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

河畔有大片的工廠區,牆以紅磚砌成,架以高梁,看起來比普通的中式房舍要高大的很多,也方正,笨拙的多。

流水不止,有一些小孩在下游用網打魚,或是游水嬉鬧,歡聲笑語不絕。

徐子先等二十餘騎趕過來時,也並沒有引發轟動,南安侯巡視各方不絕,幾乎每日均可見其矯健身姿,見多了,也就無人驚奇了。

只是孩童不知禮,若是成年人見了,不管一日見上幾次,均要叉手行禮,以示尊重。

徐子先由一工廠正門而入,林紹宗等人策馬在外戒備,只有兩個近衛按刀隨從。

以徐子先的眼光來看,眼前的建築還是偏於低矮,但這也是沒有辦法。大魏也好,漢唐也罷,中國的建築風格和傳統是以榫卯木製結構爲主,層層疊疊搭建,方能高廣。而大殿閣建築,很少有內部寬宏廣高的,只有疊牀架屋,殿閣內都充斥樑柱,內部空間都並不寬廣。

而早在漢唐之時,西人的建築,特別是教堂建築,多半是石制,而且用拱鬥制來搭建,這是幾何力學在建築上的運作,而在華夏,一直到明清末世,在這一塊的缺失也一直沒有補回來。傅謙與林九四,張忠張信張義等人一併迎下來,這一片工地相當要緊,所以匠造司幾乎日常都在這裡。

徐子先神色略有疲憊,緩緩道:“我剛剛長途行軍回來,就直接來這裡了。我也有好一陣子沒來了,你們的織機安裝得如何?”

傅謙過來笑道:“哪裡是好一陣子,不過是半個月沒來。織機已經初步安裝,等着君侯你來檢查驗收。”

“造出來了?”徐子先眼前一亮,大步向着傅謙指向的那個大機器走去,至於前面那句話他已經自動過濾了。

徐子先仔細觀察着這臺機器,它的體型頗爲龐大,其下方是連接到水輪的傳動杆,作爲動力來源。傳動杆與齒輪連接,帶動着上部整齊排列多達三百個的紗錠。爲了提高機械的耐久度,所有轉動的軸部都有老式的滾柱軸承連接,齒輪和連桿也全部採用了包鐵的木製構件,看上去效果很不錯。

“試驗了沒有?”徐子先詢問道。

傅謙回道:“在此前試驗過了,效果非常不錯,它可以同時帶動三百個紗錠運轉,而且不需要人力。只需要兩個人負責更換紗錠和續入棉花,每天就能夠紡出一千斤紗錠。”

“不錯不錯。”徐子先滿意的點頭:“看來我們要在河邊開個紡紗廠了。”

徐子先面色和悅,對衆人道:“匠造司自司官以下,俱要有賞。”

衆人歡聲雷動,這麼長久以來的辛苦,所爲何來,自然是爲了賞錢,可能也有人真的想爲東藩多做些事,不計回報,但這樣的人又有幾個?而以徐子先的理念,對一心奉獻的人,不宣揚,也不鼓勵。

人都是有私慾的,律法的作用是限制個人的私慾不危害他人,而道德的作用是鼓勵個人的私德美好,有利於他人,而不是私德有利於國家。

慾望應該有所限制,比如好美色,在律法上要規定男子不能強迫婦人,不能威逼凌辱,也不能無限制的娶妻納妾,這是徐子先贊同的理念。

但慾望也該有適度的滿足,通過努力獲得成功,良宅美妻,人皆所好,喜歡這些的,在道德層面上沒有任何的負、面、評價。

眼前的匠人,司官們都是正常的男子,得到厚賞回饋家人,這是他們想做的,也是理所應當該去做的事情。

自水力紡織廠而出,接下來就是視看馬車工廠。

自遠途拉練之後,輜重車隊在後勤司的提請下就納入正式的生產環節,徐子先的想法是在府軍之下,組建輜兵車隊,負責後勤,等於是大魏的廂軍,但名目確定,不象廂軍承擔過多的勞役,導致訓練全無,專業不精,這樣看似省事,其實更加費事。

養着百萬以上的廂軍,形同廢物,豈不是更加浪費錢財?

輜兵,專責運輸,別事不問,車隊之上,負載糧食,藥材,長矟,橫刀等兵器,也攜帶弓,弩,箭矢等軍資軍需物品。

醫兵,從屬於醫士之下,但需要扛擡擔架,在戰場上箭矢飛掠之時搶救重傷員,搭建野戰醫院,攜帶器具,藥材。

工兵,遇河搭浮橋,遇毀損道路則搶修道路,由於要承擔陣前挖壕溝,布拒馬,鹿角,並且在攻城時負責搭造箭樓,挖地道等任務,工兵的待遇要比輜兵高一層,算是戰兵序列之內。

火兵,則專責負責做飯,臨陣之時,甚至戰陣之中,俱要挑擔入陣,不可使將士有飢渴之憂。

若將來至大陸爭戰,則還要組建廂軍,守備城池,河口,江口,海岸港口,要隘,官道,渡口等要津之處,以廂軍日常駐守,不問運輸營造諸事,也不負責日常治安,只司職防禦守備。

這樣纔是一支較爲完備,從野戰軍人到駐守,到運輸,建造,救治,飯食,整個軍隊層次分明,而不是以野戰部隊和駐防部隊混雜,工程,運輸,飯食,醫治,都沒有完全的建制,完全是在魏初時太祖立國時草就的框架,並沒有釐清建制,現在也到了撥亂反治,確定新軍制的時候了。

輜兵軍隊,最要緊的還是大車。

太祖時以南伐北,最倚重的就是四輪大車。

提起大車,也是華夏的缺失,承重以粗重扁平的車輪,沒有簧片減震,也沒有轉向軸,所以中式的車是兩輪爲主,轉向困難,承載能力相對要弱很多,車身較小,裝運的貨物有限,對道路的條件要求較高。

加上華夏向來不缺乏人力,獨輪小車就能解決相當大的軍需需求。如果一萬人不夠,就十萬,十萬人不夠,那就百萬。

隋煬帝徵高句麗,動員民夫達百萬,因爲水土不服,勞役過度,疫病流行等諸多原因,道死途中的達幾十萬人。

包括軍伍府兵,戰死的可能就幾萬人,疾病等諸多原因死者達數十萬。

中原王朝盛時幾千萬人口,帝王不介意死上幾十萬,而這般不恤民力,大量百姓死於溝渠,後果就是王朝易世。

就算如此,解決大規模戰爭和運力轉輸,一靠人力,二靠隋時開鑿的京杭大運河,除此之外,就別無他法。

北人多用騾馬,小車,而南人則以舟船之利,舟船是肯定強過那些兩輪馬車和獨輪小車,所以在唐代之後,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就逐漸南移,關中的過度開發在隋唐時就相當明顯,隋文帝時就被迫帶幾十萬關中軍民到洛陽就食,而洛陽或開封,也不過就是得運河運力補給,糧食和物資,仍然自南方而來。

但就算舟船運輸得力,南方也不是到處都能通行船隻,總要上岸,百里,數百里無水源,或是沒有船隊相隨也是很正常的事,真有大戰,仍然要靠召集大量壯丁來做非專業的事。

然後死傷大量無辜百姓,費了十倍的力氣,做到的事情卻並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既然如此,提前做些準備不是更好?

四輪馬車相較起來很簡單,太祖初年的技術就達到了,只是禁軍和廂軍的體系都沒有梳理清楚,其後的二百餘年,又有哪個帝王或官員有遠見卓識,大量打造馬車,購買畜養挽馬,完成提供軍需任務的目標呢?

徐子先有時候有一種感覺,中國的事,壞在墨守成規上習俗上有很多,所謂敬天法祖,一代雄傑創立基業之後,後人就很難徹底推番那一套行之多年的體系,重起爐竈。

至於儒學的核心,缺乏邏輯,缺乏數學和幾何學的支撐,很多東西,後世提起來說是偉大的發明創造,其實就是技術層面的東西,根本沒有拿的出手的全套的理論。

在這方面,西人的傳承就比華夏要強的多,兩邊同樣點開了文明的燈塔,但華夏的道路漸漸走偏了。

眼前這輛是新制的四輪車,徐子先令傅謙畫的圖紙是按自己的記憶畫出來的,車身較長,護板前高後低,前護板上鑲嵌着木板釘死的座位,下面有搭腳,兩層板製成了車伕的座位,在車伕座位下是前輪,有一根長杆加兩側護木連接前輪,這就是連桿,兩個前輪並沒有如以前的馬車那樣固定在木框上,而是用中滾軸和連桿相接,長長的連桿又被固定在圓盤式的前軸上,車轅與車身銜接的部份與前輪懸掛結合,這樣騾馬轉向的時候前輪的懸掛也就整體轉向。

在徐子先觀察馬車的時候,匠官李長福和一羣馬車組的匠人都是神色緊張,李長福兩手都有些微微發抖。

和林九四不一樣,他的製造過程幾乎全是徐子先的提點,自己的貢獻就在於手藝,如果這樣還沒做好,他感覺自己有負所託,幾乎沒有資格在這裡呆下去。

一想到這裡,每個馬車組的工匠都是汗涔涔的,他們在這裡無異於天堂,若是被開革了還真不如去死。

“做的不錯,很不錯。”

看了半響之後,徐子先臉上終是露出滿意的神色。

這一下,所有的馬車組的成員都鬆了口氣,這一下長吁短嘆的,聲響極大,幾乎形成一股氣浪。

“這馬車套馬用皮帶,皮帶要短而結實,這樣轉向和停車的時候車架不會直接撞到馬身上,有個緩衝之力,騾馬就不會受傷。”

“是,君侯。”李長福畢恭畢敬的道:“俺們一會就按君侯說的試製一下,用牛皮來做。”

“什麼皮子不打緊,要短而牢固,套在騾馬身上和車輛間有力量緩衝即可。”

徐子先眼前的車子算是初步成型,最重要的就是車輪軸,原本的中國式馬車是兩輪固定在邊框上,轉向很難,而且笨拙易壞。

用軸承與車架相接,加上前置的轉向軸,車身更牢固和能夠承重,轉向也更方便,已經算是初步成功了。

徐子先對傅謙笑道:“這些車做的不錯,牧之,你回去後可以獎賞相關的工匠了。”

傅謙道:“現在技術上是合格了,工匠方面君侯也是最重視,撥款也多,可現在制約馬車和相關武器生產的還是人手不足,有很多機部件都要手工打製,耗工耗時,並且因爲各個工匠的打製時的標準不同,零部件有很多不能兼容……”

徐子先看着前方一輛拉着整車零部件的馬車,若有所思的道:“帶這麼多維修配件,主要也是因爲零配件不標準吧?”

傅謙點頭道:“君侯說的是了,就是如此。”

“工廠應該做標準化管理了。”徐子先道:“現在規模擴大,以前林九四他們就那幾個人,一個師傅帶出來的,打出來的東西和標準化差不了多少。一個老手看幾眼,打出來的幾乎就是標準件。現在人手多了,確實應該把這事重視起來。牧之,你回去後把所有的工具都標號,每個工匠都用制式化的統一工具,另外選出優秀零部件,然後按標準打造,標準不同的就算打的好也算不合格,再就是分組,比如有人做轉向軸很拿手,就拿這人當標準和匠頭,選一組稱手的全部打製轉向軸,按件計酬,大師傅帶徒弟,帶成功一個就給相關的重賞,使他們不要藏私,不要再弄什麼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那套……具體的我還沒有想全,牧之你要自己多想想,這事上要幫我分憂。”

標準化,流水線,分工計件,這些都是後世幾百年發展出來的工業生產的經驗。

這些事在後世說出來太簡單了,聰明人一思索就能想到其中的關鍵之處,而其實都是後世逐漸摸索,總結,最終小規模的試驗,然後才推廣實踐,最終推廣開來,成爲行業的標杆。

比如流水線作業,快捷,方便,每個生產線上都能集中好手,以最快,最省時省力,性價比最高的辦法來生產工業製成品。

現在島上已經有了水力紡織廠,很快會有水力榨油,還有大量的水力磨坊,加上水力擊捶,還要辦兵器都,弓箭都,甲杖都等機構,鏜牀,車牀,用得上標準化生產的套件,也用得着流水線來生產各種工具軍械。

傅謙是頭等的聰明人,一聽就相當明白徐子先的意思,當下思索一番,大喜道:“君侯這個提議很好,簡直是神來之筆。”

“說着容易,”徐子先警告傅謙道:“做起來可沒有那麼簡單,要一件件試,使匠作司的匠人們普遍達到標準,然後才能進行分工計件和流水線作業。”

“是,”傅謙抱拳道:“請君侯放心便是。”

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十九章 齊王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三百九十四章 箭雨橫空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五十章 慶功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一百六十二章 狂士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十九章 齊王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十一章 時光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五章 文學版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五百六十三章 掩護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九十八 密談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五百六十一章 追殺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
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十九章 齊王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三百九十四章 箭雨橫空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五十章 慶功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一百六十二章 狂士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十九章 齊王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十一章 時光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五章 文學版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五百六十三章 掩護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九十八 密談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五百六十一章 追殺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