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新外交大臣

整合英資納入管控當中,關鍵不在於艾倫威爾遜和港督之間誰的道行更深。

權力方面在於倫敦如何抉擇,資本方面不是有帕梅拉蒙巴頓在麼?

不論港督心裡是願意還是不願意,都改變不了最後的結果。就像是廉政公署的建立,也沒有徵求香江方面的意見,只要打通倫敦的關係,港督也是沒辦法的。

現在港督的掙扎,根本就不放在艾倫威爾遜心上,什麼財政自主糊弄誰呢。就算是港督也不能太自私,應該考慮全體公務員的利益。

“四大家族企業都不反對,輪得到他反對?”返回吉隆坡的帕梅拉蒙巴頓,也同意丈夫的判斷,也告知了和巴迪亞公主的溝通,公主殿下願意幫忙達成軍售,以及島嶼購買的一系列合作,用以加強和英國的牢固同盟。

“就剩下幾艘巨人級,總算是這一次打包出去了。”艾倫威爾遜鬆了一口氣,像是祛除了一塊心病。。

在今年,皇家海軍還有兩百三十萬噸的噸位,包括鷹級、伊麗莎白女王級、還沒全部完工的維多利亞女王級的重型航母、加上四艘半人馬在內,仍然維持着全球海軍的框架。

和一九四五年相比,英國皇家海軍噸位下降了一百萬噸。從三百三十萬噸降到了二百三十萬噸,這是不斷退役老艦和打包出售的結果。

要是和美國對比的話,比例上仍然是美國的四分之一。一九四五年的美國海軍總噸位接近一千二百萬噸,到了今年變成了八百八十萬噸。

實際上美國海軍的噸位也在下降,只不過更迭週期比英國皇家海軍正好晚了一個週期。美國海軍更迭週期應該是在七十年代之後陡然加快。恰好是越戰正激烈的時候。

從一九七零年到一九八零年,美國海軍的總噸位從八百萬噸降到了四百萬噸。與此同時蘇聯紅海軍大踏步前進,纔有了里根上臺要重振美國海軍的大艦隊計劃。

艾倫威爾遜認爲,還是趁着成本不算太高的時候,趕緊把皇家海軍的軍艦更迭完成。不然到了美國偷偷印鈔的時候,連美國自己都不能保證有序更迭海軍的軍艦,英國那個時候就更難更新換代了。

至於下一個週期到時候再說,先把眼前的二三十年頂過去,眼前都不行,還說什麼以後?

當前的美國是肯定不着急的,也不會覺得皇家海軍的噸位有什麼威脅。

美國沒進入越戰泥潭,國力無損隨時可以開啓造艦計劃。不會對總噸位只有自己四分之一的皇家海軍多重視,美國人都看不上皇家海軍,實力還不怎麼強的紅海軍就更不看在眼裡。

艾倫威爾遜站在美國的角度想,估計介入越戰之前,美國人也不會想到這一場戰爭將會有這麼深遠的意義,差點把戰前獨孤求敗的美國交代在熱帶雨林裡面。

一場戰爭搞得美國五勞七傷,國內都快翻天,更別提什麼正常更迭海軍了。

只要英國能夠置身事外, 維持住正常的海軍更迭, 這將是一個拉近海上實力的好機會。

如果紅海軍還是歷史走向不變的話, 將會在十幾年後對美國海軍構成強大的挑戰。到了那個時候,爲了維持自由世界對蘇聯的優勢,就算是看在皇家海軍的規模這點, 美國也會對英國多加籠絡。

到目前爲止,艾倫威爾遜還是想着怎麼獨立自主, 做一個有分量的盟友。

沒想着怎麼戰勝蘇聯, 更別提是獨立戰勝蘇聯。想要讓英國獨立戰勝蘇聯, 給個戈地圖都不夠,除非蘇聯的話事人是他兒子, 這可能麼?

海軍的問題上,海軍元帥的女兒自然是有發言權,帕梅拉蒙巴頓詢問, 艾倫威爾遜是不是想要加強遠東的海軍力量。

“不用, 幾艘半人馬就夠了, 不用增加。”艾倫威爾遜斷然否認道。

皇家海軍現在的佈置, 簡單來說就是越往東越弱,本土和大西洋是沒全部完工的維多利亞女王級、地中海和中東是伊麗莎白女王及和鷹級、到了遠東的太平洋艦隊, 就剩下半人馬級和一堆正常巡航十四節的戰列艦了。

當然對付印尼還是完全夠用,再者說馬來亞有空軍支援,西澳大利亞還有火神轟炸機。

桌子上擺滿了關於印尼當前局勢的詳細情報, 尤其是現在印尼共的實力和影響力評估。

在伊朗幹掉摩薩臺之後,艾倫威爾遜現在考慮的就是如何乘勝追擊。

完成他早就謀劃良久, 但一直耐心等待時機出現的計劃。帕梅拉蒙巴頓之所以剛剛建議加強皇家太平洋艦隊,就是看到這麼多印尼的資料, 以爲丈夫要對印尼做點什麼。

做點什麼是肯定的,但和皇家海軍無關, 加強太平洋艦隊做什麼?對雅加達開啓兩棲登陸?那不就是亞洲版的豬灣登陸麼?丟人的事情兒子幹一把就行了,爹地還會要面子的。

“印尼是一個羣島,用不到皇家海軍麼?”帕梅拉蒙巴頓大惑不解,用不着皇家海軍怎麼收拾印尼。

“這件事還要從長計議,蘇加諾也不蠢。太平洋艦隊加強的話,瞞不過雅加達政府。”

艾倫威爾遜拿着印尼共的評估報告,心說我不能成功, 還不能失敗麼?有成功就有失敗,誰說策動政變一定會成功了,失敗是成功之母。

在動手的時機上,一定要選擇好切入點, 他覺得古巴導彈危機和世界屋脊爭奪戰之後的幾個月,當全世界慶幸和平來之不易的時候,動手就非常的合適。

所有人都剛從核戰爭陰霾中鬆一口氣,還處在滿身疲憊的時候,艾倫威爾遜可以嘗試和文化沙皇打一個配合。不能再晚了,再晚就會出現夜長夢多的可能。

當海外資產管理委員會的公務員抵達香江的時候,港督這一輪的抗爭算是正式宣告失敗,這一輪根本沒見面的爭權奪利,以艾倫威爾遜的勝利畫上了句號。

拿着印尼的情報文件,艾倫威爾遜考慮返回倫敦,專心的謀劃怎麼在明年利益最大化。

尼日利亞首府拉各斯,英國外交大臣麥克米倫的見證下,尼日利亞自治領在阿齊克韋總督的宣佈下,在場十萬人的歡呼雀躍當中,宣佈正式獨立。

倫敦的報紙統一表達了對尼日利亞前景的看好,似乎一個天然的非洲霸主已經呼之欲出,上一個有這種待遇的人還是尼赫魯,此時已經成了有聲有色的大國總理。

似乎阿齊克韋也將要帶領尼日利亞走上有聲有色之路,準備開啓制霸非洲的光輝大路,一點都不把法蘭西放在眼裡。

麥克米倫最近的日子屬於機遇和風險並存,英國最終接受了美國提供的方案,並且簽署了備忘錄,作爲外交大臣的他自然是首當其衝,承受了工黨的火力。

所幸作爲首相的艾登,及時表達了對麥克米倫的信任,正好現在尼日利亞自治領要獨立,艾登建議麥克米倫趁機降低一下存在感,前往拉各斯見證獨立儀式,讓工黨失去抨擊的對象,自己則留下來應對工黨。

這正是一個好主意,麥克米倫欣然接受,於是大英帝國的外交部,出現了外交大臣和外交部常務次長都不在倫敦的罕見局面。

艾倫威爾遜和麥克米倫,幾乎是前後腳回到了倫敦,僅僅過了一天,關於內閣重組的結果就已經出爐了。

“尊敬的大臣,歡迎你來領導外交部。我是外交部常務次長!”艾倫威爾遜對到任的拉博·巴特勒表達歡迎,至於前任外交大臣、現任教育大臣麥克米倫,他已經忘了。

人走茶涼在正常不過,在說一個國家的根本在於教育,麥克米倫出任教育大臣,也體現了首相艾登對教育事業的看重。而且這一次的內閣重組,麥克米倫並沒有踢出內閣,仍然是內閣大臣之一,這個結果不是很好麼?

“艾倫,我聽說過你,你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常務次長。”拉博·巴特勒伸出手和艾倫威爾遜握在了一起,“很多工作,以後還要我們誠心合作。”

“當然,我們的宗旨就是全力配合大臣的工作。”艾倫威爾遜璐出賈笑,以篤定的口吻道,“北約外長會議,我還以爲要前任大臣參加,既然現在大臣剛剛上任,我們討論這件事也來得及。”

其實命運有的時候很有意思,麥克米倫被安排的教育大臣,正是戰前拉博·巴特勒的職位,拉博·巴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任教育大臣,任內通過「教育改革法」,設立免費中等教育。

在丘吉爾敗給艾德禮之後,拉博·巴特勒協助改造保守黨,代表保守黨宣佈了“工業憲章”,隨後又頒佈了“農業憲章”等文件,正式同意了工黨提出的實行國有化的混合經濟與建設福利國家的政策,從而消除了在政策上與工黨的區別,極大地改變了保守黨在英國選民心目中的形象,得到許多工人的支持。

拉博·巴特勒二戰支持慕尼黑會議,戰後支持共識政治,這一次被首相艾登任命爲外交大臣的目的就呼之欲出了,可靠……,堅決維護首相、黨魁的任何主張。

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調停建議第二百九十一章 政治賬和經濟賬第一百零三章 伊朗問題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熟悉的皇家海軍第五百三十七章 海務大臣蒙巴頓第九百零四章 四大建設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負責任的英國第七百六十九章 岳父救我第1724章 內訌的徵兆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阿爾及利亞公投第七百六十八章 遺產的歸屬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法國退出北約第二十三章 安達曼羣島第七百七十五章 天降正義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九百九十章 退出北約第九百三十一章 重返緬甸戰略第五百六十章 佔領區合併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對付工會第七百三十七章 帕梅拉的邀請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羅德西亞王室領地第八百六十三章 先談軍售第六百一十六章 蒸汽彈射器上馬第1744章 英國DNA動了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強硬和綏靖第1711章 廢掉南非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不屈鬥士卡斯特羅第二百六十二章 封鎖行動第七百九十三章 昨日重現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養寇自重第八百四十三章 PPT造航母第五百九十五章 聯名擔保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赫斯第四百三十七章 牽線搭橋第八百四十二章 沒難做的生意第三百九十八章 抵達馬來亞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七百四十五章 多元文化中心第十五章 蒙巴頓第一百三十四章 學長和學弟第一千二百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九百二十六章 整合三軍第五百九十七章 捨我其誰蒙巴頓第三百零四章 一諾千金第六百四十二章 走私是不存在的第1586章 星球大戰第1667章 小日子到頭了第1711章 廢掉南非第八百八十六章 布朗運動彈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第三百七十七章 岳父救我第七百九十三章 昨日重現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阿聯酋計劃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馬丁路德金遇刺第九百九十八章 信息的搬運工第九百七十章 北羅德西亞的契機第一百八十六章 尼赫魯來了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我兒夏洛第二百零九章 這是政績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九百八十章 誰是敵人?第七百六十章 守株待兔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歐洲能源安全會議第四百九十章 南半球的陰謀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法國變可疑了第三百八十章 恢復中的英國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惺惺相惜第二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1725章 換掉他?第四百六十章 懵逼的共和黨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1690章 鈍刀子割肉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蘇聯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時代的灰燼第二章 海得拉巴專員第九百七十五章 慶典和陰謀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誠信軍火商第七百七十四章 鸚鵡螺號核潛艇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沒有撬不開的嘴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國參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信心滿滿的德里克第九百二十八章 專員聽我狡辯第二百四十章 三方會談第八百一十一章 蘇丹分治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第九百七十二章 甚至是法國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二道販子第四百二十七章 甘地之死第五百六十三章 我不能呼吸了第1610章 教育一下美國第一百六十三章 紅旗歌舞團來訪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紅海軍出擊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岳父的支持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
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調停建議第二百九十一章 政治賬和經濟賬第一百零三章 伊朗問題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熟悉的皇家海軍第五百三十七章 海務大臣蒙巴頓第九百零四章 四大建設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負責任的英國第七百六十九章 岳父救我第1724章 內訌的徵兆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阿爾及利亞公投第七百六十八章 遺產的歸屬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法國退出北約第二十三章 安達曼羣島第七百七十五章 天降正義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九百九十章 退出北約第九百三十一章 重返緬甸戰略第五百六十章 佔領區合併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對付工會第七百三十七章 帕梅拉的邀請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羅德西亞王室領地第八百六十三章 先談軍售第六百一十六章 蒸汽彈射器上馬第1744章 英國DNA動了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強硬和綏靖第1711章 廢掉南非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不屈鬥士卡斯特羅第二百六十二章 封鎖行動第七百九十三章 昨日重現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養寇自重第八百四十三章 PPT造航母第五百九十五章 聯名擔保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赫斯第四百三十七章 牽線搭橋第八百四十二章 沒難做的生意第三百九十八章 抵達馬來亞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七百四十五章 多元文化中心第十五章 蒙巴頓第一百三十四章 學長和學弟第一千二百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九百二十六章 整合三軍第五百九十七章 捨我其誰蒙巴頓第三百零四章 一諾千金第六百四十二章 走私是不存在的第1586章 星球大戰第1667章 小日子到頭了第1711章 廢掉南非第八百八十六章 布朗運動彈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第三百七十七章 岳父救我第七百九十三章 昨日重現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阿聯酋計劃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馬丁路德金遇刺第九百九十八章 信息的搬運工第九百七十章 北羅德西亞的契機第一百八十六章 尼赫魯來了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我兒夏洛第二百零九章 這是政績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九百八十章 誰是敵人?第七百六十章 守株待兔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歐洲能源安全會議第四百九十章 南半球的陰謀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法國變可疑了第三百八十章 恢復中的英國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惺惺相惜第二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1725章 換掉他?第四百六十章 懵逼的共和黨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1690章 鈍刀子割肉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蘇聯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時代的灰燼第二章 海得拉巴專員第九百七十五章 慶典和陰謀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誠信軍火商第七百七十四章 鸚鵡螺號核潛艇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沒有撬不開的嘴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國參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信心滿滿的德里克第九百二十八章 專員聽我狡辯第二百四十章 三方會談第八百一十一章 蘇丹分治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第九百七十二章 甚至是法國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二道販子第四百二十七章 甘地之死第五百六十三章 我不能呼吸了第1610章 教育一下美國第一百六十三章 紅旗歌舞團來訪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紅海軍出擊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岳父的支持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