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

羅方伯亦有所感,但他的身份有顧忌,卻是不能如徐子先那般直言不諱,當下乾笑一聲,扯開話題道:“在下此來,也不是想要君侯上奏,只是要問君侯一些事。”

徐子先道:“請說。”

“君侯有意經營東藩?”

這個話,怕也就是羅方伯這種久居海外,對海島經營十分上心的大勢力的執掌者纔會問,別的人,哪怕是齊王,林鬥耀,或是陳篤敬,怕是都沒有人往這方面去想。

要知道大魏經營東藩已經超過二百年了,從荒蕪無人煙,只有土著山民的大島,到現在也不過只有十餘個寨子,萬餘居民,其規模還不如福州城外的大鎮。

以南安鎮來說,鎮上就有百家商行,數百家店鋪,鎮上居民就已經過萬人,加上附屬於鎮子的過百村莊,南安一鎮就有好幾萬居民。

水口,谷口,俱是這樣繁榮的大鎮。

東藩沒有商行,只有寥寥的一些小店鋪,也沒有成規模的貿易,只有海船在那裡補充食水,因爲有澎湖在,去補充食水的船隻都不算多,只有隔一段時間有船隻去收豆子,收皮毛,收沙金,這也是東藩僅有的特產了。

也怪不得任東藩防禦使的陳篤中叫苦連天,這樣的大島說是以軍州格局,其實還不如福州一鎮,荒涼之至,在那裡當官,真的是形同流放。

這樣的島,二百多年沒開發起來,徐子先卻有意在這島上做一番事業,正常人來說,當然是難以想象之事。

便是李儀,秦東陽等人,至此時才知道徐子先竟然有意開發東藩,衆人都略微吃驚,但以他們對徐子先無條件的信任,卻是無有人出聲質疑。

孔和都是強忍住了,在他看來在東藩種棉花,放馬都可以,如果投入重注開發,那就是將銅 錢往海里扔了,這當然是要出言反對的事情。

但有外人在場,孔和現在也不比當初,總算知道要給徐子先留面子,換了去年的孔和,怕是已經站起來噴徐子先一臉唾沫了。

徐子先也有此擔心,頗爲心虛的看一眼不遠處的孔和,見孔和板着臉不語,這纔對羅方伯道:“世子猜的有些道理,我是有意東藩。”

徐子先看看要暴走的孔和,做了一個手式,說道:“蒲行風一旦騰出手來,壓服三佛齊和蘭芳,怕就有意在大魏沿海如法炮製。東藩島地理極爲重要,其距福州不過四百餘里,順風順水兩天可至,大股海盜至東藩,東藩諸寨是擋不住的,萬餘居民可以向海盜提供食水,其在東藩,澎湖也不可保,若是這樣經營,福建這東南半壁永無寧日。哪怕是爲了朝廷,我也非要在東藩做一些事,立下基業來。”

羅方伯讚道:“君侯先中真是大有丘壑,某不及也。”

徐子先道:“當然要緊的還是南安侯府自己的發展……福州人煙稠密,沿海又是人多地少,想在這裡做一番事業太難了。東藩荒蕪,荒蕪也有荒蕪的好處,無人想去爭,而朝廷因爲養馬諸事,又將我的六千戶實封在東藩,豈不是上天賜與?天與不取,反受其吝,以南安侯府本身的利益來說,東藩開發出來,對侯府也是大有利之事,我當然確實有意於此。”

徐子先又看向羅方伯,說道:“不知世子怎麼推斷出來的?”

“旁人只說君侯有意去開荒種棉。”羅方伯笑道:“我卻從君候花費重金,不斷修復艦船,安裝勁弩於其上,而發覺君侯不光是要去種棉,於水師這般重視,自然是要經營海外事業,所以擅自推斷,還請君侯莫怪。”

徐子先苦笑一聲,這等事既然要做了,當然是瞞不過人的,他希望的是東藩那裡已經形成了格局之後再承認此事,哪怕親如昌文侯府,在這個時候也是不提爲妙。

畢竟兩家要合作,徐子先卻是將東藩先納入囊中,有這樣的打算,叫陳篤敬,陳篤光,陳篤中等人知道了,怕未必會高興。

姻親是姻親,盟友是盟友,利益歸利益,這一點來說,越是世家大族,卻是能分的清楚明白。

“既然君侯真的有意在海外發展,那麼在下也直言了。”羅方伯正色道:“蘭芳願助君侯一臂之力。”

蘭芳的計劃,便是提供船隻建築的技術,人員,還可以提供一些水手和老資格的船長等等,資金方面,羅方伯坦言他也無法提供太多,但在早期時可以借給徐子先數十萬貫的啓動資金,不過羅方伯也是坦言,一支水師少說要幾百萬貫千萬貫才能成型,蘭芳能給的資金幫助還是相當有限。

至於開發東藩,蘭芳不會插手,但以後蘭芳的商船可以經由東藩貿易,算是對徐子先另一種層面的支持。

福建路軍政之上,蘭芳沒有辦法給太多支持,替徐子先搖旗吶喊幾聲,以蘭芳之危,增加徐子先佈局海外的力量,不受朝廷制約,這大約是可以辦的到的事情。

除此之外,也就沒有太多可支持的地方了。

李儀和孔和,秦東陽,方少羣等人都沒有什麼表示。

這等合作的大事,對方出聲的是羅方伯,別的人都未開口,南安方面,當然也只能是徐子先一個人考慮和應答。

當面拋出條件,提出結盟,這也是羅方伯對徐子先的一個考驗,南安這裡冒起太快,羅方伯要看看徐子先本人成色如何,這一大片基業,是徐子先自己的能力,還是依靠其父祖留下來的班底。

這其實也是一個外來人的誤會,如果是福州本地人會知道,除了一個李儀外,老南安侯可謂是一窮二白,沒有給徐子先任何的幫助。

就算是李儀,如果不是徐子先自己的努力,怕是也早就離開了。

“蘭芳對我支持的力度不算太大啊。”徐子先用開玩笑的口吻道:“看這力度,就象是布一顆閒棋,能有用最好,沒用損失也不太大。”

羅方伯略顯尷尬,他們私下討論時,倒是真的用過這樣的形容。

確實也是如此,最少以徐子先現在的境界格局和實力,還真的只能當一步閒棋。

“我不會要求更多。”徐子先對羅方伯道:“有多少實力,就要求多高的待遇,這纔是合格的基礎,若我將來實力上去,世子當然會修改與我合作的幅度,這也不待多言。我現在只有一個額外的請求,還要請世子幫一下手……”

羅方伯道:“君侯請說,只要不是太爲難的事,在下一定答應。”

徐子先看了一眼方少羣,轉頭又對羅方伯笑着道:“買馬。”

羅方伯反應很快,說道:“是要買天方種、馬?”

“是的。”徐子先道:“世子知道我上過馬政札子,也知道我是福建路羣牧提管,所以也不必多言,百對種、馬之數,請世子幫手成全。”

如果是平常時,徐子先提出這樣的要求,羅方伯多半會拒絕。

天方馬在此前並不難買,天方商隊一直不斷的來往諸國,上等馬匹原本也是天方馬的特產,諸國的達官貴人購買天方馬的並不在少數。

這十餘年來,由於滿刺加崛起,商道幾乎被其國壟斷,海上羣盜肆虐,貿易越來越困難,這也是羅方伯顧不得朝貢之期就親自前來大魏的原因所在。

照現在的這趨勢下去,就算能在武力上扛住滿刺加的攻擊,其國力也沒有辦法支撐這樣的戰事消耗,不等敵人來攻,蘭芳很有可能自己就崩潰了。

“很難。”羅方伯解釋了幾句,說着說着自己都笑起來,最終道:“但也不是辦不到的事,說到底是小事情。”

確實是小事,天方馬價格不低,但一對上等種、馬也就幾百貫,百對也就是幾萬貫,對眼前剛結盟的雙方來說,真的只是小事。

南安一方又不是不給錢,蘭芳這邊也就是要出點力氣,也就不過如此。

“如此便是君子一諾。”羅方伯對徐子先道:“南安行事需得多久?”

“三個月後差不多能接種、馬至島,半年之後,可以正常貿易,早期以棉布和生絲爲主,棉布是我們自己所出,生絲我們採購過去,算給你們的船隊一個交代。以後,還會製成鐵器,糖,茶葉等物俱有,瓷器也會燒製。”

“君侯真是雄心勃勃。”羅方伯笑起來,徐子先要開發東藩,當然是要什麼都出產纔對,但說的時間似乎太急迫,如果徐子先是行事這麼不靠譜的人,他倒是要考慮一下,值不值得在南安侯這裡下注。

“請世子拭目以待。”徐子先也不多做解釋,三個月後開荒和移民,還有蓋房子,差不多就真的做完了,牧場也是同時在開闢,戰馬一至就養起來,有什麼可耽擱的?

既然要做的事,當然就得雷厲風行的去做,緊自耽擱,不是誤的自己的時間?

棉田是三四月種,七八月時收,加上這幾個月可以囤積一些棉布,按質量厚重不等分等,等蘭芳船一過來就可以與他們貿易。

蘭芳那邊給徐子先各種支持,可能他們自以爲給一些錢,或是幫着造船是最大的幫助,徐子先反而不以爲然。

其實造船來說,福建路這邊絲毫不弱,在沒有展開遠洋貿易之前,造不造軟帆船徐子先並不在意,甚至他就不打算造軟帆船!

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三百九十四章 箭雨橫空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三章 秀娘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第二百章 南薰門外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九十八 密談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二百七十一章 變化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三百章 白紙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銷之法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三百九十四章 箭雨橫空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
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三百九十四章 箭雨橫空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三章 秀娘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第二百章 南薰門外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九十八 密談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二百七十一章 變化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三百章 白紙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銷之法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三百九十四章 箭雨橫空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