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

“倒!”一個滿臉兇戾之氣的東胡武官,將馬鞭向前方的壕溝一指,千百人便是涌了上去,將揹着的扛着的土包,傾覆在壕溝之內。

兩翼也出現了幾千明盔暗甲的東胡兵,皆未騎馬,散列於壕溝之前,此時他們與大隊的魏軍相隔在百步之內,二百到三百步外,魏軍有幾十具牀子弩,這些以堅鋼爲鋒,鑄鐵爲羽的弩箭不停的射過來,縱是東胡甲兵也只能祈禱不要被這樣的重箭射中,否則就算身披堅甲,亦是必死無疑。

在牀弩的崩崩響聲中,還有大量漢奴填壕時的沉悶聲響,草編的土包百餘斤重,這些漢奴身體孱弱,又是精神極度緊張,短短時間內,有過百人墮入壕溝之中,這種溝上寬下窄,底部又有尖樁,落下去之後就被扎傷,根本爬不上來,任憑他們在溝中慘叫,東胡人也是毫無反應,漢奴們則是咬着牙齒繼續填壕,過不多久,就把這些摔落溝中的夥伴們給活埋了。

雙方不停的對射弓箭,逐漸添兵,到辰時末刻時,十餘里長的戰線上已經聚集了超過三萬人的射手,魏軍有神臂弓和牀弩,在遠程打擊上比東胡人要強的多,但在百步之內的對射,魏軍的普通射手則遠遠不是東胡人的對手。

魏軍也是極重射手,步弓勁力也是最少十個力,連續開弓十次,緩慢開弓三十次纔算合格。但東胡人就是一羣牲口,其步弓比魏軍步弓更加長大,用料未必有魏軍的制式步弓講究,畢竟大魏的兵器監在材料和工藝上都比東胡人強的多。但其靠着加長弓身使步弓更具勁力,一般的東胡步弓,最少也是十個力,但其射手一般都能用十二十三個力,普遍高出魏軍射手一籌。更可怖的便是其最普通的射手,射速,準頭,力道,都和大魏最好的神射手不相上下。

若不是魏軍中有相當數量的神臂弓壓陣,怕是在這樣規模的對射之中,魏軍早就敗退下來了。

神臂弓的準頭其實不及步弓,弓弦振動箭矢離槽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偏斜,有經驗的射手可以微調,這樣在射固定靶的時候,百步之內大體上能十中七八,二百步外,能中靶的機率就要小的多了,神臂弓說是有效射程三百步,其實三百步的時候已經飄斜的不成模樣,而且勁力用光,毫無威脅和用處了。真正有效的射距就是二百步,在二百步左右,仍能破開鐵甲,只是傷害不重,就算這樣,神臂弓對東胡人的威脅也是相當的大,在兩軍沿着長壕對射之時,魏軍的神臂弓便是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如果有人擡頭看天,有時候會有一種錯覺,天空之上遍佈着來回飛舞的箭矢,箭矢尾部的羽毛在半空中飄舞着,有一種奇特而詭異的美感。

數萬甲士在呼喊着,有不少鐵甲環身的將士持矟,持矛,揮刀,互相辱罵,給自己這一邊的射手打氣,兩軍旌旗密佈,不管是魏軍還是東胡軍人都知道長壕填滿之後就是肉搏戰的開始,兩軍將士,從武官到普通的士兵,都是在做着臨陣前的準備。

漢奴已經死傷慘重,他們的血滲入了長壕內外,很多人在壕邊死去被直接填進了壕溝之中,充當了布袋。

巳時末刻,太陽升起,天空晴郎,天氣居然有一些和暖,大地上一片泥濘,此時是遼西大地由春季轉向初夏的開始,在太陽即將升到正午的位置時,東胡軍的幾萬漢奴在付出了近萬人的性命爲代價之後,終於將橫亙在錦州城門一側到渝水間的第一條長壕填平。

無數東胡甲士爆發出狼嚎般的呼喊聲,接着便是以刀盾手,長矟手在前,步弓手在後或在兩側,第一波攻擊便是有三萬餘甲兵陸續展開,由於陣線很長,所以東胡人的突擊陣列也是如犬牙交錯,參次不齊,但主攻的方向,很顯然是偏側於錦州方向。

雙方很快便是短兵相接了。

長矟如密林般的撞擊在一起,盾手儘量掩護自己這一方,由於受到魏人的影響,東胡軍的編制看似和北虜相似,胡風明顯,然而其兵種配置,甚至是武器,都是多半與魏軍類似。不象北虜,什麼投槍,飛斧,骨朵,闊刀,飛劍之類的投擲兵器很多,又有長矛,刀,叉,槌,甚至狼牙棒等之類的兵器極多。

東胡兵就是以鐵矛,長矟爲主,配合少量的橫刀與盾牌手,加上大量的步弓手。

雙方接觸之時,頭頂箭雨猶自不停射落,由於都是披甲戰士,除非是近距離被射中要害,一般都只是輕傷,雙方用長矟互相拍打,戳刺,在很短時間內就是死傷慘重,到了午時之後,纏鬥了近半個時辰後,前鋒的將士都疲憊異常,在剛填滿的壕溝四周佈滿了屍體和垂死呻吟的重傷者。

到此時,雙方將帥陸續調整陣列,將一些疲憊不堪的將士撤回,同時調派上生力軍。

如果雙方有一方意志不堅,或是戰力不足,在一接觸之時就會有一方兵鋒不穩,在打上半個時辰後,戰線就會推移,甚至隨着一方主力甲兵的推進,很可能有一方就直接崩潰了。

魏軍與東胡軍卻都並非如此。

雙方甚至一開始都未投入重兵,在目前爲止,戰場上犬牙交錯情形相當複雜,東胡人和魏軍都留有相當數量的預備隊,甚至出動的都只是前鋒部隊,並沒有直接押上全部的力量來做突破。

魏軍是以防守的戰法爲主,哪怕前軍統帥是廂都指揮李友德,其以突破凌厲,擅長攻擊聞名,但以逸待勞是更合算的戰法,魏軍在陣線上處處以壕溝爲天塹,用神臂弓和牀弩射殺了大量的東胡甲兵。

至午時初刻前後,雙方接戰時間不久,但地面上已經躺滿了死去的甲兵,由於死人太多,影響了彼此的交手,先前是有人將屍體拖拽移開,後來死人太多,雙方殺紅了眼,無人理會,死掉的甲兵在兩邊交手的中間形成了小山般的屍堆,兩邊的甲兵就踩在屍體或重傷者的身上,奮力戳刺揮擊。

到二刻前後,雙方很有默契的暫停,兩邊都是彼此知道對手的強悍,到此時暫且休息,很多疲憊不堪,身上插滿了箭矢的受傷甲兵一瘸一拐的往陣後走,他們沉默寡言,身形疲憊,兩眼佈滿血絲,嗓子裡象是着了火,嘴脣也乾裂了口子。短短時間在戰線上的奮戰,抵的過一天的苦役,這纔是戰場上最真實的情形。士兵和武官們一起沉默而行,喝着水囊裡剩下來的清水,然後便是隨意找個地方蹲下坐下,戰線上只是短暫的平靜,大戰隨時還是一觸即發。

待雙方的生力軍又填上來之後,整條戰線上又到處是廝殺之聲,箭矢的破空聲,弓弦的震動聲,長矟的拍打聲,刺穿鎧甲時的脆響,還有刺穿人體時的噗嗤噗嗤的響聲,人的慘嚎聲,呻吟聲,戰場上的吵鬧令人耳朵都嗡嗡直響,但從戰線撤下來的短暫時間裡,很多人會短暫的失聰,他們耳朵嗡嗡的,什麼都聽不到,但撤離前線幾百步之後,很多人臉上不由自主的顯露出笑容,就算是最兇殘暴戾,戰場經驗最足的東胡老兵,也是忍不住如此。很多將士情不自禁的摸出水囊,痛飲一番,這一天的天氣出乎意料之外的暖和,連吹過來的風也帶着些暖意,到中午時,地面相當泥濘,這是冬季殘留下來的冰雪,冰雪將地面溼潤了,氣溫低的時候每天地面都是凍的板結了,到現在這種氣候,可見之處都是一片泥濘,而這麼多人奮戰的戰場之上,除了到處可見的血污之外,地面也是被將士們踩踏的一團污糟,在很多人喝水的時候,他們顧不得地面泥濘,一屁股便是坐在地上,然後看着持矟或是挾弓的同袍在鼓聲之中,在旌旗招展之下,持續向前。

到了末時二刻,雙方持續緩慢的添兵,平緩的戰場情形被一再打破,綿延十餘里的戰場,除了少量近渝水地方不利交戰之外,大半的地方已經在持續不停的有將士互相殺戮,各處都是屍體遍地,血流成河,大羣的烏鴉在天空盤旋飛舞,它們被鼓聲和喊殺聲所驚,不停的飛舞不敢降落下來,過了很久之後,才逐漸飛到遠方去了。

李國瑞和嶽峙等人亦到前軍地方觀察戰場,整個戰場還算是勢均力敵的相峙階段,對兩支強軍來說,裝備,組織,經驗,人數,將領的能力都相差不多,雙方又都有會戰擊敗對方的慾望,戰事打成這樣就並不奇怪了。

歷史上很多有決定性質的大戰,比如昆陽之戰,赤壁之戰,項羽的背水一戰,均是在短短瞬間就分出了勝負,是因爲失敗的一方未料到勝者一方會迸發出強大的力量,也是對自己一方的實力有所高估,結果就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慘敗。

勢均力敵,戰事曠日持久的戰事自然是也有,著名的長平之戰,看似是趙括領兵後就慘敗了,其實從秦趙兩軍互相攻擊,在長平對峙,交戰,從騎戰到車戰,到普通步卒間的戰事,在趙括上任前就打了不知道多少場,雙方均是戰國強國,趙軍和秦軍也是強軍,兩者之間的戰事持續了一年以上,可想而知在戰場上爆發過多少次勢均力敵的戰事,雙方的將領又爲此殫精竭慮,付出了多少的心血。

面對同樣精銳敢死的趙軍,秦軍的統帥就算是赫赫有名的戰神白起,仍然只能在廉頗的堅壁面前無計可施。

長平之戰打到後期,直接便是兩國國力的體現,秦國也是爲此戰竭盡全力,戰後很多年都沒有緩過勁來,更不要說趁機滅趙國了。而趙國就更慘了,一直到秦滅六國,趙國都沒有恢復元氣,長平之戰,趙國是不僅損失了一代男子壯丁,更是拼光了國力!

趙括上任時,趙國其實是已經在總體戰上撐不下去了,也就是先秦時期的古典軍國主義可以支持幾十萬人打這麼久,後世的明清時期反而是辦不到了,就算趙國以舉國之力支持,到廉頗卸任時其實就是趙國撐不住了,不把趙括這種有衝勁的青年將領放出來殊死一拼,趙國也是死定了,毫無機會。否則真當趙王君臣是傻的,放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將領去統率四十萬人的舉國之兵?

在李國瑞和嶽峙眼中,眼下的戰場情形相當正常。

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五百六十一章 追殺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三百章 白紙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五百一十七章 死寂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二百二十六章 八牛弩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五章 文學版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三百七十章 洪流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吵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三章 秀娘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三百九十四章 箭雨橫空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五百章 弓弦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滿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一百五十四章 睦親館第八十九章 京師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虎旗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
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五百六十一章 追殺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三百章 白紙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五百一十七章 死寂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二百二十六章 八牛弩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五章 文學版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三百七十章 洪流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吵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三章 秀娘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三百九十四章 箭雨橫空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五百章 弓弦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滿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一百五十四章 睦親館第八十九章 京師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虎旗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