也就二十來間房舍,沒有什麼多餘的裝飾,畢竟從山腳下一路上來,最險峻的地方毛驢都走不了了,只能用肩膀擡着挑擔送補給到上寨,要不是防備岐山盜,哪用的着在這樣險峻的山腰之上築軍寨?

也是頂峰太險峻了,而且最大的地方只能容幾十人站立,若不然的話,怕是當初修寨的人要將軍寨修到岐山頂峰上去。

一路上烽火臺也是很多,一些瘦弱的,滿臉麻木的廂軍將士持着破爛的長矟或鐵矛,一臉漠然的看着徐子先等人經過。

在知道是新任防禦使,上寨都指揮經過時,這些廂軍將士才活過來的樣子,忙不迭的給徐子先行禮。

徐子先面色難看,並不是因爲往上寨的路途難走,而是因爲李星五和董瑞祥還是死撐着,不僅不來拜見,數次點卯都託病不至。

徐子先已經失去耐心,如果這兩人還是這樣的死硬不聽令,下山之後,徐子先就用點卯,會操不至的藉口,彈劾這兩個老資格的都指揮,甚至查軍械,查空額,查後勤軍需,有的是辦法收拾這兩個刺頭。

在此之前只是給齊王面子,這兩個刺頭展露一些東西,估計也是想討價還價,徐子先過來不是來遊山玩水的,必定會對付陳於泰,兩個刺頭估計是徐子先要用的上他們,先把價碼擡高,叫徐子先就地還錢,反正南安侯用的着他們,就得禮下於人。

徐子先心中有點嫌惡,這兩人以前和大葛二葛交情不壞,也是能打仗的猛將,這些年下來,成什麼樣的人了?

廂軍都是這樣的帶兵將領,能打好仗纔是奇怪的事。

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三章 秀娘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六十章 邀約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一百五十四章 睦親館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四百零三章 搜捕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國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三百九十六章 敗相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二十章 牙將事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銷之法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十五章 敲打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滿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
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三章 秀娘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六十章 邀約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一百五十四章 睦親館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四百零三章 搜捕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國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三百九十六章 敗相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二十章 牙將事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銷之法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十五章 敲打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滿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